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大辞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鉴赏大辞典- 第1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酒佣詈竦挠亚椋捎诓煌氖贝眨说母惺芎臀淖址绺穸己懿幌嗤虾迫恍那槠骄捕湓茫淖址绺穸际堑摹6鸥υ蚴潜步患谛脑袒派钌畹母星椴ɡ剑蛑从吃谖淖稚暇」茏匀换肫樱约俅熘隆
 
                (余恕诚)
 




 



洗兵马 
                 洗兵马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穑馄烟压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又鸟)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身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今日读者于古诗,常觉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甚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构。杜甫《洗兵马》似乎是个例外。诗中有句道:“词人解撰河清颂”(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此诗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两京克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故诗多欣喜愿望之词。此诗凡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神变发端。唐室在“中兴诸将”(即后文提到的李、郭等人)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诗经。卫风。河广》云:“谁谓河广,一苇航之”,三句借用以言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故云“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甚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多叙述,“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汗血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汉元帝尝宴单于处,此借用。)备受款待,大吃大喝。“穑Вㄎ梗┤狻倍置枳瓷凸燮绦粗新栽⒎硪猓ㄗ髡咭还岱炊越璞诨劓4印敖菔橐贡ā本渲链耍渚渖暾秸私葜猓谧嗉贝伲甘谷擞硬幌荆嗨朴衅浦裰啤R韵乱饴宰郏耙严不释搴a贰币痪涫希焙颖鄙形赐耆烁矗浴扒搴a贰保êa罚腹徘唷⑿於葜颍┰蛴镉蟹执纾骸俺K枷烧坦轻肌币痪淦粝拢庠诰嫠嘧诰影菜嘉#鹜怯卟デā⑼从卺轻忌剑ㄔ诮窀仕嗥搅刮鳎┑募枘讶兆印=艚右浴叭甑牙铩币涣爬ǖ匦闯稣秸吹拇瓷恕0彩分胰昀矗蜒使厣剑菽荆嗣癖ナ苈依氲耐纯唷4肆狭∈歉Ы褡肺簦炊ㄋ纪矗芾毂常诨犊齑手行∽鞑ㄕ郏灰晃读髯撸盅锒俅熘拢髡呒ざ丛拥男那樾闯觥9屎胨怠叭甑牙铩币涣耙院推蕉搜胖鳎⒎哂羝囔逯迹沤褡尘湔吣鸭按恕!保ā妒础肪砦澹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又鸟)鸣问寝龙楼晓”)逆接篇首“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云云,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分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忆鲈鱼”翻用《晋书》张翰语);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之有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喜庆的同时,另有一些现象却是诗人断乎不能容忍的。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比安、史,言其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俱已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故特加表彰,与赞“中兴诸将”相表里。镐于去年五月罢相,改荆王府长史。此言“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紫芝歌”为秦末号称“四皓”的四位隐士所作),文人们都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犹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邺的“淇上健儿”以“归莫懒”,寄托着欲速其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会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可以说,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诗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在杜甫古风中堪称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于热情奔放中饶顿挫之致,清词丽句而能兼苍劲之气,读来觉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王安石选杜诗,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见《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今天看来,无论就感情之充沛,结撰之精心而言,《洗兵马》都不失为杜诗的一篇力作。
 
                (周啸天)
 




 



新安吏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本镇。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伕。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新安吏》是组诗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阳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至天宝三载(744),又改以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该服役。杜甫的问话是很尖锐的,眼前明明有许多人被当作壮丁抓走,却撇在一边,跳过一层问:”新安县小,再也没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为这样一问,就可以把新安吏问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吏很狡黠,也跳过一层回答说,州府昨夜下的军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看来,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难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来压人。看来讲王法已经不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杜甫进一步就实际问题和情理发问:”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卫东都洛阳呢?“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这在杜甫是又逼紧了一步,但接下去却没有答话。也许吏被问得张口结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噜苏下去了。这就把吏对杜甫的厌烦,杜甫对人民的同情,以及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