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会在喜剧中到来,而宣布世界末日者,也会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一个丑角。然而,在同一个舞台上,也曾有正剧乃至悲剧角色宣布过同样的消息,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被观众赶下了台。由于角色的关系,他们的样子过于严肃,话语过于郑重其事,人们无法说服自己不相信他们。但相信他们,就意味着要起坐离席,走出剧场。而所有人都不愿意放弃自己所占有的那个位置,他们宁愿相信那个失火的消息是一个谎言,是传递者的危言耸听。而那个丑角就不同了,人们既可以把他的话当成搞笑的噱头,从中愉悦自己,又可以把那个丑角带来的消息本身轻轻带过。其实,人们并非不相信丑角的话,只是假装不相信,因为如果相信了丑角的话是真实的,那就会失去了坐在剧场里的快乐。末日必定会在喜剧中到来,必定会在人们的笑声中到来,这不是“天意如此”,而是人们的选择。
末日来临
当世界末日来临时,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恐慌,有的绝望自杀,有的痛哭流涕,更多的人皈依了上帝,在虚幻的信仰中寻求安慰。教堂的钟声庄严的响起,人们似乎超越了尘俗的生活,进入到了神的境界。所有的纷争、计较都息止了,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有一种同命相依,同病相怜的感觉,大家亲如姐妹兄弟。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世界大同的祥和景象终于在世界快要结束时出现。人们过着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不再象从前那样,守在电脑电视麻将桌前打发生活。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看树枝上叽喳跳跃的小鸟,对地上游动的一对蚂蚁羡慕出神。人们开始真正闲适下来,过着一种无所事事的日子。没有人再去自杀,也没有人再象开始那样情绪激动,都平静下来,似乎已经习惯了即将到来的整个世界的死亡。
终于有一天,人类中的一个走上山来,开始在荒山上植树,人们都笑话他,说世界末日都快来了,你还做这种徒劳无用的事,真是脑子出了毛病。但这人并不语,只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上山的人开始多起来,形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有笑声从队伍中传出,人类重又有了希望和生机。虽然这支队伍和整个人类相比,还只是一小部分,但这也足以证明了人性的不可战胜,甚至世界末日也不能使之奈何。
世界之链
世界之链
甲和乙成了夫妻,这是一个已发生的事实。如果甲和乙不成为夫妻,他也会娶别的女人,而乙也会嫁给别的男人。而甲娶的女人,乙嫁的男人,如果不是分别与甲和乙两个人组成了家庭,他们也会和别的异性组成家庭。而别的异性所选择的伴侣也会因此而改变,如此类推下去,甲和乙成为夫妻或不成为夫妻,这样一个很单独的事件,就影响到了整个世界。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是这个世界整体之链中微小的一环。我曾经是一个差一点不能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因为已经长大成人的大姐,曾极力反对母亲再要一个孩子。如果母亲依从了大姐的劝阻,我就不会降临到这个世界,与我有关的一切就都不会发生。我的老婆她会和别人结婚,而我的儿子他根本就不会降生。与他有关的一切也不会发生。但现在的情形是,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围绕我的一切事件就都发生了。
作为一个单独的生命,我死了,就意味着我的永久消失,意味着在永恒的时间流程中一个气泡的破灭,没有什么留下来。因为作为一个单独的生命,我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离去时也是孤零零的。父母,兄弟,子嗣,都与我无关,更遑论他人。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死了,这个世界还在,种族还在,我所从属的群体还在,我没有完全死亡,我可以从这些还在的东西中获得安慰,因为我属于它们,它们也属于我。作为一个生命,我是孤独的,作为社会的一员,我属于这个群体。
社会与个人
与人自身的发展相比,社会只是一个较低的目的。最初的社会只是人借以生存的组织形式,而它的发展进步,只是人生存进化,不断完善自身过程中的一个附产品。而现在,社会成了主人,人成了仆从。每个人都要努力适应社会,以满足它的要求,以图获取回报。这是社会给我们的忠告,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顺应它,就受到鼓励和奖掖。所谓理想,就是指社会理想,而不是个人理想。个人无条件的受到贬抑,服从成为生存的必须,人整齐划一为社会的适应物,而不是独立、独特的个人。人没有了,只剩下一些相同相似的动物。
也许,有人会说,单独的个人太孤独,太脆弱,太渺小,无力承担起自身的命运。一个从社会中抽身出来的人,就是一个孤零零的人,一个置身于虚无之中的人,更主要的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所以人要融入社会,在群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许并没有什么错,我并不主张人脱离社会而生存,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同时也不要忘记,社会只是人借以实现自身的“有形舞台”,我们还要在无形的生命基座上实现自己。以牺牲个人生命的独特性为代价,将得不偿失。
社会与人
人首先是社会强制和规范下的人,而后是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再后是为了生存而不断行动的人,最后是剥去了所有生存表面虚饰的人,一个单存的生命的人。人的社会性并不能经常为人所意识到,大多数情形下,人大都认为社会与己无干。只有社会作为一种侵入体,与他的生活发生关系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既是一种自我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但人仍直觉的意识到这种存在与他的本质无关。
社会和现实对人来说都是异己的东西,是强加给人的束缚,生活才是人所追求,所意愿的。在必然性所划出的疆域内,人尽可以让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或者尽可能的让自己追求一些好的生活。同很少认识到自己的社会性一样,人也很少意识到自己是宇宙间一个单存的生命,这个生命在本质上与社会、时代、现实完全无干,它只是宇宙间的一个意识。但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物欲之中,身上粘滞着太多的尘思俗虑,所以很少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至今人还是社会的人。
哲人和俗人
哲人和俗人
叔本华说,人不忙碌就会厌倦,人永远在忙碌和厌倦之间摇摆。他认为人无论怎样都不会快乐的。当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弄不过来,就会感到忙碌,想停下来。可一旦真地停下来,无事可做,人又开始厌倦了。于是又重新开始无休止的去忙碌,用密集的外部行动来填补内部的空虚和无聊。这就是叔本华看待世界的目光。但以我们俗人的目光来看,忙碌可能是一种充实,无事可做可能是一种休闲和享受。当然,把忙碌当作充实的人不会去享受清闲,把清闲和无事可做当做享受的人,也不会主动去忙碌什么。但哲人既不愿无事可做,更不愿去忙忙碌碌。
哲人喜欢独处,俗人喜欢群居。喜欢在一起嘻嘻哈哈,鸡毛蒜皮,说长道短,喜欢这样一种表面的浮动状态,以此来互相愉悦。但哲人却喜欢直接和世界对话,倾听永恒的声音,而不屑让那些瞬息即逝的琐碎呓语进入自己的耳朵。所以哲人孤独了,俗人快乐了。他们各得其所。
脆弱的人类
人类进化到今天,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对自身“高级”、“珍贵”的意识。他由于意识到了自身的高级、珍贵,便对自身格外爱惜。因而,他又成了最不脆弱的动物,许多的动物都灭绝了,唯有人类以惊人的速度繁衍壮大着,他的数量远超过同等体态的动物,人成了地球上最容易发现和寻找的。到处都可以找到他,看到他。人使自己成了最不稀有的。假如有一种更高的生命,他要在地球上保留各种动物的标本,那么,人来将被排除在外。如果他要使地球更和谐,他将消灭人类,使其降到无害的程度。
但悲哀的是,没有这样一种超越人类的生灵。
人类的权力无法受到有效的限制,自己约束自己吗?谁看到一把刀反过来削自己的把,人类的一切这方面的努力,都是皮毛,都是隔靴搔痒,都是自欺。人类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消灭自身,来保持生命界的和谐。人类依然是脆弱而渺小的,他无法面对“没有自己”这样一个事实 。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类的“净化者”
*功事件
毫无疑问,*功的出现,迎合当前某些人的心理,既寻求身体健康和从现实生活中逃避出来。从实在走向非实在,从物质走向精神。生存竞争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人情的冷漠,良知的丧失,人们相互敌视意识的增强。除了金钱信仰便无信仰的精神失落,这等等的一切,使人们试图寻找一块精神的家园。*功在此时“适时”地出现了,人们趋之若鹜,无家可归的人们总是把最先出现在视野的小屋,当作自己的归宿。因为他们已倦于漂泊。他们不愿意做理性的判断,他们甚至不愿让自己怀疑。因为他们怕重新失去信仰,重新变得一无所有。于是,越怕自己怀疑,就越让自己相信。越沉迷其中,就越不愿睁开眼睛。最后,他们征服了自己,理智丧失。这是继*的盲目狂热之后,又一次对理性的征服,是*的余波再绪,所不同的只是当初卷入的几乎是所有人,而现在的只是一部分。当初的毛泽东同崇拜他的人一样,相信真理在自己的一边。而*则是一个清醒的、精于盘算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利己主义者,他操纵人们的狂热情绪,他要人们相信,自己却不相信什么。他在整个事件中只看到一件东西:利益。从这一点上,他又同形形色色利用各种手段谋取私利的不法之徒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他的手段更独特,更隐晦,更不易为人所觉察罢了。
一种势力
邪教是一种势力,它起自民间,由其头目和一定数量的信徒组成。其组织机构游离在官方之外,自成一体,由共同的信仰紧密联系着,成为国家势力范围内的一个盲点,随时有失控的可能。挑战国家权力是邪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两股并行的势力必然要发生冲突,国家必然要瓦解邪教。因为邪教无能成为一种统治系统,它只能部分的控驭人的理智,操纵人的精神,而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
指出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完满,指出人类的种种缺陷,局限,以及所面临的危机;指出他们生存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迷茫。然后,给出一个解脱的途径和一个完满的世界。通过这一系列的诱引,邪教便一步步触到了人性的秘隐处,击毁了人的理智,控驭了人的心魂。
从这种意义上说,邪教也是某种“现实”的反映,它揭示出一定的真实。也就是说它的前一半有其正确的地方。但邪教决不会满足于此,它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提出是为“解决”而设置的。用前一半真的来让人们相信,用后一半假的来让人们迷信。这便是邪教惯用的伎俩,而且屡试不爽。
邪教首先是作为国家势力范围内的一种势力,而为国家所不容。尔后,又作为一种与人理智理性和正常的人性相悖离的学说,而为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