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有毛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头到脚有毛病-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是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一般首先为局部淋巴结转移,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在某些肿瘤也可出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
  三是血行转移:如大肠肿瘤可经门脉系统转移到肝,肺癌可随动脉系统转移到骨、脑;
  四是种植性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表面继续生长,如胃癌破坏浆膜后种植到卵巢。
  上面说的这些扩散转移方式可以出现在各种癌症病例中。对于肺癌来说,还可能有一种特殊的转移方式,叫做气道播散。在少数肺癌病例中,脱落的癌细胞可经气管扩散植入同侧或对侧其他肺段或肺叶,形成新的癌灶。细支气管肺泡癌较常发生气道播散。因为肺组织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所以肺癌是最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不好,这也让医生们非常头疼。
  那么,肺癌能不能转移到大肠,形成大肠癌呢?回答是:不是不能,但非常少见。
  肺癌晚期最容易发生的转移有四种,按发生概率排列依次是:骨转移、肝转移、肾和肾上腺转移、脑转移。在很少见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腔内、心脏等部位的转移。
  肺癌转移到胃肠道的情况极其罕见,而且通常只会发生在癌症末期的病人身上。《胸腔医学》杂志2005年发表的一篇报道说,在英文文献里,过去五十年来大约只有五十几个病例被发表过,肺癌合并胃肠道转移以小肠为最多,其中空肠的发生率多于回肠,至于十二指肠、食道、胃、大肠与肛门转移则极为少见。(陈煌麒等。原发性肺癌之症状性胃肠道转移…两个病例报告。胸腔医学杂志。2005年8月,第20卷第4期)
  看了这些资料,我们就知道,就肺癌的临床实际来看,转移到大肠的情况很少出现。不过,很少不等于没有。说肺癌“在治疗过程中慢慢转成大肠癌了”,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不能算是说错了。
  这就引出了下面一个问题:《养生智慧》说的把肺癌“治成”大肠癌,究竟是不是转移呢?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从字面上看,不是转移的可能性大。因为,所谓肺癌“治成”大肠癌,应该是指经过治疗,肺癌没有了,紧接着出现了大肠癌。也就是说,大肠癌是原发的、新得的病,不是原来的肺癌转移过去的。
  可书上偏偏不这么说,它说“不要觉得是这个癌治好了又出现其他的癌了”。这咱就搞不懂了——既不是转移来的,也不是新发的,那这个大肠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医生会“乾坤大挪移”,一下子把癌细胞从肺移到大肠去了?可就算这样,跟大肠的原发癌有什么两样呢?不也是肺癌没有了,多了个大肠癌出来吗?
  不管怎么说,有一个问题是清楚的:转移也罢,新发也罢,都不是什么好事儿。为什么呢?转移是晚期表现,那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肯定不是好事;新发,那叫“才出虎穴,又如狼窝”,也不是好事。
  把肺癌之后出现大肠癌这类现象看成是“病情好转”的表现,其实出自对中医理论的一种很大的误解,是因为没有把中医里面“表里”、“阴阳”这些基本概念搞明白。说“肺与大肠相表里”,“脏为阴,腑为阳”,都是在讲脏和腑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拿一个脏和一个腑去比,脏属阴,腑属阳,而不是说“凡是脏的病都是阴证,凡是腑的病都是阳证”。同样道理,一对儿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说的是这对脏腑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常常互相影响,而不是说“凡是脏的病都是里证,凡是腑的病都是表证”。阴证、阳证、表证、里证这些概念,在中医里都有特定的含义,跟讲脏腑关系时说的那个“阴阳”、“表里”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咱中医的理论不是那么糊涂的理论。如果原原本本地按中医理论去分析问题,应该不会得出“肺癌转成大肠癌是病情好转”这样荒唐的结论。
  

屁股泡在盐水里腹泻不止的高烧小婴儿!!!
《十二说》第89~90页有一段,讲的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个原理的临床应用:
  “再说说‘肺跟大肠相表里’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发烧,我一般不关心别的,就只看大便,只要孩子的大便能下来,退烧的药根本用不上。因为孩子发烧就是身体在祛肺寒,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拉大便,那是很危险的。所以,对那些小婴儿,有一个办法,就是弄一盆盐水,泡他的屁股,让他把那些稀屎全拉出来。大肠通了,肺的功能才能启用,下一步再用药治肺寒都可以。如果不把大肠先通了,单纯就上退烧药,孩子会越吃越虚,还会有很多遗留问题。现在去医院看病都会花很多钱,要是能把中医理论弄通了,很多问题可以在家里解决。”
  这是一个惊人的错误!
  如果您家里真的有高烧不退的小婴儿,千万不能照着书上说的办法去做。为什么呢?
  第一,发烧的孩子要避免受凉,光着屁股泡在水里,能不受凉吗?很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
  第二,发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不一定就是肺或者呼吸道的问题,在查明病因之前不能乱治。如果孩子发烧本来就是因为肠道感染造成的,我们又想尽办法让孩子拉稀,岂不是助纣为虐吗?只看大便,“不关心别的”,那可不行啊!
  第三,“让他把那些稀屎全拉出来”这个话,是非常危险的。什么叫全拉出来?是不是一直拉到没有东西可拉为止?发烧本来就容易造成脱水,小婴儿高烧、脱水还很容易出现惊厥抽搐,如果我们照书上说的,让孩子腹泻不止,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这种危险就会成倍地增加,会出大事的!
  相比之下,到底什么叫“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类的问题,都显得无足轻重了。我们只想大声疾呼:
  书上说的这个方法万万用不得!
  因为“现在去医院看病都会花很多钱”,就用这样的“中医理论”,“在家里解决”,万万使不得!
  那些小婴儿可能还不会抗议,不会呼救,我们只能替他们喊几声:爸妈饶命!救救我!54 囫囵吞枣——万万使不得!
  《养生智慧》第123页说: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囫囵吞枣’。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中医认为土克水,土为脾,水为肾。枣是甘类的东西,它入脾胃。牙是肾的外现,如果枣吃多了的话,那么就等于‘土’侵蚀牙齿,牙齿就会坏。别看牙齿是非常密固的,但它很怕甘类的东西。因为甘类的东西主散,而最密固、最具收敛气机的东西就怕散。所以,吃枣时要囫囵吞枣,不要经过牙齿,这是吃枣子的一个秘诀。”
  错!
  第一,成语不等于医理。关于“囫囵吞枣”这个成语的出处,说法不一,有的说出自南宋朱熹的文集,也有的说跟宋元时期的话本有关,好像话本里还有“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之类的话,不知道是不是书上说的“枣伤牙齿”的出处。但是,成语不都是讲医理的,即使涉及医理,在经过缜密的研究、诠释和临床验证之前,也不能把它当作医理看待。如果成语里有个“囫囵吞枣”,我们就得照做,那么,成语里跟吃有关的词儿还多着呢,什么“生吞活剥”、“茹毛饮血”、“食肉寝皮”甚至“易子而食”,难道个个是医理,都要照做不成?
  第二,甘类的东西不是主散的。在中药学的四气五味理论中,甘味主缓,作用是和里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主散的是辛味。这是中医里的“ABC”,最最初级的常识。要是学生说错了,老师会急眼的。这样看来,如果照书上说的那样,用五行生克去推的话,最毁牙齿的东西不是甜味的东西,而是辛味的东西,比如生姜、胡椒之类。从常识看,大家似乎都认为甘味的东西的确对牙齿不好,但这里有个误会:虫牙(龋齿)这类病,其实并不是甜食直接造成的,而是因为吃过甜食之后没有及时刷牙漱口,使侵蚀牙齿的细菌得到了大肆繁殖的机会,或者残留在口腔内的糖类转化为酸性物质,腐蚀了牙齿。所以,龋齿这个病,说到底,罪不在甜食,而在没有及时漱口,口腔卫生保持得不好,跟什么“甘主散”、“土克水”之类的事情,毫不相干。这个事情,早在西汉的时候,著名医学家淳于意就已经发现了,他在给齐中大夫治疗龋齿的时候,很明确地指出这个病的原因之一就是“食而不漱”。
  第三,把古人用来挖苦人的一句玩笑话,当成医理,以至于当真要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还说这是“吃枣子的一个秘诀”——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枣这样的果品,“不要经过牙齿”,也就是说一下都不嚼,连皮带核“囫囵个儿”地吞下去,可能造成窒息或食道梗阻。枣子越小,越容易误入气管;枣子越大,越容易阻塞食道。别说孩子,就算是成人,也可能有生命危险。
  说实在话,这样的事情,照理说,是用不着任何人提醒的。连猴子都知道,吃果子的时候,该剥皮的时候剥皮,该吐核的时候吐核。但是,既然书上认认真真地这样说了,为了防止有同样认认真真的读者照着去做,我们就不得不认认真真地大声疾呼:
  人命关天,非同儿戏!囫囵吞枣,万万不可!
   。。

“后天之本”是怎么变成“小丫鬟”的?
《从头到脚》第150页说:
  “‘脾’字很有意思,左边是个月肉旁,右边是个婢女的卑字,脾就像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中的丫鬟一样,但是它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里最怕脾生病,脾这个丫鬟一旦生病,没人给烧柴,没人给做饭了,也没人伺候主子们了,整个大宅门就瘫痪了。所以脾病是大病,又被称为‘富贵病’。”
  《养生智慧》第47页里也谈过这个事情,说:
  “脾字从肉从卑,在五脏这个家族中它就像个小丫鬟,这个小丫鬟要是不干活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大问题。比如糖尿病就是脾病,让我们很没有办法。”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在于,从“脾”的字形分析出来所谓“小丫鬟”的意思,是不能成立的。
  《说文解字》上说:“脾,土藏也。从肉,卑声。”“脾”是形声字,“卑”是声符。这是辞书对脾字的通常解释。假如不同意这种解释,想把“卑”解释成义符或者声符兼义符的话,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看到“卑”字就说它是“婢女”之义,显然是毫无道理的。书上说“右边是个婢女的卑字”,这话根本是不通的,“婢女”二字里哪有什么“卑”字呢?是不是想说“婢女的婢字右边那个卑”呀?卑字为什么非得说成是婢女之婢的一半呢?难道就不可以按它的本义来用,解释为“低下”之类意思吗?再者,婢女就是小丫鬟吗?古时候地位很低的侍妾不也有时候称婢吗?把脾解释成“小老婆”可以不可以呢?从训诂的角度看,书上对“脾”字的解读是全然站不住脚的。
  从医理上看,古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而土居中央,古语里说起“皇天后土”来是何等恭敬啊!——这种种特征都跟“小丫鬟”这种拟人式的比方格格不入。虽说打个比方、增加点趣味性,本来是一件无可无不可的事情,但是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