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晏子下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政治家,名叫晏婴(?—前500 年),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一天,晏子听说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就去求见庄公。庄公见来了一位棋坛高手,就撇下妃子请晏子与他对弈。两人你来我往地下得正欢。

  晏子身任齐国相国,这次来见庄公,是带着任务来的。国君急于要他下棋,他只得按下话头不提,在棋盘上猛打猛冲起来,不一会功夫,就吃了庄公不少棋子。庄公沉着应战,慢慢地转败为胜,赢了晏子一局。

  庄公一向知道晏子棋艺高超,今天为什么失败得如此之快呢?就问晏子道:“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无谋,输给国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管理国家大事也是这样,臣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

  庄公吃了一惊,晏子自担任相国以来,协助自己把齐国管理得井然有序,是一个很有名望的重臣,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呢?猛然间,庄公觉得这是晏子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偏爱勇力而不重视仁义的做法,脸上微微泛红。

  应该说这位国君还有一些自知之明。这些年来,由于庄公偏护那些勇武有力的人,使武夫们滋长骄傲情绪,做视百官,欺压百姓,闹得京城鸡飞狗叫,人仰马翻。一些有见识有作为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越来越坏。不少大臣曾劝说过庄公,但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今天晏子的一句话倒使庄公警觉起来,他很想听听晏子对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坦率地问道:“请相国实话告诉我,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单单依靠勇力能够安邦治国的呢?”

  晏子回答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束,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无力挽回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讲仁义,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庄公仔细体会晏子说的话,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感谢晏子的中肯批评,表示以后一定要重视仁义。

  两人又重新下起棋来。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冲,而是精心布局,进退有致,庄公很快就抵挡不住而节节后退。“同样一个晏子,为什么两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样呢?”庄公心里思忖着,猛然间,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是晏子用下棋来教育自己改正错误,今天在棋盘上的收获真多呀!。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战袍
战袍

  古时候,在现今山东省邹县一带曾有一个国名为邾(zhu )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将士所穿的战袍,一直用帛为原料。

  因为用帛缝制的战袍不结实,所以邾国有个名叫公息忌的臣属向邪君建议说:“做战袍还是以丝绳作原料为好,战袍耐用的关键之一在于缝制必须严实。虽然用帛缝制的战袍从外观上看也很严实,但是由于帛本身不大结实,我们只需一半的力气就可以把它撕开。如果我们先把丝绳织成布,再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即使你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撕它,也不能把它撕破。”

  邾君觉得公息忌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担心一时找不到这种原料,因此对公息忌说:“缝制战袍的人上哪儿去弄那么多的丝绳布呢?”公息忌回答说:“只要说是国君想用丝绳布,老百姓还有生产不出来的道理吗?”邾君看到改变却国多年沿用的以帛做战袍的传统并不困难,于是说了一声:“好,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随后邾君下令全国各地的官府立即督促工匠改用丝绳布做战袍。

  公息忌知道邾君的政令很快就要在各地施行起来,所以叫自己家里的人动手去搓丝绳。那些因为公息忌在君王面前露了脸而妒忌他的人,看到公息忌家里的人又走在别人前面搓起丝绳来了,于是借故到处中伤他说:“公息忌之所以要大家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原来是因为他家里的人都擅长制作丝绳的缘故!”

  邾君听了这种说法以后很不高兴。他马上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丝绳布的生产,还是按老规矩用帛做战袍。

  公息忌很轻松的就说服了国君,却忽略了小人作祟,使得计划功亏一篑,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制定完整的计划。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节:内外
第六节:内外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笔者字面理解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

  外交表述的顺序是:“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最好是引用前人的经典、诗书、名言,在阐述时要混杂一些成败得失的观点。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要想结交别人,就要用心计,献一些有深度内涵的语言表述。觉得没有结交价值的人,就说一些没有价值、枯燥乏味、平板单调的语言表述。

  外内者,必明道数。

  外表要诚实可信,内心要有谋略,内外的配合必须要有分寸。

  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揣摩谋划对方的来意,要通过疑点来判断。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只要制定的策略恰当可行,就可以建功立业,治理国家就可以安居乐业,这就叫做“内外呼应”“表里如一”。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内外呼应”在外交事务中的应用。

  我们在处理外交事务中,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要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博文强制的人,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仰。有了这些文化素养,就要把它用到外交辞令中去,外交表述在涉及到文化素养方面时,通常有这样的顺序:“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最好是能够引用一些古人的经典诗书名言。在阐述时不能总是“之乎者也”,不然主题就变成文学论坛了,要不失时机的混杂一些“成败”“得失”方面的观点,凡涉及到“成败”“得失”方面的内容,对方是一定有回应的,即便是没有回答,表情和目光中也是有反映的,这样就可以逐渐把话题引向自己的意图上来。

  如果感觉到对方是可以结交的人,就要献上一些有深度内涵的语言表述,表述时要风趣幽默,要有感染力,要引人入胜,要让他愿意与你交流。

  如果觉得对方是没有结交价值的人,就说一些没有价值、枯燥乏味、平板单调的语言表述,要让他觉得没有价值,不感兴趣,想要离开,要让他主动提出结束交流。

  要做到上面的要求,提高个人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外表让人感觉是文质彬彬、博文强制、诚实守信的正人君子形象,让人一见就肃然起敬。而内心深处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谋略,要深藏不露。内外的配合必须要有机统一,始终让人感觉到“表里如一”。

  揣摩谋划对方的来意,要通过对方前后语言表述的自相矛盾来之处产生疑点,通过反复的验证疑点来进行判断,这样反复几次就可以弄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了。要注意:反复的验证疑点,不是直截了当的进行,而是通过巧妙的语言编排,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丝毫不能让别人产生怀疑。

  只要我们制定的策略恰当可行,就可以建功立业,治理国家就可以安居乐业,这就是“内外呼应”的奥妙所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论辩艺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先守后攻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诘问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最终却使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张昭此问着实厉害。诸葛亮笑着回答:“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以大鹏自况,志在万里;将群儒比作群鸟,胸无大志。接下去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人染沉疴,当用和药糜粥。而不可用猛药厚味,说明刘备取胜尚需时日。又进一步用事实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此段诸葛亮以充分的事实为论据,对“自比管仲乐毅”之说予以论证,在凿凿事实面前张昭的非难不攻自破。诸葛亮将刘备的暂时之败究于三个原因:一是刘备仁义,不忍夺同宗基业,不忍舍弃赴义之民,甘与同败;二是刘琮孱弱,听信妄言,暗自投降;三是刘备向日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之后引用汉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作类比论证说明刘备失利是暂时的,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进而归纳出汉高祖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韩信之良谋,突出自己在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此段答张昭“刘备得先生反不如初”之问,水来土掩,滴水不漏。以上皆为防守之举。接着话锋一转,将矛头直指东吴群儒:“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诸葛亮此举攻势凌厉,使对方“并无一言回答”。此乃先守后攻、攻守有度之辩论策略。

  对虞翻的“刘备大败犹言不惧曹实为大言欺人”之语,诸葛亮只以刘备寡不敌众,退守夏口,以待天时相应,是为防守,随即便有“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之语来反攻,使虞翻不能对。后对步骘、薛综等人的发难,孔明莫不用此先攻后守之法对之,使东吴的儒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此法妙极。因有群儒诘问在先,不容不答,故宜先守,且守得从容,既曲尽事理,又详陈事实,将对手的诘问一一化解;又因群儒来者不善,多有恶意,便于守住阵地后发起反攻,使论辩进退有致,引人入胜。设若只守不攻,则必陷被动境地;若只攻不守,失去了据理陈词的部分,使论辩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则缺乏以理服人的成分。 

  二、语带双机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在谈到刘备新败之因时,诸葛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