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之所以想到了莫奈,估计与她看过芝加哥艺术馆有关。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才知道,美国的中小学经常组织一种活动,叫FieldTrip(野外旅行),每学期总有那么三四次。年级越低,次数越多。一遇到这样的活动,老师总是提前三四个星期发一个通知,问有没有家长愿意帮忙。一般一次活动,20来个学生,需要三四个家长帮忙。孩子会把老师的通知带回家,家长还得在这张纸上签名,说我同意我的孩子参加这项活动。这样,万一出事了,学校不至于惹上打官司的麻烦。要是志愿者帮忙,还得另写一个条子。
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通知时,我还挺好奇的,以为就像我当年在国内上学时举行的那类活动一样,什么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啊,到烈士陵园扫墓啊,等等,主题一样,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传统教育。后来发现,全不是这么回事。美国学校的这一类FieldTrip(野外旅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人类文明的精华,开阔学生的心灵世界。
举几个FieldTrip(野外旅行)的实例。
前年秋天,女儿的班级组织参观农场。我和她们一起乘校车去了。农场离我们家不远,五六英里,在一个新居民区的角落里。以前开车路过,但没注意到。农场的主人都在家,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女主人说,她自己教孩子。独立于公校和私校之外的家庭学校的存在,也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
我带着一组小学生先去看火鸡和奶牛,然后,进了养鸡场。孩子们拿起了篮子,到鸡笼子前面去捡鸡蛋。看到城里的孩子不会干活,农场主的孩子走过来了,示范怎么捡鸡蛋,这孩子看样子也就###岁。那些小学生一看,激动得手直颤,说,我会了!我会了!于是,都哄上去捡鸡蛋了。一边捡,一边喊:看,我捡了一个鸡蛋!呀!我也捡了一个!又一个!我和女主人站在旁边,一边看着学生,一边聊天。她跟我说,她的两个孩子从六七岁起,就帮助他们干活。我说,我从小也是在菜地里长大的,帮助母亲干农活。真的吗?她兴奋极了,对我说,你知道,孩子手摸着大地。那是多么了不起啊!
下一个节目是参观蔬菜。女主人给同学们介绍说,这里种的蔬菜不用化肥,也不撒农药。然后,她又介绍了为什么吃这些施有机肥料的蔬菜有益于健康。在小学生进地里看蔬菜的时候,她告诉我,他们夫妇原来在离芝加哥很远的农村种谷物,但挣不到多少钱,所以,就到芝加哥的郊区租了这块地,栽种有机蔬菜,等等。冬季,帮助别人铲雪。他们还雇了两位墨西哥人为他们干活。
我知道,有机蔬菜很贵,比一般的蔬菜要贵三四倍。在超级市场上,哪些是有机蔬菜,都用特殊的标签标出来。
农场还保留了一大块玉米地,在里面开了弯弯曲曲的路,供小孩子走来走去。当我带小学生走进玉米地的时候,他们高兴坏了,一边走,一边喊。
最后的一个节目是观看农场养的几匹马。然后就顺原路打道回府了。
又有一次Field Trip(野外旅行)是到离学校五六英里的一个森林保护区。那学期我儿子正在学生物,老师就领他们到大自然中了。第一项活动是一边沿着树林边走,一边观察不同的鸟类,每一个同学都将自己观察到的鸟,记录到本子上。我们走了挺长的一段路,看到了许多不同的鸟。下一个活动是捕鱼。森林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给每一个小组三个鱼网和水桶,让大家分头到一个大池塘的四周去捞鱼。一看到水,这些小家伙们就和刚才看鸟时判若两群人了,又是说,又是叫,捞上来了一条鱼,大家赶快聚成一堆,说这是什么什么种类的鱼。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国小学生的另类课堂(2)
离开森林保护区前,同学们按照要求,把水桶里的鱼都放回池塘里了。
上芝加哥市里的那一次FieldTrip(野外旅行)是参观水族馆。那天大概是礼拜二,免费参观。芝加哥城内的艺术馆、博物馆、水族馆、天文馆、自然科学馆,等等,凡是属于国家的,每周都有一天免费向公众开放,所以,学校一般都选择那天去参观。在那天的参观中,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盯住学生,别让他们走丢了。至于水族馆中各种海洋生物的美丽和奇妙,就只有留给学生们去欣赏和思考了。
女儿去芝加哥艺术馆的那次FieldTrip(野外旅行),由于好几个家长要去,我没去成。回来后,女儿对我们说,太好看了。她哥哥就问,哪幅画好看。女儿说,都好看。哥哥说,不一样,然后就告诉妹妹,梵高的那幅画,颜色是一点一点地点起来的,毕加索的那张,是两幅画合在一起的,莫奈的画,要注意颜色和光线,等等。他半年前的一次FieldTrip,去的就是这个艺术馆。
这些FieldTrip(野外旅行),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书本和课堂以外的世界,更让他们的心灵进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中,而这,就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活力的一个源头。
,凌晨
。。
走过一片小树林,有花有乌龟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到孩子念书的中学去,我又路过了那片小树林。
从我们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穿过两个路口后,要是抄小路,就必须通过这片小树林。小树林的这头,有六七户人家,有一家门口立着一根大旗杆,上面飘着美国国旗。小树林的那头,就是学校了。小学和中学连在一起,也有一个大旗杆,上面飘着美国国旗。
紧靠着小树林的这家,在林中的小道旁种了一棵果树,有两人多高,是什么果子,我不知道。眼下,果子熟了,一个个小果子的下半部,发出金色的亮光,上半部,则是明亮的黄色。这满树的金黄色,在一片片疏落的绿叶中,煞是好看。
果子熟了不止一两天了,但似乎没有路人随手摘下。
这条林中小道,有一二百米,是窄窄的柏油路,只有两三个弯。林子南面,依稀可以看到在林子中的两户人家,还有一座小木桥,夏秋季节,桥下有一滩水。北面,有一大半是芦苇塘,几十亩大,芦苇长得有一人高,芦苇深处,是一塘静水。飞鸟在芦苇丛中,飞起,落下。芦苇塘东面的树林连成了一片,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鹿在里面漫步,听到我的脚步声,小鹿回头看了一眼,又继续悠闲地向树林深处走去。
走在这条小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几件事。
今年五六月的时候,小区来了一个通知,说最近社区的治安有些不好,请大家注意。都是些什么不好的事呢?信上说,假期期间,有人爬到了学校的房子上,有人在树干上挂上了一只死去的小鸟,还有人往学校的信箱中,扔进了脏东西,等等。
这些大概都是孩子们的恶作剧吧?我想。
路边有几株野花,正开着白花。
我又想起了去年比这略微晚一点的时候,有一天,我路过这条路,看见一个妇女蹲在路边,正在挖土。仔细一瞧,正是门口前高耸着美国国旗的那户人家的女主人。我问她,你在做什么?她说,种一些花。什么花?水仙花和郁金香花。(芝加哥的春天,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这两种花最先开。)这样,春天来了,孩子们走过小树林时,就会看到花。
转过年来,我看到水仙花开了,郁金香也随后开了。
池塘在眼前了。这个池塘由于被挺立的大树和柔软的芦苇围了两层,所以,没有人到那里去钓鱼。还有那么一两次,我看到鹿到池塘边喝水,然后,大摇大摆地在我眼前走过。又有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小乌龟,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就拿回了家,玩了半个下午,又送回了池塘,说那里是它的家。
四年前的一个星期五,我妻子接孩子回家时,也捡到了一只乌龟,个头比大海碗还大,我们养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正好邀请一些朋友到我们家玩,这个大乌龟就成了六七个小孩子的玩物,它被放到了小孩子用的大洗澡盆里,端到了外面的草地上。
这时候,邻居家的女主人走过来,说,哇,这么大的乌龟!你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我说,是池塘边。她说,那你们应该把它送回去。我说,是啊。等这群孩子们走了,我们就送回去。
中午的时候,大家都进屋子里吃饭。中国的饭,吃得热热闹闹,就没顾上看着乌龟。两点来钟的时候,孩子们出去一看,大叫,乌龟不见了!乌龟不见了!洗澡盆中的水也没了。乌龟,你在哪里?乌龟,你到哪里去了,小孩子和大人一起,一边喊,一边找,找了好一阵子,也没找到。
莫非是什么人把乌龟送回了它自己的家?或者,乌龟等不及我们送它,就自己回家去了。这个谜,一直留在我心中。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林肯与平民同葬于公墓(1)
越是伟大,越把自己当普通人对待,这才更加伟大!
——狮子山
虽然春野县(Spring field又译为春田)是伊利诺伊州的首府,但它却没有邻近的县——Bloomington大,更不必说与芝加哥相比了。美国挺有意思的,州(省)府所在地,往往都不大,更说不上是该州最繁华的地方。就连我在芝加哥郊区住了几年后还不明白,为什么伊利诺伊州的首府不设在芝加哥,而在春野县。
春野县是个小地方,在伊利诺伊州的中部,十来万人中,听说,才有几百华人,大都在政府部门工作。但就在这么少的华人中,居然也有一个华人教会——春田华人圣经教会,并且,他们还有自己的教堂。这个教会有30来位教友,大都是专业人士,来自台湾和大陆的,一半对一半。他们的小教堂挺可爱的,能够容纳一百来人。教堂的地皮是一个基督徒捐献的。
3月13日,教会的人请我去讲课。我讲的题目是人生下半场。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上什么?然后,我详细地分析了克尔凯郭尔的一句名言:“最要紧的是了解,明白上帝真正要我做的是什么,找到我能为之生也为之而死的理想”。
聚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吃午餐。两道菜,炒青豆和炒肉,还有一大锅鸡汤,主食是米饭和豆沙馅的小寿桃。随便吃,大人交两元,小孩一元。
吃完饭,小孩子休息了一会,然后上中文学校。他们教简体字,开了三个班。
伊利诺伊州的车牌子上都写着:林肯之地,还有一个林肯的头像。林肯在春野县居住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1837年—1861年),春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一点半后,朱兄弟带我去看林肯墓。他在路上告诉我,林肯死前曾经请求,要把他的尸体埋葬在故乡(后来看介绍资料,是他妻子坚持要把林肯埋葬在故乡的公墓)。
从教会到林肯墓只需开车五六分钟。林肯墓在Oak Ridge Cemetery公墓里面。墓地向春野县的所有居民开放,死后都可以埋在那里,不分级别,不分种族。
公墓入口处是一个敞开的铁门,迎面有三组纪念碑彼此相望——韩战纪念碑,越战纪念碑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
我先来到了伊利诺伊州韩战纪念碑前。一组士兵的塑像矗立着,下面,七八块半人高的灰色大理石,围成了一个多边形的巨大底座。一块大理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