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而嵩鬚多,同时服朱紱,对立於庭。鏗独帘中窃窥而咏曰:‘一双胡子著緋袍,一箇鬚多一鼻高。’”《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小衙内双手扯住朱仝长髯説道:‘我只要这胡子抱!’”王国维《西胡续考》:“自唐以来皆呼多鬚或深目高鼻者为胡或胡子,此二语至今犹存,世人呼鬚及多鬚之人皆曰胡子。俗又製‘鬍’字以代之。”
朔客,旧注指北方边地的将领。王琦汇解:“朔客,盖为北方边地之将者。”今解为北方人即可。
苍头,指奴仆。《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汉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於良人也。”前蜀贯休 《少年行》:“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
长调短调,唐人称七个字一句的诗歌为长调;五个字一句的诗歌为短调。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曰长调,曰短调。”胡才甫笺注:“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郭绍虞校释:“此五言七言必须合歌,与一般吟咏之诗不同。”
陶谢,晋末、南朝宋初诗人陶潜、谢灵运的并称。陶善写田园诗,谢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均工五言诗。唐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陶谢不枝梧,*共推激。”仇兆鳌注:“钟嶸《诗品》:‘陶潜诗,其源出於应璩 ,又协左思风力。谢灵运诗,其源出於陈思,杂有景阳之体。’”
相远几里,指相差不多。
觱篥(音壁立),古簧管乐器名。以竹为管,管口插有芦制哨子,有九孔。又称“笳管”、“头管”。本出西域龟兹 ,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后传入内地,为隋唐燕乐及唐宋教坊乐的重要乐器。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七拍:“ 龟兹 觱篥愁中听, 碎叶 琵琶夜深怨。”《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师道时知密州事,好画及觱篥。”胡三省注:“胡人吹葭管,谓之觱篥。《乐府杂録》:觱篥,葭管也,卷芦为头,截竹为管,出於胡地。制法角音,九孔漏声,五音。唐编入卤簿,名为笳管;用之雅乐,以为雅管;六窍之制,则为凤管。旋宫转器,以应律者也。杜佑曰:觱篥,一名悲篥,出於胡中,其声悲。东夷有以卷桃皮为之者。亦出南蛮 。又《乐府杂録》曰:觱篥,本龟兹乐。
花娘,指歌女,娼妓。明陶宗仪《辍耕录·妇女曰娘》:“而世谓稳婆曰老娘,女巫曰师娘,都下及江南谓男覡亦曰师娘,娼妇曰花娘。”
平弄,缓声慢歌。平,即平声。
弊辞,谦称自己的诗。
诗注:
颜热,指饮酒面热。
含嚼(音脚,第二声),吹觱篥时的动作。比喻吹奏。唐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绥妥,下垂,此处指簪头翠珠下垂。
休睡,不睡。休,停止。
太平管,一种吹奏的乐器,形似觱篥。此处用来称觱篥。
开花风,如吹开花朵的春风。
驱云行,使云飘动。
岁华,泛指花草。因其一年一枯荣,故谓。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宋王安石《绝句》之六:“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中坐,座中;座间。《文选·江淹<拟颜延之侍宴>诗》:“中坐溢朱组,步櫩簉琼弁。” 吕延济注:“中坐,谓座中也。”
剑杷(音霸),剑柄。
兰缨,剑绥的美称。
猱(音脑,第二声)。兽名。身体便捷;善攀援。又名“猕猴”。
拾萤,晋车胤少时家贫,点不起灯,夏天夜里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囊里,利用萤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后以“拾萤”喻勤学。
解:
邀饮、吹奏、感受、赞美,层次整齐。
28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注:
须,必要。
水碧,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 耿山 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 注:“亦水玉类。”
琢,雕刻玉石。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熊、虎、赤痢⑻炻埂⒈傩啊⒛仙椒岽筇亓蓿妒匪健斌橇臁摺!蓖跸惹庖孪榈涝唬骸昂褐揭。越鹞铮掠雄。坝畜牵何宀捎褚源瓜拢性蚨 !薄√瓢拙右住冻ず薷琛罚骸霸启W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好色,好看的颜色。
蓝,蓝田,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秦置县,以产美玉闻名。汉班固 《西都赋》:“陆海珍藏,蓝田美玉。”
水气无清白,水被搅得浑浊。
蓁(音珍)子,即榛子。榛树的果实。《山海经·西山经》“下多榛楛”晋郭璞注:“榛子似栗而小。”
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南朝宋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唐杜甫《杜鹃行》:“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生人,活人。《庄子·至乐》:“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泉脚,水底。
挂绳,以防溺死、摔死。
悬肠草,南朝梁 任昉《述异记》卷下:“悬肠草,一名思子曼,南中呼为离别草。”古人每以喻思子或惜别。
解:
写尽采玉老人的凄苦。一旦死去,儿女如何生存?
29 伤心行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注:
咽(音夜)咽,呜咽哀切之声。
楚吟,如楚辞般哀怨。
幽素,幽寂,寂静。唐李商隐《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秋姿,如秋之姿,形容衰姿。
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晋张华《杂诗》:“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唐刘长卿《杂咏上礼部李侍郎·寒釭》:“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歇,尽也。
落照,夕阳的馀晖。此处指将要熄灭的灯光。南朝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唐姚合《霁后登楼》诗:“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
羁魂,身处羁旅之中的心中。
解:
主旨如标题,“伤心”。 txt小说上传分享
30 湖中曲
长眉越沙采兰若,桂叶水荭春漠漠。
横船醉眠白昼闲,渡口梅风歌扇薄。
燕钗玉股照青渠,越王娇郎小字书。
蜀纸封巾报云鬓,晚漏壶中水淋尽。
注:
长眉,借指美女。见前《十月》注。
越,指江浙一带。
兰若,兰草与杜若。皆香草。《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李周翰注:“兰若,香草。”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唐刘禹锡《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楚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本草纲目》:“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挪而佩之,八、九月后渐老。”《本草纲目》:“杜若一名杜蘅,味辛微温,久服益气轻身。”
水荭,亦作“ 水葓”。水草名。一年生草本。全株有毛。叶子阔卵形,花红色或白色,可观赏,花果可入药。
漠漠,形容密布。《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晋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唐许浑《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瀟瀟。”宋欧阳修《晋祠》诗:“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梅风,早春的风。一解为黄梅季节的风。王琦汇解引《岭南录》:“梅雨后,风曰梅风。”
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北周庾信《和赵王看伎》:“緑珠歌扇薄,飞燕舞衫长。”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燕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燕子形的钗。叶葱奇注:“燕釵,指燕子形的釵。”
玉股,指玉饰的钗。王琦汇解:“玉股,釵脚以玉为之者。”
越王娇郎,越王家之公子,代指贵家公子。
小字,细小的字。一般指若蝇头至樱桃大小的楷体字。晋卫恒《四体书势·序隶书》:“Вā×葫' )宜为大字,邯郸淳宜为小字。”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顾於韩蔡内,辨眼工小字。”
蜀纸,犹蜀笺。自唐以来蜀地所制精致华美的纸的统称。叶葱奇注引《国史补》:“纸则有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
封,密闭,装。
云鬓,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南朝陈张正见 《山家闺怨》诗:“王孙春好游,云鬢不胜愁。”
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下沉或上升,借以指示时刻。前者叫沉箭漏,后者叫浮箭漏。统称箭漏。中国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浮箭漏。此外还有一种以沙代水的沙漏。中国在周朝已经有了漏壶。后来为了提高水流速度的稳定性,逐渐在漏水壶上另加一只或几只漏水壶,形成多级漏壶。见前《十月》注。
淋,流滴。
解:
公子暗约少女夜半相会。
31 黄家洞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注:
黄家洞,《资治通鉴》:“冬,十一月,壬戌朔,容管奏黄洞蛮为寇。乙丑,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