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桌 藏着大学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餐桌 藏着大学问-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怎样吃花生才安全有益呢?首先,要将外观呈黄绿色的花生剔除,然后用流动的水浸泡、漂洗,再用干净水煮熟,滤去水而食之。黄曲霉菌毒素有水溶性,即使加温到200℃,也不能破坏黄曲霉菌毒素。而经过漂洗、水煮,花生所污染的黄曲霉菌毒素基本上能溶到水里去,从这一点来讲,吃煮熟的花生相对来说较为安全,也易于消化吸收。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朱燕平王旭峰
  

吃饺子配点拌黄瓜
春节,饺子是家家餐桌上的主角,香喷喷的饺子加上家人团聚的气氛,糖尿病患者一不留神就会吃多,导致血糖的波动。要想吃得既过瘾又不影响血糖,最好在吃饺子时配上凉拌黄瓜,因为新鲜的黄瓜中含有丙醇二酸,这种物质能够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起到辅助的降糖作用。
  饺子是复合食物,营养成分很齐全,拌馅的油是脂肪,肉馅是蛋白质,饺子皮是碳水化合物,加入的蔬菜中还含有各种纤维素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从营养学角度看,一个饺子中含有30%的脂肪,20%的蛋白质,约50%的碳水化合物,比较符合糖尿病患者的平衡饮食单元,只要掌握好吃饺子的方法,饺子是糖尿病患者的放心食品。
  饺子皮——和面加点作料■
  不少饭店的饺子,除了常见的白白胖胖的样子,还有浅绿色、橙色的,这些七彩饺子是在和面时加入了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汁,糖尿病患者在和面时不妨也榨点蔬菜汁,不但色彩鲜艳,还能增强饺子的营养成分。
  医生建议
  饺子很容易定量,一般来说15~25个中等大小的饺子中碳水化合物大约为2~3两,糖尿病患者要掌握好数量,如果规定量已吃完还想吃,可以把饺子皮剥掉,只吃饺子馅,在吃完饺子后可以喝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增加饱腹感,还有利于吸收。
  此外,在和面中加入些高粱面、绿豆面、玉米面、燕麦面等粗粮,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并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率,从而避免出现餐后高血糖。建议杂和面的比例为,绿豆面、玉米面、白面为2∶2∶1;燕麦面、白面为4∶1;高粱面、白面为3∶2。其中,绿豆面、玉米面、高粱面是烫面和面、燕麦面用温水和面即可。
  饺子馅——以素为主,肉类先煮■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素馅饺子的升糖指数低,最适合吃,但大过年的,总要沾些荤腥,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肉馅时,不妨选择脂肪低的牛肉、鸡肉、鱼肉、虾仁等,要是实在想吃猪肉,可以把瘦猪肉用清水稍微煮煮,脱去部分脂肪,再切成肉馅来用。在拌肉馅时一定要用植物油,像玉米油、橄榄油等,油要少放,因为太油腻的饺子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动。
  作者: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营养科顾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这“汁”那“液”要少喝
当前饮料品种繁多,然而这种“汁”、那种“液”,真像宣传的那么“神奇”吗?有资料表明:在偏爱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中,竟有60%因缺钙而影响正常发育!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儿童中发现了“果汁、饮料综合征”。这些儿童大的7岁、小的2岁,他们每天从充气饮料和果汁中摄取的热量达到总热量的1/3。
  孩子们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吃饭时常常吵闹,时常腹泻,这些症状与滥用饮料有关。大量饮用果汁、饮料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可乐型饮料中不仅富含咖啡因,而且磷含量过高,儿童过量饮用会干扰钙的代谢,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会严重影响发育。
  儿童经常喝的饮料中,大都含有相当多的糖,营养学术语说这类饮料含“虚卡路里”,即毫无营养的热量。过量饮用会扰乱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不能正常进食,缺乏所需的脂肪和蛋白质。高血糖与退化性大脑疾病密切相关,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与蛋白质反应产生异常的“糖聚化或糖交联蛋白质”,这些糖结合蛋白会扰乱细胞的功能。
  喝饮料多的孩子几乎每餐都要使性子,但早餐除外,这是因为一夜没有喝饮料的缘故。英国研究人员对100名儿童的调查发现,70%的学龄前儿童和50%在幼儿园就读的孩子一直以饮料代水,而约90%的父母对孩子喝饮料的习惯并不在意。因为他们忽略了饮料中含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的物质,过量饮用对儿童危害更大。
  就在各种饮料竞相涌入千家万户时,一些专家、学者正以极大的兴趣,潜心于对温开水活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温开水能提高脏器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利于较快降低累积于肌肉中的“疲劳素”——乳酸,从而消除疲劳,焕发精神。最近,在有关饮水的一系列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饮料首选白开水,白开水最好喝!”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
  

空腹喝奶也健康
在我们这个缺乏饮奶习惯的民族当中,与牛奶有关的误解却很多,禁忌更是不一而足:牛奶不能空腹喝,牛奶不能和果汁、茶、巧克力一起喝……弄得许多人在喝牛奶之前惶恐不安,往往要在牛奶的营养和喝奶的规则之间反复权衡。其实,很多有关牛奶的流行说法未必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空腹喝奶会浪费蛋白质■
  有人说空腹喝牛奶会把蛋白质当成能量白白消耗掉,实际上牛奶中含有约45%的乳糖,它属于碳水化合物,会优先分解供应能量节约蛋白质,此外牛奶中还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能起到供应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
  不满一岁的婴儿都可以空腹喝奶而吸收营养,证明奶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全面,可以为人体充分利用。即便消化率略有降低,在来不及吃早饭时,空腹饮奶仍然比一个早上完全不吃东西更有利于健康。
  什么人不能空腹喝牛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喝牛奶后有腹胀、腹泻问题,那么的确不宜空腹大量饮奶,还是吃些淀粉类食物之后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为佳,最好能饮用酸奶。
  在20年前,专家们提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为当时国人很少有喝牛奶的机会,一旦断了母乳,基本上就见不到奶制品了。长期不接触奶制品,导致人体发生“乳糖不耐”,一喝奶就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如果喝得太急,特别是空腹喝奶,症状就会更加严重。
  现在,时代不同了,饮食方式也变了。很多孩子和年轻人从小就经常喝牛奶、酸奶,吃冰淇淋甚至奶酪,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很强,即便空腹喝牛奶,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那么,所谓“空腹不能喝奶”的说法,也该改一改了,至少要加个前提,不能一概而论。
  牛奶救急餐,帮助防疾病■
  如果从小经常喝牛奶,没有什么“乳糖不耐”之类的问题,那么空腹喝牛奶完全无害健康。早上时间匆忙,来不及做饭的时候,不妨赶紧喝一杯牛奶,或者携带一盒牛奶路上喝,可以保证1~2小时不会感到饥饿,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与完全不吃东西相比,牛奶早餐不仅能提供相当多的营养成分,还能帮助预防胃病和胆结石,也能让人心情更为舒缓平和。
  喝牛奶前先喝白开水■
  清晨不宜把牛奶当成唯一的饮品。早上起床时要先喝一大杯白开水(供暖季节室内干燥时饮淡蜂蜜水更佳),然后再喝牛奶为好。因为牛奶的渗透压较高,在补充水分方面远不如白开水迅速和有效。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副教授
  

晚餐太棒身体变胖
有调查显示,90%的肥胖者都因晚餐吃得太好。患者都有类似经历,运动少,晚餐吃得多、吃得好。对上班族来说,常常是早餐不吃,午餐马虎,晚餐丰盛,但是专家认为,正是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才导致了胖子们层出不穷。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孙美珍说,早餐不能不吃,这点连小学生也知道的常识,偏偏有些大人不能遵守,认为一日三餐少吃一餐可以减肥。其实,不吃早餐不但阻碍营养吸收、影响精神状态,由于能量吸收减少,还会令身体机能自动调节消耗能量的速度,反而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再加上早餐不吃,午餐就会吃得过快过多,更易发胖。
  等到辛苦了一天下了班,一般人自然会将晚餐弄得很丰盛,肉、蛋、鱼纷纷上桌,猛吃一顿。殊不知,晚餐吃得过饱,血糖和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浓度就会增高,一般晚上活动又少,热能消耗低,多余的能量大量合成脂肪,便会逐渐使人发胖。有的人以为只要多吃菜,少吃主食,就不会发胖,然而,令人胖起来的并非是主食,正是那些丰盛的菜肴。
  要知道,50克油脂能产生500大卡热能,需要不停地走楼梯30分钟才能消耗,消化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很多人晚餐以后就直接入睡,是产生脂肪堆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晚餐过好导致的另一个恶果是,晚餐若过多进食肉类,还会使血压猛升,加之人在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人患高血压和冠心病。
  肥胖可诱发30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症、脑血管障碍、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并且,因肥胖而患上脂肪肝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一老年人疾病也因肥胖而悄悄瞄上了中青年的上班族。因此,人们一定不能只把肥胖当成是简单的“面子问题”。孙大夫认为,要治肥胖,必须从改变生活方式及纠正饮食入手,晚餐吃得少些,餐后尽量走走,增加些运动,才能避免肥胖病的发生。
  另有实验证明,限制晚餐食量除了避免发胖,还能减少许多中老年常见病的发生率,如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肾功能衰弱、免疫系统和胃肠道癌症等。另有专家提出,如果人们能够维持理想的体重,则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等意外死亡率可比目前减少20%左右。看来,为了健康,我们大家还是应记着那句老话,“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
  作者:熊江雪
  支持专家: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孙美珍
  

20分钟,把饭吃完!
花20分钟享受完一顿饭对下列几种人简直是一种奢侈:为了减肥,晚饭随便凑合;满脑子工作,午饭扒拉两口;晚睡晚起,早餐撇在一边……
  中国营养学会和德国农业产品协会在共同编写的《合理膳食10条建议》中指出,每餐享用的时间最好在20分钟左右。
  吃得太快,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颗粒较大的饭菜容易伤害食管黏膜和胃。
  养生讲究细嚼慢咽,但太慢了也有弊端,因为消化酶一般在十几分钟内达到高峰,此时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时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另外,如果吃的是高油脂食物,吃饭时间一长,受到脂肪刺激,胆汁就会从胆囊排放到肠内来消化食物。胆汁的量是有限的,脂肪若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就会堆积下来。
  而且,用餐20分钟后身体就有了饱足感,不会因为吃得太快或太慢而引起身体发胖。
  当然,朋友聚会难免吃得时间长,偶尔为之无所谓,但不要成为经常。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王志胜
  支持专家: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副研究员贾健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