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道德经- 第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傩绽Э嗖豢啊K擅畹乩萌稀⑽灼诺鹊胤胶郎稹⒐倮簟⑽硬⑵薜幕幔阉峭惩扯即蚍⒌健昂硬蹦抢锶ケǖ搅耍椭瘟说胤蕉癜允屏Γ彀渎闪睿刮追纭=逃斯愦蟮陌傩铡T瘸鲎叩娜思乙不氐搅俗约旱募以啊M保智鬃月嗜丝辈馑矗⒍傩赵谡暮又芪Э蛄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

  西门豹采用的就是老子指出的“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个个击破”的方法,要治理民心,先打击迷信;要发展农业,先兴修水利;农业上去了国力大增,军队也就强大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信兵败
李信兵败

  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诺”和“多易”都是“不预”的表现,这样即容易导致失信和失败,又容易在人群中留下轻浮和浅薄的坏印象。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是非常忌讳的行为。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被灭。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老将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8226;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

  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李信兵败正应了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论断,没有充分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轻易许下诺言,最终食下轻敌的苦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十四章:辅万物之自然
第六十四章:辅万物之自然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笔者字面理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事情在平稳安定的时候,就容易把握;在没有发生变化先兆的时候,就容易筹谋;在脆弱的时候,就容易分析判断;在微弱的时候,就容易化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事情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最好处理;在没有发生混乱之前最好制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双手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高的台基,是从一堆堆散土垒起来的;

  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不遵循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就会导致失败。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人,最终会失掉一切。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因为圣人遵循规律行事,所以不会失败;纳人善言不固执己见,所以什么也不会失去什么。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有很多人做事情快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半途而废了。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如果做事情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其重视程度仍然像刚开始那样,就不会失败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所以明智的人是不会产生不可能办到的非分之想的;是不会追求得不到的东西的。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是不会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不断总结众人在实践的经验教训,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指导实践。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严格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行事,而决不会有任何违背。

  笔者感悟

  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在本段阐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观点:“未雨绸缪”。老子把事物尚未发生变化之前的情况归纳了:“安”、“未兆”、“脆”、“微”、“未有”、“未乱”六种,掌握了这六种情况,再结合老子指出的应对方法,就可以在事物尚未发生变化之前就谋划好应对措施,无声无息、不动声色的引导变化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未雨绸缪”创造辉煌的大智慧表现。“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徹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给我们阐述了要想成就大事,应该多着眼于细微之事,多重视细微之事。事情的成功,多是从细微之处开始。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

  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给我们阐述了“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的成功法则。秦朝末年,家境贫寒的陈平爱好道表法里的黄老之术,他担任过魏王咎的太仆,项羽的都尉,刘邦的军中尉。他献计使项羽疏远谋士范增,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曲逆侯,历任惠帝、吕后、文帝三朝丞相,他能应付各种情况并能善始善终。

  老子说:“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要求我们不断总结众人在实践的经验教训,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指导实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苏秦死后擒刺客
苏秦死后擒刺客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的齐国。

  初夏某晚,苏秦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从窗口闪进一个黑影,还没等苏秦叫出声来,一个蒙面人就已跃到眼前,扬起利剑直刺胸膛。苏秦惨叫一声“救命啊——”就跌倒在椅子上。顿时,苏秦的卫士从四面围了上来,刺客来不及补上一剑,慌忙返身跃出窗口。

  苏秦遇刺,立即惊动了齐王。他闻报后,当即去看望苏秦。

  要知道,苏秦是威震天下的著名人物。在战国时代,秦、齐、楚、燕、赵、韩、魏等七国称雄,而以秦国最为强大。洛阳学者苏秦曾到秦以外的六国去游说,倡议他们联合抗秦,于是六国共同封他为宰相。他在燕国住了较长一段时期,出了很多好的计谋,很受燕王的重用。后来到了齐国,齐王又很信任他。齐国的许多大夫和苏秦争宠,最后竟派人去刺杀他。

  齐王见苏秦身负重伤,痛恨交加地说:“我一定要捉到刺客,为先生报仇!”苏秦喘着气说:“大王,请您不要乱杀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你看清刺客的特征吗?”

  “他是蒙面的,看不清,只知道他身材很高大。”

  “光凭这一点怎么通缉刺客呢?”齐王很焦急。苏秦说:“臣有一计……”如此这般地说完,就与世长辞了。

  再说齐王回到宫中,一些平时与苏秦争宠的大夫纷纷来到他面前,看他对苏秦之死抱什么态度。

  齐王却恨恨地说:“我方才明白,苏秦是燕国派来颠覆我国的奸细。现在要将他五马分尸,方解心头之恨!”齐王当即命令把苏秦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一声令下,五辆马车向五个方向奔跑,顿时,苏秦的尸体分为五个部分。齐王刚要回宫,只见观看分尸的人群中挤出一个人来,自称是杀死奸细苏秦的刺客。齐王见他身材高大,就说:“你把行刺的过程说说看。假如真是你杀的,寡人将重重赏你。”

  那人叙说了一遍,跟齐王了解到的现场情况一致。齐王知道那人确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说:“寡人若不照苏秦先生临终献的计谋行事,你这亡命之徒怎会自投罗网啊!”

  刺客方知上当,拔剑要刺齐王,周围的卫士们一跃而上,早把他剁成肉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就是因为刺客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在刺客心目中反而形成了太平无事的格局,为苏秦死后智擒刺客埋下了伏笔。 txt小说上传分享

造父学驾车
造父学驾车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 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 根缰绳,驾驭6 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 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 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 根缰绳不乱,24 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合抱之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