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教九流- 第9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罢,待得以后回到了普陀山观音禅院,自己再去向菩萨忏悔吧。静璇双手合十,道:“南无阿弥陀佛,贫尼当无大碍,在此多谢道友了。”



    静璇想要从床上下来站起身子,却是将头顶缁帽划在床沿的蚊帐上,缁帽登时便掉了。



    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甩然而下,飘逸柔软有若黑色锦缎,如在静静的湖面泛起一圈圈的涟漪,随着湖水的碧波荡漾,散播开去。



    李易看得目瞪口呆,李易一直以为静璇是一个光头女尼呢,实在想不到静璇的头发如此漂亮。



    静璇也没想到会有如此情况发生,小脸“倏”的涨得通红,自己这头秀发,仅有自己与师傅,以及师门几位极为亲密的师姐妹才知道呢,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被李易看去了。



    见得李易模样,静璇愈发的羞涩了,心中却禁不住的想道:李道友平素冷静沉着,天塌下来都是面不改色含笑以对,原来也还是会发楞的。



    不知怎的,静璇有些小得意,下意识的伸手抚着,将青丝望脑后靠拢。



    李易脑袋都有些转不过来,这还是那个张口闭口阿弥陀佛,要点化自己皈依佛门的静璇么?



    呃……想到这里,李易脱口而出:“不是说一朝入佛门,三千烦恼丝皆离身而去么?师太怎么就将那些烦恼丝随身携带了。”



    相传昔日佛祖有位弟子在红尘历练时,爱上了一位女子,碍于身份苦不堪言,求解脱于佛祖面前,佛祖为了点化这位堕入苦海的弟子,做佛偈云: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华浮影愧成诗。



    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



    那位弟子得佛祖点化,恍然大悟,明白了世间种种缘法,皆是梦幻泡影,于是也做佛偈答佛祖云:



    “三千烦恼丝,一丝胜一丝。



    一朝入佛门,慧剑斩情丝。”



    后来佛教徒们为了表明自己舍弃尘缘,一心向佛,便从皈依佛门的那一天起,将头发剪掉。及至今日,剪头发简直是皈依佛门的“投名状”了。
第二章 游历 第二章七二节 谁点化谁
    第二章七二节 谁点化谁



    剃度剃度,要剃了头发才好普度众生啊佛教徒们为了表明自己舍弃尘缘,一心向佛,便从皈依佛门的那一天起,将头发剪去,甚至还在头上烫出香疤。当然也有留头发的,不过那些都是记名的俗家弟子,而非亲传。



    “南无阿弥陀佛。”谈起佛法,静璇迅速从先前的羞赧中走了出来,在宣了一声佛号后,道:“李道友所说原也不错,只是小尼以为我等礼佛,当不拘束于身上羁绊,唯有诚心诚意而已,不是么?”



    静璇说罢,睁大着一双晶亮的眸子,直瞧着李易,彷佛在期盼着李易的认同。



    李易一怔,这静璇小尼姑哪次与自己谈话不是引经据典,将佛祖曰翻来覆去,侃侃而谈中自信从容?今儿个怎么说得如此的小心翼翼。



    联想着静璇前后表现,李易迅速找到了原因所在:这小尼姑定然是爱煞了自己的秀发,舍不得剪掉,但是小尼姑在向来信奉不疑的佛经上却找不到理由,于是小尼姑只有自我安慰了。



    我还真当你以大无畏无悔的精神,将此身此生献给了佛祖如来呢?原来也还是有所保留的。难得见到静璇如此的小儿女姿态,李易禁不住的心中一乐。



    不过李易面上却不显(无—错)小说M。quLEDu。 COM露出来,故作一本正经道:“师太此言差矣,佛祖不是在《华严经》上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由此可见,成佛之途,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意思便是说“佛”与“众生”在本体上是一样的,这个本体是“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这句话通俗点讲就是“众生平等,众生皆佛。”



    既然“佛性”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人成了佛陀菩萨,有的人却是凡夫俗子?这便是修行的作用了。



    佛陀菩萨与凡夫俗子的“佛性”好比两颗原本一模一样的明珠,但是佛陀菩萨的明珠洁净无尘,而凡夫俗子的明珠布满尘埃。凡夫俗子只有通过修行,去除明珠上的尘埃,才能成佛。



    自从佛祖做“三千烦恼丝”的佛偈来点化那位堕入苦海的弟子后,佛教徒便认为头发也是“明珠上的尘埃”,必须去除才行。成佛是为了去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哪里会有什么烦恼,简直是开玩笑嘛。



    听得李易以佛经来反驳自己,静璇一张俏脸霎时变得惨白,静璇从小将佛经读得滚瓜烂熟,李易说的静璇如何不知?



    此番静璇将事情说与李易知晓,是觉得李易于佛法上颇有慧根,每每能推陈出新,不同于佛经所记载却又言之凿凿,出乎自己所想,发人深思。或许李易真能找到佛法真谛,解决这个困扰了自己十几年的“三千烦恼丝”呢?



    原来李道友也觉得我要将头发剪去,否则身为道教弟子的李道友怎么会一个字也不改的照搬佛经呢?可悲的是自己一直意志不坚,下不了决心。



    静璇心底有个声音在一直叫唤着,很有些自怨自艾的想道:自己一直想要点化李道友,如今看来,真正需要点化的是自己啊



    静璇抿紧着嘴唇,似想要说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心思急转中,呼吸都显得有些急促起来,胸部起起伏伏,宛然里面藏住了什么秘密。



    ………………



    李易见得静璇眼中梨花带雨,娇眩欲滴,似受了无穷委屈,生怕静璇一个不小心哭出来,暗道自己还是点到即止,别太玩过火了,万一静璇在听了自己的话之后,为了坚定向佛之心,回去找把剪子,来个“喀嚓”一声给整成了大光头,自己可真是罪莫大焉。



    话说回来,静璇这样子真是我见犹怜,即便不是惋惜于静璇的秀发,自己也见不得静璇这般的楚楚模样,哪怕是赴汤蹈火,也要在所不惜啊



    李易抬头望天,手抚下巴做沉思状,呃……可惜年纪太小,还没有长出胡须,否则自己也能过一把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的瘾了。



    李易摇了摇头,叹道:“其实小道对佛祖‘三千烦恼丝’的看法是很不以为然的,秀发何辜?竟要承担起三千烦恼?”



    “啊”静璇正在犹豫要不要剪去秀发,事情居然在李易口中峰回路转,少不得眼中一亮,话语里带着几分求知的迫切,询道:“李道友有何高见?竟能对佛祖之言有所旁见?且教导于小尼……”



    正说话间,静璇却是觑见李易一双眼睛目光灼灼,直盯着自己看,而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玩味,俨然自己的一切反应都在李易意料之中。



    李易早就知自己心中所想,也早就对剃度之事有与佛祖不同的看法,之所以要说出那《华严经》故事,不过是想看看自己的表情,可恨的是,自己居然还傻乎乎的配合着李易。



    这么一想,静璇登时又羞又脑,脸儿涨得就像那熟透的苹果,都快要滴出血来。情急之下静璇一跺脚,朝着李易狠狠的瞪了一眼,娇嗔道:“你……你欺负小尼,你还不快说?”连一直挂在嘴上的称呼“李道友”都换成了“你”。



    话刚出口,有着良好素养的静璇很快就后悔了,这不是犯了“嗔戒”么?静璇赶忙双手合十,虔诚万分的道:“南无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还请菩萨勿要怪罪小尼。”



    李易可不管什么菩萨怪罪不怪罪,小道我是信奉三清祖师爷的。见得修真界三大名女之一,普陀山观音禅院座下,以普度世界芸芸众生为己任的静璇女尼做如何小儿女姿态,李易心中畅快哪里还按捺的住心中笑意,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李易的笑声,静璇只觉得自己连脖子根都红了,直恨不得拿什么去堵住李易的嘴,毕竟十几年的青灯古佛不是白白度过,于是静璇紧紧握住手中寒玉拂尘,也不理睬李易,只低头将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遍又一遍的念着。



    呃……好吧,我一个人笑也怪没意思的见到静璇又要念经,李易咳嗽一声,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人生老病死,皆冥冥中自有定数,佛祖既然说‘心即是佛’,何不一切随缘随法?”



    李易对道教儒教义理精通,对佛教义理却是似懂非懂,不过融合古今所论,知道佛教与道教皆是出世之教,其理相通,道教讲求的“无为”与佛教讲求的“涅槃”便相差无几,不过是各自的表述不同罢了,真要探个究竟透彻些,不外乎是“顺其自然”。



    李易的这句话似道非道,似佛非佛,便是以“自然”揉合了佛道的思想。



    人的头发不比身上的衣服,每个人一出生便有头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也在慢慢的变长,而没有人是穿着衣服出生的,尽管每个人出身后都会穿着衣服。



    所以说,修行中常说的不为外物所羁绊中的“外物”可以包括衣服在内,却不能包括头发在内,因为头发是自然而生,而衣服不是。



    按照《华严经》上的诸佛众生唯心无别法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其“心”纯净无暇,自然是“佛”了,那么婴儿的头发又怎么去解释?难道是“佛”带着“烦恼”出生?



    禅宗六祖慧能做佛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头发乃是自然而生,你为了皈依佛教而去剪头发,那岂不是为了去除“烦恼”而烦恼?



    ………………



    其实以李易看来,佛教的剃度,不仅是去除“三千烦恼丝”,也有着身份识别的作用,就像道士要在头发上挽一个发髻一般,这是一种代代相传流传下来的习俗,谈不上有多少道理蕴藏其中。



    静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纠结于为自己不剪头发找个借口,身在局中自迷罢了。



    这回李易的辩论没有太多歧义,不需要像前几次一样让静璇回去想得头痛,静璇深通佛理,稍一思索便弄得明白,恍然大悟道:“李道友之言直如当头棒喝,让小尼醍醐灌顶啊”



    不要为剪头发而纠结了,困扰着自己十几年的问题得以解决,静璇当然喜滋滋的,也不太计较方才李易对自己的取笑了,与李易说起了一些师门轶事:“小尼的师姐师妹们都很羡慕小尼能留头发,尤其是那静瑶师妹,每次剪头发时,都眼含热泪,无语凝咽呢?”



    顿了顿,静璇颇有几分欣喜的道:“小尼这次回去,定要将李道友所说的佛理也与师傅她老人家说说,以后我们师姐妹就不用剃度了。”



    这个……小道今日点化了你,你回去点化你师傅,日后你师傅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