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并非道教中人,而是儒教荀子学派传人,难怪方才天玄子前辈说‘儒道佛’三教大战。”
李易饱读诗书,自想得到“跬步千里”乃是出自《荀子*劝学》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而“天地有常”乃是《荀子*天论》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句的衍生。
荀子为先秦“七子”(老庄孔孟荀墨韩)之一,学问自不必说,在儒家孔老夫子提出“仁”核心思想,孟子提出“义”核心思想后,荀子提出了“礼”核心思想。
但荀子的思想却与孔孟二人有些背道而驰,荀子的“礼”是天地人伦间的“规范之礼”,荀子反对孔子的“敬天地鬼神”之“虚礼”,与孟子的“人性本善”观点针锋相对,说是“人性本恶”。
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需要“规范之礼”去约束人性,让人性得到后天的教育。
也因为如此,荀子在九州历史上的定位比较尴尬,儒教以“孔孟之道”标榜于世,你老人家将孔孟都给否定了,叫别人怎么混?故那些“孔孟传人”大多不认为荀子乃是儒家正宗,而是法家旁门。
而荀子的两位赫赫有名的弟子也给了攻讦荀子的人一个借口,这两位弟子正是开法家一脉的韩非子与将法家实践到治国高度的李斯(小说之言,请勿深究!)。
荀子说天地间都有“规范之礼”,那好,韩非子便提出以“法”、“术”、“势”三个方法来将这天地间的“规范之礼”来实现,而李斯干脆跑去辅佐秦始皇嬴政统一了诸侯六国,在“焚书坑儒”后,再行那九州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够“规范”吧!
…………………
李易为苏媚絮絮叨叨的讲起了荀子故事,苏媚“嗯嗯嗯”的连连点头,待得李易讲完后,苏媚才一翻白眼,道:“师兄,我是问那白玉小尺的名字,你与我讲荀子大儒有何用?”
李易的郁闷溢于言表,差点就要吐出血来,道:“厄……这个……名字我也不知!”
见得李易模样,苏媚忍不住“噗嗤”一声便笑将出来。李易回头望去,见苏媚在悠悠拂过的晚风中,有淡淡月色的清辉洒在身上,一袭白裙亭亭玉立,显得那般的纯洁无暇,玲珑脱俗,只如月宫里的嫦娥降临了尘世,又如深夜里静静绽放的优昙花,在不知不觉间,便让李易有暗香盈袖……
………………
厄,这个……算是昨天的,今天还有!
感谢好空白、饕餮魑魅、书友100416213319274、霾罅嶌蟣道友的打赏,厄……最后那位道友的名字,色佛一个字也不认识……
第二章 游历 二九节 无量尺
阁楼上的月色透着几分迷离的****,阁楼下的月色可要惨淡的多了。
天玄子与慧空的比拼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慧空满面潮红,如一块燃烧的木炭,头上如有一锅煮沸的水,在白气腾腾的往上冒着,金禅杖顶在空中摇晃不止,三个金环此刻再也无力响起,垂头丧气的耷拉在禅杖之上。
天玄子面色铁青,拂尘快要完全没入地下了,身上衣衫早已湿透,额头上更有豆大的汗珠在一滴一滴的掉落,天网被绷得紧紧,彷佛随时要被戳穿了一般。
李易看得这情景,禁不住的为两人担心起来,再这么搞下去,怕是两人都要力竭而亡。李易从阁楼上飞x下来,大声喊道:“两位前辈,先休息一番,稍后再斗如何?”
声音直从空旷的衡山大殿传开,很快就消失不现,就如向池塘中投了一个小石头,除了泛起一点涟漪,什么都没有留下。
看着天玄子与慧空紧闭的嘴唇,李易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妙的感觉,不会是像小说中描写的那般,两人这当儿欲罢不能,若没有外力的干扰,是要不死不休了。
如果自己上去强行分开两人,那两人的内力是不是也会一起袭向自己呢?厄……李易打了一个冷颤,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无^错^小说''m'。'quledu'。'' ; ; 李易急得抓耳挠头,就是无计可施。
看着慧空头上的白雾似乎快要蒸干,而天玄子额上的汗珠越出越快,显然两人都快要油尽灯枯了,李易一咬牙,暗暗将三清祖师爷、孔老夫子、如来佛祖在心中祈祷了一遍,心想得拼上这一回了。
………………
就在此时,苏媚从阁楼上飞下来,伸出那白皙的小手一把将李易拉住。李易只当苏媚要阻止自己去犯险,心中有些小感动的同时急道:“媚儿你别拉住我,咱们救人要紧!”
苏媚很无语,似笑非笑嗔怪的看了李易一眼,面上的表情分明便是在说“你是白痴”,直把李易弄得莫名其妙。
苏媚将李易扯到一旁,上前一步来到天玄子与慧空两人中间,道:“和尚、道士,你们就算是平局,别打了啊!”反正李易已经天玄子慧空二人说了两人乃假师兄妹,所以苏媚喊和尚道士算是喊得理直气壮。
什么叫就算是平局?或许我再加一把劲,就可以击倒对方了,也好为一甲子的比试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天玄子与慧空皆是如此想到,于是两人只似根本没听到苏媚的喊声,反而各自加上一把劲。
“噗嗤”、“噗嗤”……空气中传来一股血腥味,天玄子慧空两人强行提升内力,终于没再忍将住,各自的嘴角皆挂彩了。
你这哪里是在劝架,分明是在火上浇油?李易瞪了苏媚一眼,暗道还是自己上的好!
苏媚撅着个小嘴很有些委屈,忽然眼睛一转,双手叉腰,浑然便是一个刁蛮女,苏媚朝着李易喊道:“师兄,你去抽出铁剑朝他们一人刺一下,看他们还比得下去否?”
李易汗颜不已,原来天玄子与慧空二人宁愿受伤也不肯罢手,并非是什么自己想象中的“欲罢不能”,而是两人打了一辈子的架,今天是最后一次,谁也不愿意先开口叫对方停歇,那样岂不是当堂认输,以后的老脸要往哪里搁?
厄……难怪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自己这脸丢得……想想也是,天玄子与慧空两人几十年的交情,惺惺相惜,今日不过是为了获胜,又不是要将对方往死里整,怎么会不能罢手?
………………
既然心里想得个透彻,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多了,李易“刷”的拔出铁剑,便往前走去,待来到正中的时候,李易皱着眉头向着两边直张望,似乎在考虑着要先向谁下手。
天玄子与慧空两人见得如此情况,禁不住的心中苦笑起来,被一个小辈如此的盯着,实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两人无奈的对望一眼,俱都明白对方的心思,于是两人慢慢的收了内力。
一场大战,就如此的停将下来。
李易见得两人面上的沮丧,呵呵一笑,行礼道:“小道情急之下,不得已出此下策,还请两位前辈勿要见怪。”
“南无阿弥陀佛!”慧空无语的宣了声佛号,天玄子却是在伸手将嘴角的鲜血拂拭去后,将下巴下的胡须一吹,恨恨道:“小道士,你师祖明虚子在此,少不得要教训你一顿!”
你哪里是情急之下,你分明是与苏媚一道,有预谋的为之?天玄子与慧空俱是人精,自明白李易的小伎俩,只是两人自持身份,懒得去与李易分辨,再说李易也是好意来着。
想起李易先前为两人焦急的神态,甚至不顾自己安危的要上来分开自等,天玄子与慧空心中一暖,暗道这李易小娃儿心地还是不错的。
………………
苏媚很有些不解,询问道:“和尚,道士,你们打了几十年,拼得个你死我活的,到底为什么呀?”
苏媚这话一出,天玄子与慧空两人似想起了什么,面容很有些古怪起来。
“你们不是在打什么赌吧?”苏媚原本也就是随口问问而已,这会儿见得两人神情,遂疑惑道。
苏媚拥有七窍玲珑心,知道自己大约猜得个八九不离十,登时眼睛一亮,很有些八卦的道:“你们打的什么赌啊,说出来听听!”顿了顿,苏媚生怕两人说谎似的,又加上了一句:“你们可是出家人哦,我听说出家人不打诳语的!”
瞧这好奇心,直让旁观的李易都看不下去了,为了不使得天玄子慧空两人难堪,李易赶忙上前示意苏媚不要胡乱说话,苏媚“哦”了一声,退后一步,眼珠却是眨也不眨的望着天玄子与慧空二人。
“南无阿弥陀佛,苏施主说的不错,贫僧与天玄子、明虚子两位施主确实在六十年前立下赌约来着!”慧空双手合十,上前一步,面上显了缅怀神色,道:“六十年前,贫僧游历南岳衡山,遇见天玄子施主在衡山大殿外论道,贫僧那时候也是年轻气盛,遂上前与天玄子施主争辩……”
两人的争辩惊动了路过的明虚子,明虚子是拗道人,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认为两人的观点皆不足取,于是两人争辩变成了三人交锋。
修道之人,用口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只能用手来解决了,恰巧南岳衡山大殿有道教道观、有佛教寺庙,还有儒教的藏书楼,于是三人决定在衡山大殿内比武定胜负。
三人比武,互有牵扯,再加上三人修为确实相差不远,所以比武也没有分出胜负,反倒是打出了友谊来,于是三人商定好以十年为期,再行比试。
天玄子听慧空说到这里,面露伤感,接过话茬叹道:“那天的十年后,我等再见明虚子,却是明虚子决意率领云山派去北疆莽原的前夕了。”
说着,天玄子突的将手中的那把白玉小尺递向李易,道:“贫道方才听得你在高楼上与苏小姑娘纵论荀子之儒,也算有几分见地。这把白玉小尺名为‘无量’,小子你日后可不要辜负了这个名字!”
无量尺?李易在心中细细咀嚼着这个名字,有些奇怪荀子之儒甚至法家皆是讲求“天地有常”,为什么这把小尺的名字却要叫做“无量尺”?
“你小子命好,那日我与和尚问明虚子,说是他若是在北疆莽原遭遇了不测,那日后的比试怎么办?明虚子说‘贫道死了,尚有贫道之徒在,贫道之徒不在,则必有贫道之徒孙在!’,你师傅郭守道没脸来见我等,没想到今日倒让你给撞上了,你代你师祖应约,日后江湖上传开了,也算是一段佳话!”
见得李易表情,天玄子只当李易是在疑惑为什么自己要将无量尺送与他,遂道:“你师祖当日便看上了贫道的这把无量尺,可是答应用云山派的云梦剑来对赌的,今日贫道不才,没有输给和尚,倒输给了小子你,贫道年纪大了,行将就土,这尺子留在身上也没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