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恭王十八年(…573)夏,楚王与郑成公一同伐宋,这次伐宋的起因是,送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五位大夫归国。在三年前,宋共公(名瑕,《左传》作“固”)卒后,宋司马荡泽为了削弱公族,发动政变,杀掉了正准备即位的太子公子肥,宋右师华元被迫出奔晋。当时,宋朝政由戴族(宋戴公后人)、桓族(宋桓公后人)、与庄族(宋庄公后人)把持。右师华元与司徒华喜属于戴族,左师鱼石、司马荡泽、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大宰向带、少宰鱼府为桓族,司城公孙师为庄族。华元到达河边,鱼石就赶上了,两人达成协议,华元返国攻荡氏,桓族其它人保持中立。这样,华元返回宋国,使公孙师帅国人攻杀荡泽。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等桓族贵族,考虑到华元重新执政后,可能对他们不利,于是出奔楚。华元就另任向戌为左师,老佐(宋戴公五世孙)为司马。

  这次伐宋,楚郑联军分二路进攻,一路由楚恭王与郑成公亲自帅领攻占了宋朝郏(今河南夏邑县),另一路由子辛、与郑皇戌帅领攻取了宋城郜、幽丘(今安徽萧县境)二邑,最后两路会合,同伐彭城(今江苏徐州),随后就让宋鱼石等五大夫居于彭城,楚留三百乘戍守而后退军。

  宋并不甘罢休,七月,就派司马老佐与与徒华喜围彭城。不过,老佐在围彭城不久,就死了。鱼石等当然婴城自守,四个月后,楚子重帅兵救彭城,华元就搞不定了,亲自到晋国告急,请援兵。当时,栾书或许告老了,执政的是韩厥,并代栾书为中军帅,主张救宋,把宋当作是晋“成霸”、“安强”、“得诸侯”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晋悼公主政的第一次军事考验。于是晋悼公亲自带兵救宋,以雍子为谋主,驻军在台谷(不祥今所在),最后与子重的部队在靡角之谷(近彭城)遭遇,楚师也不敢直接与晋军作战,撤退了。十二月,晋侯与宋公、卫侯、邾子和齐崔杼、鲁仲孙蔑在虚朾(chēng,宋地,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谋划救宋。宋人只请求了一些军队继续围彭城,没有让这些友好国家的国君参与了,参加围彭城的诸侯将领是晋栾黡,鲁仲孙蔑、宋华元、卫宁殖以及曹人、莒人、邾人、滕人和薛人。

三、灵厉不谥(3…3…2)
三、灵厉不谥(3…3…2)

  这一年八月(…573),鲁成公逝世。其子午立,是为鲁襄公。

  第二年春,宋五大夫就被迫投降了,晋就把他们带到晋,安置在瓠丘。(即壶丘,今山西垣曲县东南约五十里)随后,晋执政韩厥、荀偃帅诸侯伐郑,报郑参与楚侵宋,侵入郑的外城,又败郑师于洧水上。晋又帅齐、曹、鲁、邾、杞等国军队侵入楚焦、夷(本陈地)二邑,并乘势侵陈。晋悼公与卫献公驻这在戚,作为侵陈部队的后援。

  郑楚这里也针锋相对,同年秋,楚恭王又派公子壬夫(子反弟子辛)侵宋吕(今徐州市东南约五十里)、留(徐州东北,即张良封留之留)二邑以救郑,郑子然(七穆之一,郑穆公子)也帅师侵宋,攻取了犬丘(今河南永城县西北三十里)。

  同年九月,周简王崩(名夷,…585…572在位)。周灵王(名泄心,…571…545在位)即位。第二年春,楚又命郑师伐宋,到七月,郑成公就死了。在郑成公生病时,子驷就请求臣服国国以减郑国的负担,郑成公没有答应,他觉得,在鄢陵之役中,楚恭王为了救郑,亲自上战场还伤了眼睛,如果背楚从晋,是自个放弃强楚的后援,且违背盟誓,当不免君子之讥。郑成公死后,郑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朝臣都想从晋,子驷以成公未葬,朝命未改,拒绝了。这边,晋、宋、卫继续侵郑。还在夏、秋组织了两次戚之会,第一次有晋荀罃、鲁仲孙蔑、宋华元、卫孙林父及曹人、邾人参加,第二次有晋荀罃、鲁仲孙蔑会、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参加,并达成了筑城虎牢以威胁郑的军事计划。在诸侯大军的强大压力下,郑终于没有坚守郑成公的遗命,终于背楚从晋了。郑成公在位十四年,除了即位初期从晋外,绝大部分时间与楚保持着同盟关系,多次与楚联合作战,同时,也让自己遭受晋等中原诸侯的多次入侵。

  这年冬(…571),楚杀了大夫右司马公子申。缘由是公子申多受小国贿赂,又逼夺子重、子辛权势。

  楚恭王二十一年(…570),为了报复四年前吴师的侵伐,楚派子重帅师伐吴,攻克了吴邑鸠兹(今安徽省芜湖市东南三十五里),并达到衡山(吴地,今安徽当涂县境)。又派邓廖帅师侵吴,不过,这次给吴打败了,邓廖也被俘虏了。吴又乘势攻占了楚驾邑。虽然这次子重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亡将失邑,得不偿失,楚人归咎于子重,子重因此郁闷,精神病突发,就死掉了。

  自郑服晋后,郑悼公满意至极,同年六月,举行了鸡泽之会,晋侯、单子、鲁公、卫侯、郑伯、邾子、齐世子光都参加了。晋悼公还设想让吴君寿梦也与会,并派荀会去淮水边迎接寿梦,以便共同对付楚国。不过,寿梦没有来。这之后,陈也见风使舵,也服晋了。晋又在同年秋为陈服召集诸侯与会。陈叛楚,楚恭王当然不答应,随后就派司马公子何忌侵陈。驻军在繁阳直到第二年春,看陈的态度。不过很快陈成公(名午)就死了,楚这时下准备进军,闻此,也作罢了。古时有不伐丧的传统。过了几个月,楚又派彭名伐陈,同时使顿人(近陈之小国)为之侦测。楚军退后,陈为此围顿。

  楚恭王二十三年(…568),楚人在讨陈中得知,陈叛楚是因为,令尹子辛(公子壬夫。子反弟)常侵凌陈国,楚恭因此就把子辛给杀了。其实,这次陈叛楚服晋,还是因为,晋楚争强晋稍占上风,吴又打败楚师,对从楚的安全感减弱了。并不完全是因为子辛所侵凌。所以这次楚恭杀了其重臣,被君子讥为“不刑”,因为在八年之中,就连续杀了三卿,子反、公子申与公子壬夫,这三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因陈杀令尹,实在不应该。自夏姬乱陈,楚庄王伐陈,陈从楚以来,已有三十年。算中原诸侯中,服楚较长的。

  楚杀子辛没有解决问题,同年九月,晋与诸侯就盟于戚,开始派兵戍陈。这次盟会,吴也派代表参加了,这是吴第一次参与中原诸侯的盟会。

  子辛被诛后,子囊(公子贞)代子辛为楚令尹。晋范宣子在听到这一任命后,就预言晋不能保有陈。陈距楚太近,离晋较远,晋无力保陈。这年冬,子囊就帅兵伐陈了。晋也连忙在城棣会集诸侯商讨救陈。当时虽然留有诸侯兵戍陈,但毕竟不能与楚敌。因此,要增派援兵。这次伐陈,晋兵来救,楚多半是退军而去。

  楚恭二十五年,子囊又帅楚师围陈,晋又召集宋、陈、卫、曹、莒、邾等诸侯会于鄬以救陈。郑僖公在前住赴会途中,因多次对郑当国子罕与执政子驷无礼,子驷就派人弑杀了郑僖公,立僖公子嘉为君,是为郑简公,简公时年五岁。

  在楚大军围陈的情况下,陈人恐惧,其二大夫庆虎与庆寅就与楚合谋,执公子黄(陈哀公弟),告正会于鄬的陈侯,并威胁,如果不归,就另立新君,陈侯闻此,急忙逃归。

  第二年,晋又召集诸侯会于邢丘。

  这年冬,楚子囊伐郑,因为郑子国与子耳在上半年侵楚的与国蔡。这时,郑国内部对从晋与从楚产生了分歧,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而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最后,子驷决意从楚,并愿意承担责任。在与楚盟后,也遣使告知此事。晋当即派使告郑,将帅诸侯兵伐郑。晋随后进行一番伐郑的准备工作,联络诸侯,内部动员,训练等。

三、灵厉不谥(3…3…3)
三、灵厉不谥(3…3…3)

  由于郑子驷与尉止有隙,子驷,在田洫(兴利水利或整顿田界)中,侵夺了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的田产,也引起了这五族的怨恨。因而,这些人就密谋政变,这年冬十月戊辰(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就纠集徒众攻杀了当国子驷、司马子国与司空子耳。不过,子西、子产、子蟜等迅速率领国人平乱,杀掉了尉止与子师仆,侯晋奔晋,堵女父、司臣、尉翩(尉止子)、司齐(司臣子)奔宋。子孔代子驷当国。

  晋与诸侯兵这时占领了郑要地虎牢(今河南荥阳上街镇),由晋士鲂与魏绛戍守。打算以此逼郑求和。郑于是又与晋平。楚恭王又兴兵救郑,十一月,晋楚两军夹颖而军,都不退。郑又派使与楚盟。晋军中倒有一些人想作战,可是诸侯兵不太愿意与楚战,最后,晋军退了,楚师也回去了。

  楚恭王二十九年,郑子展为郑国的安全设了一谋。欲通过伐宋惹来晋等诸侯兵,然后,郑听命于晋,与晋平,然后告楚,楚来救郑,郑又与楚盟,同时重贿晋,这样就可以免祸。于是郑设计挑起了与宋的纷争,在宋向戌侵郑取得胜利后,子展(公孙舍之,公子喜)就帅师伐宋。诸侯兵果来伐郑,秋七月,郑与晋盟于毫。

  这边,楚子囊去秦乞师,秦派右大夫詹帅少数部队跟从楚恭王,准备伐郑。郑马上按计迎楚,同时,与楚一起伐宋。 这样可惹恼了各路诸侯,于是调集大军在九月再次伐郑。郑人派良霄、大宰石 如楚,说将服于晋,还让楚出玉帛来贿晋。楚恭王闻此大怒,就把郑使给捉起来了。

  这年冬,晋悼公大逞志于郑,郑被迫又向晋臣服,晋赵武入盟于郑,郑子展出出盟晋侯。郑又向晋贿赂了三个乐师,师悝,师触与师(益蜀)。还有其它一些礼乐物品与兵车。

  这次争郑事,就不了了之了。楚暂时不敢与晋争。不过,第二年,楚子囊与秦庶长无地一同伐郑,以报复晋取郑。楚与秦不断接近,不单是有共同的敌人晋,还因为,楚与秦的婚姻关系,因为楚共王夫人秦赢就是秦景公的妹妹。这一年,秦赢就在楚司马子庚的陪同下,回秦省亲。

  三十一年(…560),楚恭王也慢慢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年秋,就去世了。在其生病时,恭王留了遗嘱:“不谷不德;失先君之业,覆楚国之师;不谷之罪也。若得保其首领以殁,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当时,楚之众臣也允诺。但是,在楚恭王卒后,令尹子囊谋谥,以为楚恭王:“夫事君者,先其善不從其過。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征南海,訓及諸夏,其寵大矣。有是寵也,而知其過,可不謂‘恭’乎?若先君善,則請為‘恭’。”

  肯定了楚恭王的贡献,尤其是能知过能败,宜谥“恭”,谥法曰:“既過能改曰恭。”这一议谥插曲,足以定楚恭王一生功过了。

  楚恭王后期,依然是与晋争夺中原诸侯,焦点集中在郑。后来晋悼公即位,晋复霸,在与楚争夺中,稍占上风,同时让楚传统与国陈背楚从晋。这一时期的晋楚争霸,除了在中原之外,双方都开辟了另外战场,晋连吴制楚,楚也联秦制晋。相比楚庄王时,楚在中原的影响力有些削弱,自子反主导的蜀之盟以来,楚没有举行诸侯盟会,亲楚的,也只有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