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有毛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头到脚有毛病-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血,而且“可以很快”,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莫非是从一个地方把血“放干”,让人没有血可以出了,其他地方的出血就止住了?
  二是对“原理”的解释,几乎每一句话都读不通。第一句话是“头部和指尖都是末梢”——指尖是末梢,但头部是中枢神经系统所在的地方,什么时候成了末梢了?再说,就算都是末梢,在一个“末梢”放血,就能治疗另一个“末梢”的病吗?干嘛不直接在那个有病的末梢放血呢?第二句话说“头部的压力太大了”,看来十宣放血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颅压了,可是,这跟前面说的“止住脑溢血”根本不是一回事啊。说止住脑溢血,是止血;说降低颅压,是缓解脑水肿,根本就没有解释止血的原理嘛!最后两句话说“通过在手这个末梢的地方放血,把上面的压力宣泄出去”,这也说不通,因为脑溢血病人颅压增高可能有至少两种原因:一个是出血造成压迫,一个是脑水肿。脑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已经渗透到脑组织中了。想把这些流出来的血清除掉,要么开颅,要么等它自己被吸收。指尖放血不可能把脑子这些已经流出来的血排出去。而脑水肿是脑部细胞的水肿,也不可能因为放血而得到缓解,就算把全身的血都放光了,也不是解决细胞水肿的办法。

救护车是如何“害死”中风病人的(2)
三是为什么这种方法只能治第一次脑溢血、第二次就不管用了?这一点,书上说得很明白,老人第二次昏过去,十宣放血就不灵了嘛。可问题在于:那个老人第一次昏倒的时候,就一定是第一次发病吗?怎么知道他以前从来没有发作过呢?换句话说,您看到的“第一次”可能根本不是“第一次”。还有,第二次昏倒,就一定是中风复发吗?脑溢血,有可能是在发作几分钟之内就痊愈了,几分钟后立刻再得另外一次吗?即使真是中风复发,如果“十宣放血”肯定不管用,“八邪(就是书上说的指缝间的穴位)放血”就有可能管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十宣放血虽然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一种很不错的针灸方法,但是也有它的适应症,不能随便用。
  “十宣”在针灸学上被列为经外奇穴,早在唐代的《千金方》里就有记载。穴位的位置在十个手指的尖端,取穴的时候距离手指甲的游离缘约寸,左右一共10个穴位。一般认为,十宣穴的功能是开窍醒神,泻热镇痉。手法可以是用毫针直刺,也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常用来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晕厥、小儿惊风等病症。
  对于中风昏迷的病人,十宣放血的方法是可以用的,但必须在辨证的前提下使用。在中医看来,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脑血栓、脑出血等)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型:一类叫“闭证”,特点是患者平素身体比较壮实、面红、脖子粗壮,发作时双手紧握、牙关紧闭、肢体拘挛、便秘、口臭、有时还伴有发热等。这属于中风的实证。大方向应该是用泻法治疗。另一类叫“脱证”,患者可能有口角流涎、四肢冰冷、肢体软瘫、大小便失禁(古人说“手撒遗尿”)、意识丧失等表现,病情十分危重。这属于中风的脱证。大方向应该是回阳救逆。类似十宣放血之类的方法,对闭证可能是适用的,但是对脱证就不合适。元气暴脱的病人,再去放血,可能会出现咱中医讲的“气随血脱”,恐怕要出更大的问题。
  从西医的角度讲,在搞清楚脑出血的病因之前,贸然使用放血疗法也是有危险的。因为出血的病人,有时可能会有凝血功能障碍,有的甚至干脆就是因为凝血功能障碍才引起脑出血。这种病人本身出了血就很难止住。如果给他放血,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针灸教科书上,介绍昏迷的针灸治疗方法之后,还会提醒读者:“昏迷是大病,应查明病因,采取综合的积极措施抢救。”(靳士英,金完成。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7。)
  至于“八邪”,也是经外奇穴,位置在1~5指指蹼的后方“赤白肉际”(也就是手背上颜色比较深的皮肤和手掌上比较白的皮肤的交界处),左右一共8个穴位,功能是祛风止痉,通常用于手指麻木、手臂拘挛、手背肿痛、末梢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在中风昏迷的抢救中,不是很常用的穴位。即使去用,与十宣放血相比,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长之处。再者说,在书上讲的那个“案例”中,病人再次昏迷,还不赶紧送医院,而是换几个地方再放血“试一试”——谁敢这么干?这种事情,您说让“试一试”,万一“试”了不行,抢救的时间也耽误了,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

救护车是如何“害死”中风病人的(3)
因此,对于昏迷病人(包括脑出血病人),十宣放血法不是不可以用,但要在明确诊断、对症的前提下用,而且不能因为用了这个方法,就把抢救时应该做的其他事情统统放到一边。
  第三个,该不该叫救护车?
  书上讲的那个“案例”,疑点颇多。先是家属“未卜先知”地判断病人是脑溢血,然后是家里刚好有会针灸的人,或者,有个针灸大夫碰巧在家里“等”着病人发病。然后是十宣放血无比灵验,让昏迷病人迅速恢复意识。这些都没什么,针灸的效果有时就是很神奇,而且“无巧不成书”,巧合的事情总是有的。但是,如果真是一个脑溢血的病人,即使用了高招儿、迅速恢复意识,因为出血压迫神经组织的缘故,总会有些躯体方面的异常,比如口眼歪斜、失语、手脚不听使唤、甚至大小便失禁。如果有急性脑水肿,颅压增高,还会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等。压迫不解除,这些症状不会缓解。这样一个病人,刚一“醒”来,就拒绝去医院,实在有点匪夷所思。至于一听说要钱就再次昏倒,倒没什么难以想象的,无非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舍什么不舍什么”呗。
  尽管这件事怎么看都更像一个“段子”,但作者是很严肃地介绍出来的,我们只能相信它是有凭有据的真实病例。毕竟,病例不是“三国”,谁敢随便“演义”呀!照书上的描述,不管有没有“主观故意”、是不是“只认钱而不顾人命”,反正从最后的结果看,那个老人是因为救护车而再次昏倒、陷入几乎无法挽救的危险中的。书上没说“后事如何”,不知道病人是不是没救过来,也不知道急救中心有没有因为这个事惹上官司。这些我们都可以不管,只想问问:书上讲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意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如果我们遇到类似情况,到底该不该叫救护车呢?
  回答是:该叫,一定要叫,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叫!理由有很多:家里没有呼吸机、除颤机、心电监护仪,可能让本来能救活的病人丧命;家里没有CT、没有核磁共振仪、没有X光机,不能及时确诊,无法找到最对症的抢救和治疗方法;危重病人瞬息万变,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即使家里有个针灸博士24小时值班,救护车也还是要叫的。至于收费的事情,如果担心老人醒过来以后、心疼钱不肯去医院,或者因为怕交车钱而再次晕过去,可以跟急救中心的医生或司机师傅私下交流,别像书上讲的那家人似的,当着危重病人的面儿讨价还价就是了。21 “拨浪鼓”治小儿“脾弱”、“昏昏欲睡”——是“吵”醒的还是“克”醒的?
  《从头到脚》第21页本着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细微之处发现“道”、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生命智慧的一贯精神,传授了一种治疗小儿因为脾弱而昏昏欲睡的奇妙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庙会上,我们做家长的都喜欢给小孩子买个拨浪鼓玩,可是这个传统的缘由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实鼓是主生发的。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先敲鼓,鼓能振奋士气。等要收兵的时候要鸣金,就是敲击金属物,叫鸣金收兵,因为金是主肃降之气。战事要停,就要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对于小孩子来讲,如果脾弱的话,就会经常昏昏欲睡,这时其实不用吃药,就用拨浪鼓在孩子身边常摇晃摇晃,就能慢慢地使孩子体内的气机生发起来。这也属于音乐养神的一个方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救护车是如何“害死”中风病人的(4)
听起来,这真是一种又省钱、又没有痛苦的好办法。唯一有点费解的,就是它的原理。“鼓是主生发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好像还不够明白。咱再查查参考书,帮助理解。
  《养生智慧》第22页在“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这个题目下,讲过这样一段话:
  “古人是非常重视生发之机的,就连打仗也是这样。因为鼓属木,鼓声是主生发的,所以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敲鼓,以此来振奋士气。让士兵的肝气上来,他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往前冲。那么收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鸣金收兵’。金属于收敛之象,鸣金就是要收敛了,也就是收兵。”
  这下明白了,原来“鼓主生发”是从五行学说来的。因为鼓属木,主生发,能让士兵的肝气起来,所以能振奋士气。捎带着,咱还多明白了一个道理:鸣金收兵的道理。因为金主收敛,所以战斗也该收场了。
  可是,鼓为什么属木呢?鼓的共鸣箱固然一般是木头做的,但是还得看看鼓面吧?如果照书上说的,“马是属于火性的,而驴属于水土之性”(《养生智慧》第49页),那么马皮做的鼓就该属火,驴皮做的鼓就该属水土才对嘛!假如只要沾上木头的边儿就算属木的话,那么鸣金用的小锤、小棍什么的不也是木头做的吗?(顺便提一句,“鸣金”的金字,指的可不是一般的金属物,而是金属之器,在这里指铜锣、铙钹之类打击乐器。)就算鼓属木、“金”属金,跟开战、收兵、士气高低真的有必然联系吗?如果是那样,当指挥官举着木头旗杆、上面挂着用棉花纺出来的布制作的白旗,颤颤巍巍地走到阵地前的时候,他的部下会不会因为看见这些“属木”的东西而士气大振呢?当八路军、新四军的号手,举起铜铁做的小喇叭,吹响冲锋号的时候,我们的战士会不会因为“金主收敛”而掉头就跑呢?
  军事咱不懂,且不去说它。我们姑且相信书上的讲法——拨浪鼓是属木的,主生发,能让“肝气上来”。可这样一来,拨浪鼓不仅不能够治疗小儿“脾弱”造成的昏昏欲睡,而且恰恰相反,拨浪鼓应该列为治疗禁忌,一定要告诫这样的孩子的家长——让孩子远离拨浪鼓!为什么呢?因为按五行生克的道理,肝木克犯脾土。对于脾虚的病人,万万不可以再“让肝气上来”,否则就会越治越虚,恰恰触犯了中医里“虚虚实实”的大忌!
  从常识看,假如小孩子总是昏昏欲睡、没有精神的话,玩玩拨浪鼓,应该能让他精神一些,不过,那只不过是因为鼓声的刺激而已。——耳朵边上有那么个东西不停地摇晃着,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不管脾虚还是不虚,恐怕都睡不着。书上传授的那个办法,如果管用,大概也是用鼓声把孩子“吵”醒的,而不是通过鼓舞肝的生发之气、去克犯那本来就很虚弱的脾气,把孩子给“克”醒的。
  实际上,孩子的玩具是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