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意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真有意思-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谁知,他听也不听,“你是做梦的人,我做事的人,没别的吧?我干活去!”说完掉头就走。呵呵,话没好好说,闷葫芦一个。他就这么任何条件也不讲就上任了。
  认准了,我搭台,戏就交由他去唱。从此,乐得我逍遥自在,想飞哪就飞哪。他却闷头守在家天天开会天天骂人。在《新周刊》待过的人都说他是“暴君”,没有一个没挨过他骂的,奇怪的是,挨骂的人却又恨他又爱他。也许是工作、家庭压力大,他在同事聚会时常喝大酒,醉得满地爬,我很是恼火:疯了,这人怎能这样?那时我可是滴酒不沾的。后来,看不顺眼,自己也喝起酒来,比他更疯,何止是满地爬呀!在《新周刊》,没醉过的人很少,一醉起来就没大没小的,人与人也没界线了,像家里人。莫名的,这也成就了《新周刊》的一种氛围,简单、纯洁,是非分明。
  有时,他骂爽了连我也骂:老头你太没谱了,一点原则也不讲。哦,我可以吞下这口气,因为他说对了。我极少干涉他的工作,唯有一次,我看《新周刊》封面做得狗屎一般难看,就逮住机会丢下一句:“有没搞错呀,这样的活怎能拿出手呀!”说完,我把杂志狠狠摔下掉头走人。他气不过也走了,给我发一短信:老头,我不堪重负,休假了。我又于心不###,讨好他说:好吧,等你回来!十天后他还是回来了。这是他个人在《新周刊》12年最长的一次休假。他把心思与精力全交给《新周刊》了。
  他对部下的严厉是人所共知的,靠骂,骂出一本刊物的新天地,无形中也建立了一本杂志的道德标准和专业态度。
  有时,他向我抱怨,说命苦,这辈子给几个属蛇的缠住了:我、他老婆,还有我们的老板赵新先。我劝他:不是说蛇盘兔辈辈儿富吗?有啥可抱怨的嘛。封新城属兔的,比我小十岁,想不到他也找了个比他小十岁的何树青当接班人,我也希望他能超脱点,我们都会老去,会有干不动的一天,世界仍然是年轻人的。这也是《新周刊》对待人才的胸怀。
  更没想到的是,近来这“闷葫芦”满脑主意,在谋划《新周刊》远景的同时,不声不响地弄了个“总编访谈录”,采访那些个社会精英。奇怪,他变了,每次饭酒间开始滔滔不绝喷话,口才大长,他兜售许多精彩的言论和观点,再也不是那些破碎的家长里短了,一口一个道理,突然你就觉得这人长高一大截,有了思想的高度。我纳闷了,心里嘀咕着:思想家都是像马恩列斯那样的大脑袋大胡须,而他不是,个头矮,小脑袋。他通过这种访谈汲取了许多社会精英的营养,与人对话,没有一定深度与高度话头往哪摆呀?看出来他是做足功夫的,就像他在《新周刊》创刊辞所写:为了办好一本杂志,我们有备而来。封新城的“总编访谈录”无疑给《新周刊》添了一道重头菜色。我没机会也搞不懂如何与那些有料的人对话,只能听他在饭桌上倒买倒卖,再就细读他的采访文章,等我在其他饭桌去喷话时,那己是三四道贩子了,即便是淘米的泔水,也不乏残留的营养呀!后来,我明白了,他是在重复那些思想与言论时,不断淘洗杂物,留下精华,也是活跃思维的演练,演讲的人需要看见听众反应的目光,我和同事们赞同他的演练,权当听众的目光。
  封新城在一些重大的决策上让我拍板,说:你是老大,你决定。我情愿不做老大,老大是江湖的事;我宁愿做兄弟,兄弟是家里的事。
  (孙冕  《新周刊》杂志社社长)
  

封潇潇:我的总编老爸
听老爸说他要出书了,一开始还没什么特别感觉,就觉得挺搞笑的,到他让我帮他写序,我才真当回事了,又不好推,只能硬着头皮写。为什么会觉得搞笑呢?我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老爸似乎成了小名人,当起了作者,还要出书了,像是受了刺激,一时反应不过来。
  从来都觉得,我爸是个编辑挺光荣的。
  说句老土的,我真觉得我爸挺牛的。虽然,他每次在我面前自夸的时候,我都会随便地“嗯”几下,但心中的敬佩之情,还是油然而生的。小时候觉得老爸很凶,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双“奸诈”的小眯眯眼,一见着就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当然,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老爸应该也知道我到了吃软不吃硬的年纪,他便会进行意味深长的道理讲学。
  说老爸“潮”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这“潮”绝对不只是表现在衣着方面,更多的是表现在思想上,真是看不出一个大腹便便,中年发福的男人,在跟女儿说话的时候,竟一口一个“雷!”。老爸还对自己的样貌自信满满,时不时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老爸我已经够帅的了,要是我海拨再高两寸,那还不被小姑娘们追着满街跑?”这帅我倒不敢发表评论,但我可以用另一个词来代替——man!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门口等家长,她问我:“你爸长什么样?”我想了一下,说:“就是那种挺man的类型。”过了一会儿,我爸穿着茄克,戴着墨镜,酷酷地走了过来,我那个同学一下就跳了起来指着他说:“嘿!就是那个吧!”我将这件事告诉我爸之后,他便经常得意洋洋地拿出来跟别人炫耀。
  当然,有个总编老爸实在是有许多好处,见见名人,在杂志上露露脸,都不成问题,四年级的时候就曾经以“亲情客串”的名义上过《新周刊》。这使得我在同学与老师之间名气爆涨,还一度成为了我班值日小分队的队长。六岁那年我爸就帮我整理了一本叫“我是封潇潇”的画册,还是限量版,全世界只有五本。
  不得不承认,我爸真是越活越年轻,前段时间买了个PSP游戏机,于是便总能看见他又叫又跳地打足球,这本都是我们班男生干的事。说到这,我想,真能给他颁一个“至潮老豆”奖给他呢!!我的同学都是很羡慕我的,因为我有一个听得懂我说话的老爸,我也觉得这是件难得、幸运的事。
  (封潇潇  15岁,为本书作者的女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陈鲁豫:天生一个访谈家(1)
我的作息时间刚好和《鲁豫有约》的播出时间吻合:上午10点首播,夜里1点重播。所以,差不多可以把这档节目比做我的早茶或夜宵。更多的时候,我不是在看节目,而是在欣赏一个好朋友越来越收放自如的谈吐,越来越有味道的优雅,以及越来越炉火纯青、教科书般的采访技巧和节目形态。
  感谢鲁豫,因为这次采访,让我重拾《新周刊》创刊时就有的一个想法——开个《总编访谈录》栏目。现在,栏目开了,鲁豫是第一个。
  两个《鲁豫有约》
  封新城:其实有两个《鲁豫有约》——早期是比较有历史感的,嘉宾基本都是名人,后期的节目就多了许多当下的民间的事情。
  陈鲁豫:对,的确是这样。前期和后期其实像两个节目,但是品牌是沿用的。或者说像《新周刊》的说法,是升级换代的版本。节目的状态、内容、人物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嘉宾不一定是有年纪的人,但一定是有经历的人,我们一起回顾一些历史,但不一定是我个人经历过的。这些你所说的这种有阅历的名人,在三年前的时候基本都上过《鲁豫有约》的节目了。持续地做这类节目,实际上对我来说非常沉重,但是这三年的经历,对我的成长特别重要。最近我看以前的节目,发现那时的我,其实是稚嫩的,尽管我那时候觉得自己很成熟。
  封新城:从观众的角度来讲,《鲁豫有约》里,观众反响最大的是哪几期?
  陈鲁豫:璩美凤、章含之,这些都是以前的。新的部分有郭德纲,还有画画老太太。人都是主观的,听到反馈就认为反馈很多,其实不一定。
  封新城:从业内的角度看,最符合节目立意的是哪一期?
  陈鲁豫:有一集讲的是北漂的演员。我经常讲节目的原创性很重要,一般电视节目的主题都是按照平面媒体走的,电视人看到报纸、杂志后去做节目。北漂演员那期是完全原创的。
  封新城:最符合你个人口味呢?
  陈鲁豫:是《武林外传》那一期。当时我们把《武林外传》的大部分参与者都请到了现场,这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封新城:有观众的访谈和没有观众的访谈相比,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
  陈鲁豫:我自己的状态会不同。其次时间上的区别,没有观众的话,我可以和嘉宾聊三个小时,甚至五个小时,但是有了观众,我就要控制时间,观众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个半小时,如果时间太长,观众就会疲倦。第三,没有观众,就不需要考虑现场气氛,但是现在既要考虑节目呈现的效果,也要考虑现场的效果。
  封新城:其实不止是这样吧。我原来做过一个访谈节目,我觉得一个谈话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看谈话中听到过笑声没有。
  陈鲁豫:那也不一定,观众如果很专注地去听了,那么也不一定就是笑过,也可能是哭了。而且专注也算是一个指标。就是你自己感觉是不是舒服,如果你自己舒服了那么也算是一个标准。观众在该有反应的时候有了反应就是一个好的标准。
  封新城:《鲁豫有约》的节目流程是什么样子的?
  陈鲁豫:对于我不想采访的人,我可以提出来,就可以不采访,也就是我有最后发言权。因为最终是我来呈现节目,如果我认为这个人不好,那节目效果也不会好。但是我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必须保持节目的顺畅,而且我们有互相说服的过程,编导也可以说服我,我也会信赖我们这个团队。我会尽量保持距离,如果我什么事都管,只会把自己累死。我们开选题会之前他们会准备一些选题,在会上给我看,我说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然后他们再去操作。在录制节目之前,我们还会有探讨文案的过程,我也会给出一些意见。对于嘉宾,编导会给我一些文字的提示,比如这个嘉宾的谈话的感觉,但是这些不一定准确。这个是我们的流程。

陈鲁豫:天生一个访谈家(2)
封新城:编导给出的印象是不一定准确的,因为每个人面对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状态。
  陈鲁豫:对,还有一点,我和嘉宾的地位是平等的。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观众会把一些明明不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话安到我身上。
  封新城:这个是影响力的问题,换句话说,你成为了这一类型主持人的代表了。《鲁豫有约》现在实际上有很多变化,比如有一集是讲一个北漂的男孩,在火车站等自己的网络情人,这集用到了大量的纪录片的元素。
  陈鲁豫:对!我们开会的时候也谈到了,以后的节目,不仅要内容百无禁忌,形式也要百无禁忌,比如你刚才提到的纪录片的形式,也可能我要出去采访。在内容上,我也不想总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应该多记录这个时代。
  倾听需要足够的自信
  封新城:你老板(指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编者注)评价你的三个特点是“准确的提问、及时真挚的感叹和温和的聆听”,你怎么看?
  陈鲁豫:我觉得倾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倾听需要足够的自信,我觉得爱抢话的主持人其实是不自信的主持人。其二,对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