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十四回  毛利两夺银山矿 元就初灭尼子家
石见银山(今岛根县大田市大森町银山)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山,是当时战国大名和幕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江户时代,银山周围到处可见武家官邸、神社和寺院,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繁荣氛围。在留下来的二百七十九处间步(间步:矿坑)中,目前只有“龙源寺间步”一处对外开放了二百七十三米。管理银山的 代官所遗址 (位于石见银山资料馆)、五百罗汉林立的罗汉寺等都是值得一看的景点(作者注:2007年此地申报成为世界遗产)。

  严岛合战胜利后,毛利元就立刻挥军攻打周防、长门二国,陶晴贤所扶值的大内义长最后被迫自杀,大内氏灭亡。与此同时,元就派吉川元春攻打石见的山吹城,目的就是为了抢夺石见银山。大内和尼子两家当年就为争夺这座宝山争得你死我活,这也难怪,有了它,就有了财政来源,没有经济基础,哪来的上层建筑啊?山吹城是大内义兴修筑的重要工事,它位于山吹山的山顶,能够俯瞰银山。义兴修建它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得来不易的银山,这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山吹城是保护银山的重要据点,占领了山吹城,就等于占有了银山。

  此时,守护山吹城的乃是大内氏家臣刺贺长信。元就让元春开出条件,引诱长信投降,长信看条件还不错,便乖乖交出了山吹城。那个条件嘛,就是让长信继续担任山吹城城主,各位看官可能觉得条件一般,但是反过来想想,要是他不答应,恐怕来小命也保不住了。银山的控制权顺利落入元就手中,从而为毛利家带来滚滚财源。

  永禄元年(1558)三月,为了争夺银山,尼子晴久命令 本城常光 将山吹城团团包围,并且严禁商人向城里提供米盐。长信赶紧向元春求援,虽然元春立刻派兵前往救援,但是在强大的阻挡面前,毛利军无法靠近山吹城半步。情急之下,元春组织十八名敢死队员,准备舍命也要将粮草运到城内,以解燃眉之急。运粮队在途中遭到二百名敌军地围堵,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竟然击退敌兵,将粮草成功运到山吹城内。守城士兵见到粮草,各个喜极而泣。

  晴久并不甘心失败,亲率一万大军前来攻打山吹城。七月下旬,元就命元春亲率一万人马前往增援。怎料,英勇善战的毛利军这次却吃了大亏,被杀得大败,狼狈撤回。孤立无援的长信这次表现得大义凛然,他向晴久提出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守城将士安然离开,在长信切腹自尽后,山吹城落入尼子氏手中。志得意满的晴久任命 本城常光 为山吹城主,随后凯旋回到月山富田城。

  永禄三年(1560)七月,元就为了再夺银山,派军一万四千余人向山吹城发动狂攻。本城常光指挥得法,又依托天险山吹山,守军抵挡住了毛利军的屡次进攻,导致毛利军在城下陷入苦战。此时,九州岛大名大友宗麟蠢蠢欲动,元就不得已将军队撤回。

  永禄四年(1561)腊月,晴久去世,其子尼子义久继任家督。常光对尼子氏前程很不看好,次年六月,他率众投靠毛利氏。元就这次不费吹灰之力便重新夺回了银山,同样不看好尼子氏的周边领主也纷纷倒戈,拥护毛利家。不久,元就遣使向朝廷和幕府提议将银山作为皇室财产,自己则作为管理员,提案自然毫无争议地被通过了。这样,毛利氏名正言顺地得到银山的控制权,金钱哗哗地流入元就的腰包。

  得到银矿的财政支持,毛利氏很快就平定了整个石见。同年七月,毛利军开始进攻尼子氏的根据地:出云。出云境内地形复杂,以山地居多,山区之间的众多羊肠小道将月山富田城和其它支城联结起来。月山富田城经过尼子氏多年经营,早已成为一座坚不可催、容纳万人、可以进行长期作战的军事要塞。“尼子十旗”是尼子氏领国内的十座重要城池,它们以月山富田城为中心,构成了尼子家整个支城防御体系的骨架,在领地内布下了一个强大的防卫网。为了稳扎稳打,元就将作战计划分成两步,首先就是拔除月山富田城的各个重要支城,以免在进攻时遭到支城威胁。

  但是,尼子家也不会坐以待毙,义久采纳家臣意见,派人请求九州岛的大友氏出兵偷袭毛利氏领地,大友军也立即响应,趁机派兵进攻毛利氏在丰前(今福冈县及大分县的一部,又称丰州)的松山城。此时,毛利大军行进到郡山城与月山富田城之间的赤穴地方。元就得到大友军进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联系京都的幕府,请他们从中调停毛利、大友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毛利军分兵两路,一路由毛利隆元率领,前去求援松山城;另一路由元就率领,一直迂回向出云北部进攻。由于援军及时赶到,松山城免于落入敌手。永禄六年(1563)五月,在将军足利义辉的斡旋下,毛利、大友两家成功媾和,尼子氏又陷入孤军作战的地步。

  隆元在成功解决松山城之围后,率兵返回安艺,准备休整几日后再增援出云的元就所部。八月初三,隆元受备后国人 和智诚春 之邀造访其居城,不料夜间被刺客刺中要害,因伤势过重于翌日过世,时年四十一岁。也有人说,隆元在出征之前就身患重病,由于长途行军,导致病情加重而亡。元就闻听隆元死讯,不由得老泪纵横,一夜间更加衰老了。

  同年十月,毛利军势如破竹,连续攻落尼子家的数座支城,逼近通向月山富田城的咽喉要冲、尼子十旗中规模最大的城池:白鹿城,如果此城陷落;月山富田城将孤立无援。当时,白鹿城仅驻兵二千,粮草匮乏,而围城的毛利军却足足有一万余人。

  见大兵来袭,义久急派弟弟尼子伦久为总大将,领兵一万增援白鹿城。由于元就的二子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战术巧妙,在白鹿城附近的两军对战过程中,他俩屡出奇谋,使尼子援军陷入崩溃境地。尼子氏名将、“尼子十勇士”之首的山中鹿之介(作者注:其名为 山中幸盛,别称山中鹿之介或山中鹿介)在殿后战中表现勇猛,拖延了毛利军的追击,使得尼子援军残部得以安全撤退。因兵少粮寡,白鹿城最终被毛利军攻陷,尼子氏丧失了月山富田城最后一个有力支城。永禄八年(1565),在攻落白鹿城后,元就亲率三万大军包围月山富田城;并从管谷口、小森口、盐谷口三个方向发起猛攻,尼子军凭借坚城予以还击,双方相持不下,战局陷入胶着。

  与鹿之介所部对峙的是毛利氏家臣益田藤包的家臣品川大膳所部。品川大膳常对人言道:“若与勇士山中鹿之介对战,吾定讨取之。”因鹿吃了惚木的嫩芽会脱落鹿茸,狼又以鹿为食,为此,他改名为惚木狼介胜盛,以示定斩鹿之介之意。

  某日,惚木狼介隔护城河望见一员尼子氏大将骑马在城外巡视;便大声问道:“对面身着赤丝织甲;头戴 鹿角三日月前立兜(兜:头盔) 者何人?”;“吾乃尼子家山中鹿之介幸盛是也!”惚木狼介闻听大喜;道:“吾乃石见国惚木狼介胜盛;与吾于河中一骑讨(一骑讨:意为武将单挑),可乎?”说罢,他由侍从手中取过弓箭;飞马入河;鹿之介也应之,单骑入河。惚木狼介弯弓搭箭;欲射鹿之介;与鹿之介同行的“尼子十介”之一、“弓之名人”秋上伊之介一箭将惚木狼介的弓射断,并言道:“一骑讨岂可以弓为之?”

  见弓被射断,惚木狼介恼羞成怒,拔出太刀与鹿之介于河中战在一处。不过数合,惚木狼介已处于下风,鹿之介突以左手拔出腰间胁差(胁差:与太刀或打刀配对带于腰间,平常不使用,当作为主兵器的太刀或打刀损毁时才使用,也用于武士切腹)刺入惚木狼介腹部,惚木狼介疼痛难忍,猝不及防,被鹿之介讨取首级。鹿之介提起其首级,策马于两军阵前,边跑边大声吼道:“出云之鹿讨取石见之狼!” 尼子军见状,士气大振。自此,“出云之鹿”的勇名响彻整个中国地区。

  可是,仅凭斩杀一两员敌将怎能挽回败局。元就老谋深算,智勇超群,见不能一蹴而就,于是改变战术,采用围而不攻的方针,并派人向城中士兵喊话,只要他们出城投降就可活命。月山富田城中的粮仓已经见底,城内人心惶惶,士气低落,不断有人逃跑。尼子氏首席家老宇山久兼忧心忡忡,他尽取家财,派人往丹波、若狭等地购买粮食,以充粮仓。买粮使者从鹿之介防守的海路进出,将粮食由安来浦悄悄运入城中,暂时稳住了城中的混乱局面。

  元就发觉城中似乎粮食日见增多,逃兵也日益减少,于是命人向城中大喊:“凡投降者,无论将校,皆优待无漏。”喊话果然奏效,守城士兵又开始大批投向毛利氏阵营,就连重臣牛尾幸清、佐世清宗在内的诸多尼子氏家臣也相继叛逃,城中仅剩下宇山久兼一位重臣。元就借机再使妙计,利用义久侧近 大冢与三右卫门 进谗:“久兼将兵粮拒为私物,必有降敌之心,主公不可不察。”多疑而几乎绝望的义久整日唉声叹气,早已神志不清,再加上家臣大都叛逃,疑心病更重了。他听到这番话,立时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诛杀了久兼父子,致使城内人心更是不稳,士气更加低落,最后城中仅剩士兵三百余众。永禄九年(1566)腊月廿一;义久见大势已去,无奈中自缚开城投降,被元就软禁于安艺。历时四年的尼子抗战终于落下帷幕,一度占领十一国的中国地区最大的大名尼子氏在出云被灭亡了,忠于尼子的家臣沦为浪人; 尼子一门也星散四地。自此,毛利氏雄霸关西十国,控制了中国地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五回  九州岛三足鼎立 多多良两雄争霸
且说日本南部的九州岛被划分成九个分国,它们分别是:肥前(今佐贺县、长崎县大部地区)、肥后(今熊本县)、丰前、丰后、筑前、筑后(今福冈县南部)、萨摩(今鹿儿岛县西部,又称萨州)、日向(今宫崎县,又称日州或向州)、大隅(今鹿儿岛县东南部,又称隅州),该岛也因有九国而得名。经过长期的混战兼并,至战国末期,九州岛主要控制在三个豪族手中,即是岛津、大友和龙造寺。

  岛津氏源自惟宗氏,近卫天皇时代,惟宗广言辞去了播磨少掾一职,转而出仕近卫氏,并出任近卫氏领地——岛津庄的下司,被认为是岛津氏之始。二代当主岛津忠久被源赖朝任命为萨摩、大隅两国守护,不久又得到日向守护之职。自此,岛津氏成为统治三国的南九州大族之一。三代当主岛津久经、四代当主岛津忠宗时期,盛行庶子分家。足利尊氏与醍醐天皇相争之时,岛津氏见风使舵,牟利甚多。室町幕府时代,庶出的家族不断壮大、独立,其中以伊作的岛津忠良势力最强,宗主家却不断衰弱。大隅被肝付氏、蒲生氏、涉谷氏等地方豪强瓜分,岛津氏的旧领日向国则被强大的伊东氏占领。甲午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伊东佑亨便是这个伊东氏的后代。到第十四代当主岛津胜久时期,国事被忠良把持,忠良还迫使胜久收其十二岁的儿子岛津贵久作养子,强行继承了宗主家的家督之位。萨摩的岛津实久见此情景,甚为不满。天文八年(1539),实久起兵叛乱,经过几次交战,实久战败退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