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吴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怀念吴晗-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蛑焙怠!吨煸按肥俏怅贤揪嗄甑木难芯浚寐砹兄饕骞鄣阈闯傻囊徊靠蒲е鳎衷谒坪蹩梢运邓淖畲蠊毕资切戳恕逗H鹇罨实邸贰ⅰ堵酆H稹罚乇鹗抢肪纭逗H鸢展佟贰�
  《论海瑞》这篇学术论文,借历史上海瑞的刚直不阿、敢于说话的斗争事实提倡毛主席所要提倡的东西,完全是正确的。就在《论海瑞》一文发表后,他进一步“破门而出”,写了《海瑞罢官》一剧,剧中的海瑞更形象地突出了海瑞精神。如果说,《论海瑞》是篇学术论文,那《海瑞罢官》即是以学术研究作为基础写成的政治倾向性、针对性很鲜明的文学作品。这个剧本不无不足之处,如人民的蒙冤愤慨之情,艺术表现展开不够。但是,剧本以基本矛盾的展开作为背景,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清浊两派的斗争,结局是以海瑞为代表的刚直不阿的清官,纵然下场是“罢官”,也要把害人虫除掉,显示了正义的力量。这出戏应该说比那些至今受人欢迎的“包公戏”好得多。“四人帮”反革命阴谋集团把《海瑞罢官》以至《朱元璋传》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把吴晗同志打成“反社会主义的急先锋”,从而打倒一切,打倒大批的“海瑞”,造成很多的冤案。但是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是海瑞当时所处的明朝末代,当代海瑞是与人民连成一体的。新中国尽管出现了一小撮封建法西斯余孽,可以兴妖作怪于一时,但天下总归是社会主义的人民的天下。历史作出了结论,吴晗同志及大批革命老同志的冤案不是已经一一得到了昭雪吗!一条历史经验,就是应该不怕冤。为社会主义而献身,死了也是光荣的。
  围绕以《海瑞罢官》为序幕而展开的巨大的*、思想斗争的历史,把吴晗同志的形象烘托得高高的大大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吴晗的《海瑞罢官》一剧,有重大的贡献。全国许许多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许不会读完那部《朱元璋传》,但却赞赏着在电视机前观看着《海瑞罢官》的重新演出,心里叫好。如果海瑞将来会活在人民心中,那是因为吴晗同志活在人民心中。
  (原载《吴晗和〈海瑞罢官〉》,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

胡愈之  李文宜 光明磊落肝胆照人(1)
——深切怀念吴晗同志
  吴晗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而他蒙受的不白之冤,已有15年之久。他是受“四人帮”和那个自命为理论权威的“顾问”残酷*致死的,并且株连了成千上万无辜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造成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文字狱、大冤案。吴晗同志蒙受的不白之冤必须昭雪,这是多年来人们心头的愿望,而这一愿望只有在“四人帮”被打倒,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吴晗同志是1943年加入中国*同盟的。
  1943年春,党中央南方局指派几位党员同志先后来到昆明,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帮助民盟建立组织,做好争取团结知识分子的工作。吴晗同志当时正在西南联大任教,他积极参加了党组织的西南文化研究会每两周秘密召开一次的*。*有时在唐家花园唐公墓旁的林荫下,有时又转移到滇池的船上,每次都有一个议论的中心,发言踊跃,争论激烈,到会的人都感到十分亲切、舒畅和受益。闻一多先生的《兽?人?鬼》,吴晗同志的《论贪污》、《贪污史的一章》和《说士》,都是他们在座谈会上所作发言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大家利用*的机会,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分析研究国际形势,传阅毛主席著作和《新华日报》、《群众》等刊物,使思想认识得到不断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吴晗同志于1943年秋经周新民、潘光旦同志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政团同盟。
  从这以后,吴晗同志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他坚定地从象牙塔的书斋里走了出来,投入了党领导下的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和以后的反蒋爱国运动。他曾经常对人说促进他转变和进步的,主要靠两个老师,一个是共产党,正面教育他,使他懂得很多道理,分清了是非,认清了形势,增强了革命斗争的信念;另一个是国民党反动派,他们从反面教育他。所以,吴晗同志在以后的昆明*运动中,获有“炮手”的光荣称号。
  在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吴晗同志和民盟的同志一道,积极推动云南省民盟工作的开展,把一些在文化教育界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吸收到民盟中来。他先后介绍了闻一多、闻家驷、夏康农等同志加入民盟。1944年12月9日,民盟云南省支部机关刊物《*周刊》创刊,吴晗、闻一多都参加了编委工作,吴晗同志被推举为主编。《*周刊》是当时在昆明进步青年学生中有相当影响的刊物之一,对于争取抗日*,反对卖国*起了积极作用,其中是含有吴晗同志的心血的。
  1945年年初,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在昆明成立*青年同盟,以便更好地把青年组织起来,投入新*主义革命运动。为了转移反动派的视线,“民青”的工作最初由民盟出面联系。吴晗同志在民盟内部分工负责青年工作,他直接参加了“民青”的筹备成立以及以后的许多工作。他和闻一多一起,成了昆明进步青年的中心。党为了扩大宣传工作,急需自己有一个印刷厂。吴晗同志承担了这项任务,积极想办法,多方设法联系,终于帮助“民青”建立了秘密印刷厂,翻印出版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新*主义论》和朱总司令的《论解放区战场》以及各种宣传材料,在黑暗的大后方传播革命火种。 。 想看书来

胡愈之  李文宜 光明磊落肝胆照人(2)
从1943年起,在党的帮助和教育下,吴晗同志的思想作风和文风也发生了变化。吴晗同志早年在清华读书和任教时,受胡适、傅斯年的影响较深。他曾是胡适的得意门生。他的第一篇论文《西汉经济状况》就是在胡适的指导下写出来的。在清华念书时,他房里挂的是胡适送给他的对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谈问题,少谈主义。”清华毕业时,胡适曾著文要青年学习吴晗“埋头学习,不问政治”的精神。可是,这个时候的吴晗和过去判若两人,时代的激流把他冲到斗争的前线,他已很少写学术文章,而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贡献给了当时昆明的青年学生运动。他那锋利的笔,写下了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杂文和评论,公开揭露和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教育了人民,也锻炼了自己。记得日本刚投降,许多人为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奔走相告,激动万分,吴晗也是其中之一。很快,他觉察出这“逼人而来的胜利,送上门来的胜利,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所有一切对国民党政府有利的事都做了,只有一件事没有做——对人民有利的事”。他呼吁:“第一,惩办汉奸。第二,立即颁布大赦令,赦免一切*,包括战争以前和战争中一切因政治原因被捕的民族子弟。”
  事实正是这样,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策动的内战阴云正在笼罩全国。1945年12月1日,面对昆明学生规模宏大的反内战争*的抗议活动,国民党反动派用手榴弹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面对这血淋淋的现实,吴晗和闻一多等进步教授一起,始终坚定地站在进步学生一边。他们积极组织教授罢课,发表声明,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有力地配合和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吴晗同志用笔作投枪,写下了《人身自由何在?》、《士兵们放下枪杆来!》、《抗议非法的干涉武装*自由》、《〈一二九——划时代的青年史诗〉序》和《“一二?一”惨案与纪纲》等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
  吴晗同志不但写,而且讲,他十分善于演讲。他演讲时听众总是满场,连窗户、树杈上都攀坐了人。1946年3月17日,昆明*举行“一二?一”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惨杀的四烈士葬礼,浩浩荡荡的群众送葬队伍从上午11时开始*,吴晗、闻一多等走在*队伍的前列。*队伍回到联大墓地已近黄昏。公葬仪式开始。闻一多讲话后,吴晗接着讲话。他说:“两千年来,有些地方叫做圣地,如今,‘一二?一’四烈士埋在此地,此地成了光荣的地方——成了圣地!”他的声音如气贯长虹,响彻联大校园。
  1946年5月,吴晗同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昆明,经重庆、上海回到北平。在重庆候机的一个多月,他住在民盟总部,几乎每天都要出去参加反内战、争*的*,也几乎跑遍了重庆的大学,以他犀利的语言为反对*,为和平*大声疾呼。
  1946年8月,吴晗同志和他的爱人袁震同志经重庆、上海,回到了久别的北平,又住进清华园。
  抗战胜利刚刚一年,国民党反动派又把内战的烽火燃起来,吴晗同志面临着一场新的战斗。他到北平不久,就和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并和民盟华北总支部、民盟北平市筹委会接上了关系。他和张光年同志一起负责《*周刊》(北平版)的编辑发行工作。 。。

胡愈之  李文宜 光明磊落肝胆照人(3)
北平的*运动逐渐高涨起来。在这一段时期里,吴晗同志和教授、同学、青年以及各界人士一起积极参加抗议美军*北大女生的抗暴示威*,“五?二○”的反饥饿、反内战,争自由、反*的运动等一系列反蒋反美的斗争。
  1947年3月,国民党破坏和谈,*代表团被迫撤回延安,北平的军调部也停止了工作。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公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吴晗同志坚决反对,将民盟的活动转入地下,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开展民盟的工作。
  就在这个时期里,吴晗同志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写成十五六万字的《朱元璋传》,他不知疲倦地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和创作。
  1948年,国民党军队的反人民内战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打击,美国认为这个“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因此他们迫切地希望“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一时北平出现了“自由主义运动”和“新第三方面”。在民盟内部有些上层知识分子已被视为“*个人主义”拥护者,成了争取的对象,民盟华北总支部负责人张东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受到了司徒雷登的“鼓励”。
  此时的民盟总部在香港召开了三中全会,彻底批判民盟内部存在的中间路线思想,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公开声明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的主张。吴晗同志虽然没有参加三中全会,但他坚决拥护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各项主张,积极地与民盟内部的中间路线思想、*个人主义者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1948年“八?一五”大逮捕以后,清华园也遭到了检查。吴晗同志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平山县解放区,即*中央所在地。不久他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使他终生难忘。吴晗同志自己写了一段生动的回忆说:
  “不是毛主席教育我,一直到今天,我还是会糊涂的,不清楚的,自以为是的,‘超阶级’的。毛主席在万分繁忙的工作中,看了我《朱元璋传》的原稿。特别约谈了一个晚上,除掉指示书中许多不正确的观点之外,特别指出彭和尚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