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浅谈写作-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据他的家属宣称,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二十二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3)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封建统治阶级历来鄙视稗官小说,甚至曰为“惑世诬民”的“异端”,千方百计地加以禁遏,而《荡寇志》这部纯属杜撰的稗官小说,却博得许多“当道诸公”的青睐,交口赞誉,视为维系“世道人心”的宝物,用来进行反动宣传,以抵制革命思想在群众中的传播,却又并不奇怪。《荡寇志》全书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即所谓“但明国纪写天麻”。书中连篇累赘地肉麻地歌颂封建朝廷,恶毒地污蔑诅咒起义阵营。封建统治者以为既可以欺骗群众,又可以恐吓群众。

  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到处是“为富不仁”“官逼民反”的阶级压迫的事实,到了《荡寇志》里阶级压迫的事一概没有了,仿佛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鱼肉小民的土豪恶霸,他们全都成了施赈放粮救难拯灾的“救世主”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不受“强盗”侵犯的“大英雄”了。贪官污吏,作者不能尽讳,却异想天开地编造出蔡京、童贯等“奸贼”与宋江等起义者相互勾结串通的故事情节,其险恶的用意是要把社会舆论对贪官污吏、权奸国贼的痛恨,也转嫁到被“逼上梁山”的起义者身上去。【注释】:引致百度。

  这也是前面所讲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的一个例子。

  这在写文章时也是要知道的……

  立意明确思路清

  主题单一旗帜明

  围绕主题作文章

  胡编乱造行不通

  (2)标题

  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名字,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限制文章的范围,起到窗口的作用。能吸引读者眼球,产生让读者读下去的强烈愿望。能让人耳目一新,一眼就能记住,知道你想表现什么。

  标题和主题有着一定的关系,有的标题就是主题。大部分文章的标题只是同文章主题有莫种关系,标题并不等于就是主题。因此,写文章时一定要紧扣主题而不是标题。主题只能有一个,在命题之前就明确了,不能更改。标题可以不止一个,它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随时更改。标题只是限定文章的范围,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主题才是写文章要达到的目的。

  有时候,标题也可以与主题相一致。象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它的标题是“为人民服务”,主题也是为人民服务。

  标题要确切,要切合文章内容。标题对于文章的内容来讲,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更不能文不对题,一般文章的标题,要使读者看了题目,就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

  一样的标题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环境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一样。象“我在寒假里”这个标题,你可以写在寒假里的见闻,也可以写在寒假里做的好事或者错事……

  标题要简洁,要便于记忆。就是说文字要简明,概括性要强。

  标题在文章中起点睛作用,标题的字数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简洁越好。要确切恰当,要容易记住,要能阐述文章的内容,要能起到看了标题就能大体了解文章的作用。

  标题要醒目,要有特点,有新意,不一般化,要尽量简洁,要容易记住。象鲁迅的“药”只有一个字,高尔基的“海燕”只有二个字。如果你觉得字数太少,无法表达文章的意思,也不妨多用几个字。标题长短要根据情况而定,要恰当表现主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4)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标题的类型

  (1)直接揭示文章主题,象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反对党八股》。这类标题概括性强,朴素易懂,象新闻、论说文常常使用这一类标题。

  (2)提问方式,发人深省,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象《谁是最可爱的人》《人的正确思想从那里来》《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类标题针对性强,引人注目,论说文使用的较多。

  (3)形象地概括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文章的主题。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井冈翠竹》。这一类标题以物、以事为喻,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文艺作品常用。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范围,象《故乡》《草原》《论十大关系》《关于重庆谈判》《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类标题只涉及内容或范围,并不表现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5)以人名、地名、时间和主要物件、事件为题。象《孔乙己》《夜走灵官峡》《飞夺泸定桥》《项链》《狼牙山五壮士》《二十六号牢房》等。这一类标题只用文章里有关的人、事、物表明内容,一般不涉及文章主题,文艺作品常用。当然,也有含义较深的,象〈药〉〈金色的鱼钩〉。

  (6)文章内容人物的一句话,报告文学常用。象《我们不再受骗啦》《兄弟便是朱德》。这一类标题个性突出,吸引人,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常用。

  (7)比较特殊的标题,象《无题》《偶感》《杂谈》《夜读拾零》《灯下漫笔》等。这一类标题只能说明写文章的起因、时间、环境和作者的心情。

  如果你觉得标题太长,也可以加上副标题。但一定要与文章相符……

  象;

  浅谈写作(主标题)

  ——听李秋菊博士写作课心得(副标题)

  标题怎样拟定

  (1)修辞法,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夸张,设问。

  (2)善于用古典名词名句。

  (3)借用符号,行象生动的符号。象“人生丰富多彩”这句话,加上标点符号,就成了“人生,丰富多彩!”,读起来感觉就不一样。还有“10…1=……”,这一类符号,给人以想象空间。

  无论标题长短,一定要贴切、易记、醒目,让人一眼就能记住,知道你想表现什么……

  标题确切主题明

  恰当简洁要记清

  新意形象才醒目

  比喻借代方生动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5)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3)审题、构思

  审题就是对题目进行周密细致地分析,研究和思考。弄清楚它的重点范围,含义和特殊要求,用什么样的体材去表现最为合适。

  象“记寒假里一件事”。这个题目是写事,是写寒假里的一件事。要注意它的时间和地点,要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来写。写时要注意是写一件事,而不是二件事,是写寒假,是写印象最深刻的事,切记要贴题。

  写人也是一样的,写文章前要仔细审题。象“记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这个题目是以写人为主,写的是老师,是受人尊敬的老师,而不是其他什么人。要举出一到二个事来。事、要围绕人物去写,事、要为写人服务。与人物无关的事不要写进文章,这一点和上面单一的叙事文写法是不一样的。

  写作前要注意,不光别人出的题目要认真审题,自己出的题目也要审题。审题前要先弄清楚写文章的原因,想告诉人们些什么道理,想达到些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精神,想赞扬什么,抨击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写文章才能抓出要领。

  只有抓住要领,弄清楚题目的含义,看清楚题目的意思,要求和范围,挖掘出本质。认真审题,把写作的基本观点搞清楚后,才能写出好文章。

  通过认真仔细地分析、思考、审题。把范围、重点、含义和要求都搞清楚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构思,就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构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识筛选的过程。它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里及表”。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

  很多的内容材料放在一起,要去粗取精。要有一个由里及表,深化联想的过程。构思时一定要多观察、多分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发现。。。。。。

  毛主席在《七律二首&;#8226;送瘟神》的小序里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连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熙,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这就是诗人在写这首诗前的构思过程。

  冰心在谈到《一只木屐》创作时说:“这篇文章写好时有两千多字,后来删掉一千五百字,最后只剩下现在的八百字。”她解释写短的原因是因为她想把立意突出,材料环绕立意来组织。她说:“我竭力把思想集中在一点上,竭力把文章写简炼一些,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我这个人不会写长文章。”冰心当然不是不会写长文章,她写作有一个原则:文章要精致练达,对文学,对读者才有意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6)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附;冰心的文章《一只木屐》

  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水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的空虚——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

  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飘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的了。它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外面大海上去似的!

  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你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沉重的、黑黝黝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嘎达嘎达的木屐声音,一阵一阵的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踏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是日本劳动人民的、风里雨里寸步不离的、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的声音……

  我把双手交叉起,枕在脑后,随着一阵一阵的屐声,在想象中从穿着木屐的双脚,慢慢地向上看,我看到悲哀憔悴的穿着外褂、套着白罩衣的老人、老妇的脸;我看到痛苦愤怒的穿着工裤、披着蓑衣的工人、农民的脸;我看到忧郁彷徨的戴着四角帽、穿着短裙的青年、少女的脸……这些脸,都是我白天在街头巷尾不断看到的,这时都汇合了起来,从我楼前嘎达嘎达地走过。

  “苦难中的朋友!在这黑黝黝的长夜,希望在哪里?你们这样嘎达嘎达地往哪里走呢?”在失眠的辗转反侧之中,我总是这样痛苦地想。

  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地刺进我黑暗的心头,“我想:希望本无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