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十五章  善道之士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体察细微的变化,探求通达的道理,深刻而难以认识。正是因为他们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们犹犹豫豫的样子,像冬天要涉足江河;他们小心谨慎的样子,像提防四邻来围攻;他们严肃庄重的样子,像刚刚到场的宾客;他们和蔼可亲的样子,像冰凌已开始消融;他们敦厚质朴的样子,像未经雕琢的素材;他们开朗豁达的样子,像山中空旷的峡谷;他们深不可测的样子,像浑浊不清的流水;他们淡泊宁静的样子,像波澜不惊的大海;他们潇洒飘逸的样子,像广阔无垠的天空。谁能在混乱的时候平静下来,慢慢地清醒?谁能在安定的时候行动起来,慢慢地进取?坚持这些道德的人,不肯自满。正因为他们不肯自满,所以能够去旧创新。

  第十六章  归根复命

  到了极度虚无、极度静止的时候,万物又会开始运作,我因此观察到循环返复的道。事物的变化虽然复杂纷纭,但是都会回归它们的根本。回归根本的时候就会静止,静止以后又会重新开始。循环返复是万物的常理,了解了常理才能够明达。如果人们不了解常理,轻举妄动就会遭遇凶险。了解常理人们就会有包容之心,有了包容之心才会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地做事情才会周全,周全地做事情才能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才符合道的运行,遵守自然之道才能够长久,使自己终身不陷入危险的境地。

  第十七章  圣德明君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人民亲近而赞美他;再其次的,人民畏惧他;更其次的,人民欺侮他。统治者的信用不足,百姓就不会信任他。最好的统治者,总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不轻易地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事情办妥之后,老百姓都会说:我们自然会这样去做的。

  第十八章  大道若废

  大道废弃以后,会提倡仁德和义气;智谋出现以后,会带来大量的虚伪;六亲不和的时候,会讲究孝顺和慈爱;国家昏乱的时候,会显现忠勇的臣子。

  第十九章  执道无忧

  放弃圣智,民众会得到百倍的利益;放弃仁义,民众会恢复孝慈的本性;放弃巧利,大盗和小偷会自然消失。用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方法,不足以治理好国家。所以要使民心有所归属,就要使民众保持纯朴,减少私欲,放弃迷惑人心的学问,达到无忧无虑的状态。

  第二十章  我本愚人

  唯诺与阿声,能有多大的区别?美善与丑恶,又有多大的区别?人们所畏惧的事物,不可以不畏惧它们。我好像走在荒原之上,还没有看到尽头。众人熙熙攘攘的,仿佛去参加丰盛的宴席,仿佛在春天登上了高台。我孤独淡泊的样子,好像没有任何表现。我浑浑沌沌的样子,如同婴儿没有长全;我拖拖累累的样子,好像已经无家可归。众人都仿佛得到了满足,我却好像遗失了什么。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俗人仿佛清醒明白了,唯独我好像昏昏欲睡。俗人仿佛明察秋毫了,唯独我好像蒙在鼓里。众人都仿佛有所作为了,唯独我显得愚顽而笨拙。我之所以特立独行而不同于世人,是因为更加重视了解事物的本源。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明智而通达的品德,应该遵从道的运行。道作用于世间万物,惟有恍惚可以体验。惚惚啊恍恍,其中能够感觉到真象;恍恍啊惚惚,其中能够感觉到实物。多么的奇妙、多么的幽深,其中自有精神的存在;这种精神真实而不虚幻,其中自有可信的道理。从古至今,恍惚体验得到了传承,运用它可以认识各种事物。我如何知道各种事物的本相呢?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

  第二十二章  委曲求全

  人受了委屈,反而可以保全自己;弯曲的物体,反而可以得到伸直;低洼的地方,反而可以被水充满;破除了旧的事物,反而可以创立新的事物;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贪多反而陷入迷惑。所以圣人常用自然之道处理天下的事情。不坚持成见,所以能够更加明智;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够分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够不断进取。正因为圣人不去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古人常说:“委曲可以求全。” 难道这是空话吗?诚心全意地去做就会从中受益。

  第二十三章  道德相随

  清静符合自然之道。狂风不会刮一上午,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是谁在刮风下雨?是天地啊!天地的狂暴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所以说顺从道行事,道就会与他相伴;做积德行善的事情,德就会与他相随;做失道失德的事情,就会成为失道失德的人。与道相伴的人,道也乐于帮助他;与德相随的人,德也乐于辅助他;成为失道失德的人,会遭受失道失德的报应。一个人的信用不足,人们就不会信任他。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踮起脚跟是站不稳的,跨步前行是走不远的;坚持自己成见的人,是很不明智的;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他人的赞同;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多少功劳;自我矜持的人,也不见得能够长久。在有道之人看来,这些行为就像是:吃剩的饭菜、多余的肉瘤,是让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之人不会去做这类事情。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一种事物浑然一体,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听不到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体,它独立存在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停止,可以看作天地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地称它为“道”,又勉强地为它取名为“大”。它广大无边,无限伸展,返归根本。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之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法取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第二十六章  稳中求静

  稳重是轻率的根基,平静是急躁的主宰。所以君子出行终日不离开行李和车辆。虽然看到荣华的景象,也会处置超然。万乘之国的君主,怎么能只顾自身而轻视天下呢?轻率的言行会使国家失去根基,急躁的言行会使自己失去威信。

  第二十七章  圣人善行

  善于出行的人,不会留下车轮的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说出难听的话语;善于计数的人,不需使用筹算的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具别人也无法开启;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别人也无法解脱。所以圣明的人常能做到人尽其才,因此没有被遗弃的人;常能做到物尽其用,因此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是真正的明达。所以说善于做人的人,可以成为众人的老师;不善于做人的人,可以成为众人的借鉴。不尊师重道,不善于借鉴,虽有小聪明却是大迷糊。这是重要而玄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明哲保身

  明知自身的雄强,却能够安守雌弱,就像天下的溪水一样;像天下的溪水,通常道德就不会离失,而能复归到婴儿的状态。明知自身的清白,却能够安守辱没,就像天下的山谷一样;像天下的山谷,通常道德会更加充足,而能复归到朴实的状态。朴实的品德汇集成为有形的标准,圣明的君王用它作为百官的规范。所以说大的制度不能背弃道德。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想用武力夺取天下,并用武力实现其统治的人,我看他是不会成功的。天下是神圣的,不可以用武力来统治,不可以据天下为己有。用武力来统治一定会遭到失败,据天下为己有一定会失去民心。所以圣明的君王不使用武力来维持其统治,因此不会遭到失败;不据天下为己有,因此不会失去民心。世间的人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呵暖,有的吹寒;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有的负责,有的懒惰。所以圣明的君王要放弃极端,放弃奢华,放弃骄纵。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以道德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使用武力会遭到报应。军队所在之处,报应的是荆棘丛生。经过大战之后,报应的是多灾的年景。善于行道的人只是为了达成目标,不依靠逞强来取胜。达成目标也不会矜持,达成目标也不会夸耀,达成目标也不会骄傲,达成目标也是因为不得已,达成目标也不会变得强横。世间万物强壮之后就会衰老,是因为强壮不符合道的本性,不符合道的本性就会很快地消亡。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兵器不是吉祥的器物,大家应该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去使用它。君子安居以左方为尊贵,用兵打仗以右方为尊贵。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不是君子使用的器物,君子不得已时才去使用它。君子使用兵器须淡然处之,胜利之后也不要赞美它。赞美它就是以杀人为乐事。以杀人为乐事的人,不能够实现平定天下的志向。吉祥的事情以左方为尊贵,凶险的事情以右方为尊贵。偏将军位居左方,上将军位居右方,就是说出兵打仗是采用丧礼的形式。因为死的人很多,所以人们会悲伤痛哭。战争胜利之后,人们会举行丧礼来表达哀思。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永远是无形而朴实的。虽然看不见,天下却没有人能够征服它。王侯如果能够守护它,万物将会自然地顺从。天地的阴阳之气相互融合,就会降下雨露,人们不需要做出规定,也会自然而均匀地降下来。事物出现以后就要确立名称,有了各自的名称,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用途。只有知道了用途,才可以避免危险。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像川谷之水流入江海之中。

  第三十三章  人生智慧

  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了解自己是一种明白。战胜别人算得上有力,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知足的人称得上富有,努力前行的人便是有志向。不失根本才能够长久,死后不被人遗忘就是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道是多么的广大啊,它无处不在。万物依赖道而生长,它成就万物而不显现。道养育了万物而不成为主宰,可以说是渺小的。道让万物归附而不成为主宰,可以说是伟大的。正因为道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够成就它的伟大。

  第三十五章  道用无穷

  圣人若执守大道,天下人就会归附。大家归附后不相互侵害,从而过上安乐太平的生活。音乐和美食,能让过路的人停下脚步。圣人讲述的道理,好像是平淡而无味的。想看却看不见道的形状,想听却听不见道的声音,而道的作用却是无穷的。

  第三十六章  弱定胜强

  将要收缩的,原先必定扩张;将要削弱的,原先必定强大;将要废除的,原先必定兴盛;将要获取的,原先必定给与。这是微妙而明确的道理。所以说柔弱能够胜刚强。鱼儿要生存不可以离开水源,国家的利器不可以向人展示。

  第三十七章  大道无欲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因此能够无所而不为。王侯若能执守大道,万物将会自然地生长。自然地生长会带来各种欲望,我将使它们保持原始的状态。保持原始的状态,就可以消除欲望。消除欲望就会趋于平静,天下也将自然地走向安定。 。 想看书来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  道德仁义

  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