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处方六十四:彼得赞美法——传达你对员工杰出表现的赞赏。
彼得处方六十五:彼得声望法——要与各阶层的优秀员工沟通。
彼得处方六十六:彼得趋近法——透过强化的手段,不断使一个人趋近理想的目标,可以改造一个人的行为。
马太效应(1)
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富人享有更多的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
贫富悬殊
《圣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主人将要远行,临走之前,他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委托给他们保管。
主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分给第一个仆人五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分给第二个仆人两个塔伦特,分给第三个仆人一个塔伦特。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五个塔伦特。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两个塔伦特。
但是,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到了土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人回来了。他想知道几个仆人是怎么处置他委托给他们的塔伦特的。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五个塔伦特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你交给我五个塔伦特,我又赚了五个。";
“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两个塔伦特来了,他说:“主人,你交给我两个塔伦特,我又赚了两个。";
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最后,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但是,我很害怕,于是,便把钱埋在了地下。看,那儿埋着你的钱。";
主人立即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在银行家那里,待我回来时,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转身对其它仆人说:“夺下他的一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五个塔伦特的人。";“可是,他已经拥有十个塔伦特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更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走。";
这个故事出自于《新约?马太福音》,它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上个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人类在资源的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十分明显:富人享有更多的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一直孤独;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讨人喜欢,因而,他们的机会比一般人多,有时,一些机会的大门甚至是专门为他们敞开的,比如:演员、模特;一个人受的教育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学历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
金钱方面也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本钱比别人多十倍的人,收益也多十倍;股市里的大庄家可以兴风作浪,而小额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尽情使用各种营销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而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可以说,无论是在生物演化、个人发展,还是在国家、企业间的竞争中,“马太效应";都普遍存在。
马太效应(2)
马太效应的前因后果
“马太效应";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产生它的根源是什么呢?在众多关于“马太效应";的因果分析中,以下七条比较具有代表性:
——规模效应
在自然界,我们通常可以看到那些体形庞大的巨兽,它们随时都能对其它生物产生威胁,而很少被弱小者击倒。
同样,在经济领域,类似微软那样的超级软件公司,虽然同行恨之入骨,社会舆论也屡屡发难,很多人更是欲除之而后快,但其依然稳坐霸主地位,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微软“拆分风波";举世瞩目,官司打了多年,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很可能是不了了之。
因此,规模庞大是一种优势,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原因之一。
——齿轮效应
钟表可谓是人类最精妙的发明之一,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要转许多圈,时针走一圈,分针要走六十圈,分针走一圈,秒针要走六十圈。
这种齿轮效应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大人走一步,相当于小孩走两步甚至三步;大企业不发展则已,一发展就将小企业远远丢在后面;由于总量之间的差别,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两个百分点,等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增长几十个百分点。
因此,齿轮效应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又一个原因。
——领先效应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是“马太效应";的又一阐释。
一个公司,若在市场早期就能提供比对手优良10%的产品,则可能得到100%的市场占有率,即使对手后来提供了更好的产品,也很难重新占领市场。
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在于发现市场机遇。在信息时代,机遇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抢占先机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市场竞争初期的客户开发成本相对低廉,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慢一拍的竞争者来说,获得新用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从竞争对手手中争夺客户更是困难。
因此,领先者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
——资源优势
古语说:“多财善贾,长袖善舞";。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赢家";。比如:在赌场上,一个人本钱越多,赢的钱也可能越多。
什么是资源?所谓资源就是为做某件事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同自己的个人财产一样,一些资源既可以用来发展事业,又可以用来与他人交换。我们常常所说的强弱,就体现在可掌握和使用的资源多寡上。
拥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意味着拥有更加优越的地位和更强大的潜力。
所以说,资源优势是形成“马太效应";的一个因素。
——聚集效应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业绩优秀、资金充裕的公司,银行越是想将资金给它,这就是资金的“聚集效应";。人才与资金一样,也有集聚效应。美国经济的发展,便是人才“聚集效应";的很好例证。
公司的发展也遵循相同的轨迹,优秀的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优越的待遇、良好的公司文化、光辉的发展前途,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而那些效益差、管理不善的公司,就会出现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公司也很难再重振旗鼓。
聚集效应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另一个原因。
——锁定效应
经济领域形成“马太效应";的另一个因素是商品存在着“锁定效应";。 。。
马太效应(3)
什么是“锁定效应";呢?当用户从一种品牌的技术转移到另一种品牌的技术时,必将为这种技术转移支付一定的成本,当转移成本过高,使用户望而却步时,用户就处于被锁定的状态。
比如,当你欲从Windows转向Linux操作系统时,你必须放弃原来已经熟练使用的各种软件,损失掉原来精心设计的各种数据库,并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掌握Linux的使用技巧。因此,很多Windows系统的使用者不会转向Linux操作系统。
因此,当一项高科技产品开发成功,赢得市场以后,它便很容易掌握未来的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又一个原因。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时,他会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把其它良好的品质赋予了他,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
著名学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他的营销学著作《影响力》一书中指出,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像聪明、善良、诚实、机智等等。
同样,在经济领域也是如此。一些知名品牌很自然地被人们赋予了光环,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有一匹著名的赛马,在其竞赛生涯中赢得很多次冠军,为主人获得了数千万元奖金,后来,把它标价出售时,它的价格比一起参赛的马高出100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它比其它马的速度快上100倍吗?
不是,它只是比其它马跑得快一点点——在大多数比赛中,它只超过获得亚军的马一个鼻子,裁判甚至不能直接判断输赢,只有看完两匹马冲线时的录像才能确定。
在人类竞争的每一个领域,正是这种微小的差距将蠃家和其它人区分开来。
想一想那些二流人物的所得所失吧,他们虽然只比一流人物差一点点,可是,在享有的声誉和利益方面相去甚远。
一个是经过努力获得回报的成功者,一个是同样付出却功亏一篑的失败者,虽然失败者只少跑了几步,不幸的是,那是最有价值的几步。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存在“马太效应";。
谁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并且,知道它的高度。但是,有谁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呢?
不少好事者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调查,甚至问过好几个地理学的博士生,但几乎没有人能痛痛快快地给出答案。
其实,位于印度境内的乔戈里峰仅比珠穆朗玛峰低237米,这个差距还不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3%。但正是由于这个不到3%的差距,排名第二的乔戈里峰除了被一些狂热的登山运动员所知以外,其它人很少知道。珠穆朗玛峰仅仅高了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点点的“势能";,就将名列第二的乔戈里峰给“吃";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些“势能";大一点的媒体,把广告费“吃";了几亿、几十个亿,而那些没什么“势能";的媒体,连几十万也“吃";不着。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韦尔奇出任通用电气总裁不久,就提出了著名的“No1 or No2";战略,就是说任何一个领域只有位居第一或第二位的企业才有实力面对残酷的竞争,赢得巨额利润。
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提问,谁是篮球王国的NO1,大家都会说是乔丹。但是,很少有人深思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比第十在能力上能强过几十倍吗?不是,乔丹的才华并没有比其它优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