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洲妻子的名字。你们来之前刚挂上。”我说道。
“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谢可继续问我。
刘二虎插话道:“指导员就是指导员,就喜欢钻这文字。”
我沉思了片刻说:“创办职业军校就是黄美华当初提出的,只是她已经走了。”
不明原由的王著问我:“走了?去哪里了?”
“去世了。所以等亚洲回来的时候,大家最好不要提这件事,他会难过的。”
马一军问我:“那董晓晓她不是亚洲的……”
“不是。”
“怎么会这样?”马一军一脸的感慨。 。 想看书来
第一百十一节 团聚的泪水
马一军与刘二虎、谢可商量决定为学校再投资50万以便扩大教学规模,从沈阳回杭州的朱亚洲和黄志华也表示赞同。那天,周天霖亲自到学校为我们组织了第一次内部会议,并出资30万决定入股。会议表决产生了新的学校班子成员。马一军为学校校长,刘二虎任副校长;谢可任教导员;朱亚洲任党委书记。成立了财务室,后勤办,教导处,医务室等部门,我和周国雨暂时负责教导处和后勤工作,唯一的女教官董晓晓负责医务工作,财务室的工作暂时交给了王著。
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市场挑战。作为股东的周天霖立即着手忙于学校的广告策划与宣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建设也蒸蒸日上。从教学环境到教学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在训练完第二批的学员后,马一军提议抽时间举行个庆祝会。朱亚洲却提出了新的想法与建议。“学校的不断发展促使我们需要更多的教官和人才,依照目前情况来看,教学力量远远不足,所以,学校必须马上招聘一批新的教官,条件是教官必须为退伍军人。”
经过大家商量决定一致赞成朱亚洲的观点。周国雨则提议,可以考虑先选用自己熟悉的战友。
“子寒,你马上联系其他的战友,向他们发出邀请,我想他们会来的,一定会来。”马一军胸有成竹。
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李前进在电话中表示同意,刘庆峰也称一定赶到,远来北京的许诺也同意加入我们的行列。张志伟和徐远,一是忙于自己的广告公司,一是忙于江湖事业,最终在我的邀请下才同意前来祝贺。张亚球和肖红潮在电话中得知我们办了军校后也向我们表示了祝贺,只是还在服役,身不由己。
我告诉了所有能来的战友,三日后在学校的食堂聚会。有老婆的把老婆带上,没老婆的把女友带上,如果没老婆也没女友的最好穿得帅气点,说不准能在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邂逅一次同样美丽的爱情。而几个战友却都在电话中对我说,还是穿军装好。
站在一旁的董晓晓笑着说:“都穿旧军装来,别人还以为我们这是工地呢?”
马一军听后哈哈大笑。“哪里见过这么多帅气的民工啊?”
三日后,我们站在学校的大门前,迎接逐个到来的战友,周天霖和他的夫人董佳怡以及他的岳父也受邀前来,当我问及周媛媛怎么没来时,周天霖指着车子说:“自己看。”
周媛媛拉着周国雨的手从车子上走了下来。周国雨俯在我的耳朵边对我说:“子寒兄,我最响应你的号召了。如果再过两年啊,我把我们的孩子也带来了。”
看着幸福的周媛媛,我笑着说:“恭喜你媛媛,希望你和国雨能一生幸福。”
周媛媛也轻轻地笑了笑。“谢谢你的祝福。”
聚会上,马一军不住地抱怨我为什么不把刘嘉俪也叫来。我说刘嘉俪在上班没有时间,等以后有机会再说也不迟。就在我们举杯共饮时,我的手机响了起来。
“谁的电话?”朱亚洲问我。
我们俩一起走到了门口。“是嘉俪的。”
“让她过来吧,不行的话借周董事长的车去把她接过来。”
我接起电话,抱歉的对刘嘉俪说:“嘉俪,我这段时间太忙了,都没时间去看你。”
“你是张子寒吗?我不是刘嘉俪。”
“那您是?”
“我是她同事,上次和你说话的大姐。”
“喔,我想起来了。嘉俪呢?”
“嘉俪她…她…”对方显得吞吞吐吐。
我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急忙问道:“嘉俪她怎么了?”
“嘉俪她…她住院了,你还是来一趟吧。”
屋子里的教导员谢可一个劲地冲着我和朱亚洲招手。“你们俩快进来。”
“不要把嘉俪的住院的事告诉他们。”
朱亚洲深深地吸着嘴里的香烟。
谢可在屋子里举起酒杯。“今天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该来的都来了……”
听着谢可的话,朱亚洲的眼神充满着对往事的无法释怀。“刘新没来,高天没来,美华也没有来……”
“亚洲,别太难过了。”
“子寒兄,去吧,去看看嘉俪,她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你。”
我冲下楼,冲着刘嘉俪住院的医院方向,拼命地奔跑。布满眼眶的泪水洒在了长长的街道……
青春如歌
我还是经常地将往事回忆。10年;多少战友陪伴着我走过风雨;并肩作战,可他们却不能与我一起分享彩虹的美丽。又有多少天涯共聚的战友;相聚同城又匆匆分别。奔波于职场的我们有些时候难免会淡忘彼此;淡忘以往开心流泪的日子;淡忘曾经站在冰天雪地和炎炎夏日下共同喊着一二三四的岁月;直到有一天或者说是不经意的在某处看到那些熟悉的照片和照片中善良可亲的身影;往事便在脑海中清晰的犹如昨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或多或少;或喜或悲;或掺夹着伤痛与苦楚;但曾为军人的我们无论回忆里有多么的痛;多么的愁;却依然会告诫自己;虽然过去了;即使淡化了;可我们的回忆依旧存在……那些已经离去的战友曾经写给彼此的电话号码,还一直期待着它的主人响铃的那一刻;但这些年来;我们又有谁清楚那等待的电话响了几回;还是响起后与自己无关;或者是根本就再也不会响起……
在这片苦涩的十年光阴里,在这段伤感的边缘线上,那些熟悉但却远逝的声音已经无法寻找。在脑海中不停涌动的记忆中我曾经哭过泪过,哭的那么的伤心,泪的是那么的痛苦。为了这些,我用全部的精力写了这篇文章,却把自己带进了叫人不眠的往事里,接着是香烟和酒精对自己的麻醉,只是希望借此宽慰一点,硬是强忍着不去伤心,却又紧紧地闭上双眼,害怕泪水的再次流出。
有些时候我会痛恨这个世界,痛恨人间,痛恨红尘俗世中的造化弄人,仿佛我注定了是命运的弱者,只能活在痛苦和悲伤的边缘来回徘徊,惟一拥有的只是沉默和痛苦的权力。自己曾经努力改变的结果虽在心中激起过强烈的涟漪,但最终是依旧的恢复如初。于是早已不再孤独的我还会时不时的怀念在部队的那段日子,怀念那段伴着青春激情、伴着艰辛坎坷与战友一起流血流汗,一起开心大笑或是大声痛哭的日子……当我一次次地喝醉后在变幻的灯光下醉生梦死时,我不止一次的告诫自己:“别忘了,你是一名军人,曾经,现在,以后,一辈子……”
走过这段荆棘坎坷的道路,跃过这片释放青春的海洋,相信我还会如钢铁般坚强,还会一个人穿着没有军衔的旧军装站在寂静的夜空,依然会伸出一只手指向天空。看,那一颗最夺目耀眼的星星就是我……
《80后的血色浪漫:水色年华》全文写作已结束,文章后续及故事发展将在《水色年华Ⅱ》中得到答案……
部分网友评论
浙江/:读完你的文章我忍不住的哭了。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为八零年后人,在我的印象中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代,多少人还在温暖的小窝里赖床时,像你一样的军人却在冰天雪地里默默奉献着。在多难的人生旅途中可你并没有倒下,这就是军人。我们崇拜和尊敬的军人。你的文章我认真的阅读了好多次。看了又看,每次的感触都是那么的震撼,眼前的画面有浪漫也有撕心裂肺的痛,可我相信有着铮铮铁骨的作者必定能够站的很稳。就像作者自己说的。“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一名军人,曾经,现在,以后,一辈子。”希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多的弘扬军人精神的作品。
沈阳/文学痴迷:起点给人谈笑风生;中段似火激情燃烧;收尾叫人黯然神伤。2007年令人振奋、最具激情感伤的文章非《水色年华》莫属。
浙江大学中文系/烟雨瑶(笔名):准确的说这是一篇故事情节深动的军旅情感剧作,淳朴的人物虽极显普通,但却体现了作为八零年后人对待感情与友情特殊的情感,而在面临部队精简整编的事件中所抒发出的情感更体现了军人特有的情结和对部队的眷念。而文中主人公在退役后依然是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并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值得注意的是文中人物性格以及在事件中所构造的寓意是什么?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这一点值得作者思考。我个人意见,此书如果能进一步的修改,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剧本的形式上呈影视公司,在条件绝对成熟时,用画面的形式与读者见面,相信在可以感动每一位观众的同时,荧屏收视率将绝对不亚于同类的军旅作品。
山东青岛/风云:感动于文章中那浓浓的战友情,以及军人对军营的那份不舍的情结;军人永远给人一种启发,启发像我一样的每一位读者如何面对顺利或坎坷的人生。向所有捍卫和平的军人致敬!
新浪浙江读者/苟桦:有读者说你像《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这一点我也有同感;但需要补充的是你比钟跃民看起来要负责任些;文章*与你产生感情的女人有4个吧?而第一位张裕应该才是你的最爱。这一点我敢肯定的说。即使她已因“非典”离开你;而最后的刘嘉俪应该说是你的一种对她的愧疚和感谢;现实生活中你与刘是否走到一起;本人不敢断言。至于另外两位(阮小惠和董玉容);在处理与她们之间的感情时;你体现了作为军人应有的本色;这一点让我佩服;只是留给你们的是想起就会心酸的往事。对此;你应该学会“放”;不要沉迷曾经而忘记眼前的幸福;所以我还是比较支持你能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中的情感。我建议你能试着将作品修改成剧本;如果有影视公司看中;将又是一部荧屏热播剧。始终关注你的作品进展并不断支持!
新浪山西晋城匿名读者:看过,想过,回忆过;年少时的轻狂,毕业后的理想,没有当上兵的沮丧。太多了,我想一个真正的军人,应该是这个样子吧!希望你的文章能早日变成大作,在新华书店里的展架上与我们见面。
湖北/吴瑶宇:看完了全部的故事,只是发生在作者身上感觉显得很伤感。军人是那么的伟大。我们似乎在和平时期忘记了军人的存在,文章中的那一首诗歌《战士》叫人心潮澎湃,原来,和平时期的军人同样可爱。祝福作者和作者的战友,祝福你们!向去天堂的作者的朋友们致敬!希望你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幸福!
阿联酋华裔/xiuxiu55: 阅历就是成长,愿生活赋予你的磨难与坎坷,更加成就你坚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