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上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一起上清华-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牧稀5背跷易约喝戎杂谧橹渭痈髦只疃故俏扌牟辶煤罄瓷昵胨忱矶唷2渭痈髦肿橹⒒疃皇俏颐嵌土蹲约和哦有院土斓寄芰Φ囊桓龇绞蕉眩挥胁斡肷缁峄疃娜惹椋挥形禾宸竦男拍睿磺卸贾皇歉龌ḿ茏樱疚薹ǔ晌昵胫械谋匾跫5咭豢甲急干昵氩⒉荒艹晌潘裳Q暗睦碛伞D呐乱院笱Ю砜疲膊荒堋拔敝泄执罚煌急秆∥目频囊膊荒芤虼朔牌锢怼⒒А7裨蚋咧腥旰螅目粕恰翱泼ぁ保砜粕恰拔拿ぁ保抟煊谧远弦槐邸�
  高二开始正式进入申请过程。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而言,这一年时间基本会全部贡献给标准化考试。要考SAT的同学挑战会更大,务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关于要不要去“新东方”一类的培训中心上课的问题,最好依照自己的水平决定。考试报名、考场、复习资料等等细节可以参考网站上的帖子,大多数关于申请的问题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标准化考试的分数不是决定申请的唯一因素,发挥自己的所有潜力尽量往高分考就好。对于英语底子较好、能较快解决考试问题的同学,高二时可以开始尝试申请一次,走完整个过程,能自己积累很多经验,甚至提前一年进入大学。高二下半期会进行多个科目的毕业会考。按我校的惯例,会考成绩和此前的大型考试成绩一样会影响保送和自主招生排名,不管是否申请都要小心对待。
  高二到高三的暑假里,各种考试应该都已完成,便可以开始做申请材料。首先是选定学校,写mon Application 中的通用essay,并且反复修改。这时也可以利用在家休息的条件尽可能多查一些学校的资料,下载需要填写的表格,以便日后使用。工效高的同学,暑假里可以完成很大一部分essay的写作,能为高三减去不小负担,此后只要精雕细琢便可。联系面试,和校友沟通,准备音乐、美术等附加材料等等工作也可以在这一阶段完成。我便是浪费了这段宝贵的时间,造成高三里极端忙碌的局面。
  高三开学后陆续会有很多学校的面试和咨询活动,多半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几个大城市,“要不要去面试?”“去哪些学校?”“面试需要准备什么?”这些问题在前述网站上都能找到详细资料。在高三最初的两三个月里,学校的压力没有达到最大,尽量在这段时间内解决申请的所有问题,包括不计其数的essay、网上表格、学校成绩证明、附加材料整理等等。大多数学校申请截止时间是一月中旬至二月初,Early Decision的学校大约是在十二月中旬至年底截止,换言之,在一月中旬左右最好能完成所有的正式申请工作。此后,便是回头补上学校里高考的复习。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两手抓的日子(7)
另一种版本是常规的完成高中学习和高考,然后再从高三毕业的暑假开始进行申请工作。这样安排能使高中相对轻松,且申请和高考兼顾的压力将得到缓解,但会浪费一年时间——你将会在同学的大二时成为大一新生。
  在申请过程中,学校里的学习尽量不要完全放手不管,哪怕为了考试或申请需要短时间地停滞在校学习,事后也务必补上。
  到底申请哪所学校?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前面提到的cuus网站中有详细的讨论。在我看来,不要太贪恋学校的名气、排位,更多地应该去关注自己和学校的风格是否符合、对它的优势学科是否感兴趣、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奖学金状况如何、校友怎样。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会有无数种,也会有无数的人向你推荐这个或是那个学校,但信息的真实性需要自己来判断。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和小型文理学院(Liberal Art College)各有千秋,申请时最好两方都有所考虑。
  在选校时,已经出国的学长的意见非常有价值,尤其是一些与奖学金、就业等相关的“内部消息”,自己很难直接查到。有具体的问题也可以直接发邮件问对方的招办主任,由此得到的官方消息相对而言较为可靠。中介公司的意见仅做参考,毕竟是商业化的运作,其建议的出发点有必要纳入对其消息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评估中。
  通过网上的信息把学校的各种情况了解清楚,对于自己写essay和选校都非常重要。学校排名、学术评价等等情况都有相应的网站介绍,国外学生参观学校后写的文章也很有参考价值。这类网址在cuus中也可查到,在此就不赘述了。
  申请者所需要的奖学金数额在很多时候会影响申请结果。尤其是申请者多的学校,奖学金要求高的学生无疑处于劣势(财大气粗、理论上要多少给多少的Need…based学校另当别论)。
  尽管如此,和其他证明表格一样,奖学金表格仍是不做假为好,收入多少填多少,需要多少填多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部分学校有针对特定学生的奖学金(比如专门给女生的、给艺术生的),需要自己提前了解所有可能的奖学金项目,与自己的条件相对照,不浪费任何一个资助来源。
  申请和高考
  在我看来,申请和高考需要两头兼顾。一则因为申请结果是由多个变量决定的,哪怕极其“牛”的同学也很难说一定会被录取或是一定能拿到奖学金,更别说是中介机构了(据说有和学校签过协议的中介,能保证入学,但真实性我不曾考察过,撇开不提)。二则是申请之后还有签证一关,难保能顺利通过。每年都有被“牛校”录取的“牛人”被更“牛”的签证官拒签的消息,加之未必就不会有个华裔的“赵承熙”之类的来影响签证形势,在拿到签证之前,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为了能保证结果的稳妥,在校的学习至少做到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并完成基本的作业,不要使学习拖下太多,以便高三后半年时间里能完成高考的准备(靠智商吃饭不听课也能考高分的强人超出我的理解范畴,在此不提)。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考试也可以当作一条后路加以考虑,因为进入大学后在大一时还能再次申请。放弃高考意味着有可能成为“无业青年”,这样的结局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最好还是能避免则避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温暖的“家”(1)
被分入这个寝室可以算高中三年中最大的幸运。这个温馨的“窝”,给我带来的不只是安慰、支持。这三个我曾“仰慕”多时、久闻大名的室友,在两年里深深地影响了我。从学习到生活,走出校门时,寝室已经在我身上留下了永难消泯的痕迹。
  Reading Time
  读书,这算是寝室的一个光荣传统。
  从高二开始,回寝室很少带作业、教科书。尤其晚上,一回到寝室里便是读书时间,各样文章皆来者不拒。这个习惯坚持了很久,虽然高三仅有的休息时间里都各自忙着赶作业,练字,背书,回到寝室也会尽量看些课外的书。尽管此时“看书”已经被赋予了“积累作文材料”的使命,但阅读带来的轻松从未减退。
  四人看书的口味相差很大。我几乎不接触译文类的东西,总觉得文辞不畅,读起来拗口,书架上除了《九州》杂志便是古文诗词。张晨、伍丹两人在书的选择上倒很是一致,从高二时的雨果到后来的林达,颇有些同步更新的感觉。思韵的感性特色在阅读上仍然不减,席慕容的诗作、各样的散文,情感细腻且容易产生共鸣。
  寝室里的阅读时间,在高二是对思想的丰富,在高三则是对大脑的拯救。后半期里,解决学习问题已不及初进高三时急切,起初的午间晚间尽量不交谈的计划也未能持久,阅读在此时便有了新的定义。成天背书答题,全是跟文字打交道,只能靠数学来刺激下大脑,久而久之,只觉得脑子如锈蚀了一般,根本不能再主动去想课本以外的东西。或许这便是高三文科生的典型表现,哪怕在日常的随意交流中脱口而出的都是“抢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盆地多夜雨,白天我懒得带伞”“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件衣服等我瘦了就能穿了”。如此下去,等到高考完,怕真的要变成浅薄无知的人了。只能依靠阅读来拯救大脑,让远去的人文气息和深刻思想回归生活。
  于我而言,积累作文材料倒非紧迫工作,让头脑保持思考才是首要目标。起初是《苏菲的世界》一类浅显的哲学书,后来大脑实在太疲劳,背完历史书下来见到文字就想罢工,更别提思考深奥的论题了,于是阅读便转向了诗词古文。书架上一直放了几本中华书局的竖排本,靡丽如花的繁体字,看起来虽然有些费眼,却能让我在极短的时间里平静下来。古人的深刻、文人的风骨、缜密的文理、细腻的情思,总能透过薄薄的纸页传至我心。在追求看似光辉的“前途”、“未来”的同时,能有一时半刻来和古人对话,关乎内心,寻找真实的向往,仿佛步入清净的山水之间,眼前满是思想的葱茏绿意,实在是充实而幸福。
  但除此之外,仍有不少急功近利的做法,尤以看作文书为典型。放在高三这样一个迫切需要解决“考试矛盾”的时间,参考作文书未尝不可,除此而外,看作文书着实只能禁锢思想,让自己学成“新八股”。我高三用过的两本作文书,全都是伍丹推荐和帮我买的,有个作文材料集她甚至直接买好分给我们一人一本,着实让我受益匪浅。寝室里大家都习惯于相互推荐书,我热衷的“九州设定”、伍丹仰慕赞叹不已的安东尼·罗宾、张晨看到的F1中奇特的记者招待会、思韵发掘出的席慕容经典诗句,甚至是学习用的参考资料,大大小小,零零碎碎,两年里我们都在不断地“互通有无”,任何有价值的资料都在共享。如同分享美酒一般,一同品鉴好文章带给了我们难以言喻的快乐,找书上也省去了很多弯路,切实实现着“资源优化配置”。
  在高考的竞争中,同班同学很难成为直接的对手——在几十万考生中,同学和你考分相近、填报相同志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没有一个充满高手的大环境,自己的潜力也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与其做暗中使绊儿或是藏起资料一类小儿科的无聊事,不如一起享受共同奋斗的快乐。有足够的勇气接受挑战,有足够的胸襟欣赏胜利者,这恐怕比老死不相往来更能被视作成功的前奏。
   。。

温暖的“家”(2)
交流,还是交流
  “卧谈”是每个寝室都少不了的,我们也没能例外。
  从高二开始,“卧谈”中很多次地涉及到了关于未来选择的话题。从专业、职业到对生活的构想,每一步都被我们讨论过多次。到了高三,要怎样选择已经无需多谈了,但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大至保送哪里,小至怎样背书,对我们而言,问题永远解决不完。所有的经验教训或是初步的设想都可以拿来说,甚至是下一步的计划安排、经自己试验的颇有效果的方法,当然,还有时常出现的情绪低落、各式各样的郁闷之情,无论是什么,寝室都是排忧宽心的地方。
  平时也有很多直接的帮助。比如我文综的死穴:背书背地图,若非她们的一再提醒和智能查询系统一般的有问必答,按我的懒散做派是永远无法完成的。当然,这里还包括她们时常流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