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样的口号下,社会上“铁姑娘”盛行,她们跟男性同样的着装,干同样的工作,性别在她们身上好像已不复存在。女性像男性一样,大规模进入各行各业。过去没有女工或女工极少的冶炼、机械、化学、基建、交通运输等行业,现在都有大批妇女参加,不断冒出第一个“三八女子测量队”、第一个女炼钢炉长,建筑工程中首次出现女瓦工、女拖拉机手等。
“妇女能顶半边天”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不但是当时的性别认识,而且,它已深入人心。直到今天,当我们谈起性别时,我们仍然可以不假思考地脱口而出这样的说法。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男童子军、女童子军,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但在中国,我们几乎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即使是体育课,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男女一起上体育课(现在,有一些地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如北京市从2008年起在初中实行体育分性别上课)。在“男女平等”的大旗下,我们的学校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其实这种“男女平等”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给男孩和女孩选择的自由,并在法律上保障这种自由。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等人认为,以政治学意义的平等观念取代了教育学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男女生之间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加之其它因素,最终造成了对男生发展权利的部分剥夺和发展机会方面的不平等。
正是由于人为忽视了自然的性别差异,所以,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之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
我们现行的性别哲学背后可能隐藏着这样一种认识,即性别是可以人为塑造的。实践表明,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这违背了性别形成的规律。性别形成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对性别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要以尊重遗传为前提。实际上,性别是人类的第一类别。性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消灭它,我们只能接受它,正视它的影响。
接受现实:更脆弱的男孩(1)
九、 接受现实:更脆弱的男孩
男孩就像玻璃或瓷器,看起来很坚硬,实际上却是易碎品。对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研究的神经生物学家杰伊·贝尔斯基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性比女性更脆弱”。
(一)更脆弱的生命
男孩的生命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坚强,反而更脆弱。男孩的生命脆弱性贯穿于男孩的整个生命历程,甚至在出生之前,男孩就显示出生理上的脆弱性。
胎儿期
在母亲怀孕期间,男性胎儿夭折的可能性更大。怀孕之初,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00,到分娩时,男女比例已下降为110:100,因为有更多的男孩胎儿在怀孕期间夭折。
医学研究也表明,流产和胎死腹中的男婴大约是女婴的4倍。在母亲怀孕期间,男性胎儿还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从而引发各种出生缺陷,如大脑瘫痪、脑发育不全、肢体发育不全等。
分娩时
母亲分娩时,男孩所面临的风险比女孩大得多,男婴早产和死亡的概率要比女孩高得多,出生之后夭折的男婴比女婴多。爱尔兰的调查发现,生男孩的产妇会遭遇生产困难,而生女孩的产妇这一比例为。男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药物的可能性更高,男婴剖腹产的比例比女婴高两个百分点。
生男孩比生女孩更加痛苦,第一次生产的母亲生儿子比生女儿要多花约一个半小时。由于男婴比女婴平均重约5%,而且男性胎儿的头部更大,导致男婴出生过程更长,更有可能使用药物和机械助产,从而增加男婴患上出生并发症或遭受外伤的可能性,而这又可能使婴儿在刚出生的几天内更加容易烦躁,不易入睡。
出生以后
出生以后,男孩依旧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芬兰政府曾花费9年时间对1987年出生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有20%以上的男孩在阿普加新生儿测评(指在出生后5分钟所作的对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肌*性、刺激反应及皮肤弹性的一种健康标准评估)中的得分较低。在出生7年后,男孩的死亡率比女孩高22%,哮喘病发生率高64%,智力缺陷发生率高43%,患有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是女孩的2~3倍。
男婴出生后的发育速度也比女婴要慢得多。一般来说,一名刚出生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6个星期的男婴不相上下。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专家塞巴斯蒂安·克雷默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发育过程中,男孩出现发育失调症状的几率要比女孩高3~4倍,发育中的男孩或者显得过度活跃,或者受到自闭症的困扰。许多男孩在发育过程中还会出现协调能力差的现象,从而导致意外事故更多地发生在男孩身上。
男孩的非正常死亡率也高于女孩。对北京市中小学非正常死亡事故的分析表明:不管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男孩意外事故死亡的比例都高于女孩。1990~1999年间,男孩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数为102,女孩为45,男孩所占比例高达69%。
即使成年,依然脆弱
成年以后,看起来男性比女性要强壮许多,但在生理上仍比女性更脆弱。男性在大多数疾病上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如男性胃病的发病率比女性平均高出倍,男性死于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倍,男性患心肌梗塞入院治疗的比例是女性的7~10倍。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男人是女人的4倍。男性的寿命更是远远落后于女性,相差三四岁,全世界都如此。
接受现实:更脆弱的男孩(2)
教养男孩,我们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从生命之初到生命的终结,男性都比女性更加脆弱。在成长过程中,男孩比女孩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也可能比女孩更难抚养和教育,各方面更容易出现偏差。正因为如此,男孩像女孩一样,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护。
生理脆弱,原因何在?
对于男孩生理脆弱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男孩的大脑在出生前、分娩时和出生后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在出生时男孩的神经系统比女孩成熟得更慢,而神经系统越不成熟就越脆弱。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男孩更容易紧张。在一个相关实验中,当研究人员把婴儿放到一个有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的压力环境中时,他们发现男孩的皮质醇水平迅速上升,而女孩的皮质醇水平仍然不变。升高的皮质醇水平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和生长激素的分泌。
还有研究者认为,睾丸激素会降低免疫功能,使男性更加脆弱。
男性的自动免疫系统功能要比女性差得多。女性身体生来就自然具有与外来生理组织交换的能力,比如怀孕时接受男性精子的能力。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身体更有能力应付细菌和病毒。
除了上述几种解释之外,男孩更脆弱的最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男孩的性染色体与女孩的性染色体不一样。我们知道,男孩的性染色体是XY,女孩的性染色体为XX。一些遗传学家认为,正是这条形单影只的Y染色体使男孩处于脆弱的境地,因为它不能像女性XX染色体那样通过与“同伴”染色体相互交换基因而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
现代遗传学表明:男孩的Y染色体本身比女性的X染色体更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基因变异。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塞克斯认为,男性染色体发生病变的可能性是女性染色体细胞的10~15倍。
(二)更脆弱的情感
很多研究告诉我们:
?男孩的情感更加脆弱;
?压力让男婴感到更不安;
?父母离婚对男孩的情感伤害更大。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感情更脆弱?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男孩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区域(尤其是大脑额叶)发育较女孩更为缓慢。男孩的自制力较差,因此,他们对正面或负面的事件反应更为强烈。
缺乏情感表达的技巧也是男孩情感脆弱的重要原因。男孩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情绪,男孩更不愿意,也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消极情感。即使男孩长大成男人以后依然如此,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配偶死后,女人比男人恢复得快,这是因为女人比较善于处理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一旦遭到丧偶这类打击时,往往用眼泪洗刷自己的痛苦和委屈,让心态渐趋平静和放松。而男人却把痛苦和委屈埋在心底,靠时光冲淡,对身心的磨砺时间较长,这种做法有损健康。
缺少关爱也可能导致情感脆弱。哈佛大学的实验表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男孩似乎面临着更多的情绪情感困扰,更加难以控制情绪,他们更需要父母特别的关爱。但是,现实情况却与此相反,男孩的情绪问题、情感需求往往被父母所忽视。
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1)
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
(一)三种年龄,两种落后
科学地讲,每个人都有三种年龄: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历法年龄是指一个人从母体降生开始,按年月累计的年龄,它反映了一个人出生后的时间长度。生理年龄是指人的生理实际成熟或衰老的程度。心理年龄是指人的心理实际成熟或衰老的程度。
在这三种年龄中,历法年龄,我们最常使用,它由出生日期决定,对男孩和女孩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性别差异。在其它两种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上,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男孩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才能赶上女孩,与女孩并驾齐驱。
历法年龄,表面上最客观,又因为最容易使用,所以我们一般习惯使用它作为入学和接受各种水平教育的依据,但这样做一点也不科学,只是图方便而已。从科学的角度,我们应该按照一个孩子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来进行教育。当然,这样做更费事、更困难、更难以把握。
了解这一点,对男孩的养育非常重要。因为虽然男孩在生理和心理上落后于女孩,但在绝大多数时候,父母、学校和社会用同样的标准评价所有男孩和女孩,这其实对男孩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发现,许多男孩,只是由于暂时发育落后而影响学业成绩,就被打入差生的行列,被强行扣上学业失败的帽子。这样做,对晚熟的男孩极为不公平!这样做的恶果,就是许多男孩在小小的年纪,就对学业失去了信心,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这种打击会影响男孩的一生。
如果父母和教育者能把男孩的暂时落后看作是正常现象,那么男孩将来一定能赶得上女孩。
(二)生理落后的男孩
有一次,跟一个幼儿园老师聊天,当我(李文道)谈到男孩的精细动作和神经系统发育落后于女孩,因此幼儿园男孩写字要差一些时,她有点将信将疑。第二天晚上,我接到她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很兴奋地告诉我:
“李博士,你说得没错,男孩写的字就是比女孩差一些。”
她接着说:
“为了防止先入为主,我先不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