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比尔?盖茨呢?
儿子回答,他也不酷。
我说,他有很多钱啊。
儿子回答,那是他挣来的,不酷。我们喜欢别人把钱送给我们。
像谁?我问。
答,歌星啊,球星啊,又唱歌,又玩,别人就把钱送给他们了,多酷啊!
那你们到底崇拜谁呢?
儿子想都不想地说,歌星啊,球星啊。
我问,哪一个歌星和球星。
儿子回答,那可就不一样了,就看你喜欢什么运动了。你要是喜欢打篮球的,你就崇拜篮球球星,你要是喜欢足球,就喜欢足球明星。
那他们喜欢哪个篮球明星呢?
这个赛季谁赢了,就喜欢谁呗。不!这场比赛谁最棒,就喜欢谁。告诉你吧,老爸,我们中学生崇拜的人啊,一会儿就换,可快了。
天哪!
。 想看书来
美国人的团队工作观念(1)
这篇文章相当有趣。按理说,美国作为最讲个性自由的国度,该怎么做好彼此配合的工作呢?因为在中国,真性情的潇洒,往往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代名词,那牛气劲儿上来了,连皇帝老子都不放眼里的,遑论彼此配合,那岂不是要争功么……
权责不明,则责任难明。越是现代化的工作,越需要彼此的配合,而要彼此配合,没有充分的制度保证,该怎么明确彼此的责任和义务?换句话说,如果形不成合作精神,现代化也是建不成的;而没有合理的制度规章和游戏规则来约束、明确,合作精神也难以建立的。
——阿赛尔
朋友在一个大公司中作研究工作,是最小的官,小组长。手下管了三四个博士硕士。年终到了,令她头疼的老问题又来了,得给手下的人写鉴定。分四个等级,杰出的,优秀的,一般的和不及格的。一个雇员如果连续三年不及格,就得走人了。我的朋友觉得大家都不错,没有不及格的,但上面有指标,必须完成。好在这些鉴定从来都不在小组内公布,只给当事人看,还有直接管小组长的头头看看。这样,组员之间就不会比较。事实上,也没有人会去打听你今年评了一个什么级,在美国,这属于个人隐私。
这位朋友给下属写鉴定,她的顶头上司则给她写鉴定,并且像她对待她的下属一样,写完她的鉴定后,先让她看看,征求一下意见。
朋友今年得了一个B,优秀。我问为什么?她说,老板说她的团队(Teamwork)工作不够好。Teamwork这个词,包括了协作、配合、合作等意思。
怎么讲?我继续问。原来事情是这样。我这个朋友很能干,脑袋里点子多,动手也快。她手下有两个人干得特慢,往往一个星期了,一个实验还没有做完。她等不及了,就给他们出主意,有时甚至直接动手。结果,一两天就把实验做出来了。但是手下的人居然不高兴,说是没有成就感,因为实验的点子是属于组长的。这样的事大概有那么几起,朋友的上司说,这就是你不善于团队工作。你要让他们自己动脑筋,你要配合他们,不要代替他们做,要让他们有成就感。
与朋友的这一番谈话,令我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他从上小学二年级起,就接受了团队(Teamwork)工作的观念。教室的墙上写了一些口号,其中的一条就是对待同学要公平,要学会团队工作。
为了培养团队工作的精神,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三四个人,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有趣的是,分小组时,很少指定谁做小组长,哪怕是临时的。团队工作要求大家平等地共同参入,每个人都负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彼此之间互相合作。
责任、信任、诚实、合作、沟通、忍耐,这些都是团队工作的基本精神。
儿子给我解释说:什么叫负责任呢?就是说,在这个项目中,你答应(或者被指派)要完成一个具体任务,那么,你就要完成它,并且要做好。每个人做好自己的那个部分,整个工作就完成了,这就叫负责任。
信任,就是说你要信任你的伙伴,相信他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和他一起工作而感到自豪,当他需要你帮助时,你要好好帮助他。
沟通非常重要啊,你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做到哪里了,你要都让同学知道,这样,大家才能好好配合。
千万要忍耐啊,别人要是做得慢了一点,不太好,你不能说,算了,算了,让我来替你做。那不行,要等待。
听完儿子的解释,我想起了他完成的一次大的团队工作的项目。
儿子上四年级时,学了美国地理,期中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大项目:每四个同学一组,向家长和同学家介绍美国的一个地方。具体的点子是开旅行社。那一段时间,我看儿子又是上电脑,又是向美国的一个国家公园索取材料,其他的同学,有的做标示牌,有的画广告画。整个工作前后用了一个来月。
。 想看书来
美国人的团队工作观念(2)
有一天晚上,在学校的体育馆里面举行研究成果展览。整个年级的近百名同学都聚集在那里,分成不同的组。每一个小组介绍美国的一个地方。
不同的小组都用废旧的纸盒箱子做了一个像凉亭那样的售票点,但样式各不相同。而扮成推销员模样的同学则穿着不同的服装,记得介绍夏威夷的女同学,穿的是当地土著的草裙,裙子是用彩纸做的。介绍西部地区的小伙子则一身牛仔。每一个小组都详细介绍了他们要你去旅游的那个地方的特点,有图画,有照片,有文字,还有的竟然有实物。在短短的一个钟头内,我几乎到全美国走了一圈。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同学,他们有的微笑着给你介绍景点,有的递给你说明材料,有的竟送给你减价的机票,当然都是模拟的。
这些年来,时常带领孩子学足球、棒球等等,每一次,教练都首先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个团队。要学会团队工作。顺便说一句,这些教练,大都是学生家长,自愿来帮助学生的。
从小就听说美国人都是一些个人主义者,而个人主义则成为自私自利的代名词。但这些年看到的一切,渐渐地改变了我的这个观念。的确,美国人从小时候开始,他们就不断地培育孩子们的团队工作精神,而做好团队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你要独立地完成好你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
,上午九时
中美两国的区别从哪里开始?(1)
如今,许多人都认识到了,中美两国的区别,从根本上来说,是价值观念的区别,而这又为各自的文化传统所支持。国内学者研究美国的价值观念,往往只从抽象的书本观念开始,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老百姓如何过日子,这往往更能够凸显出价值观念的对立和分歧。
回到题目上,中美两国的区别从哪里开始呢?
1991年到美国后不久,我就到县里办的社区大学补习英文。第三个教我英文的女老师名叫劳拉。她30多岁,一米七上下,长得挺漂亮的,先生在一家小公司做个小头头,没有孩子。劳拉特别爱笑,只要跟人说上三句话,就能带出一串笑声,那笑声还很脆,很亮。
有一次,劳拉请我们班上的这些外国学生到她家吃饭。吃饭中间我与她聊到了关于孩子的事情。我问,劳拉,你是不是也像美国那些新潮青年一样,不想要孩子。劳拉笑了,说,谢谢你,范,你说我年轻,我很开心。告诉你一个秘密吧,我很想要孩子,但你知道,我还得耐心地等待。
过了好久,一次下课后,劳拉把我拉到一边,说,范,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有小婴儿了。我恭喜她。她临产前一个月,我拿着一束鲜花到她家去看望她,谈了一会儿后我问她,你的小孩子生下来后,你要不要请你的母亲来帮忙?她回答,当然,我一定会请他们来。那你母亲会帮助你到孩子满月吗?她困惑地看着我,说,为什么?我说,他们在家也没有事啊。劳拉的父母已经退休。劳拉说,但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啊。我没有权力让他们为我牺牲他们的幸福啊。再说了,最重要的是,这是我的孩子。范,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后来,他父母在她家只住了一个星期。
那次我还问劳拉,是男孩,还是女孩?劳拉说,不知道。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哦,你是中国男人,你们轻视女性。范,男孩和女孩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关键是他们是我的孩子,这就足够了。
那你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怎么准备东西啊。劳拉说,那不是一个大问题。我要给自己一个惊喜。
劳拉怀的是双胞胎,生了一对彩凤。孩子生下来才两三天,她就和先生一道,开车到超级市场给女儿买东西了。
劳拉在小女儿两三个月的时候,搬家到了威斯康辛州。半年后的一天,另一个英文老师约我去看她。到她家后,她正要给孩子吃饭。只见她把孩子一下一个,放到婴儿椅子上,然后,把小饭桌放好,接着,一人面前放一个小奶瓶,又抓了两把婴儿吃的麦片,撒在小饭桌上。最后,一声OK,就把孩子撂在一边,来跟我们说话了。
我说,劳拉,不着急,你先喂她们吧。
为什么?劳拉瞪大了眼睛,笑着看我说,她们自己可以吃,不用我。过来,请坐在沙发上,我们聊聊。
聊天过程中,劳拉看我盯着小孩看,笑了,一挥手,说,范,不要担心,相信她们,她们可以照料自己。
半个钟头后,劳拉站起来了,走到孩子的跟前,拿张纸巾,擦擦孩子的脸和手,就把她们抱下来了。收拾一下没吃完的麦片,扔到垃圾桶中。然后,给孩子几个玩具,说,我亲爱的宝贝,好好玩玩。一会儿就要睡觉了。
她又和我们聊天。20来分钟后,她站起来了,说,对不起,孩子睡觉的时间到了。一个胳膊夹着一个,她把两个孩子夹到了楼上的婴儿室,放上一段音乐,低下头,一个孩子的脸上亲一口,并且说了一句同样的话,我的小宝贝,我爱你。然后,对我说,范,我们继续说。我说,你先陪她们一会儿,我不着急走。她说,不。她们不需要我们。她们应当学会遵守纪律,午睡的时间到了,就要睡觉。来,我们下楼去。
再一次见劳拉的时候,她的两个孩子已经开始学走路了,我们坐在她们家后院的椅子上,看两个孩子在草地上走。突然,一个女孩跌到了,哭了两声。我赶紧地站起来,要去扶小孩子。劳拉却一把拽住了我的手,说,范,不要担心,不会摔坏的。让她自己站起来。她会站起来的。果然,那个小女孩哭了还不到三四声,就爬起来,跟自己的妹妹或者姐姐继续玩起来了。
中美两国的区别从哪里开始?(2)
从婴儿起,就让孩子学会独立,这是许多美国母亲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
,上午十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这样漂亮的女孩,怎能拒绝
非常可爱。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也能这样健康成长。
——右派愤青
都快一百年了,还得喊:救救孩子。
——斯人独憔悴
一看快到11点了,我赶紧出门准备去散步。正巧,妻子开车回来了,女儿也从车里下来了,手中拿着一个大广告牌。我急忙问妻子:卖得怎么样?妻子满面春风地说,太好了。几乎全都卖掉了。最后,看孩子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