虽然湘如她们还有意地促成他们两人相处的机会,每当张玉朗跟她谈话时,家里的人总是躲得远远的。有些事并不需要张玉朗来跟她相商的,但湘如总是推给张玉朗,要他找谭意哥去。
有些事则是必须要找到她的--张玉朗虽是在兵部军机房行走,但他是探花及第,文字酬酢的聚会,总是少不了他的一份,何况今上颇好文事,廷臣也就热衷于此道,上林初雪,禁苑花开,总免不了有一番吟诵,张玉朗必然召侍之例。
皇帝喜欢做,只是才情不怎么佳,但贵为天子,拿出来的东西不能太丢人,因此这润饰捉刀的担子,常落在张玉朗的身上。
常常是明天有什么宴会,前一天就会通知张玉朗,他就得准备三五首新作,在可能的范围内,先拟妥题目,抄录好了第二天先着人送进宫去,也有是皇帝先作好了,着人送出来,先给张玉朗看看,该如何修饰,润泽,又是张玉朗的事。
能够替圣驾代笔,这自然是件很光荣的事,但张玉朗却深以为苦,这种事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以免圣天子的天威受损,因此就不能找别人请教。
代制的诗词要清新,要言之有物,还要快,因为宫中的人就在家中等着,皇帝也在宫中等着,总不能让皇帝等得太久。
以前湘如还可以帮点忙,她常常进宫,这个聪明的小姑娘对自己的姐夫口气,都摸得十分清楚,作成的诗词常博龙心大悦。
谭意哥来,湘如则因分娩期近,不耐苦思,这个担子就落在谭意哥的头上。每当官中有人送个锦盒来,就是张玉朗可以进入谭意哥所居独院的时候,因为那地方是唯一的禁地,禁止任何人前来打扰。
对于这件工作,谭意哥也很感兴趣,但也是对做诗填词感兴趣而已,她很自重,虽然跟张玉朗已有过肌肤之亲,而且所有的人也期望着他们能够再进一步多亲近一些,但是谭意哥却把感情的防线守得很紧。
诗成词就,张玉朗也被赶出了院子,连多谈一下都不准,而张玉朗对她也十分的恭顺,第一二次是谭意哥的暗示下送客,以后则是张玉朗自动地告辞。
他不是对谭意哥无情,每次看着她的时候,眼睛里都孕着火样的热情,只是他们相处时,张玉朗的恭敬之情也愈显着,那不是装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其次是探花府中的下人,自从张嬷嬷之后,王妃与湘如对谭意哥的支持消息传出去,家里的人才知道这位美丽的先生在大家心中的份量。
因此,每个人在她面前,都是必恭必敬的,不敢有一点冒渎。开始时,这是人为的,时日稍久,大家的庄敬都成为发自内心的了,那不仅是为了她动人的威仪,也了她的明察秋毫。
京里是个很能传事的地方,很快的,大家都知道张探花府上有个美丽,多才而能干的谭先生。
女先生已经很别致了,更何况美丽而多才呢,所以这位谭先生倒是颇能引发一些人遐想。
自然,关于谭意哥的出身也是无法瞒人的,听说她只是一名官伎,当然不免有人嗤之以鼻,认为一名娼伎,纵好煞也有限,怕是大家传言渲染过甚。
但是在湖南三湘做过官,曾经为谭意哥座上客的人却是另一种说法了,他们对谭意哥极尽推崇,说她胸藏慧珠,貌似天仙,文采风流,正而不淄,虽是身在伎籍,却守身如玉,无能狎侮者。
这个说法当然末必能使人相信,不过甲如此说,乙也如此说,而甲跟乙并不认识,相互之间,也没必要串通着说话,因此,也增加了可信的程度。
萧湘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传说纷纭,使得人们的好奇愈甚,只可惜探花府不是书寓,那位美丽的女才子也不再是歌伎了,好奇的人们无法登门拜访去,不但是爷们无法去,就是眷属们也不得轻易前去。
因为探花的女主人是王府的郡主,是皇后正宫刘娘娘的胞妹,张探花的官不大,他的岳家的官却大的吓人,张玉朗在京中有几家朋友,那些朋友却高攀不上国丈太师王爷,因此那些内眷们也就无缘登门了。
当然也有有资格直接去看湘如郡主的,那当然都是些极品的贵妇人了,她们为了身份所关,却又不能随便去探望人,而且湘如郡主怀孕在身,分娩在却,这时候去访客,不是自己没眼色吗?
所以尽管大家对这位乍到京师的女先生充满了好奇,却很少有人去实地看看她的。
愈是神秘,愈容易引起人们探索的兴趣,登门刺探不行,有人变着方法,把她引出去总行吧!
怎么把她引出来呢,终于有人出了点子,把话传到了宫里,传到了那位好事的皇帝耳朵中。
皇帝是个很爱动的人,也是个很好奇的,听说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倒是很感兴趣。
只不过皇帝虽然位列至尊,却也不能随便派个人,传道旨意把一个女子召进宫里去看看。
他更不能对张玉朗说要看着他家里新来的那位奇女才子,一试才情。君臣之礼,限制的对象虽是以臣下为主,但是多少也对皇帝有点约束的。
不过皇帝可以把自己的意思告诉皇后,由皇后来出面,这位好事的皇帝把他的意思跟皇后说了,不过后面补充一句,说这是一些臣下的意思。
皇后是个较拘谨的人,对这个提议的第一个反应自然是激烈的反对,不过皇帝笑着解说,道:“那些臣下只是耳闻彼姝才情,亟思一见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再者有些人是不服气,想要较量一下……”
皇后忍不住道:“这些人也真无聊,放着军国大计不去下功夫,却要找一个女子去较量才情。”
皇帝未免有点扫兴地道:“卿家未免说得太严重了,因为有些个见过谭意哥的人,将她说得天上有、地下无的一个奇女子,更说她的才情,可以压倒当世文宗,所以引起了几个老夫子的不服气,好胜之心,圣贤不免,至于朕的想法却又有不同。”
皇后道:“陛下是怎么个想法呢?”
皇帝笑道:“朕想果真有此奇才女子,未尝不是本朝盛事,借此机会甄验一下,若是她真有些才情,也不妨加以表扬一下,也好激励一下士风。再说卿家执掌天下女范,对于这么一个人,也不该埋没。”
皇后究竟不能太拂皇帝的意思,因此笑问道:“陛下是准备如何去考验她呢?”
皇帝想想道:“在百花生日那一天,宫中照例有一次聚会,也会召请朝中一些具有文名的大臣前来吟咏一番,而卿家不是也会带着一些解诗文的官眷命妇,一起凑热闹的吗,那天就由卿家召唤她入宫……”
皇后道:“那都是些有诰封的命妇。”
“卿家这就太拘礼了,前几年参加的都是些未出阁的女儿家居多,何尝有什么诰命的,老实说,也就是年轻的女孩子还能提笔做两首诗,真叫那些有诰命的夫人来吟诗,恐怕将会气死李杜于泉下了呢。”
皇后有点不服气道:“陛下,好像几年来,诗词抡元的都是我们这边巾帼队里的人。”
皇帝哈哈一笑道:“卿真若真以为须眉队中无人,那可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每年一度男女同乐的聚会,不能让你们太扫兴。再者是有几个能手,为了要显示他们自己的女儿才情,不肯掠美,故意敷衍塞责而已,认真要较量起来,除了一两篇勉强可以上榜,大部份都会刷下去的。”
皇后不由得激发好胜之心道:“真有这回事,我倒是难以相信。”
“卿家若是不信,朕就吩咐下去,今年不得藏才,大家尽出所能,认真来较量一下看看。不过湘如小妹今年不能来参加了,你的麾下少了一员战将,若是不能把谭意哥召来,恐怕你们会全军皆没呢。”
皇后道:“臣妾也听说了这个人,倒是很想看看她,只是怕破坏了宫中的体制,因为她究竟是个民女。”
皇帝道:“卿家这个想法就太过了,人无贵贱,民女又难道天生就会矮人一等,孟子还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般世俗的人有些势利的想法,尚情有可原,卿家却不应该存有此心。”
皇后一听居然怪责到自己头上来了,倒是不能再说什么,只得道:“臣妾并没有富贵贫贱之想,只是宫中的体制如此,那可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皇帝接道:“祖宗立法的意思,只是怕宫内的秩序太难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说民女不得入宫,那宫中操司杂役的宫娥,都是召自民间。再说谭意哥经湘如小妹认为姐妹,也不能算是布衣民女了。”
皇后一笑道:“臣妾是怕陛下怪责臣妾坏了规矩,既是陛下不以为责,臣妾自然是遵命。”
皇后虽然注重体制,但也深明皇帝的脾气,他已经决定的事是不容更改的,何况这也是一件凑趣的事。
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受了妹妹湘如私下的恳托,要求为谭意哥提高一下身份,这在她是比较为难的。
湘如的意思是想为谭意哥在宫中求得一个职称,就是所谓女官。
当然,这种是一个职衔,既无俸禄,也没有品级,只是名义上好听一点而已。很多世家亲贵的女儿,都有这么一个职衔,但是要颁给一个曾为倡家的女子,尤其是出之她妹妹的渊源,恐怕会招致物议。
可是湘如的请求恳切,她又不忍使这个小妹妹太失望,心里正在估量着,皇帝主动提出,无异是一个大好机会,但是她口头上反对,正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这时见时机已成熟了,笑笑道:“陛下,召请谭意哥入宫,臣妾也很赞成,只是宫中的体制,也不能破坏,臣妾想先给她一个职称,那就不冲突了。”
皇帝见皇后答应了,心中很高兴,这本是一件鸡毛蒜皮小事,笑着道:“随卿家去安排吧,只是今天由于情形不同,廷臣中有些职品较低而长于诗文者,也要拉进来充阵容,人数可能多一点。”
皇后道:“臣妾这边也要多召几个女将来助阵,今年就扩大在御花园的荷风轩中举行好了,那儿的地方宽敞,可以容下几百人。”
皇帝十分高兴,连声笑道:“好!好!我们男女各半,以三百人为准如何?”
皇后算了一下,一百五十位命妇与宦家千金固然易得,但是真正能做诗的不过二、三十人,那些婆子们来多了没用,叽叽喳喳,反而吵得人不安宁,因此一笑道:“兵在精而不在多,臣妾还是依照往例,召请五十名女将出阵,陛下倒是不妨多召几个前来,那些未列朝班的官儿们终岁辛苦,却始终未入宫中一步,陛下不妨利用这个机会,也犒劳他们一下,以示圣泽。”
这句话是皇帝最听得进的,夫妇两人在一阵哈哈大笑中,都非常高兴。
虽然皇帝有了话,皇后还是很慎重,第二天在晨觐太后的时候,禀告了上去。
太后是位很慈祥的老妇人,也是个爱热闹的,她们婆媳之间,感情很融洽,相互之间,相处有如母女,因此听了皇后的禀告后,就笑着说:“皇帝已经跟我说了,而且也有不少人在我跟前提过那位谭姑娘,都是赞不绝口,有这么一个好孩子,连我这老太婆也急着看看呢,湘绮,你就把她带进来,既是要跟外头的官儿们比较,你也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