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度,青春期来到人身,春情弥漫遍体,人性美丽辉煌。上帝和自然母亲,唤醒每个人对爱向往、追求、体验,至少是对爱的暗中渴望和暗中追求,赋予每个人,每个少男少女,一种崭新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力量!
从此我们就开始了一种人生阶段叫成年,从此我们发现了一种生命奇迹叫爱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青春不度玉门关。虽然春风年年如期而至,但青春,于我们只有一次……
但是,这个山西女孩,27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居然活着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她能幸福吗!当然要找我!好像我是痛苦人生总根源似的。
虽然我肯定不能给与她爱情的幸福,但至少我可以提醒她,有一种幸福叫爱情。
她说:“不是我不想要,而是身边没有合适的。”
这是所有找不到对象的人的共同谎言。世上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啊,世上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的挑啊……
你挑了吗?没有。
你求了吗?也没有。
上帝创造女人。必有一款适合她的男人!(或者女人)
我还没有见过理论上就是找不到对象的人呢!
实在不合适,就找个不合适的。虽然对你不合适,但对另一半就挺合适。如此一来,婚姻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满意度,这也很难得啦!
(这是一种深刻的幽默,而不是我的建议!)
看着眼前这个山西女孩,我思考良久。她从外地来,早晨刚刚下火车,而且还带给我一袋大枣!我必须让她满载而归,才不负她的期待,才不负我的名声,才不负她的大枣——有道是“一颗枣儿一颗心嘛!”
想了半天,于是我说:“鉴于你的健康状况禁不起折腾、鉴于你的收入状况已经是中上,鉴于你的个人价值其实已经得到了中上的实现和兑现,我建议你在换工作问题上慎重一些……
“你的核心问题,是不幸福。不幸福的核心问题,是没有爱情,没有爱情的核心问题,是你不积极追求爱情,不积极展示羽毛,不积极发出‘嘤其鸣兮,求其友声’……
“你的样子,比实际年龄至少大5岁。”
她申辩到:“周围人都说我比实际年龄小5岁,像22岁。”
我说:“是吗?但为什么我觉得你比实际年龄大5岁呢?可能那些说你比实际年龄小5岁的人,他们见到的22岁的女孩,都像27岁那样大。这是你们那里的一部分人的审美标准。这不是国际标准,也不是国家标准,更不是幸福标准!幸福标准全体人类女性是一致的。但不同的地方却不一样,不同男人也不一样。
“瞧你浑身上下什么颜色都有,就是没有一点红色、绿色、黄色、亮色、耀眼色、诱惑色。”她的打扮,灰溜溜、脏兮兮(虽然实际上洗得干干净净)、黑漆漆,如同山西煤堆里出来的。
她说:“我们山西出煤嘛,所以你要我咋的?”
我说:“我是江苏人。我们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我也没有全身披挂着鱼鳞来见你。
“我并不要你‘咋的’。是你自己觉得不幸福,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假如幸福的一半是爱情(其实说少了),你能不能先把这一半问题解决了,再来带着幸福的眼睛看人生、看工作、看同事、看领导、看父母、看一切……我坚信,你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人际关系企业政治的态度会发生变化!
28岁不谈恋爱就是变态(2)
“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你能不能做一件同样伟大的事情,‘让一部分人先年轻靓丽起来’,从你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脱掉自己身上像祖母留下的衣服开始?
“别别,现在别脱!回家,买了新的衣服再脱!”
……
不多写了。这就是我昨天的一个咨询。这个女孩欢天喜地地走了,因为她知道了她至今不幸福的至少是百分之五十的原因,而且还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让自己追求爱、追求美、追求年轻、追求靓丽、追求活力、追求青春,以及追求爱和美必将带来的美和爱,以及美和爱的“副产品”——幸福!
(山西的女孩看过来:本文没有地域歧视,我从来不歧视任何人。请重读文中这两句话:她说:“我们山西出煤嘛,所以你要我咋的?”
我说:“我是江苏人。我们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我也没有全身披挂着鱼鳞来见你。”)
。。
废纸堆走出的HR专家
这简直像一个童话故事:
一个小小的书店小老板,经营失败破产,却因为偶然读了几本书店里卖不出去的书(恰好是徐小平我老人家的书),于是成为了人力资源的专家,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这个名为“一个书生”的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我连接看过去,他的博客上有很多他自己写的人力资源职业咨询的文章。
我还没有看这些文章,但我想告诉所有朋友一个真理:
成功很难。开一家店很艰难,关一家店更悲惨。
成功又很容易。即使从废纸堆里翻出的几本书,只要是有心人,也能从中找到通向成功的金桥,银路,通天塔。
据说,事实上就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偶尔”看到一份小报,说刘志丹在延安建立了根据地,于是就立即挥师北上,到了宝塔山下。如果毛主席不看这个小报,或者看了这个小报消息不在意,红军说不定至今还在长征途中呢……毛主席肯定是偶尔看到这份小报的,因为长征途中,他老人家没地儿订报纸。
我咨询过的朋友,有许多人在人生的中途,常常碰到过惊人的机会,但他们就是不闻、不问、不视、不听……结果把发财、做官、成功、成事的机会给了别人。遗恨一辈子。
温州经济为什么成功?你以为机会都集中在温州吗?温州不是一个地域概念,温州是一种经商意识。
硅谷经验为什么重要?你以为金钱都集中在硅谷吗?硅谷并非一个科技概念,硅谷是一种创新文化。
其实就是激流勇转、顺时应势、捕捉急速移动的目标、调整不断变幻的方向,成为生活的弄潮儿,而不是潮水上的漂浮者啊……
这个小小的思绪,能否给我的读者们带来一点启迪呢?
下面是“一个书生”在我博客中的评论。因为他从事职业咨询,所以我愿意连接一下这位同行。虽然我还没有看过他的博客文章,但我想至少他的精神是值得推荐的。
两年前开了一家书店,名曰“象形”——文字的起源,代表文化,一种理想。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店里没有一个客人,就随便翻书架上的书,碰巧发现了《骑驴找马》和《图穷对话录》,从此认识了小平(呵呵,以前只知道新东方和敏洪)。两本书给自己感慨很深。
苦撑了6个月,书店转手。书当废纸一样转了,转得欲哭无泪。仅留下两本,即《骑》和《图》。至今还留在身边,看了很多次。
现在我进了一家企业做HR,做培训,从此引入了小平的“职业路线图”概念。帮助很大。
“一个书生”以及所有书生朋友,继续努力!
和凤凰卫视胡一虎一次不愉快的经历(1)
我被老虎撞了一下腰,到现在还腰酸背痛!
年前,凤凰卫视胡一虎主持的“一虎一席谈”节目,请我去做嘉宾。谈一个关于出身贫苦、身世不幸的农村青年,在高考道路上,用作假欺骗的手法复考五六次的故事。
这个节目昨天播出,我没有看,我没有勇气看。因为,我知道这个节目一播出,我的一世英名算是完了!因为我被迫就一个根本不能辩论的问题来进行辩论:为了成功,人可以诈骗、犯法吗?
在节目现场,我非常痛苦,我的痛苦有好几个原因:
1。这个化名吴悔男生的悲惨命运。他的悲惨,主要来自于他家和邻居发生了打斗,祖母受伤,然后为了申冤而告状上诉,然后为了家族复仇而发誓读书做官,并为了当官而一再退学以考上更好的学校……从而走上了行骗、欺诈的道路。
2。吴悔的悲惨思想。与邻居发生打斗受伤,怎么办?告状上诉不成功,“正义”不能得到伸张怎么办?家庭贫穷欲改变贫穷,怎么办?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是“当官掌权”,但绝对不可以利用获得的权力去打击报复那些伤害过你的邻居!这个思想,是一种冤冤相报、代代残杀、以权谋私的可怕思想,也许可以“理解”,绝对不可容忍。
3。吴悔的悲惨求学手法。他第一次高考,就获得了三峡大学的录取。但觉得这个学校毕业出来不能做官,所以再考,结果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但由于是“护理系”,所以再次退学,以假身份又考上了一所大学,觉得不好又退学,如是往返六次,最后考上了厦门大学。他的退学动机是愚蠢的(哪个大学毕业出来都能做官),他的考试资格是骗来的,他刻假公章做假身份证的行为是违法的。
4。现场观众的悲惨反应。现场观众和嘉宾,有写过《中国农民报告》的作者陈桂棣老师。陈老师的主要观点是:由于这个孩子的悲惨和不幸,他的做法是值得同情的,可以理解的,许多观众也是这个观点……
做这个节目的全过程,我强颜欢笑,内心痛苦,因为我答应凤凰卫视担任嘉宾,并不知道有这个辩论。他们一开始告诉我,主要就是谈谈吴悔在高考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的做法是否合适。但后来不知为何剧组把这个话题变成了“非常道是否可行”?等到我明白这个陷阱时,已经来不及了!
真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事到如今,我已经不能不出席了,否则会毁了这个节目的制作。但我当时就仰天长叹,我算是被骗了!
因为,吴悔的问题是不可辩论的。他是实实在在地犯罪,明明白白地诈骗,确确凿凿地伪造!
如果这样的行为还可以讨论是否“应该”,中国人民还有没有他妈的良知?!中国文明还怎么建设?
但是,一旦辩论起来,主题就发生了混合:吴悔的不幸值得同情——所以,爱屋及乌,吴悔为了改变不幸而做出的一系列愚蠢透顶的违法诈骗行为,就成为也可以“理解”和“同情”的行为了!
这是我所热爱的陈桂棣老师的主要立场,以及部分现场观众的情感取向。对于这个立场和情感,坦率说我感到害怕。
在对弱者的“同情、理解、关怀、帮助”上,我想我是一个当代模范。但我必须表达一个和陈桂棣老师不同的观点:人在改变命运的过程中,不可欺骗、做假、违法。世界上有靠欺骗、做假、违法一时得逞的人,任何个人也可以在自己承担结果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作为媒体、面对公众、拥有话语权的人,我们必须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欺骗、做假、违法决不是一条可选择的奋斗道路!
对这样的话题也在辩论,我感到惊恐。因为,从现场那些“因为悲惨,可以理解”、“为了成功,可以作假”、“为了复仇,可以违法”的弦外之音甚至是明确宣示中,我听到农民起义的杀声从远古传来,渐渐逼近……
吴悔和他的弟弟,都是学习优秀、热爱父母的好兄弟。他们都一次性考上了大学!如果吴悔第一次上大学就坚持到底,现在早就毕业,找到工作,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