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人成才的障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思:中国人成才的障碍-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的管理功能是针对知识的积累、应用过程进行调控并进行相应的能力配置,其中包括对各类知识和各类能力的选择、组合、转换以及协调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对个体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知识在输入与输出上的效率,而且决定了知识元素的组合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再生能力。
  自我管理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也就是自我管理系统的动力子系统,该子系统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化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态度、志向。在自我管理系统中,能量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保证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其二是提供差异性的能力倾向。个体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动机系统能否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以支持个体知识的再生产和个体能力的再提高。动力系统的各元素统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实际上是个性化的能力倾向,即个人的擅长之处、兴趣所在和内在的追求,动力管理系统的最佳化,体现为供给总系统最大化的能量,以使其高效且不间断地运转。
  对于每一个体来说,成就任何事情不仅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更基本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成就欲望。无论是完成学习活动还是工作任务,除了需要自身资源配置系统的优化运行,还需要有动力发动系统的持续支持,而保证动力系统运转的主要动力源是个体的兴趣。外界压力虽然也能迫使个体形成一定的动力,但不仅爆发力有限,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有限。由此,动机系统的高能量是能力提高的基本前提。
  能量管理系统的动力性是显而易见的,即提供总系统运转所需要的能量,并以内驱力的形式保障个体参与任何活动的持续性。除此之外,能量管理系统对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着深层的制约作用,这是由于知识的获得及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由此决定了个人的知识资源管理受制于动力系统的管理。
  具体到学习活动的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管理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各不相同,人格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和发展特定的人格特质,使个体具备参与学习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品质;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和发展必要的知识结构,使个体具备从事学习活动的基本能力;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和发展学习欲望,使个体具备从事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总体性、综合性的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并决定着个体处理各种事务的平均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统筹安排自身知识与擅长的能力、协调平衡个人兴趣与人生目标的能力、对各种人生机会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有效组合自身优势资源的能力。
  以学校的学习为例,是否能形成高效率的学习能力并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一种内在能力,这就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恰当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不同能力来有选择地吸收积累知识、组合转换知识,最后有效地应用知识。因此,学习能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特殊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产物。个体能否形成综合智慧,能否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主要不是取决于各个单项能力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各种能力统筹安排、协调平衡的最终效果,即取决于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
  由于自我管理的内容涉及知识的管理、能力的管理、个性的管理,因而自我管理能力既是自身资源的组合搭配能力,也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种自组织能力,涉及外部信息的吸收与利用,也涉及内部信息的整合与改组,还涉及内外信息的连接与融合。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具有普适性、针对性及全面性的能力。普适性指的是这种能力的适用面广,可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针对性指的是这种能力的实用性强,可用于解决各种具体的现实问题;全面性指的是这种能力的综合性强,所展现的是个体的综合素质。确切地说,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实际上是培养适用于每一个体的最基本且最实用的综合能力。
  

2自我认识的制约(1)
个体的文化人格有可能完全淹没了个人的独特性,由此,那些在文化上最能适应的人,很可能因过度社会化而成为最没创造力的人。
  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一项历时五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只有20%~30%是一致的。这项研究揭示,人们在生活中,为了使自己过得愉快,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自欺欺人的想法,比如,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在整个社会中居于中上水平,从统计上说,这是不可能的。自我认识的假象之所以普遍存在,说明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如何认识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同的个体其自我是有差异的,但每个人的深层自我中都包含了集体意识。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组合之后的产物。认识自我的前提是认识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影响自我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社会、学校、家庭、同伴群体。
  认识自我可以通过四个层次:①个人层次,包括个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乃至潜意识。②人际关系层次,主要是人际间的互动。③社会层次,包括在社会现实、社会团体中个人的社会位置。④文化层次,主要是社会共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
  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三种形式,其一是个体独自的内部体验,即自我的内在意识;其二是相互影响的两个人之间或小群体之中人际关系的体验,即自我的人际意识;其三是个体在社会大群体里交往的体验,即自我的社会意识。当自我主要处于自身的内部感受时,自我是作为一种主体或主动者;当自我主要是关注着外在且交互作用的社会联系时,自我是作为一种客体,是被动的。
  由于自我是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而了解自我的途径不仅是从自己所获得的成果,更主要的还是通过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同别人相比以了解自己;从别人的态度来了解自己;通过人际交往来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性,从而客观认识自己;通过理解具体的人际关系的性质,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代际关系、朋友关系等人际关系来了解自己。
  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与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是紧密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都包含着来自周围人的评价,因而自我评价是综合了社会文化标准和周围人评价之后的综合评价。自我认识与外在评价相结合之后共同影响了个体对自身的看法,这意味着不仅是环境对个体产生影响,而且个体作为一个自主统一体的存在,既依赖于文化环境又具有独立于文化控制的特异性。
  自我认识的过程也会参照社会自我,即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就是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自我是在一个人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的经验中不断加以定义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包含了社会经验的意义。此外,人不仅与他人互动,也与自己发生象征性的互动。
  个体在人际互动中首先是学会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即在社会允许或赞许的限度内为人处世,然后以社会规范来进行内化的自我互动以发展自我。由此,在每个人的行为和人际互动中都包含着某些共有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然而,个人并不简单是社会系统的产物,个人总是在自我与社会要求认同的价值观之间保持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意味着,个体的自我总是在社会层次、文化层次、人际层次、个人层次这些不同层次之间寻找平衡与一致。如果个人的某个既定的行为同时反映了个人本身的需求意向、人际互动关系中的角色期望、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就会被视作是一种同时符合社会要求和自我要求的成功。一般来说,这需要把文化价值取向和社会角色期望成功地结合进自己的人格系统。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往往是个体对自己参与各种选择活动后自我总结的产物,也就是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在承担自己选择后果的各种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个体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优劣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将成为个体自我管理系统中的反馈信号,用以调节个体今后的选择行为和判断标准。自我管理系统的反馈功能,不断地对个体提出要求,包括修正错误的判断、强化问题解决过程对某项能力的需求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自我认识的制约(2)
客观的自我评价是,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过度自责,能通过别人眼中的自己来客观地评价自己。此外,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能为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不会轻易承担自身能力以外的任务。同时也乐于接受挑战,并在接受挑战时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
  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特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是一种自知之明的能力,意味着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与局限,并对自身价值和自身能力有稳定的判断。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也不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欠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全面否定自己,在取得成绩时也不会忘乎所以。概括地说,自知之明意味着自信、客观、理性。
  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支配的。成就动机是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仅去从事、去完成,而且具有尽力做好的心理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这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个人判断自我能力的高低,影响着自身的成就期望和行为。
  成就动机的高低是与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能力密切相关的,譬如自信心。所谓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任务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即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而表达出来的对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程度。人们常常回避自以为超过自己能力的活动,而去从事他们自以为能够胜任的活动,所以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常常影响着一个人对活动参与的选择。
  恰当的自我定位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①自我广延,即自我扩展能力,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使自我得到扩展而不是封闭;②自我存异,即客观看待现实事物,允许别人拥有与自己相异的价值观;③自我认可,即对自己的形象与看法有积极的认识。④自我客体化,即能够把自我当作客体一样进行分析,了解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别。
  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能恰当地选择与自身能力、兴趣、价值观相一致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个人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及发展方向,并选择一条既能适合自己又能带来适度挑战的成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