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习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要习惯-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美两国应该共同努力形成G…2构架“共同领导全球经济体制”。 “目前危机的情况和其后的发展更强调了我提出的中美两国构建G…2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伯格斯坦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说,“不久前完成的中美战略对话为中美关系发展到这一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共同领导才能有效地对付眼前的危机和诸如全球变暖、贸易扩展和国际金融构架改革这样的更加结构性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2月8日刊登该报评论部副委员长泉宣道的一篇文章,题为《美中“G2”时代拉开帷幕》。文章说,“呼吁召开G2峰会的布热津斯基在大选期间就曾担任奥巴马的外交问题顾问。他的提议恐怕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设想。”“G2峰会构想的最终实现很有可能发生在未来4年中。”

  达沃斯世界论坛创办人兼主席施瓦布指出,“我们提出了G2,但是我们可能更需要G3,意思是中国、美国和欧盟。”

  甚至有学者提出设想,“我认为,更为理想的情况是,美国应该试图在发达国家中扮演领导角色,中国应试图在发展中国家中扮演领导角色。”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研究员菲尔&;#8226;列维(Phil Levy)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然后,中美两国再努力达成共识。”

  早在布什时代,副国务卿佐利克就在2005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可以说是G2理论的雏型。并因此推动元首特别代表级别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

  伦敦G20峰会上,G2的步伐似乎加快了。不顾G20众多元首的观感,迫不及待的向世人彰显待形成的G2框架。美国总统奥巴马开门见山地表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不仅有着非常紧密的经济关系,而且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奥巴马表示,很高兴双方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希望通过加强接触和对话,在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上取得进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昨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区别,首先字数上多了一个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数增加,它反映了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形势下,中美两国对加强合作认识的加深以及两国合作重要性的提高。

  秦刚继续介绍,主持经济对话的代表,中方是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美方是现任财长盖特纳;主持战略对话的代表,中方是国务委员戴秉国,美方是国务卿希拉里&;#8226;克林顿。

  我们看到,从级别上看这与峰会只有一步之差,另外还有一个信息,就是频率从以前经济对话的一年两次改为了一年一次。这说明了什么呢?侧重于解决大事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华盛顿郁闷了,莫法!(2…3…2)
对这一场大国兴替战争,大家并没有看到多少硝烟,高手过招,在于形、势,在于心志。美国抛出了G2,中国如何应对?

  美国为何抛出G2呢?因为,中国强大了,强大到,美国不能忽视了,强大到,美国须要中国才能更好的管治世界了。美国人显然是精明的,也是现实主义的,即便心里不愿意、不高兴,郁闷无奈,但由于莫法阻拦中国的掘起,莫法再像以往拒中国于千里之外,于是,与其说疏离围堵中国于事无补,反而更糟,不如开怀拥抱,收之旗下,为我所用!因为,美国深知,当前,中国还没有强大到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程度,美国的实力也不能任意对中国指手画脚了。因此,现在,以G2来对中国进行超前收编,对中国是有吸引力的,否则,再过一段时间,到中国有实力足以拒绝美国的收编,另起炉灶时,美国的损失可就大了。

  G2对中国而言,是陷井还是机遇?还是既是陷井既是机遇?

  与美国学界政界相比,国内学界比较冷静,比较低调,甚至以为不切实际,有害无利,政治层面则稳步进行。学界首行怀疑,美国的动机,是否真的愿意中国分享其领导权。其次是认为中国实力还不足以与美国领导世界,在世界还存在有雄厚实力的欧盟、日本及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格局下,过早履行相关责任,必然对自身有损。其三,认为这是美国设下的陷井,是美国在金融危机的当下,收编中国以助美国渡过难关。

  倒底是什么?倒底该如何应对?首先要立足于中美战略竞争的大局,然后在竞争的格局下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斗争。无论是将其视为陷井,避而远之,还是将其视为机遇,新而近之,都是两个极端,都是不合适的。

  首先,从国力上讲,中国虽然有替代美国的潜力,但远没有达到可以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国力,中国还没有准备好。人民币才开始国际化,上海才启航,索马里护航才开始,航母也还没有宣布制造。这是一个基本点,也是一个现实。

  其次,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过程,是长期的,甚至还会有反复,合作与斗争,无论明暗,都将是这个过程的常态。如果,战争通常有相持阶段,那么,目前,中国至多是开始挑战美国,还没有进入实力相当的相持阶段。如果以百码作为这个兴替的过程的话,前三十码,可以说是中国前进阶段,后三码可以说是美国后退阶段,那么,中间40码,就是中美相持阶段,而现在还是前三十码的初期。

  其三,中国走向世界,现在只是以总体经济规模,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取胜,而在文化及意识形态及高技术含量方面,还非常薄弱,甚至在意识形态与文化方面还看不到良好的前景。这是致命的,这是国人欣然国家强大的同时,应沉静深思的。文化及意识形态的薄弱,在国内已很明显,信仰缺失,道德沦落,腐化成风。

  基于此,个人以为,要把G2放到这场中美历史竞赛的大棋局里面,慎思应对之法。既然美国抛出来,我们没有理由怯弱逃避,也更不能妄自尊大,得意忘形。看清时势,机智应对,找到其中对国家战役利益与战略利益,近期利益与中远期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完善自身,找到不足,尽快跟上。为此,个人提出,一方面,配合美国的G2,但步伐不宜太快,尽量获取其中的好处,延缓相应的责任,为相持阶段的真正的G2做好准备,在帮助美国方面,要有警惕心,适可而止。如果美国没有耐心,或者,对中国的作为不满意,则由它去。另一方面,改进现有的经济体系,争取话语权,参加G20,甚至参予组建G3(美国、中国、欧盟)、G5(美国、中国、欧盟、日本、印俄巴),在旧有秩序没有根本改变下状大自己。实话实说,个人以为,G20只是一种过渡期的安排,是在国际经济危机情况下的特殊峰会,其存在不会太久。

  未来十来年,或许就是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是G20、G3、G5还是G2,目标只有一个,让中国在这场经济变局中,取得所取,稳步推进。进可攻,退可守。右也吃,右也吃,立于不败之地。让美国真正郁闷,真正莫法。

四、北京更自信了,当然!(2…4…1)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国人进行了人类历史规模最大、最有效、最得民心的一次救灾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人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组织最成功的、开、闭幕式最宏伟最艺术的奥运会。

  2008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08年,出兵索马利,开始了六百年来的首次远洋军力投射。

  2008年,GDP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三,平价计算则远超日本,近美国一半。

  2009年,中国人宣告建设国际顶级金融中心,宣告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

  2009年,朝鲜问题上,中国敢于说不!

  2009年,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与经济对话”。

  2009年,中国经济虽遭危机,但依然强于欧美诸国。

  2009年,青岛海上阅兵。

  2009年,人类有史以来,最宏伟最壮观的和平阅兵——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

  如此令人振奋的事实,层出不穷,举不胜举。以后还会更多,内容还会更丰富。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奇,出乎意料,又是意料之中。当全世界注目中国的时候,中国已走在人群的前面,而且快速向前向上迈进。

  北京自信了!

  自信的北京,更生动,更阳光,更迅速,更宽容,更善良。

  自信的北京,更有格局,更不在意细小得失,更懂得尊重,更有责任。

  自信的北京,从容,镇定,坚毅,果敢。

  30年持续的经济增长,年均成长率达9%以上,是历史上,增长最快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30年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中国已是全世界产出大学生最多最快的国家。

  从原子弹、氢弹,到神州七号,嫦娥一号,银河计算机,龙芯,中国科技水平持续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幅缩短。

  2008年,中国对外债权余额为,外汇储备18283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对外贸易总量2007年为亿美元,居世界第二。2008年中国生产粗钢50200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是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截止2007年,其它居世界第一的工农业产品为,手机、水泥、煤、化肥、棉布、谷物、肉类、籽绵、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居前列的有,原油、发电量、大豆、甘蔗。

  世界很多人很纳闷,中国为何能保持这么高速的增长,国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升。不约而同的,归结为所谓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又常被称为“中国道路”或“北京共识”,什么是“中国模式”呢?

  西方与非西方,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美国右翼智库企业研究所2007年底出版的《美国人》双月刊发表署名文章说,“中国模式”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效仿自由经济政策的成功要素,通过使本国经济的很大部分对国内外的投资开放,又允许实现劳动方面的灵活性,减轻税收和监管方面的负担,并把私营部门和国家的开支相结合,从而创建一流的基础设施。第二部分就是允许执政党保持对政府、法院、军队、国内安全机构以及信息自由流动的牢牢控制。描述这一模式的一个较为简捷的方式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 

  这是西方的典型解读。非西方解读,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说:“中国成功的公式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 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8226;波波夫2006年9月2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东亚的发展模式,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这种模式与美国开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处方可谓背道而驰。” 。 想看书来

四、北京更自信了,当然!(2…4…2)
而新华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评论员詹得雄则在2008年对中国模式作了几点总结:

  第一,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第二,稳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