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有毛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头到脚有毛病-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奶、鸡蛋、瘦肉和鱼),植物蛋白要减到最低量。可是书上那张食谱里,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是万万吃不得的!
  第二,“连药都不用服”这个话,无论是谁,说出来的时候都要慎之又慎。大家都知道,有的病人属于胰岛素依赖型,不用胰岛素,血糖就降不下来,谁敢让这种病人停药?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病人,有时候也是必须靠药物来控制病情的,绝不可擅自停药、减量。这个由黄豆“领衔”的方子吃下去之后,是不是真的“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我们可以不闻不问;但是,只要有黄豆在手,加上坚持锻炼身体,就敢说“连药都不用服”,实在让人感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般的恐惧。千万要小心哪!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胰腺炎“仅仅是很疼”吗?
关于胰腺炎,《从头到脚》第155页首先列举了四种主要原因,包括“暴饮暴食”、“吃得很好但缺乏运动”、“心情郁闷”和“房事过度”,然后说:“以上四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胰腺炎。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如果再不注意,继续发展下去,就导致癌症。”
  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吗?
  不是。绝没有那么简单!
  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类。下面分别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从病理组织学上,又可以把急性胰腺炎分成两类,即: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前者最多见,预后比较好。后者虽然少见,但是病情十分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相当高。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腺泡、胰管慢性进行性炎症、破坏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常伴有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和萎缩。临床上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持续性胰腺炎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腹泻或脂肪泻,后期可以出现腹部包块、黄疸和糖尿病等。慢性胰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因为弥漫性胰腺纤维化和假性囊肿,可以累及邻近器官或者压迫血管,导致幽门梗阻、横结肠梗阻或门静脉受压。如果脾静脉受压,可以造成脾脏肿大和脾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胰腺分泌的碳酸氢盐减少,有10%~15%的患者并发消化性溃疡;常常会出现胰源性腹水。此外,还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骨髓脂肪坏死或皮下脂肪坏死。
  上面这段话里,可能有很多名词术语,不学医的人弄不大懂,但是只要看看“压迫血管”、“幽门梗阻”、“肠梗阻”、“黄疸”、“血栓”、“腹水”、“坏死”这些字眼,就应该能大体明白,这不是个小病。慢性胰腺炎很不容易根治,晚期多死于并发症,如脏器衰竭、糖尿病、胆道化脓性感染等。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胰腺炎绝不“仅仅是很疼痛”那么简单。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死亡率很高。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也是非常要命的。如果出现类似症状,或者经过医生确诊为胰腺炎,千万不要以为“仅仅是很疼痛”,扛过去了事。大意不得!
  

肝癌“通常转移成胃癌”吗?
《十二说》第85页说:
  “肝在五行中属木,木能克土,所以肝癌要是转移的话,通常是转移成胃癌,因为脾胃属土啊。”
  这话不对。肝癌的转移情况不是这样的。
  肝癌是很容易发生转移的癌症,最常见的是肝内转移。由于肝内有丰富的血窦,多数病人早期即可有肝内转移,肝癌细胞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及顽固性腹水。
  肝外转移最常累及那些器官呢?最常见的是肺转移,其次是骨、肾上腺、横膈、腹膜、胃、肾、脑、脾以及纵隔。曾有报道240例肝癌尸检发现:肝内播散、血行播散、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局部直接蔓延、肝静脉癌栓、侵犯胆管以及周围播散的发生率分别为、、、、、、以及。肺转移发生率占转移总数的。一组660例肝癌尸检报道,有肝外转移者达,伴肝硬化者肝外转移发生率()略低于无硬化者(7);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2)。血行转移中,肺转移,肾上腺转移,骨转移,胃肠道转移、胆管转移、胰腺转移。淋巴结转移中最常见的是肝门淋巴结(),其次是胰腺周围淋巴结、胃周围淋巴结、主动脉周围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汤钊猷。肝癌转移复发的基础与临床。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51~53。)
  这些数据表明,“肝癌要是转移的话”,“通常”首先在肝内转移;肝外转移“通常”是转移成肺癌。肝癌转移成胃癌的情况,不是最少见的,但也是比较少见的几种情况之一。书上根据所谓“木克土”的原理,说肝癌“通常是转移成胃癌”,不过是想当然而已。
  

子宫肌瘤不“太大”就能排掉吗?“边缘清晰”是“等”来的吗?
谈到痛经和子宫肌瘤的时候,《从头到脚》第205页说:
  “如果肌瘤太大排不掉,也要等肌瘤边缘清晰了,再做手术才好。”
  这段话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子宫肌瘤“排”不掉,无论大小都“排”不掉。为什么呢?因为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中含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根据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又可以分为肌壁间瘤、浆膜下瘤、黏膜下瘤及阔韧带内肌瘤。不管在哪个部位,它都是子宫自身的组织增生而形成的,不可能随着月经什么的排出来。说白了,肌瘤不是结石,它可能“消”掉,可以“切”掉,但是“排”不掉。
  第二,书上说的所谓子宫肌瘤的“边缘清晰”,不是等来的。不用等,它本来就是边缘清晰的。子宫肌瘤是实性肿瘤,多为球形,可以是单个的,也可能有多个,小的直径仅有几毫米,大的重量可以达到几十千克。“肌瘤与周围的肌组织有明显的界限,虽无包膜,但肌瘤周围的肌纤维和结缔组织长期受压,形成假包膜。肌瘤与包膜的连结比较疏松,行肌瘤挖除术时很易将肌瘤从包膜中剥出。”(孙海燕。子宫肌瘤。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2~13。)所以,子宫肌瘤的边缘本来就清晰。边缘不清晰通常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但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如果是本来边缘不清晰的恶性肿瘤,咱再“等”,它也“清晰”不了,等来的很可能是转移。
  

膝盖有“二十四块骨头”吗?
《十二说》第113页说:
  “膝盖是由二十四块骨头组成,二十四块骨头跟什么有关?二十四节气呀!所以早走伤的是肺气,因为正常的节气转化与肺气有关。二十四个骨头就是由一年的十二节和十二气组成的,所以小孩子一岁左右学走路才不伤气。”
  节气的事情、天人相应的事情,都是天大的学问,咱一时学不明白。为什么走路只跟膝盖有关?走路会不会用到脚上的骨头、胯骨上的骨头?为什么一块骨头非对应一个节气不可?对应一天行不行、对应一个月行不行、对应一年行不行?等等这些问题,都太深奥了。我们搞不懂。不过,要说自己身上这点七零八碎的东西,弄明白应该没那么难吧?
  照解剖学教科书上的说法,膝关节是由股骨的内、外侧髁,胫骨的内、外侧髁及髌骨的关节面构成。咱可以掰着手指头数一数,这膝盖里一共有多少块骨头呢?股骨、胫骨、髌骨——3块。就3块。不信,您可以自己摸摸,如果没有“粉碎性骨折”的话,能数出“二十四块骨头”吗?
  如果书上只是写错了骨头的数目,其他的话都没错的话,小孩子开始学走路的年龄应该是3个节气,即一年的八分之一,也就是一个半月。真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易经》和《易传》是同一本书吗?
《养生智慧》第156页说: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错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不是《易经》说的,而是出自《易传》里面的《象》传,是在讲乾卦的时候说的。
  《易经》和《易传》是不同的书,《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这件事属于常识之列,学中医的好多大学生都知道,即使不请教“易学专家”,也能知道。
  

庄子和荀子是同一个人吗?
《养生智慧》第159页说:
  “荀子曾说过:‘其生也有涯,其学也无涯,以有涯伴无涯,殆矣。’”
  错了。
  说这个话的人不是荀子,是庄子。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顺便提一下,《养生智慧》引用这个话的时候,不但弄错了作者,而且还错了几个字。不多,总共18个字里面,才错了4、5个,而且除了个别字有点关键之外,大多无关紧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