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靠物质活着,但却需要超越物质的东西使自己愿意活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永远的痛
永远的痛
失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一个永远无法驱除的阴影,因为它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生活和整个一生。因为我的失学,我的一生都改变了。这包括我的外在生活和内在的生命体验。因为失学,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我所有的努力就是尽力阻止和滞缓这种改变的进程,尽力不迷失“本应”的我。所以我写作,写作是我唯一表达生命的方式。写作使我保持和保留了本然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失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他只改变了 我外在的生命方式,和我所可能经验的生命内容,改变了我部分的心性和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我仍然是我。
在青年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在内心生活中度过,我自成一个世界,并把所有“外来者”都当作异己的东西加以拒绝。虽然严酷的现实一次次的把我这个自造的世界击碎,但我都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很快修复它。
在我眼中,“现实”只是一个偶然的光顾者和闯入者,只要我与它保持距离,我就能保有我内心世界的完整。但现实是一个不速的客人,常常在我最意想不到的时侯光临。于是,破碎、愈合、再破碎、再愈合,在不断地拒绝和抵抗中,我内心自成一体的世界被强力的现实打开了。我开始接受它的某些规则,承认它的某种必然性,并自觉的进入它
深深眷恋
深深眷恋
人生不仅是一个生存的过程,它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生存让我们拥有自己,感受让我们拥有万物和永恒。如果说生存仅仅是一种本能,那么感受就是一种爱,一种对宇宙万物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情感。山川大地,日月星辰,季节轮回,沧海桑田,花开花落,只是自然的征象,但因为有了一双注视的眼睛,一颗体察的心灵,便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意义。是的,以一种生命之爱倾注在正在经历的事物上,感受生存的每一瞬间,生存就会呈现出它特有的美感,我们就不只是在生存,还是在经历生存,它的“流逝性”会让我们深深眷恋。
沉入或者清醒
人始终在灵魂与肉体、精神与世俗、心灵与现实、宁静与躁动、超脱与沉沦中挣扎,进行着无休无止的存在与生存的纠缠。我活着,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活,我经历着,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经历,我仿佛只是在完成一个个的目标,达成一个个的目的,不断受欲望和愿望的驱使,去追求一个个力所能及或者力所不逮的目标。但同时,我又不断地从这种尘世之梦中间歇性的醒来,看到了身处在过程中的自己。其实,“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我所要完成的那些目标,所要达到的那些目的,都不过是生存过程中的起起伏伏,有没有那些目的和目标,有没有达成那些目的和目标,我们都已经在过程当中了。一切皆流,万物常变,我们所孜孜以求的一切都在流逝之中。但我们只有在很少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这一点,从而获得片刻的宁静和清醒,然后,又不自觉地回到生存当中。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最后的坚守
最后的坚守
浸沉在自我的精神世界和理想的心灵世界,让我感到宁静和欣悦,混迹于世俗和现实之中,我也不会感到太过难堪。他们有着各自的规定和所属,前者属于自我的空间,珍藏着我敝帚自珍的心灵财富,后者则是我与他人共有的空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我小心规避着两个世界的接触和相遇,让自己各安身立命于两个世界中。在精神和心灵世界里,我拒绝着世俗和现实的进入,而在世俗和现实中,我关闭起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精神和心灵是我独处的世界,我拒绝与他人分享。我最感惶恐的是精神与世俗,心灵与现实的不期而遇,它们会让我的灵魂受伤。灵魂是一回事,世俗和现实是另一回事,当灵魂误入世俗和现实的疆土,它便会强烈的感受到它们,但世俗和现实并不认得那就是灵魂。
灵魂足可自足,它寄居在自我的精神世界和理想的心灵世界里,无论我在世俗世界和现实世界春风得意,还是碰得头破血流,它都是我最后的安慰和坚守。
因为有了灵魂
人的现实生存除了匆忙,忙碌,便是无聊、厌倦和空虚。而夹在这中间的也不过是一些即时的行乐和消遣,而那些人人都会有的琐屑的烦恼和忧烦更不必说,没有遭遇足以改变着正常生活轨迹的不幸和灾祸,就算是幸运的了。但谁能保证自己不遭遇这些呐。
或许,我们只有求助于灵魂了,它是我们从生存中得到拯救的唯一救星。我们生存是因为我们不得不生存,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而主动获得和拥有一个灵魂却是我们能够做到的。生存让我们厮缠在人世和人群中,欲罢不能,而灵魂则让我们远离,获得宁静的自我。生存让我们无法排解各种欲望和欲望的诱惑,而灵魂则让我们回复宁静和淡泊。生存让我们遭遇各种无奈、痛苦和不幸,而灵魂则让我们得到化解和超脱。生存让我们有了一个肉体,而自我则让我们获得了一个灵魂。因为有了一个灵魂,生存也与神圣有了牵连。
因为有了灵魂
因为有了灵魂
人的现实生存除了匆忙,忙碌,便是无聊、厌倦和空虚。而夹在这中间的也不过是一些即时的行乐和消遣,而那些人人都会有的琐屑的烦恼和忧烦更不必说,没有遭遇足以改变着正常生活轨迹的不幸和灾祸,就算是幸运的了。但谁能保证自己不遭遇这些呐。
或许,我们只有求助于灵魂了,它是我们从生存中得到拯救的唯一救星。我们生存是因为我们不得不生存,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而主动获得和拥有一个灵魂却是我们能够做到的。生存让我们厮缠在人世和人群中,欲罢不能,而灵魂则让我们远离,获得宁静的自我。生存让我们无法排解各种欲望和欲望的诱惑,而灵魂则让我们回复宁静和淡泊。生存让我们遭遇各种无奈、痛苦和不幸,而灵魂则让我们得到化解和超脱。生存让我们有了一个肉体,而自我则让我们获得了一个灵魂。因为有了一个灵魂,生存也与神圣有了牵连。
生的过程
无论社会怎样千变万化,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世代,人始终面对的都是自己的人生。世界丰富多彩,充满诱惑,而我只能在其中占据一个微不足道的位置,世界丑陋扭曲,而我独善其身。别人怎样活和活得怎样,并不能构成我追攀的根由,影响到我心灵的宁静,因为毕竟我是为自己的人生而活。他人的生活方式,社会诸多现象的种种,至多只能成为我人生参照的外观,构成我人生所处的一个大的情境,人生还是我自己的人生。
社会和时代不断转换它们的色彩和主题,而从古至今却只有一个人生,这个人生就是每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社会的人”只是一个虚假的表象,我活着,只是因为我拥有自己,并不是因为我身处在社会之中。我坚持和坚守我天性喜爱的生活方式,把社会纳入我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毕竟,我不是为做“社会的人”而来,我只是在体验一种生的过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隐藏的世界
隐藏的世界
我一直有一种错觉,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并不是真正的世界,一定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在它下面潜藏。这就是每个人的灵魂世界。我并不相信灵魂不灭和不朽,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在灵魂世界里,人得以摆脱卑微鄙俗的生存表象,以独立的姿态置身在天地万物之中。我相信一切以灵魂不朽为自己哲学出发点的哲学家,最初都曾体验到这种超越生存表象的永恒的宁静和庄严,因而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摆脱卑下生存,走向神圣的途径。灵魂世界即是神的世界,人因为有了灵魂而有了走向神圣的可能。
我们生存在这个凡俗的世界,我们利欲着,虚伪着,劳碌着,计较着,被侮辱和被损害着。但这决不是我们想要的生存,如果我们的生存仅限于此,我们是决不会甘心的,这个表象的世界只是我们肉体的寄居之所,却决不能栖居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那里每个人都将获得宁静的自我和完满的自身。
死的态度,生的活法
死的态度,生的活法
人在小的时侯,觉得死是一件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情,远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很少想到死,就是看到别人的死也觉得与自己无关,别人的死威胁不到他,死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一个人死了,而绝大多数人还在生机盎然地活着,自己也在生机盎然的活着,死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渐渐长大后,虽然认识到了自己也会死,但死的概念仍然很模糊,只是把它当做一种知识来接受,知道有那么一回事就是了,并没触及到灵魂的深层和生命的根基。而且,人还可以通过事业的成功和后代的传承,来使自己“不死”。这一时期,人对生命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的感性阶段,死是相对的死,现实的死,生命可以通过名传后世和子孙的衍延来得以继续存留。接下来,随着对死亡认识地不断深入,人最终会发现死是一个绝对的否定,名传后世子孙衍延并不能替补一个寂灭的个体生命,生命的消失是一个绝对的消失。于是,人好像突然从睡梦中觉醒过来,第一次绝望地发现生命在根本上是一个虚无,有人投向宗教,更多的人退回身来,返身在尘俗的生活中寻找痲醉和安慰,做着忘记死的努力和尝试。极少的人继续做着紧张的探索,希图给轻如鸿羽的生命寻出一些意义来。但不管那种人,他们都要死,于是,对死的不同态度就成了生的活法
死的最佳方式
象每天晚上一样,做完了一天的工作,然后*躺下来,钻进暖乎乎的被窝,和所爱的人谈一些生活琐事和有趣的事,再谈一下对未来的打算,临睡前略想一下明天的工作,然后进入梦乡。在梦中你梦到了一些童年的游戏,游戏中有一个你被对方开枪击中,然后装做死去的情节。你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儿,对自己说我死了。然后你真的死了,在梦中和在现实中同时死去。临死前,你知道自己在玩一种打仗的游戏,你被对方开枪击中,你装做死去,以使游戏更真实。你不仅是在梦中,而且还是在梦中的游戏中死去,临死前,你不知道自己是真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途夭折者
同病相怜的感觉
死做为世间的一种普遍现象,与其它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大都如此视之。但若把它与自己联系起来,就触目惊心了。我们痛苦恐惧的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死亡,而是自己的死亡。倘若别人都死,而我独能幸免,那么死亡在我们看来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死谁都不放过,它要掳走每个人,每个人都要死,死是每个人的隐痛。对于其它的不幸,当它在别人身上发生时,我们可能还会产生某种幸灾乐祸的心理,但对于死,我们就只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一想到死,人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