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故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忆是故乡-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比喻,三棵大枣就像三位亲切的中年大妈,那棵特立独行的野枣就像个英俊挺拔的漂亮小伙子。

  三棵大枣的产量实在大太了,怎么吃也吃不尽,吃多了谁都不稀罕。

  我也喜欢吃野枣,可是很难弄到。

  熟透的野枣掉到地上的响声时经会换来我们一声长叹。

  因为树上有个喜鹊窝,常有很多鸟儿结伴来嬉戏。枣儿一熟,就早早地被麻鹊、喜鹊和燕子们啄食了,掉到地上的多半是残核。有时碰巧,我们也会在树下捡到还剩半块果肉的,就会在衣角上擦擦,用门牙咬出一点果肉,啧啧嘴巴解解馋。仅此而已,从来没有过别的奢望。

  但已经十三岁的哥哥不满足于只吃鸟儿的残羹剩饭,他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天,屋后张家三姐妹大群、二玲和三红都在我家玩,还有别的孩子共七八个,谁不想尝尝这样高高在上的难得的野枣?大家一个劲地怂恿我哥。

  大群那时正对我哥有浓厚的兴趣,那时的孩子似乎很早熟,才十几岁的男孩女孩,就一肚子的心思和鬼点子。在哥哥决定爬树之前,大群有点担心,明显表现出与我哥之间的关系与众不同,小声跟哥说:“不行,太危险了,不是开玩笑的,这棵树从来没人爬过。”

  但是,伙伴们的集体智慧远远胜于大群一个人。大姑家的大表哥从前就喜欢过大群,大姑还托人提过亲。农村女孩早早就由父母张罗着订个合适的婆家,不急着结婚,两家人以亲家相处,等孩子长大成人才过门。可大群却公开表示不喜欢大表哥,弄得大表哥在村里很没面子,一直有点耿耿于怀。

  这时,大表哥冷嘲热讽地说:“哎哟哟,大姑娘哎,不嫌丢人哪,还没过门就心疼啦。”

  大群脸上一阵发红,冲着大表哥说:“有本事你爬上去呗。”

  “哎哟哟,如果我上去了,你心上人的面子往哪儿放哟!”

  哥哥压根儿就没听他们争风吃醋,打着光脚丫,在手心用力吐点口水,双手搓搓,就抱起枣树跃跃欲试。

  不像杏树、桃树、梨树或椿树的表皮那样光滑,枣树表皮非常毛燥,纵向还有裂痕,早前主干上砍掉的小枝丫也收不紧口,疙疙瘩瘩的,横坚都有皱折。灰黑的树皮不仅干燥而且坚硬,即使戳在长有老茧的脚后跟上都很疼痛。你可以想像一下老松树皮的模样,对了,这棵野枣树的皮就是那副德行。况且,枣树枝丫上还是带刺的。

  爬上野枣树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哥哥不怕,哥哥向来就很勇敢。

  别看哥哥细皮嫩肉,又能写得一手好字,会刻出漂亮的春节年幅,村里老人都认定哥将来一定是闻名四方的秀才。可是,哥在挑战自我方面向来当仁不让,什么冒险啦、打架啦之类,哥哥惯常一副好把式。小小年纪名声在外,村里村外喜欢我哥的女孩有一大串。

  在克服一些诸如大腿被树皮划破、飞蚂蚁掉到身上之类的艰难险阻之后,哥哥成功了!他在第一根树叉上站稳脚跟,相当得意地大声宣布:“好了!把长竹竿递给我吧!”

  勇敢的哥哥挥动着手上的长竹竿,那些刚熟的野枣儿“噼里叭嗒”不停地往下掉。大伙捡着、吃着、唱着、跳着,大群和大表哥还时不时地伴着浓浓的酸醋味斗着嘴,个个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多好啊!历史上就没有人可以像今天这样,放肆地吃着这么多小小的甜甜的野枣,往年都被鸟儿吃了……

  这样的好福气是谁带来的?大家衷心地夸奖起树上的大英雄。

  大群为了显示自己有眼光,没有看错人,冲着我大表哥刺激开来:“怎么样?你也爬上去呗,没人拖着你哦。”

  棒极了!一会儿工夫就捡够半个竹篮了,每人能分到好大的一份啊!

  哥哥突然叫起来:“不好!有马蜂!我好像捅到马蜂窝了!你们快让开,我把竹竿丢下去了。”

  天啦!没有比捅到马蜂窝更恐怖的事了,“哥,快下来!”我冲着哥大叫。

  已经来不及了。

  马蜂们没想到,在这样高高的带刺的甜枣树上安逸地过着自己悠闲的小日子,一直以来四季太平,今天,我们没招谁惹谁,哪个大胆的竟然捅到我的老巢里来了。

  马蜂们全体出洞!毫不留情地向哥哥发起了进攻!

  哥哥左手抱树,小心翼翼地往下撤,右手边捂脸边挥舞着赶马蜂。这棵讨厌的枣树哟,长着多么可恶的树皮,哪怕有香椿五分之一的光滑,就可以顺着树干滑下来。可这么毛燥坚硬的树皮,磨擦力太大,只能一步一步往下退。

  为了尽快下来,逃离马蜂的追杀,哥已经顾不了大腿的疼痛了,边下树边大声叫唤:“大姐,有马蜂!大姐,马蜂蛰我了!”

  大姐从橱房跑出来时,哥哥已经双手抱头倒在地上了,边哭边叫:“大姐啊——疼死我了!大姐啊——快帮我挤……疼死我了!哎哟!用劲挤……”

  再往树上看,好吓人噢,无数的马蜂“嗡嗡嗡……”叫个不停,有几只还曾想试探着继续往树下攻击大伙儿。

  为了少让马蜂毒素进入哥哥体内,大姐逐一用力挤压马蜂蛰过的小红点,边挤边用嘴往外吸。可是,太多了,基本无法下手,脸上,头皮里,脖子上,好多好多的小红点。

  几分钟过后,可怜的哥哥已经面目全非了,一个个红点变成了一个个大包,整个脸肿得一塌糊涂,眼睛部位只剩下一条深深的缝隙了。

  我吓得嚎啕大哭,一直很沉稳老练的姐姐也吓得够呛,她处理不了这么大的事了,叫我赶快去农田把妈妈叫回来。

  记事以来,这次事件最损哥哥的光辉形象。哥哥因此吃了好几天的苦头。

  后来,妈妈请隔壁的叔叔出马,他全身武装,搭着长梯,彻底捅掉了这个可怕的马蜂窝。

  我们对这棵野枣树起了敬畏之心,谁也不敢再动它,也没有哪位像我哥这样的勇士爬上去摘枣了。我们仍像往日一样,捡起被鸟儿逐食过甜枣,抬头看看摇弋在树端那小小的红色颗粒,轻叹一声,啧啧嘴巴,回想曾经享受过的甘甜美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那件飞舞的连衣裙
有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总是在我的记忆里舞动。

  那时我读三年级。在遥远城市工作、很少在夏天回家的爸爸因为出差到杭州,办完公务后出乎意料地回来了。爸爸给家里所有人都带了礼物:给老太太(爸爸的奶奶)带了一块棉绸布料;给妈妈一枚牛角梳;给大姐的是一件小花褂;给哥哥的是一本《西湖诗选》;给两个弟弟买的好像也是书……

  爸爸送给我的,天啦!是谁都不曾见到过的连衣裙!

  那是一件多么漂亮的连衣裙啊!短袖,开门式领口,长度刚齐小腿。全棉的布料,白色的底子,上面用艳丽的颜色绣着牡丹、百合、玫瑰等花的图案,所有大小不等的花卉在组合和分布上又形成了一个凤的形象,既五彩缤纷又不杂乱,整体上和谐又美观。两襟对开,前面一排深绿色的有机玻璃扣,透着明亮又深遂的光泽。腰间还配有一条宽宽的裙带,轻轻在系一个蝴蝶结,真是美极了!

  直到今天,我也毫不怀疑,那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连衣裙。

  我穿上后,爸爸赞不绝口,“真漂亮!巧儿,希望你用心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成一位女秀才,要比爸爸还强,到那时,真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罗!过来。”然后带着他那硬硬的胡碴儿亲了我一下。

  姐姐先拿到花褂时是兴高采烈的,现在对比我身上的裙子,脸上的笑容慢慢淡去,心里可能觉得有些不平衡吧。

  我已经无心呆在家里了,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太想出去炫炫了。先去大姑家吧,让几个表姐好好长长见识。便大声地对妈说:“妈,我去大姑家借个筛子,我家的筛子漏米了。”还没等妈妈答应,我已经走出院子了。

  大姑正在家淹萝卜,我急着问:“大姑,大表姐她们呢?”

  “哦,小巧来啦!听说你爸回来啦,回家时别忘了告诉你爸,说晚上大姑请他吃饭。”大姑说这话时不由自主地被我的花裙子吸引了,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巧啊,你爸帮你买这么漂亮的大褂儿,过来我看看。”就用湿漉漉的沾满盐水的手拉我。

  “这大褂子漂亮是漂亮,就是太长了,你姐穿都不合身,太长了。”

  边嘀咕边顺手掀起裙角,“哎呀!巧啊,你怎么不穿裤子,都快长大姑娘了,只穿个小短裤!”大姑诧异地说,立马开始责备我,“巧儿做事一直细心,今天怎么这么毛躁。快回家把长裤穿上!”

  “大姑,你弄错了,这不是大褂,这是裙子。穿上裙子不需要穿长裤的。”

  也难怪,乡下没有人见过裙子,在这附近一带所有乡村,这是唯一的一件连衣裙。

  等了很久,表姐们才回来。先是把我上下左右地打量一番,然后跟大姑说一样的话,都说我应该穿条长裤好一点,不然,蹲下来的时候很丢人的。

  大姑一家人的凉水泼得我有点扫兴,我没借筛子就回家了。

  爸爸安慰我说:“别听你大姑和表姐的,她们不知道,不用穿长裤的,连衣裙就是这样子,城里人都是这么穿的,一点也没错。”

  虽然爸爸这么说,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不快,甚至有点不安,别人会不会也这么认为呢?

  晚上面对挂在衣架上的花裙,我仍然难忍兴奋,穿上脱下、穿上脱下,又折腾了几个来回。我相信爸爸的话,没问题的,时髦的城市女孩一定都是这么穿的,我不是一直希望自己像城里人那样吗?城里人是什么样子呢?别人不知道,但爸爸知道。经过三番五次地思想辩论,我决定明天穿着新裙子去上学。

  上学的路上,我又犹豫不决,因而走得慢了点,同学们大部分已经到了。

  大家都在早读,班上乱糟糟的。

  我一进教室,全班立即安静下来,尔后是一番交头接耳。我很担心他们会乱说话,更怕有人说出像我大姑那样的话,可是出乎意料,连最爱恶作剧的吴财华也安安静静地,没有说一句难听的话。

  而女生们,则满脸是羡慕的神情。

  做早操的时候,因为花裙太显眼,连其它班级的队伍都向我看齐,弄得我有点不自然。

  几天下来,我俨然因为时尚而成为坝李小学的名人,“穿裙子的女生”指的就是我,别说我们村我们学校了,附近十个村八个学校也不会有女孩穿裙子的!漂亮的耿老师是下放知青,她是美丽、大方和时髦的代名词,可是,连她也没穿过裙子!这条连衣裙掀起的风波是可以想见的。

  教我们音乐的汪老师更有意思,他在音乐课上了一半的时候突然说:“哦,对了,巧若云,我想起来了,你的样子像‘华侨’,‘华侨’就是这样的。”

  这以后,同学们就管我叫“华侨”,我不知道“华侨”是什么意思,但我感觉这不是个坏的称呼。“华侨”这个词汇就连同我的花裙子一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半个月后的一天,可恨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第三节自习课,我们都在做语文作业。同桌张二玲的钢笔不出水,她用力一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