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太祖诞辰,朝鲜都会派遣使者前往明朝参拜,所谓一年三贡,明朝一般也都会派遣使者答复安抚)于是就从南京六部的闲散官员中挑选出礼部左侍郎韩籍做这次并不很重要的出使,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位使节将会在朝鲜有什么样的遭遇。
徐若麟一边整束着衣服,一边对杨影风说道:“影风,昨天韩大人和副使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虽然徐若麟这群锦衣卫事实上已经是处于类似被贬斥外放的境地,但按大明制度,这类安抚属国的使节队伍中,必然有锦衣卫武官的存在,他们的任务除了担任护卫和礼仪以外,还必须负责监视使节官员的一举一动。
杨影风从怀中掏出一本折子,低声念道:“据第一组叶韩纪录,韩大人辰时三刻二字起床,早饭吃的是南京汤包和米糕,辰时四刻起就开始写帖,午饭和两位副使大人一同进餐,饮酒一斤七两,据第二组燕烈纪录,未时四刻韩大人他们一直都在朝鲜的使臣谈话。。。”
“谈了些什么?”由于徐若麟是匆忙之间登上前往朝鲜的使船,并没有带替换的官服,徐若麟的麒麟服上有些地方蒙上了些污垢(大明礼制,下级见上级必须整装严谨,尤其是武官参见比自己级别高的文官时),他一边细致地擦拭干净,一边问着杨影风这些每天必做的纪录。
“大人,这次我们只有七个人,而负责这方面的叶凉也没有随同前来,所以燕烈只是隐约听见一些,应该是关于朝鲜储君的问题,似乎朝鲜使臣希望韩大人能支持其中的某一位,但具体的细节他并没有全部搞清楚。”杨影风解释道。
徐若麟皱了皱眉,显然这种解释并不能让他满意,说道:“这种事情一定要查清楚,让燕烈立刻着手去办!”
“是的,大人!”杨影风恭谨地点头答应,然后转身离开。
这时他们已经走到使节们议事的客舱附近,徐若麟打量了一下自己全身的装束,在用最挑剔的眼光都不能找出什么毛病之后,他走到门口恭声说道:“韩大人,不知召唤下官有何事商议?”
身着绣着孔雀图案的三品文官常服的韩籍盘坐在案子后面,看着徐若麟进来后,微笑着示意他随意坐下,徐若麟略作谦逊就坐在最末的案几后面,边上的侍女立刻给他备上早餐和清酒,徐若麟也没有推辞,举杯一饮而尽。
这时横坐在徐若麟对面的朝鲜官员笑着说道:“徐大人,这是倭国清酒中最上品的诸白,酿制中只有十六岁以下的少女才能参与,小邦君王甚为喜好,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这朝鲜官员身着使臣特有的礼服,看上去大约四十余岁,一脸精明之色,虽然朝鲜自从李朝开国以外,士大夫普遍习汉字,派来大明的使臣也大多通晓汉语,但徐若麟却没想到这人的汉语居然如此流利,不由得愣了愣。
韩籍笑着解释道:“徐大人,这位是朝鲜国使臣金永浩大人,金大人祖上也是南京人氏,正德年间才去朝鲜经商,和徐大人你也可以说是有同乡之谊了!”
徐若麟点点头,随口问道:“金大人,贵国和倭国经常有商贸上的往来么?”
金永浩再次示意边上的朝鲜侍女给徐若麟面前的酒杯注满后,说道:“徐大人再请一杯。。。本来小邦一直与倭国开市通商,但近年来倭国内乱频频,海上盗贼多如牛毛,商贸上的往来也就渐渐慢了下来。。。啊,不知徐大人是否看上这位侍女?”
金永浩发现徐若麟多看了边上那名朝鲜侍女两眼,立刻这么“善解人意”的问到。
徐若麟淡淡一笑,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韩大人,金大人,有话但说无妨,不用如此客套。”
韩籍沉吟了片刻,终于说道:“徐大人,不瞒你说,这位金大人是柳成龙大人的外甥,柳大人希望你在上奏的诏书中能多提及临海君,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时金永浩脸上露出急切的神色,连忙说道:“临海君在小邦素有名望,又是小邦君王的长子,礼法无亏,只是贼党贪图名利,才对临海君肆意攻诘,希望徐大人能在上奏密书中对临海君加以褒扬。。。”
听着金永浩如此惶急地说出自己的来意,徐若麟心头不由得一阵苦笑——看来不只是堂堂大明,就算是这些撮尔小邦,对这种事情也是乐此不疲啊!不过这次他们确实找错人了,虽然说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千户已经有权直接上奏,而自己作为这次出使的武官首领,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对皇帝陛下汇报具体情况,但现在的自己,自保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能力去管这些事情?如果他们知道锦衣卫内部刚刚发生过什么事情,恐怕怎么也不会找上我吧?
想到这里,徐若麟脸上却泰然自若,淡淡地说道:“韩大人是钦差正使,我只不过是个扈从武官而已,此事事关重大,当然全由韩大人做主,下官领命就是。”
听到徐若麟这句话,金永浩不由得心头一喜,当时朝鲜和大明一样,文官地位要比武官高得多,他也不指望徐若麟这样一个低级武官能帮上什么忙,只不过因为徐若麟的特殊身份(出使武官),只希望他别到时候被对手收买就是了。于是立刻笑着说道:“如此多谢徐大人!”
但韩籍却知道,大明开国两百年余年来,官员们,尤其是处于自己地位和状况的使节,身边的锦衣卫肯定是早晚虎视眈眈地盯着,如果没有身边这名徐千户的默许,自己和朝鲜使臣的接触会很麻烦——至少,自己在朝中的对手就会用这当成借口来对自己发动弹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刺杀(上)
这次礼部左侍郎韩籍还没有抵达朝鲜,就这么立场鲜明地表示支持临海君,也并不完全是为了柳承龙金永浩他们的那笔重礼,就他自己的立场来看,长子继承大位,那是名正言顺之举,这是国家纲纪,任何人都不可违逆。
事实上,他出发的时候,京城庙堂上因为“争国本”(即立太子)一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就连远在南京的官员都开始自觉地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人数占了绝大部分,他们支持的是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另一派则支持的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
虽然皇三子的支持者们很合皇帝的心意,但在韩籍这类官员看来,这些人无非都是些佞臣小人,只知道无耻地迎合上意,任何一个人如果还有羞耻之心的话,就应该耻于和这些小人为伍,所以当金永浩提出让他支持临海君的请求时,韩籍几乎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下来,甚至发出“由于皇帝陛下的胡作非为,甚至影响到藩属国们都开始不顾礼法了!”这种感叹。当然,韩籍发出这些感慨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他自觉很隐秘的牢骚话,差点被锦衣卫们记录在案。
听到徐若麟的承诺后,韩籍不停地点着头——看来锦衣卫中也并都是鹰犬小人,至少这位锦衣卫千户的心里还是有是非公道之心的。
他满意地举起杯子,对徐若麟笑着说道:“徐大人能如此的明事理,觉是非,真乃是朝鲜之幸事!”
徐若麟连忙站起身来,谦逊道:“大人缪赞了!下官如何敢担?”
韩籍摇了摇头,由于朝鲜使节就在眼前,更因为徐若麟的特殊身份,他才硬生生地把下面的话吞进了肚子里“如果内阁的那些辅臣们一开始就敢于力争的话,事情又何至于到如今这个地步!”
这时金永浩说道:“对了,韩大人徐大人,这次小邦进贡给天朝之物中,其中还有一个倭国的能剧剧团,不过内阁的大人们说,皇帝陛下事务繁忙,并没有时间观看这些歌舞杂剧,所以就退了回来,不知道两位大人有没有兴趣欣赏?”
其实这根本不是因为什么事务繁忙,而是最近皇帝和大臣之间闹得很僵,万历企图用这种方法来缓和一下关系——有些官员们虽然自己经常花天酒地,但却并不喜欢万历有什么娱乐活动,在他们看来,皇帝陛下就应该励精图治,喝酒听戏这些东西纯粹属于亡国之道。所以万历此举也着实让许多官员上奏章称颂。
听到有戏可以看,韩籍不由得很是高兴——南京的戏曲可是天下第一,而南京的官员们大多闲散无事,于是三天两头就跑到勾栏戏院去听戏喝酒,有些官员甚至自己都参与其中,比如韩籍的那位同僚汤显祖,就写出过传世名作“牡丹亭”。
韩籍连连点头说道:“能剧?是倭寇的剧目吗?这倒是第一次听说啊,当然要开开眼界,只是不知道贵国怎么会有这种剧团?”
金永浩笑道:“这是下邦的一名商人从倭国买来的,虽然说天朝富有四海,自然不会看上这种蛮夷之邦的物事,但偶尔作为闲暇时候的消遣,也未尝不可?这是下邦君王的一点微末心意,不过内阁的首辅大人说当今天子勤政思治,事务繁多,何况玩物丧志,倒是让小邦君王以下惭愧无比。。。啊,下官说远了,还是先请二位大人欣赏一下这些剧目吧?”
只见金永浩轻轻地击了几下掌,侧面的小门中鱼贯而入地走进来*个人来,其中四个是乐师打扮,手里拿着笛子和大小手鼓,而其余几个人则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服,看上去应该是戏子,其中两个人还带着面具。
金永浩指着那个带着女子面具的戏子解释道:“这是今天这出能剧中主角,和天朝的戏曲不一样,倭国的能乐中只有主角和一些伴角才会有面具,嗯,那个戴恶魔面具的是伴角,这出戏演的是一个女子被恶魔抢走的事情。。。”
这时乐师们已经调好乐器,在戴着女子面具的主角对故事内容作出一段解释后,戏曲便开始了。
老实说,别说对倭国这种看不太懂的能剧,现在就算是徐若麟也一直比较喜欢吴江派昆腔,他也不会有什么兴趣,至于朝鲜到底立不立临海君为世子,更是和他没什么关系。现在他只关心赶紧到朝鲜协助这位韩大人把事情办完,徐若麟可不想在朝鲜呆上一年半载,那可能会让他彻底从锦衣卫的编制中消失,从此不会再有任何机会。
但韩籍却颇感兴趣地看着,并不时地问着金永浩一些事情,两人不停地发生一阵阵笑声,徐若麟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丝苦笑,看来自己和刘指挥使一样,还是不能和这些文官们谈到一起去啊!
这时议事客舱的门口转过杨影风来,对徐若麟使了个眼色,徐若麟立刻站起身来,对韩籍说道:“下官有些事务要处理,暂时失陪一下,望大人见谅。”
“徐大人尽可随意,不过,一会儿可别忘了回来,金大人可还有礼物相赠,哈哈!”韩籍刚才多喝了几杯清酒,似乎已经有些酒意,说话也开始随便起来。
金永浩看了看徐若麟,又看了看刚才那个侍女,脸上也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他本来就出身在商人家庭,几十年的官场经历,更是让他明白一个事实——既然有求于人,自然就要予人好处。
徐若麟略一举手,大步走到门外,低声对杨影风说道:“什么事?”
杨影风附身过来,在徐若麟的耳边说道:“大人,刚才燕烈巡查全船的时候,在侧舷的一处船板上,发现有被绳子或者套沟一类东西紧紧勒过的痕迹,他怀疑昨晚可能有人偷偷混上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