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道德经- 第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已61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阐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时缓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悟;后来葬在九嶷山,此地于是被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南)。舜在即位后仍不断去看望曾*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关于舜帝的出生地;历代主要有4种记载;6种解说。以往多数学者总是认为这些记载和解说互相矛盾;难以弄清楚;因此往往阙而不论。其实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有3种解说虽然异时而出;角度不同;但合而观之;殊途同归;条理一贯。将4种记载中所涉及的3个地名";冀州'、‘诸冯';'姚墟'自然而然地连接到一起;表明舜帝生于冀州(蒲坂)诸冯(里)之姚墟。从而证明4种记载似相歧异;实则相足;一脉相承。

大 禹
大 禹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 “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帝禹在位十五年后逝世,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终年一百岁。

第二十章:贵食母
第二十章:贵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气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飕飂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笔者字面理解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

  有谁能够回答:“唯”和“阿”同为应对词语,但是,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差是多少?“善”与“恶”他们之间相差的距离又是多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气未央哉!

  人们心中的畏惧不可以不认真对待。但是,传统的美德已经被荒废很久了,那些歪风邪气至今都不能终结!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好像是要去参加大餐宴会,好像是春天登高游览,以及一切浮华享乐的活动。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飕飂兮,若无所归。

  唯独我却淡薄宁静无动于衷;混沌的好像婴儿还未长大;好像动,又好像不动,没有思欲,也没有烦恼,像这种不沾染世俗的样子,又好像无所归的游子一般。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不像世人经常自得意满,尤其在追求功名利禄的时候,就好像有用不完的才智与能力。而我的才智与能力,就好像遗失一样,心境之中空空洞洞。我是愚蠢的人吗?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

  众人对于享乐都明明白白,追求唯恐不及。而我却昏昏顿顿视而不见。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众人对于利之所在都非常精明,而我却悄无声息。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这样飘飘然好像在无边无涯的大海上漂泊无处安身。众人都以为获得了一切,唯独我愚昧而笨拙,鄙视他们的行为。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注重在求“道”,因为我一心以道为重,探索自然规律就好像时时要吸食母奶的婴儿一样。

  笔者感悟

  老子本章阐述的是修炼心境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看到老子阐述的这种境界,有些人会感到非常失望,如此的境界与沮丧、颓废、看破红尘、玩世不恭有多大差别?其实不然,修炼心境、陶冶情操并不是要远离尘世、远离社会,生活在真空里,老子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凡事都要有境界、要有度、要有分寸。

  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从字面上理解是排除一切杂念,专心求道。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排除一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