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穷途末路:美国衰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自由主义的穷途末路:美国衰落-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叛乱集团的主要作战部队是约翰·加朗领导的苏丹人民解放军。加朗曾在美国佐治亚州本宁堡特种部队学校受训。1从开发达尔富尔油田的第一天起,美国就在苏丹邻国乍得和厄立特里亚扶植反政府武装,因此介入了苏丹的国内冲突,最终造成数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沦为难民。1
  达尔富尔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美国。但在2003年,美国却以“达尔富尔种族灭绝”为由,借人道主义的名义,大力开展了一场拯救达尔富尔人民的运动。实际上,这一运动的真正目的是借此向达尔富尔的油田派遣北约军队和联合国维和部队,让达尔富尔地区变成另一个争夺石油的战场。这是新一轮的资源争夺战。华盛顿的战略是破坏苏丹的稳定。苏丹现在正同乌干达、乍得和埃塞俄比亚这3个美国支持的邻国开战。它们全都利用美国训练的“叛乱分子”来反对苏丹的中央政府。1
  这场冲突已持续了好几年,但直到2006年2月才受到华盛顿政客们的关注。当时,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向达尔富尔地区派出北约军队,同时加强当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力量。1在众议员辛西娅·麦金尼看来,非洲这类可怕的冲突以前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报道,是因为“各种强大的势力阻止这些事情进入公众的视线”。2001年4月16日,在其主持的国会听证会上,她进一步补充说:
  “相关的调查清楚地表明,西方国家及其商人在后殖民地时期非洲的活动,一直伴随着其一贯的残酷、贪婪和背信弃义。西方国家在非洲的不当行为,并不是因为一时的疏忽、个人的失误或人性的弱点造成的。相反,他们的长期政策就是以牺牲非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洗劫和掠夺非洲的财富。”2
  “对非洲伤害最深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它们觊觎非洲的钻石、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宝贵的资源……西方国家在稳定的非洲国家挑起内乱……甚至积极参与暗杀正式选出的和合法的非洲国家元首,代之以*和听话的官员。”2
  在后殖民地时期的非洲,西方国家的积极干预始于暗杀刚果领导人卢蒙巴——1960年刚果人民正式选举的总统。作为谋杀背后的主谋,蒙博托上校“主要通过美国的支持成为一个军事*者”。3蒙博托与美国关系密切,并且得到了美国的援助,还多次正式访问华盛顿。但是,冷战结束之后双方关系就终止了,因为美国发现,在对付共产党方面蒙博托已无利用的价值。4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国的非洲议程与资源争夺战(2)
1994年,美国训练的卢旺达和乌干达军队开始干预扎伊尔(前刚果)。1996年,美国再次帮助卢旺达的入侵军队增援扎伊尔反叛分子。仅7个月之后,蒙博托被迫逃离首都,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卡比拉接管了政府,并把国名改回刚果。5实际上,麦金尼关于美国觊觎非洲的钻石、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宝贵资源的断言,真是一针见血,正中要害。刚果的矿产资源中包括美国国防工业所需的关键原材料——钴。为了回报美国的军事支持,卡比拉“同美国和英国的矿业公司就采矿合同重新谈判,其中包括总部位于克林顿总统家乡阿肯色州的美国矿业公司(American Minerals Fields; AMF)。”5
  对美国和英国的矿业公司来说,这称得上是充满甜头的交易。但是,新政权在蒙博托时代后的经济政策给刚果平民带来了浩劫。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的经济议程,刚果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公共部门的平均工资下降到每月1美元的水平”。5由于支持刚果的内战,美国还对刚果东部地区的种族大屠杀负有直接责任,包括数十万人死于难民营中。”5
  除了干预刚果内政,在邻国卢旺达的内战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尽管巴黎和华盛顿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并且西方军事联盟的步调明显是一致的,但在卢旺达,法国和美国却是不宣而战,暗自较劲。”5
  从中央情报局呈报给国务院的绝密情况简报来看,美国的决策者早已预料到卢旺达的种族灭绝,但是没把情报知会联合国。“美国故意置之不理,任由大屠杀发生”,5因为美国的唯一目标是扶植保罗·卡加梅将军执掌新政权,取代法国成为新的殖民地主人。因此,卢旺达已变成了美国的保护国,并且英语成为政府、军队、商界和大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语言。美国大大提高了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的法语国家中的影响力,因为其中一些国家已经同美国建立了军事合作关系,而且美元也取代法郎成为当地的通货。5
  事实上,“西方尤其是美国对非洲钻石、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宝贵资源的觊觎”是非洲国家发生大规模内战的主要因素,因为保罗·科利尔和其他一些人发现,资源出口“大大地”增加了冲突的次数。在这些资源争夺战中的伤亡者中,90%是平民。结果,数以百万计的平民死于饥饿和疾病,“武装叛乱分子偷盗、*和谋杀,经济活动停滞,生计无法维持。”6
  近年来,石油成为美国非洲议程的焦点。2002年,美国国务院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沃尔特·坎斯坦纳公开宣称,“西非的石油已关乎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7因此,华盛顿把中国对苏丹的投资视为对美国在非洲霸权的挑战,因而将会增加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2007年2月,布什总统宣布了国防部将设立非洲联合作战指挥部的计划,并宣称“这将加强美国与非洲的安全合作,提升非洲伙伴国的实力。”从表面上来看,这项计划是保障非洲人民的和平与安全,但实际上它只是新一轮资源争夺战的准备而已。1  7
  美国会为了石油在非洲掀起新的战争吗?非洲联合作战指挥部的设立表明,美国正在改变它的非洲战略,从以前秘密的军事行动转向公开的军事行动。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美国无疑会参与公开的战斗,并在资源丰富的非洲制造动荡。2006年12月的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美国特种部队组织策划了入侵索马里的行动,推翻了*政府,使索马里陷入了混乱,从而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8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国的非洲议程与资源争夺战(3)
许多国家认为,布什总统的新非洲计划是新一轮的石油抢夺战,是伊拉克战争战略的延伸。美国军队横扫了伊拉克,造成了数百万无辜平民死亡,数百万人沦为难民。然而,这种*裸的侵略将会招致伊拉克人民对美国的仇恨,促使*主义者采取更多的暴力,从而导致更多针对美国人民的报复行为。8除了准备*裸地侵略,美国还积极推动苏丹、津巴布韦等资源丰富国家的政权更迭,但它希望通过人道主义干预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国家的政权更迭。
  美国数届政府一直对索马里的战略位置充满兴趣。1993年10月3日,美国特种部队进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然而,美国军队遭到10倍于己的抵抗力量的还击。在一架直升机被击毁后,克林顿总统下令美国军队完全撤出索马里,此举令美国颜面尽失。9
  作为位于“非洲之角”的沿海国家,索马里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人可以将其作为军事基地,发动对苏丹和伊朗的袭击,并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美国的战略是,即便冒着战争的风险,也要利用军队控制石油的进出通道。这样一种资源战争会在“反恐战争”或拯救当地人民免遭种族灭绝的“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下进行。但是实际上,正如麦金尼所说,“西方国家保持着一贯的残酷、贪婪和背信弃义。它们在非洲的不当行为,并不是因为一时的疏忽、个人的失误或人性的弱点造成的。相反,他们的长期政策就是以牺牲非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洗劫和掠夺非洲的财富。”2
  注释
  ; “Darfur? It’s the Oil; Stupid;” Asia Times Online; May 20; 2007。
  ;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Empire; BK Publishers; 2004; p。 257~258。
  ; The Cold War and the New Imperiali*; Monthly Review Press; 2006; p。 103。
  ; “Mobutu Sese Seko”。
  ; The Globalization of Poverty; Global Research; 2003; p。 115~121。
  ; “Resource Wars;” Monthly Review; Volume 58; Number 7。
  ; “Strategic Interest;” World Defense Review; October 31; 2007。
  ; “Will our next war be in Africa over their oil?” Reflections; April 10; 2007。
  ; “Foreign Policy of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伊朗的战争(1)
1978年霍梅尼领导的*革命和随后的劫持美国人质事件,对美伊关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随着美国的石油利益集团被逐渐清除出伊朗这个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在接下来几年里,美国一直指责伊朗参与组织黎巴嫩真主党。有报道称,黎巴嫩真主党对1983年美国驻贝鲁特使馆遭轰炸事件负责。但是,真正令华盛顿和美国石油公司感到愤怒的是,在9·11事件前不久,伊朗声称里海是其领海,并派遣海军和空军驱赶正在那里勘探作业的美国石油公司。1
  9·11事件之后,布什总统发表了关于“恐怖主义威胁”的言论,并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国”。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布什说:“这类国家和它们的恐怖主义同伙构成了邪恶的轴心,图谋武装起来威胁世界和平。这些政权妄图获得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从而构成了日趋严重的巨大威胁。他们可能向恐怖主义分子提供这些武器,让他们得到发泄仇恨的手段。他们可能攻击我们的盟友或妄图胁迫美国。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况下,不闻不问的代价都将是灾难性的。”2
  正是在这种恐惧和不信任的气氛中,美国开始对伊朗采取行动。西摩·赫什是《纽约客》杂志的记者,曾经获得普利策奖。据他所说,其实早在2004年,美国军队就已开始对伊朗采取行动。在一篇题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文章中,他写道:“最晚自去年夏天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伊朗境内进行秘密侦察。侦察的重点是收集关于伊朗公开和秘密的核设施、化工厂和导弹基地的情报,目的是确认和划出36个或更多这样的目标,以便通过精确打击或派遣突击队加以摧毁。”3根据赫什的文章,入侵计划的目标是以有限的打击来推翻现有*主义政权,然后代之以一个亲美政府。赫什的言论似乎是可信的,因为在文章发表后,无论是五角大楼发言人还是布什总统都没亲自出面否认。
  这种*裸地侵略一个主权政府的行为,引起了一些美国人的极大恐慌,因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太惨痛了。在一篇题为《第二次骗我》的文章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防扩散研究中心主任约瑟夫·奇林乔内呼吁在是否轰炸伊朗的问题上进行公开辩论、国会听证会和相关研究。奇林乔内说:“三年前,政府的高级官员全面地误导国家进入一场灾难性的战争之中,现在他们还想这么做”,而且“我们不能让一小撮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议程来决定一个会给全球关键地区带来灾难的事关国家安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