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身着素衫,久立船尾,形如痴呆。
家乡早已消失,一河清水。
歌声起。
“偶为共命遇秋风……”
95.杨宅绣楼
晨曦照金绣楼珠帘。
杨琼英呆立围廊,凝视不远处。
郑寓小院依稀可见。
歌声继续。
“……花残月暗各东西……”
96.洛阳客栈
灯笼中烛光闪烁。
郑文焯挑灯夜战。
郑文焯停笔抬首,面色憔悴,静静追忆。
歌声继续。
“……消瘦两地有情人……”
97.杨宅后花园
晚霞映照中的满园花卉。
杨琼英轻移莲步,来到隔墙前。
杨琼英愁眉不展,珠泪点点。
歌声结束。
“……千里各对灯烛红。”。 最好的txt下载网
金钗玉莲(6)
98.试场外
鞭炮震天,硝烟弥漫。
正墙照壁上粘贴着大幅皇榜。
围观人群熙熙攘攘。
郑文焯、王夫之、张景祁也在其中。
99.皇榜特写
皇榜楷书写着。
特写:进士第一名,郑文焯,杭州府人氏。
100.客栈小房
喜气洋洋的郑文焯被恭贺人群团团围住。
王夫之和张景祁与郑文焯对立行礼。
王夫之:“恭贺郑兄进取得胜,名列榜首。”
郑文焯:“两位仁兄不也金榜题名吗?彼此彼此。”
张景祁爽朗在笑。
张景祁:“也叫皇天不负有心人。”
101.洛阳大街
郑文焯正在游街夸官。
红缎官补服,五品乌纱帽,骑马扬鞭。
街旁人流如潮,争着目睹新科状元。
郑文焯一行人在人群中缓缓而过。
102。杨宅绣楼
春梅捧着一册名注喜气洋洋跑上绣楼。
春梅:“小姐,大喜。”
正在端详郑文焯所遗诗文的杨琼英不以为然。
杨琼英:“人去屋空,渺无音讯,有何可喜之处?”
春梅:“郑相公中了头名状元,还不是大喜事?”
杨琼英猛然回头,半信半疑。
杨琼英:“你再说一遍。”
春梅递上名册。
春梅:“京试第一名是郑相公。”
杨琼英翻开名册,大喜所望。
杨琼英:“果真如此。”
春梅:“春梅恭贺小姐。”
杨琼英粉面绯红,愁容一扫而光,笑脸盈盈。
杨琼英:“原来他去了京城,叫人担心了好久。”
春梅:“这下,小姐该放心了吧?”
杨琼英羞怯一笑,高高兴兴。
杨琼英:“春梅,摆出香案,拜谢天地。”
春梅:“好。”
103。运河行舟
风帆大张,官船顺流而行。
船头推开喝水,浪花点点。
身着红服的郑文焯与王、张两人在船舱饮酒,人人兴高采烈。
王夫之:“郑兄,此次回府省亲,可得遂世伯之愿了。”
张景祁:“再说郑兄已官拜太原知府,皇恩浩荡,岂有无妻室同赴之理。”
郑文焯满面春风。
郑文焯:“小生早有誓言在外,非得功名,不予婚配。此次回家,也是实现誓言之时。”
张景祁:“如此说来,郑兄的喜酒是吃定了?”
王夫之:“一定是那位‘云鬓金钗莲步摇’了?”
郑文焯:“不知小姐近况如何?”
王夫之哈哈大笑。
王夫之:“郑兄放心,才子佳人,美满姻缘是不错的。”
郑文焯面露喜色。举杯相劝。
郑文焯:“借兄吉言,请。”
104.杨宅内室
杨士廉与杨夫人坐在正壁前,桌上堆满聘礼。
看来刚刚有过一场争执,两人气色不佳。
杨琼英掀帘而入。
得知郑文焯中举后,杨琼英忧郁全消,粉面温柔,举止端庄。
杨琼英给父母施礼。
杨琼英:“见过父母双亲。”
杨夫人:“琼英,前日你父亲为你许下一门亲事,现在对方送来聘礼,不日就要花轿迎亲了。”
杨琼英大惊失色,目光急转杨士廉。
杨琼英:“父亲。”
杨士廉:“这是为父的一片好心。对方虽家境贫寒,然小儿刻苦攻读,天性聪慧,近日又传佳音,喜得皇榜登名,正是前程无量,宏图待展。我女与其婚配,乃是天降良缘。”
杨琼英:“父亲,女儿还想在家多住几载,再去出阁。”
杨士廉:“人家婚配之后还要走马上任,岂能以此推卸?再说女大不中留,老是带字深闺也不是正策。”
杨夫人:“既然琼英不允,那就容缓几日再议。”
杨士廉拍案而起,怒气冲冲,斩钉截铁。
杨士廉:“夫人只想王孙贵族,却不想读书人成功与奋斗,女儿也总是吞吞吐吐,不肯应允,反正老夫执意不改,决定答应对方十五日后迎亲。”
杨琼英呆如木鸡,如雷贯耳。
杨夫人上前劝说。
杨夫人:“只得听从老爷了。”
杨琼英痛哭失声,泪如泉涌。
105.郑宅正厅
正厅被装饰一新。
恭贺新科状元衣锦还乡,来往宾客穿梭不息,人人笑逐颜开。
郑文焯厅前应酬,拱手答谢,恭敬答言。
王夫之从厅里走出。
王夫之:“郑兄,世伯有请。”
厅内坐满亲朋好友,欢声笑语。
郑文焯随王夫之走到郑辅铨面前。
郑文焯:“父亲唤孩儿前来,不知何事?”
郑辅铨:“上次所谈之婚事,实属为父决定,如今鱼跃龙门,正是完婚之时,你就筹划一下吧。”
郑文焯一愣。
郑文焯:“父亲,孩儿不想匆忙成婚。”
郑辅铨:“名列榜首,乃一喜;授官省亲,乃二喜;如今结为夫妇,正是三喜临门。”
来宾纷纷叫好。
郑文焯神色紧张,微皱眉头。
郑文焯:“孩儿认为婚姻乃终身大事,岂能草草从率?还是从容商议才好。”
郑辅铨:“如此说来,你是不想应允了?”
郑文焯:“孩儿正是这样想的。”
郑辅铨脸上微笑渐消,神色变得生硬。
王夫之:“郑兄,你就应允了吧?”
郑文焯默然无语。
郑辅铨拍案而起,脸色铁青,在厅中踱步……
来宾们见势不妙,收敛笑意,鸦雀无声。
张景祁起身劝导。
张景祁:“世伯息怒,郑兄刚刚衣锦还乡,还是容几日得意之后再作商议。”
郑辅铨:“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儿辈岂有不从之理?”
郑文焯跌跌撞撞走出大厅,痛苦之极。
郑文焯:“杨小姐,我们真是有情无缘吗?”
106.杨宅大门外
两株大槐,绿荫遮日。
朱漆大门上贴着大红喜字。
出入奴仆众多,肩挑背扛,尽是购买礼品之人。
郑文焯躲在墙角,悲痛欲绝的望着杨宅。
杨士廉送一老者出来。
老者:“杨兄,千金出阁之时,当通告老夫一声,也好略备薄礼,讨杯喜酒喝喝。”
杨士廉恭敬还礼。
杨士廉:“不敢相瞒,理当奉告。”
两人欢笑拱手告辞。
郑文焯痛苦之至,万念俱灰。
他显得悲愤填胸,气短喘急,一时竟昏了过去。
李成贵急忙上前扶住。
李成贵:“少爷。”
107。杨宅绣楼
一束行将凋谢的玫瑰在晚风中摇曳。
日近暮色,光线暗淡,气氛低沉。
杨琼英侧卧榻上,锁春山,蹙秋水,云鬓纷乱。
春梅捧茶走近帐前。
春梅:“小姐,喝口水吧。”
杨琼英无力摇摇头。
春梅:“小姐,还是听天由命吧。郑相公虽名占魁首,但如今渺无音讯,许是爵禄高登后后悔先前应允,另棲高枝。如今许婚已定,出阁之日近在眼前,还是尽早回心转意吧。”
杨琼英长叹一声,泪如泉涌。
杨琼英:“我不信郑相公就是如此忘恩负义之人。”
春梅:“痴望镜中月,水中花不现实,还是打起精神,面对现实吧,小姐。”
杨琼英:“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既然身许郑相公,就要为他保洁自身。”
春梅:“可是老爷已经定下他人。”
杨琼英冷冷一笑,呆望房梁。
杨琼英:“如果迎亲人马前来,我当自尽以明绝意。”
108.郑宅小院
一条小径在草地里蜿蜒伸展,垂柳依依,绿草茵茵。
郑文焯陪着张、王两位沿小径缓步行走,兴致索然。
郑文焯目视潺潺流水,长叹一声。
郑文焯:“婚期日益逼近,真叫人烦恼。”
王夫之在劝解。
王夫之:“郑兄,授官乃皇上恩典,娶亲乃父母所定,再说新娘子才貌出众,远近闻名,正是一桩美事,岂得如此多虑?”
郑文焯:“不爱之人,焉能叫小生动情?”
张景祁:“如此说来,郑兄是另有所爱之人?”
郑文焯默默点头。
郑文焯:“还记得那首‘云鬓金钗莲步摇’吗?”
张景祁:“当然记得。”
郑文焯:“那便是小生为爱慕之人而作。清明踏春偶遇,后又喜得寒窗隔墙重逢,唱和诗词,情投意合,两情相悦。还记得那天中秋之夜,两位仁兄强邀在下游湖赏月吗?”
王夫之:“郑兄那天心急火燎,话不由衷。”
郑文焯:“实不相瞒,正如仁兄所猜,房内确有一美人在此,乃是小生爱慕之人。正在情浓之时,两兄到来,并未得以成云雨之欢,谁知此后一误再误,竟无重逢之日。但小生此生此世只爱此女一人。”
张景祁:“真不知诗中确有其事。”
王夫之:“不知那位女子深居何府?谁家千金?”
郑文焯仰天长叹。
郑文焯:“杨员外之千金,杨琼英。”
王、张二人大惊失色,相对无言。
张景祁开口欲言,被王夫之拦住。
王夫之:“据称杨家小姐也已经许配人家,择日代嫁了。郑兄与杨小姐虽如胶似漆,然如今各自东西,也无重逢之时了。”
张景祁:“王兄言之有理,郑兄也只好如此了。”
郑文焯默然望着水中的一对白鹅,凄然泪下。
郑文焯:“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再见杨小姐一面,就是死也值得。也不知杨小姐近况如何?”
109.杨宅绣楼
杨琼英呆立围廊前,神情恍惚。
春梅捧来一红披风悄然站在杨琼英身后。
杨琼英珠泪双落。
歌声响起。
“相思一日十二时……”
110.郑宅后院
郑文焯秉烛立于院角,呆如木鸡。
烛光摇曳,繁星点点。
郑文焯神情沮丧,心情沉重。
歌声继续。
“…哪有片刻不相思……”
111.隔墙
隔墙依旧,垂柳依旧。
百花在杨家后花园争艳,翠竹在郑寓后院晃动。
歌声继续。
“……一枕春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