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名将杨得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跟随名将杨得志-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敌总兵力已达120万人,地面部队有23个步兵师。其中李伪军大量增加,已达16个步兵师,正在扩建的一个师,连同其海空军共64万人,装备、火力已接近美军水平。敌阵地工事较1952年秋季普遍增加,其基本阵地构筑有坑道或坑道式掩蔽部,并有大量的地堡群和各种障碍物,都相当坚固。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和注意到,敌人已经有很丰富的挨打的教训。

  我军总兵力为180万人(含朝鲜人民军5万人),地面有25个军(含朝鲜人民军6个军团)。兵力、火力有了很大的加强,阵地更加巩固,作战物资也很充足。尤其是使敌人望尘莫及的是我军指战员高昂的情绪和无私的献身精神。当然,我们也有弱点,比如对敌坚固阵地实施进攻作战的经验不足,我新入朝的部队尚未在实战中取得经验等。 。 想看书来

二十一、我军发起夏季反击战
依据上述情况,兵团干部会议研究;制定了战役指导方针和兵力部署。5月4日会议结束。5月5日“志司”以邓、杨、李(李达)的名义下达了《举行夏季战役反击的准备工作的补充指示》。在补充指示中,从战役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一直到攻击目标的选择,反击作战的具体方式,战术运用的各种要求,以及战役时间的预定。都作了详尽说明。

  战役目的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谈判。根据敌之分布,西线以打击美军为主,东线以打击李伪军为主。

  战役的指导思想只有五个字,即“稳扎狠打”。“狠”就是要放手作战,同敌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敌人,直把敌人打的不敢再来反扑为止。“稳”就是要掌握持久作战并能随时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则,防止急于求成。要求部队采取积小胜、多胜为大胜的方针,攻击目标以不超过一个营为原则,最好每次歼灭敌一至两个排到一至两个连。另外在歼敌之后随时准备对付敌人类似“上甘岭”规模的报复性进攻。关于进攻目标的选择,在强调以地形对我攻坚有利的前提下,同改善我军阵地结合起来。敌人当时还不愿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那么我某些阵地,在划定停战分界线有可能被划出时,我攻击目标应尽量考虑使我前沿阵地推前,如有空白则应挤占,以利我在停战之后仍可控制有利地形。也就是要以铁的事实告诉敌人,你打我陪,你拖我不怕,但你要想得到的东西,无论在谈判桌上还是在战场上都是痴心妄想。

  对于每次的反击目标和方式“志司”都作了具体要求。对那些工事坚固、有坑道,地形又利于我控制的目标攻克后应坚决固守,并在打敌反扑中大量杀伤敌人。这样的目标应成为反击的重点。对那些工事虽然较坚固,但无坑道,或地形对我不甚有利,则攻克后视情况或守或主动放弃之,然后再以第二、第三批部队乘敌之立足未稳进行反击,经过拉锯式的反复争夺,达到大量杀伤敌人,阵地最后为我控制的目的。至于一些工事不强,地形对我不利,又非要点的目标,则以攻歼守敌为目的,咬他一口即迅速撤离。

  为使反击作战持续进行,每个军可多选几个目标,但须区分先后主次。重点目标,在同一时间内,每个军只能保持一个,第二类、第三类目标不能过多,最好在同一时间内,重点目标和第二、三类目标应各持一个。当敌反扑时,如敌投入一个师的兵力,每军可保持一个重点,如敌投入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则每个兵团只保持一个重点,如敌反扑时间长,规模更大时,则全线只保持两个重点,其它方面则停止与敌争夺,保证兵力、火力的集中和弹药器材的供应。

  战役目的和指导思想明确了,攻击目标的主次分清了,在战术上则要求全歼速歼,不打则已,打则必歼,攻则必克、守则必固、有利则守、不利则给敌,以一定杀伤后放弃,以始终保持主动。要特别加强各军第二梯队,以保持反击的持续力和准备打击敌报复性进攻。

  规定整个反击作战预定6月初开始,7月上旬结束,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在5月底完成。战役开始后,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一个阶段作战时间为10天,休息准备5天。开始阶段,全线统一动作,第二、第三阶段或全线统一或由各兵团统一,视情况再定。为分散敌之兵力、火力,每阶段作战最好在敌人一个师的正面选择两三点同时进攻。

  为保证反击作战的胜利,在兵力上又作了调整,首先从部队抽调五个师,从西海岸和预备炮兵中抽调高炮1师另两个团,工兵6个营,分别加强给参加反击作战的第一线各军,增强了他们火力,并使他们每个军掌握有两个师的预备队,以提高持续作战的能力,其次,以在我国东北地区训练的新兵一部,补足各军缺额,并给正面各军各另编1个三至四千人的补充团,以保证随打随补,持续作战,以16军、54军和榴弹炮1师、二师两个团、火箭炮兵21师两个团为“志司”总预备队。为加强侧后方防御力量,确定以铁道兵7师接替21军先期入朝之四个团于咸兴地区构筑工事的任务,21军则全部集结,准备支援西海岸作战。同时赋予修筑新铁路线的6个铁道兵师,有支援反登陆和反空降作战之任务。为保障战役中的充分供应,命令空军和高射炮兵积极打击敌机,加强对平壤以北交通线的掩护。

  夏季战役反击准备工作的充分指示下达后,全志愿军从“志司”机关到各兵团、各军、单、师、全军指战员,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战役准备。我们信心百倍,意气风发,那求战的心情犹如朝鲜初夏的原野,蓬蓬勃勃,一天高似一天。我军、师以上指挥员大都觉得,这场战役可能就是朝鲜战场上的“压台戏”了。他们知道,这“压台戏”只能胜利不能失败,而且要彻里彻外的胜利,痛痛快快的胜利。也只有不同凡响,结结实实的胜利,才能成为“压台仗”,才有可能在朝鲜战争这部史书上划个句号。因此,上上下下他们准备得格外细致,格外用心。

  第一线各参战部队,对选定的歼击目标均在平时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细密的组织了侦察,捕捉俘虏,在查明情况之后,根据敌兵力、火力配备和阵地工事的具体情况,正确地制定作战方案。依据作战方案反复地进行战斗演习。同时广泛开展军事*,使广大指战员对反击作战的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个个心中有数、有底。各部队还普遍地在攻击目标前200米附近秘密地构筑了冲击出发地…屯兵洞。

  就在这个时候,从板门店传来消息,美方代表反对朝中方代表团提出的解决战俘问题的方案,并提出了相反建议,谈判在战俘问题上又僵持住了,这样6月份以前停战的可能性就不复存在了。

  敌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为了打消美国在谈判桌上的顽固态度,根据我们准备的情况,决定5月13日凡是对连以下目标的攻击已完成准备的,即可动手打击,对其他歼灭目标仍按原定计划于5月30日完成进攻准备,时间仍按6月1日发起进攻。

  第一次进攻从5月13日开始,到5月25日结束。我主要参战部队是20兵团和九兵团。先后对敌大小20个点发起冲击,其消灭了敌人4100多人。敌我伤亡对比比1。

  5月16日“志司”接到军委的指示:“目前谈判仍在拖延,何时能停尚难判定。因此,我们在朝鲜作战方针,仍然是坚持过去提出的‘长期的稳扎狠打’的方针,并提出为了‘准备粉碎敌人较去年10月规模更大的反扑’和‘为避免反击时开口过大,持续时间拖长,弹药发生困难,陷于被动’,最好是将战役反击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每一步骤大体以一个兵团范围的为单位,于当面之敌中选数点反击之……”。

  根据军委的指示,我20兵团和九兵团继续对敌连以下目标实施反击,至5月25日,进行了16次战术反击作战,攻歼了十一个点的敌人,就结束了第一次反击。

  第二次进攻是8月27日开始的。

  二十兵团所属60军、67军经过稍事休息,即按照预定计划将攻击目标扩大到进攻敌营阵地。当天晚上,我67军攻占了栗洞南山及相毗邻的高地东北、西北两山腿,歼敌一个连另6个排,并击退一个排至5个连反扑41次。60军攻占了方形山及另两个山腿,歼敌一个连九个排、四个班,另1个连部、1个观察所和各排大部,并击退敌1个班至2个营的反扑38次。5月28日西线我十九兵团46军攻歼了马踏里西山…梅岘里东南山土耳其旅两个排,击退敌反扑23次,另攻歼坪村南山英军一个连。据不完全统计,这几次战斗,毙、伤、俘敌4100余名。

  我军反击作战的连续胜利,震动”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震动华盛顿。5月23日美国给谈判代表作了专门指示,要他们把“韩国战俘也同中国战俘一样全部移交中立国,关于中立国遣返委员会议程序问题,接受三方提出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克拉克根据华盛顿的指示,拟定了基本上接受我方5月7日提出的“将不直接遣返的安排”之方案的方案。谈判双方于6月8日达成了协议。这样,一年多来唯一阻碍停战协议的战俘遣返问题获得了解决。至此,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已全部达成协议。剩下的问题就是重新划定军事分界线和拟定停战协议的细节了。

  这时,李承晚集团却大肆叫嚣“反对任何妥协”,声言要“进军鸭绿江,单独打下去”,并在汉城、釜山等地导演了反对停战的“群众*”。这个从现象上看主子“要和”,奴才“要打”的形势,不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根据当时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屡屡遭挫的实际状况看,美国同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显然是被迫的。一个要签字,一个叫嚣打,都是出自各自单方面的利益和需要。美国政府支持李承晚反对朝鲜*主义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根本问题上,是没有丝毫变化的。但是美方毕竟签字了,这对整个战局有利。

  依据上述情况,“志司”首长决定:“将原以打击美军为主的计划改为以打击伪军为主,对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军队暂不攻击,对美军也不作大的攻击。令我新入朝的16军、54军、21军立即开赴第一线,准备投入作战。”不要觉得打李承晚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我们这叫杀鸡给猴看,谁不老实就打谁,就惩罚谁。并再三强调要抓紧时间痛打李伪军,以促停战谈判早日签字。

  二十兵团6月4日召开作战会议,重新调整部署,准备集中力量打击位于北汉江两侧的伪8、伪5两个师。会议后又经过一周的准备。60军于6月10日以三个团的兵力进攻北汉江以东高地、高地及其以东以南诸无名高地伪第五师、第二十七团阵地。该军为了争取战斗的突然性和减少伤亡,于9日夜间预先将六个连另两个排的兵力,秘密地投入敌阵地前沿和翼侧进行潜伏。

  10日晚,在迫击炮以上火炮259门支援下,采取多路多梯队的方式分别从东、北两个方向突然发起冲击,经50分钟战斗,全歼守敌一个团,首创阵地战以来一次攻歼敌一个团的范例。

  接到这一报告,志愿军总部机关很受鼓舞,尤其作战室的同志们,日夜守侯在电话机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