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浅谈写作-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全中国六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还有一种段落是这样安排的,前面的段落较长,后面用几个字做为一个段落。象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为了表达鲜明的情感,表达对善良化身的白娘子的同情,表达对*者法海的厌恶。强调大快人心,结尾时,只用了两个字作为段落。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3。层次与段落的关系

  (1)层次与段落一致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它们之间有时是一致的,即文章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内容的层次。比如《为人民服务》就是这样。

  (2)段落大于层次

  有时段落大于层次,即一个大的段落包含了几个层次的内容,比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3)段落小于层次

  通常所见的是段落小于层次,即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几个段落才能说明。如冰心的《观舞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布局与谋篇(3)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观舞记(冰心)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卡拉玛&;#8226;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的二十二年华,已过了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四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

第五章·布局与谋篇(4)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二)过过渡与照应

  1。过渡

  文章需要过渡,因为,一篇文章上下要连贯,有必要用句子或段落衔接。文章需要过渡的三种情况:

  (1)文章内容转折的地方往往需要过渡

  例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两个天地的生活,两个生活环境的变化。两种不同内容的文章,如果中间没有过渡,没有一个说明,上下就不衔接,前后就不连贯,读者也就很难明白。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里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他先是把前面的内容“无限乐趣”的“乐园总结概括了一下,再巧妙地用下面的一段话和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连接起来,起到一个承上接下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一段落,前后就没法联系。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2)论述问题时,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地方,往往需要过渡

  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注;提问过渡,即先设问,不马上解决。)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⑴和国民党右派。

  ……

  毛泽东同志在正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作了逐一分析之后,在结束语之前,由分述转入总述之际,用了一个总结式的过渡。

  如:综上所述,可知……

  (3)叙述与议论、倒述与顺述、顺述与插述相转接的地方,常常需要过渡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开头三段议论之后,作者要记叙事实了,这中间有一个一句话的过渡: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在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之后,作者要议论、抒情了,中间也有一个过渡: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

  再如鲁迅《祝福》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注;过渡句。)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限,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布局与谋篇(5)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注;过渡句)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