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成功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游成功学-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行者早上起来,睁开眼睛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唐僧还在不在,是否安全?我们怎么样快点赶到西天去?
  有了这样的任务,孙行者就开始把心思放在扫除妖精身上。他后来发现,扫除妖精还要团队帮助,于是又开始学着管理团队。他所做的一切,均为了一个使命——护送唐僧到西天。
  我们许多人也是任务型人生的代表。他们(她们)结婚并不是因为喜欢或爱而结婚,是因为到了年龄不得不结婚,是因为家庭的压力不得不结婚。我们许多人并不在意生男生女,但要满足长辈“男孩才算传宗接代”的要求,不得不一门心思生男孩。我们觉得生活很累,可是为了生存和养家糊口,我们还得辛苦工作,拉扯孩子,孝敬父母……
  任务型人生是一种态度。当你把它看做是任务的时候,它就是任务,当你不认为它是任务的时候,压力自然消减了。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本该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享受人间天伦亲情,感受工作乐趣和道德情怀,享受健康与欢快的人生。同样是生活,又何必要冠之以“任务”呢?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24)
一个人如果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完成使命,生命不会得到绽放,也不会活得精彩。以任务式的方式去生活,也很可能会歪曲我们的人生。
  案例:
  今天下午工厂要停水,于是,新来的办公室秘书小李起草了一份《停水通知》,提醒各部门早做准备。上午,他就把《停水通知》张贴在公告栏上,以为完成了任务。到了下午,有六个部门的主管找他“理论”——怎么停水也不说一声?小李感觉很委屈:“我在公告栏贴通知了啊!”原来,现在很少有人看公告栏了。小李可不可以再一一通知到人呢?
  四、精进型人生
  唐僧有什么?有一肚子的墨水和经文,有一定的个人修为。这一点不假。不过,别忘记了,唐僧更是一个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人。他是一个精进型人生的代表人物!
  他能够把小学教的,把中学教的,还有大学教的内容,尝试着身体力行地做到。他是一个充满善意和爱心、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制定更高的目标,以前所学习的小乘教派经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求知需求,他需要学习更加精深的大乘佛学。一句话:虽然唐僧的文化基础素质(尤其是德行)很好,但他依然不满足,他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成长,承担更多的个人和社会使命!
  说实话,学院派出身的学生——唐僧,哪里知道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本领?哪里真正懂得人生的博大智慧?哪里真正明白为人处世的丰富道理?……我们刚出校门时,和唐僧其实没什么两样。但唐僧还是努力去做了,下定决心去了西天。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唐僧遭遇到了重重困难。单单一个刁蛮的猴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这个泼猴,野性不改,他几乎是拿他没招,直到有了“紧箍咒”。后来,唐僧发觉“紧箍咒”也不够,因此,他又学着如何去领导团队。唐僧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不断地成长,终于明白了人生通往成功的基本道理,并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负唐王和民众期待,取回了印度经书。
  个人修为和才能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平庸?什么是良好?什么是优秀?什么是自满?什么是精进?打开心灵,打开视野,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
  第五节策划力的实际用途
  一、策划我们的形象
  “唐人”与“恶人”
  行者刚从五行山下出来的时候,浑身长满了青苔和牛皮癣,也没有衣服穿,再加上他原本就长得像雷公(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天生长得帅的人也不多,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罢了),形象的确很恐怖。
  取经之初,他和唐僧到一家庄院借宿,就把庄园的老汉吓了个半死,老汉连呼:“鬼来了!鬼来了!”唐僧解释半天,说他是从唐朝来的。老者只说:“你(唐僧)是个唐人,那个(孙行者)却是恶人,不是唐人!”人虽不可貌相,第一印象却可以下判断啊!在老者的心中,就是这概念:唐僧相貌清奇,站立有姿,好人!而行者却一脸恶相,腰里还系着虎皮,邋遢之邋遢,恶人!
  我们不禁想起韩剧里面的人物,韩国人如此爱干净和修饰,实在是可以给人好印象。然而,我们却时常对自己的形象毫不在意,被别人错误地当成了“恶人”,其实,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人还是那个人,心还是那个心,不过,形象是我们的窗口呀!
  我们习惯于不负责任地不顾及自身形象(有形象意识也是素质问题),就随随便便地把自己推在别人的面前,这个“别人”就是自己的老公老婆、同学同事、合作客户、社会大众……如果大家不相信我们不重视形象建设的事实,真的可以看看那些马路上或者闹市区的人物形象,看他们是如何在对待自己的形象: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指甲肮脏、衣衫不合体及不整洁、审美低下的发型……如此形象,让人面对起来,实在是一种折磨!
  形象外表很重要。任你孙行者再怎么解释,人家也不管你是不是“齐天大圣”,如果就这样的形象,还能称“齐天大圣”,那挑马粪的也可以当国家元首了?在世人看来,成功也得有个成功的样子啊!
  注意自己的形象,其实是内心本能的一种素养,是对自我、他人的重视表现。行者很聪明,很有灵气,你看他很快就把老虎皮和白布弄来了,还借来针线,自己给自己做起了衣服,还配上了藤腰带。为此,唐僧是佩服加赞赏:“好,好,好,这才叫个行者!”接着,行者又看见了观音送给唐僧的衣服和帽子,跃跃欲试地想穿,爱美嘛(只是他却不知道观音和唐僧要“耍”他,这帽子就成了“紧箍咒”) !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25)
一个人要成功,形象很关键(形象不等于名牌)。心理学表明:形象好则心志强,心志强则自信高,自信高则表现好,表现好则办事顺!形象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也给别人一个好感觉。我们缺乏的不仅是“硬形象”(服饰打扮干净整洁,并非奢华之类等),更缺乏“软形象”(素质、公德等)。
  形象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头等问题。艳照形象事件、中国人的公众形象、官员形象、儿子形象、老子形象、老婆形象、老公形象、广告形象(有则国际大公司的广告,画面里有个美女屁股,扭来扭去,对着观众视线,实际上却是推销食物,真不知道是个什么烂创意)……都触动着我们对于形象的关注和思考。
  长得不帅不靓,不是我们的过错,可是,把自己设计成一个健康、积极、让人接受的形象,却是责无旁贷。我们在社会上行走,就需要负责任地注意自身的形象。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同自勉吧: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行者!这样比较好呢!
  案例一:
  28岁的人,48岁的心
  她才28岁,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好像48岁左右的人。身体曲线消失了,化妆没有了,衣服老气了。她找我是因为家庭出了严重的问题,她和老公关系紧张,说老公不爱她了。“男人容易变心、花心,没一个好东西,不再相信男人!”她恨恨地说。我问她:“为什么不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点?”她叹气说:“都结婚四五年了,还打扮个啥?没心思。哪能和那些小年轻比?”我说:“你也才28岁啊!不也是很年轻吗?为什么不多参加些运动、交际活动啊?”她说:“你看,我又要做家务,又带孩子,哪有时间?”(真是比总理还忙!)
  很滑稽的是:今天,我们的社会在制造着那么多肥胖的人、形容邋遢的人、早期“黄脸婆”的人、“灰大郎”的人,是人们自己在策划自己的形象啊!
  案例二:
  八戒的形象问题
  取经路上,猪八戒第一次见人,很有意思。他一出场,那些人就吓得一塌糊涂,连声叫喊“妖怪来了”。闹得三藏连赔不是,埋怨他粗蠢。这时候,行者说了一句话:“你便把那些丑也收拾些儿么。”三藏说:“相貌是生成的,你教他怎么收拾?”行者对八戒道:“你把那个耙子揣在嘴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
  从唐僧和行者的对话里,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和力量。猪八戒还是猪八戒,天生归天生的,但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不去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人生要去改变的到底有多少?有谁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又曾经因为这吃过多少亏?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形象呢?
  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策划我们的事业
  唐僧事业心路
  唐僧在出发前,很多僧人来送行。送行的人里面,心思不一,有的人说路途十分遥远,有的人说妖魔鬼怪很多,唐僧只是闭口不答,以手指心,点头几次。大家不明白,于是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啊?”唐僧回答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曾经对佛许下誓愿,一定要去西天,取得经书!”
  也许正是誓愿的力量和崇高的使命感,驱使着唐僧去执行如此艰巨的任务,让他不顾一切地走上了取经的道路。只是唐僧没有想到的是,一路上,居然会如此恐怖和多磨难。
  嘴巴说出来的豪言壮语,往往比实际的行动要容易得多。但能否去实践那豪言壮语,哪怕是多年以后去实践,也不失为英雄。只要我们在路上,哪怕只走出很短的距离,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抓住机会,也许多年前别人或自己认为不可实现的“大话”、“疯话”,竟会神奇般地兑现。珍惜诺言的“种子”,寻找有效的、有利的时机,逐渐培育他,直至成熟为止,达到目标为止!唐僧不就是这样实践的吗?还记得沙和尚在流沙河里吃掉的那几个取经人吗?他们是志在取经的象征,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依然值得人们尊敬。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断的失败积累,将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唐僧等到了取经的机会,并成功地抓住了唐太宗给予的机会,踏上了取经的漫漫长路。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26)
唐僧关于心魔的说法,十分到位,想必是他在学佛时的总结和体悟。能够体悟到这么高深的心理学道理,的确难得。但是,理论上的“知道”与实践上的“知道”,到底又是怎样的不同呢?面对实际困难和障碍,唐僧的反应和表现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简直太像我们这些凡人了,像极了!你看,在实际困难面前,唐僧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往往就是什么样子。唐王李世民给他派的两个随从被剜心碎尸(可以看做是沉重打击吧)的时候,唐僧是昏死了过去。老虎(代表小困难、小麻烦)来了,唬得唐僧胆战心惊,竟掉下马来。此后遇到困难,唐僧动不动就是又惊又怕,动不动就哭鼻子,抹眼泪。对唐僧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我们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我们要证明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处理水平和行动处理水平并不是等同的。现实中的人往往过不了这一关。遇到困难和挑战还有打击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投降和掉头逃跑。毕竟,唐僧没有这么做,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努力的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