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允许他们互相说话寒暄。节目开始光入场就入了一个多小时,全组的人始终陪着。《艺术人生》比较尊重人情,重视人本,让来到栏目组的每个人心里都舒服,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细细品味《艺术人生》所倡导的那份浓厚的人文关怀,它们是对真实、善良、美丽持之以恒地追求和呈现。艺术,人生,对于这群制作《艺术人生》的人来说,一方面是直接体验的情感经历;另一方面,又驱使着他们在手艺上向完美之境推进,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
  还是在半个多世纪前,即1940年沃尔夫冈·威廉撰写他的博士论文《电影的启发效果》时,曾向德国观众做了一个调查。他的调查报告是以20名大学生的问题答案和对23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集中访问的记录为基础的。他收集到的答案中有下面两句:〃一部好片子能帮助我去接触人,接触生活。〃(一个护士)〃有时候是一种'渴望接触人'的心情把我赶进电影院的。〃 (一个学生)
  对于《艺术人生》而言,它对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环节和电视手段的关注和思考,基于〃渴望接触人〃的强烈愿望,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将似乎近在咫尺的〃人〃推向观众,让观众去感受到有血有肉的镜头中〃人〃身上跳动的脉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七章  操作者说(1)
■王峥
  ■李谦
  ■马宁
  ■李广志
  ■陈镭
  ■史航
  ■喜宏
    第十七章  操作者说
    作为案例的《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制片人  王峥
  我一直和广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有缘,传媒发展研究院院长钟大年是我研究生时的专业课老师,当年我们一个班只有九人,有幸一学期每周上他的课,经常是拉片之后他让我们每一个人发言,每当我们要听那时已很著名的钟老师给结论时,他常常是说没有结论,这就是我们同学理解的大腕老师的风格,不妄言,做作品,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广院版吧。
  这本书由钟老师的研究生朱冰撰写,我们在回忆先生的教书琐事时,电视系的那一幕经常在我脑中回放。〃不妄言,做作品〃,在《艺术人生》的六年里,我们是〃低调的〃,虽然最近〃限期整改〃的假新闻闹得我们组编导的爸妈亲友纷纷把各地报纸寄来,我们还是认为把自己的节目交给观众,自己不用去评说了。借这本书即将问世之际向钟老师请教这本书可以出版的理由,钟老师说你们的方向不错,在娱乐中坚持了文化,有价值。我感到这是学院和作家出版社选择给我们出书的缘起。
  作者独立于媒体之外,这本书写的是《艺术人生》六年的事,表达的是学院对于《艺术人生》的观点,我们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可能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我作为在广院读了七年书的毕业生,提供这么一个案例,可能对于在校的年轻人和学者有相当直观的学术参考价值吧,也希望借这本书可以给学校做一些微薄的贡献。
  我觉得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一个老栏目的〃心路历程〃,一个老品牌所能遇到的事情我们经历了很多。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为了一个老栏目,一开会都说你们栏目好多年了呵,我听后总会感慨一会儿。以前有一位著名导演告诉我,创造出一个好栏目就赶紧放弃它,迅速开始下一个,这样你就是一个永远在创新的好导演。在开播一年时我曾经有过做新栏目的念头,当时还和孟欣主任谈过。但是栏目才发展,必须对栏目负责的责任心覆盖了我个人的想法,埋头苦干了几年之后,这个念头早已消失,我发现《艺术人生》从一片激烈厮杀的红海进入了无限辽阔的蓝海,我对栏目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在这里感谢我的各位领导。〃到中央电视台上班〃;《艺术人生》每一个新工作人员来组里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但是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各位领导之后一定是有了强烈的自豪感。我的各位领导,胡恩副台长,张华山副总编,朱彤主任,王进主任,郎昆主任,以及曾经分管过《艺术人生》的金越主任,孟欣主任,还有已经退休的邹友开主任,尹希元主任,我们在求学阶段看到的电视的经典作品大多出于他们之手。我们每周二去审节目,一个编导去,其他编导也要求去,编导开玩笑是见大腕。文艺中心有着一种尊崇文化艺术的传统,在审节目时听领导谈艺,所受到的启迪是令人难忘的。我毕业那年我的硕士导师王纪言老师说到文艺中心工作是很多人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他用这样的说法来激励我去做电视文艺节目,我想这也是很多编导的心得。
  栏目开播前几年,我们邀请了很多华人著名明星来《艺术人生》,这给了《艺术人生》极大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但是《艺术人生》不是商业电视节目,《艺术人生》是国家电视台的节目。《艺术人生》未来如何发展?
  《艺术人生》诞生于世纪之交,诞生于人们在新世纪伊始回眸一望又展望新千年之际,媒体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作为一个栏目,《艺术人生》像水滴一样展现着这个时代和媒体的种种变迁,在各种可以选择的道路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对文化艺术的尊重和历史责任感成就了这个节目,最终,做〃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博物馆〃成为我们的一个口号。我们开始了一个新的航程。《艺术人生》未来的生命力来自于对中国文艺传统的传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操作者说(2)
前几天,我们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录制〃清明节〃特别节目。我在后台的上场口发现了一面巨大的相当漂亮的镜子,相当肃穆与干净,在镜子前我站了许久,于是之、董行佶出场之前是否也面对这面镜子?这面镜子曾见证过多少人间戏剧?曹禺先生〃龙马精神,骆驼坦步〃的院训如何化为一代又一代人艺人的容颜?如何传颂这些人的故事,如何把我眼中的和这一切告诉给观众?《艺术人生》才刚刚上路。
  我家里有好几样传媒大学的纪念品,杯子,笔筒,在家里放很久了才发现每一个上面都有传媒大学的校训:立德,敬业,博学,竞先。开始不以为意,但是时间长了,在工作中发现这句话很实用,可以用作《艺术人生》的组训了。我非常珍惜自己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接受的这些传统教育,六年时间我们打造了这个纯手工的作品,有成就感,也有很多遗憾,策划喜宏说做作品的永远有〃理想主义〃的倾向,会有达不到完美的失落感。但是,每当看到院训,我觉得理想主义正是支持我们的动力。所以把我们这一拨人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也是这个案例的主要价值吧。
  另外很重要的是《艺术人生》的案例作用来自对于访谈类节目的研究价值。优秀的《艺术人生》节目应该是〃公共话题,个案故事,共同情感〃,我们擅长故事讲述和情感铺陈,但是对于当代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的介入,依然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几年《温暖》和《理想》制作下来,和台内台外优秀的主持人在一起工作,感受到白岩松、张越等在各自领域中的坚守和引领,《温暖2006》播出后,新浪的博客中铺天盖地地有着各种对于我们这档年度盘点节目的议论和感受,当时我们几位主创在查阅时的兴奋现在依然历历在目。这个鲜活的时代给我们提供的话题空间很大,关键是我们会不会表达,怎样表达。我依然记得九十年代回西安时我妈说《实话实说》太好看了,我在西安第一次看到《实话实说》的震动感受,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做谈话类节目,这个社会需要交流和探讨,当然包括〃人生真谛〃。
  《艺术人生》的案例作用来自于团队管理。作为制片人,我自称是台里派到栏目的小组长。人数不多,十几个人,周而复始,我和主持人,两位主编,还有制片,大家一直在一起工作了六年了。我们都很珍惜这六年的缘分。因为最近一些年在同行栏目也很难得团队这么稳定和睦工作这么久。我认为是源于共同的目标:〃正直品质,极端制作〃。在工作量很大很紧急的情况下我们文案和报告可以由我们几人〃接力写〃,正是源于我们对栏目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做人价值观。在德鲁克的论述中,我们的这种方式应该是〃管理〃的开端,不是栏目的目标,而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艺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作用在于创意的价值。《艺术人生》至少邀请过百位策划人,我们在寻找什么?就是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奥运会之前越来越热的一个词汇。观众希望《艺术人生》创新,很大程度上希望看到新的创意。我个人非常喜欢奥普拉的节目,有时看她的网站和杂志我能感到〃嫉妒〃,美国电视界对于一个TALK SHOW节目的开发,到了如此隆重的地步,看到她本年度最新的节目,依然感受到创意的魅力。可以说,每次看到优秀的同行节目,可以激发自己制作节目的兴趣,挑战我们的策划和实施能力,《艺术人生》能够做成多好,的确令人兴奋。
  这里借用策划人宣明栋一篇文章的题目〃好节目有人疼〃来表达栏目开播六年我们对于关心和支持《艺术人生》所有朋友的谢意。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和大家交流,能够制作出更多的好节目。
    浅谈《艺术人生》栏目的细节创作
    《艺术人生》执行主编   李谦
  《艺术人生》自开播以来,在诸多的访谈节目中以其〃真、善、诚〃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谓〃真〃;即真实地记录明星的心路历程;〃善〃,即弘扬人间的人文关怀;〃诚〃即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嘉宾和观众。
   。。

第十七章  操作者说(3)
作为明星访谈节目,为了避免贵族化、程式化,虚情假意地作秀,哗众取宠地卖弄等毛病的出现,真实地将明星还原成本色的普通人,使这种只通过嘉宾和主持人的交谈来表现明星的人生的节目,在演播室里能产生一些美丽和动人的情景。我们在每期节目的创作中都倾心地创造《艺术人生》节目出奇制胜的〃亮点〃,也就是《艺术人生》节目的〃细节〃。细节对《艺术人生》栏目起到了点题、深化、渲染、刻画的作用。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画面的第一性,画面从来就是具体、逼真、生动、感性的,而细节正是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从节目播出后的观众反馈意见里也能深深体会到细节的具体性、逼真性,使它在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传播栏目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栏目创作的出发点:〃小细节大人文〃
  人文关怀是《艺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宗旨,通过它又能进一步彰显节目的风格。但是,这种在演播室里制作的节目容易受到嘉宾的人生经历、语言表达水平、现场心理状态、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等众多因素影响或干扰,怎样才能把这个宽泛的、概念化的人文关怀的理念,物化到具体的人和物上,使之变得有灵魂呢?为此《艺术人生》栏目独辟蹊径,强调〃小细节大人文〃的节目创作思路。例如在《王晓棠》中,对她穿着不同颜色的服装配以不同颜色的发卡这个细节的运用,表现出一位女将军对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