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醒来后顿悟成仙。这也是一出讽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喜剧。汤显祖在剧本里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官场险恶、百态众生、炎凉世态的感慨。
编剧王仁杰保留了原剧的精髓,将原本的30折浓缩为10折,还增加了对现实社会的调侃和嘲讽。导演谢平安遵循〃仿古不复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围绕〃梦〃字激活舞台。在尊重昆剧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的舞台调度,剔除人物上下场的形式,用灯光明暗连接剧情转换,使全剧结构严谨、节奏流畅。因舞美简约,这为演员的表演留足了空间;强化灯光,以营造全剧〃梦幻人生〃的氛围。
计老师要从卢生的青年时代演到老死的全过程,涉及了小生、老生、小花脸等多个行当,这对于一个67岁的艺术家来说是个挑战。再说,他从1990年起进入了艺术生涯的
计镇华
昆曲名家,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生于1943年,1961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工老生。他的出现,打破了昆曲〃三小戏〃的格局,独树一帜堪称一派。
他的扮相清秀刚正,嗓音苍劲雄沉,表演重视内心体验,唱念音色随人物感情予以变化,表演精练、准确、真实、美观、传神,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代表作有《烂柯山》《钗头凤》《长生殿弹词》《蝴蝶梦》《蔡文姬》《十五贯》《邯郸梦》等,还出演过电影及电视剧。
人们说,有他的舞台犹如火山爆发,他把同台的演员烧得滚烫;有人说整个剧场可为他所用,观众随着他化神成魔又成仙。
?〃冰冻期〃,当时的领导甚至宣布:计镇华等演员不要再上台了,主要工作是教学。当年他还不到五十岁,正是一个戏曲演员艺术最成熟,经验最丰富的时期。
没戏演了,他也曾心灰意冷,但很快调整了状态,从1990年到2005年演出机会很少的15年里,他一直坚持练声,储备能量。
终于在戏迷的千呼万唤下,在新任领导的支持下,15年没主演过大戏的计镇华决定重出江湖。正当人们为计镇华的复出而兴奋不已,他却宣称,这部《邯郸梦》就是自己的〃封箱戏〃了。我曾问他何故?对此计老师感慨良多:〃从当年打算排汤显祖'临川四梦'中这最后一梦到如今,已过了十多年,我始终觉得《邯郸梦》是自己心里一件没做完的事。虽然我想排的戏还有很多,但一茬茬的学生正在成长起来,我要为学生们让出舞台。我最感动的是,因为我十几年没有在新编大戏里演过主角了,我的师姐师兄梁谷音、方洋、刘异龙、张铭荣他们,知道我接了这出戏以后都说,只要是你主演的,让我们来演任何角色都会鼎力相助。像刘异龙演的那个医生,其实上场就一两分钟,但他们甘当绿叶,还都为我在身段、唱腔、表演方面出主意。〃
计镇华:演戏的大王(2)
那天的《邯郸梦》演出,从始至终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彩声不断,我邀请的从未看过昆曲的几个朋友被震撼被〃惊〃着了,瞬间迷上了计镇华,并强烈要求和计老师见面请计老师吃个饭以表敬意。
演出结束后,我激动地怀抱五束鲜花上台,先把一束送给了站在舞台正中央谢幕的计老师,他很惊讶也很开心。我随后把鲜花一一送给梁谷音、方洋、张铭荣、刘异龙四位国宝级的艺术家。
我动情地对观众说:计老师的这出戏〃封箱〃了,他的艺术永远不会〃封箱〃。五位艺术大家的这次空前大合作,以后恐怕难以再现,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是计老师,67岁了,最年长的是刘异龙老师,70整了。我们有幸见证了这次群星荟萃的盛况,让我们祝福艺术家们,感谢上海昆剧团和杭州红星剧院。
昆曲大家计镇华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艺术家,有人说他是〃不慌不忙,演戏的大
?王〃,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曾撰文赞叹道:〃计镇华没有照拾别人牙慧,而是把多种艺术方法熔铸到他自己所具备的戏曲四功五法基础中,这是炉火纯青,是表演艺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表现,也是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由模仿式的继承发展成为创造地表现。〃
白燕升:昆曲很早就形成了小生、小旦、小丑这三个行当为主的一个格局,但是您的出现打破这个格局,昆曲要重新为这个格局来定位,因为您改变了老生在昆曲中一贯的配角地位。但我听说,您第一次登台是救场?
计镇华:我年龄比刘异龙,蔡正仁他们都小,刘异龙比我大三岁,岳美缇比我大两岁,那时候我十岁走进昆曲演员训练班(就是后来俗称的〃昆一班〃),不大懂事,接受能力不是太强,所以老是坐冷板凳,基本上没演戏,龙套也没接。老师喜欢学戏快的人,我学戏比较慢,分到了小生组。沈传芷老师也不是太喜欢我,学小生戏,里面有配角是老生,叫我去搭一个配角。沈老师很会选人,他感觉这个老生还可以,马上我就分到老生组去了。分到郑传鉴老师那儿,那时候倪传钺老师还没有来,老师都是这样,喜欢聪明学生,我学戏慢还是靠边站。那次1956年的第一次演出,演《白兔记》里面《出猎。回猎》这出戏。结果我们老生组唱刘知远的那人正在变声,正好是十四五岁的时候,嗓子都没有了。沈传芷老师说,计镇华会。因为我是在小生组学过的,但是在这之前,咱一直坐冷板凳。
白燕升:您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吗?
计镇华:很紧张,不兴奋。我从来没演过戏,我很紧张,吓坏我了,并且说今天晚上是重要演出,那时候确实很木,什么也不知道,就知道紧张。看师兄师姐在那儿演出,我很羡慕,但是真叫我上,我特紧张。马上到了后台,我第一次进后台,好多名家,化妆也不会化,沈传芷老师给我化的妆。纱帽一勒,这个帔一穿,沈传芷老师傻了:〃这个小孩真是漂亮!〃这出戏是糊里糊涂下来的,但是没出什么纰漏。
白燕升:您的第一次登台,特别有喜剧色彩,也特别有传奇色彩,因为台底下的这位重量级的人物不是别人,就是毛泽东主席。
计镇华:对。谢幕的时候陈大濩第一个讲〃毛主席万岁〃,我看毛主席在下面,我的印象当中他挺高的,脸好像黑黑的,可能跟他经常游泳有关系。这是我一生当中第一次粉墨登场,沈老师帮我化的妆,观众对象是最高首长。所以这一天对我来讲记忆非常时刻,那天是1956年3月26日,星期三,我始终没忘记。
计镇华:演戏的大王(3)
白燕升:2008年的五一期间,上海昆剧团隆重推出了《长生殿》。这个戏无疑是2008年上海昆剧团的一个宏大制作,连续四天十个小时的演出,主角显然是唐明皇杨贵妃,您的戏份应该说不多?
计镇华:对。不多。
白燕升:但是独具魅力。我听说了一个小故事,很多戏迷,甚至有些残疾人朋友,坐着轮椅,就来听您这不多的几段唱。还有我们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叶剑英,曾经听计镇华老师的《弹词》听了不下四十遍,是这样吗?
计镇华:真的是这样。有一次演出,在锦江礼堂,那天点我的戏。我起先还不知道叶剑英元帅看过我那么多次,突然那天上午,我们剧团接到通知,那时剧团刚成立不久,大概是1979年,让我演《弹词》,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这个《弹词》我没演过,只是1975年拍过一次电影,当时是中央领导说要整理资料,拍成电影,我去参加这个工作,对我帮助非常大,那次完全按照洪昇文学本的原著,它跟演
?出本是不一样的,一共十二首,从早到晚,你想电影拍下来,这个戏已经熟透了。1979年叶剑英要点这个戏,我心里当然紧张,但是我心里也有底。当时郑传鉴老师也在,我说郑老师,帮我说一说吧,我这个戏没演过。上午排完,马上就演出,招待叶帅。吹笛子的叫顾兆琪,他跟叶帅比较熟,后来叶帅跟他说,自己是在中南海看这个《弹词》,看了四十遍。
白燕升:您桃李满天下,我也认识您很多学生,并且也跟他们同台演出过。我想这些学生恐怕光跟您学戏还不够,恐怕您的生活习惯,审美的品味,他们都得全方位地学,才会跟您靠近。
计镇华:我觉得演戏就是一个思想,审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观,每个人的条件都不同,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的审美观去做,也不一定要去学我,学我是不好的,我不希望他们学我,我的老师郑传鉴老师讲了一句话我记忆非常深刻,他说:〃计镇华好啊!好在他不像我!〃
白燕升:老师很开明啊。
计镇华:很开明。老师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白燕升:教跟学一定是双方的,我们听到评价年轻的后辈时常说,不错,有点像师父了。觉得这是对学生的赞美,甚至有很多老师也以此为荣,恐怕这个观念这个想法要改改了。上海昆剧团从1978年成立到现在三十多年了,这其中您似乎沉寂了好多年。
计镇华:大概1990年开始吧,一直到2005年。这十几年当中演戏比较少,主观原因客观原因都有,我这个人不大容易去争,我这个人要有人来推。昆剧团成立时,领导老
1981年,在电影《*千古》中,计镇华和王馥荔分别扮演陆游和唐婉
?推我,什么戏都给我演,所以那时候是我的黄金时刻,最好的时间,就是在1978年一直到1985年。我非常热爱这个舞台。但是我的个性又决定着我的命运,在1995年,我排过《一捧雪》,那么里面我有一场戏《审头刺汤》,你知道京剧也有这个戏。当时我逮住这个戏,仔细地研究人物,把京剧好多精锐的东西借鉴进去,我一定要在舞台上发光,发光也不是凭空而发光的,你要有很好的准备。
白燕升:您沉寂了那么长时间,找到了这样一个角色,您会不会把您个人的一些无奈和经历也融入进去。
计镇华:我是发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计镇华:演戏的大王(4)
哈哈。我在研究这个人物,我觉得我恰如其分,〃汤老爷,请坐。〃他念白都带有点贬损的,不像《十五贯》况钟,完全不一样。有点阴阳怪气,开始骂他的时候是真骂,这个念白处理节节高,所以我一上场一个引子下来就满堂彩。结果下面正好是白玉兰评委在看戏,这一个小角色他们惊讶了,我第二次得白玉兰,就是这个小角色得的。
白燕升:在2009年1月份,在上海大剧院,您的个人专场,我非常荣幸去主持,并且我也见到了您的老师,依然健在的百岁老人倪传钺老先生,当时可能没有跟舞台监督沟通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把老先生给请了上来,结果您还没从下场口绕到上场口,我看您三不并做两步赶紧跑过来推着老师走上台来。台底下的观众沸腾了。 这个细节让我想到了当年章太炎先生到北京讲学,已是著名学者的鲁迅和钱玄同坐在底下听,老师讲完一段,鲁迅和钱玄同就上去擦黑板。那天我看到您推老师那一幕,我觉得特别温暖,通过这个细节看得出您对于老先生的敬重。
计镇华:是。老师某些方面比父母还重要。解放前那么穷困,他们的翻身后,到了戏校教学,教我们的时候真是完全投入,全力以赴地教我们,真是像教小孩一样,我跟郑老师、倪老师,都差三十五岁。
白燕升:我跟上海的白玉兰奖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