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也最费力的办法,万向开始了各种进口汽车万向节的试制,随后他们带着研制出来的样品对号入座地又找到驾驶员,再次请求用他们的产品替换,保证上门服务,免费安装。其中万向只有一个要求,将使用情况反馈给他们,便于改进。今天这样的创业故事听起来已像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万向就是这样开始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鲁冠球:自己的梦自己圆(6)
整个20世纪80年代,鲁冠球用力最多的是产品质量,价廉质优是他手中唯一的武器,但要过质量关又谈何容易。他的农民队伍起点实在是太低了,全厂高中生只有两名,初中毕业已经算是高学历了。现实是令人尴尬的,很多工人一边嚼着甘蔗一边上班,嚼剩的甘蔗皮在工作现场随处可见;工人们看不懂图纸,不习惯用千分尺、游标卡;几乎没有质检制度,全面质量管理三个英文字母缩写(TQM)中只认识一个字,称之为“皮蛋”,出了废品怕惩罚就干脆扔到田野里、河塘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鲁冠球就是带着这样一支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队伍,踏上了日后国际化的征程。
1980年初春,万向发生了一件日后影响企业发展的大事。一天,鲁冠球收到了安徽芜湖客户的一封来信,信中说“贵厂的产品价格虽公道,但有些万向节出现了裂缝”,经过一番沉思之后,鲁冠球马上决定派人到大江南北寻访所有客户,把有问题的产品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合格产品,谁知竟有3万多套次品被追回,堆在仓库里像个小山包,价值40多万元。
40多万元在当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人建议修补后再降价处理,但鲁冠球却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在报废产品现场会上,作为一厂之长的鲁冠求首先作了自我检讨,并请扣除自己半年奖金,说完就第一个扛起装满次品的草包向镇废品收购站走去,在他的带动下,身后排起了一条长龙。由于这次损失,万向职工半年都没发奖金,但却唤醒了全厂员工的质量意识。
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鲁冠球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几乎是想尽了办法:他拿着鞭子把所有职工赶进业余补习班,谁不愿意就缓调工资,甚至罚款;不惜一切代价引进人才,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为了进入当时机械工业部确定的国内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厂行列,鲁冠球派人拿到《整顿条例》,对照标准逐项整顿,在后来的检查中得分居同行之首,硬是以乡镇企业的身份挤了进去,按规定,作为全国生产万向节唯一的乡镇企业,万向本来连参选的资格都没有。
1984年,鲁冠球第一次打开了国际市场,美国汽车零配件领域排名第三的舍勒公司找上门来,订了3万套万向节。1987年,这家企业提出今后万向的所有出口产品都必须经过他们公司,否则就将削减每年20多万套的采购量,鲁冠球当即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他不信这个邪,也不想将企业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戏剧性的是,一年之后,舍勒公司的订单又回来了。而在第一次合作的16年后,万向竟将这家企业收入囊中,成为世界上拥有万向节专利最多的企业。
鲁冠球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2009年春,就在美国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他却一反平日的低调,投资数亿在家乡建造电动汽车产业园。做汽车是他毕生的梦想,为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足足准备了半个世纪。回首来时路,他曾意味深长地说:“人世间的事物,别人要打倒它很难,怕就怕被自己打倒。历史告诉我们,城堡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通过市场竞争把它挤垮是很难的,就怕自己站不住。未来的胜利,关键还是靠我们自己,靠强大的精神力量,靠对事业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尔·盖茨: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使你倒下(1)
比尔·盖茨背景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前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世界首富”、“商业天才”等带着无限光辉的定语是“比尔·盖茨”这个名字永远的光环,在资本时代,比尔·盖茨几乎就是智慧、财富、梦想的代名词。
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华盛顿西雅图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从小盖茨便展现出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极高天赋。1967年,盖茨进入私立湖滨中学,在这里盖茨首次接触到了计算机,并从此与计算机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而他在计算机方面惊人的天赋在湖滨中学开放、自由的氛围中也得到了最大的展现与发展,他的人生就此开始走向传奇。
青少年时期的盖茨已经展现出了让人惊叹的商业才能与在软件设计方面的天赋。13岁时,盖茨就开始编程;15岁时,盖茨带领着学校的计算机程序编制小组为一家大公司编制了工资单程序,并出人意料地提出按版权抽取利润的合作形式,显露出精明的商业意识;17岁时,盖茨向自己的学校卖出了课程表程序,这一程序至今仍被湖滨中学沿用;而在读中学期间,盖茨已经与好友保罗·艾伦及伊文斯创办了一家公司,他们雇用廉价的学生劳动力,招揽生意,寻找一切可以赚钱的软件项目;在进入大学前,盖茨与艾伦便已经坚信计算机总有一天会像电视机一样走进千家万户,而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每台计算机里面都装上他们设计的软件。
1973年,比尔·盖茨进入哈佛大学,但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他便从这所世界著名的学府退学,于1975年与保罗·艾伦共同创立了日后的软件业巨子——微软,此时,盖茨19岁,促使他作出这一惊人决定的原因是:“我们意识到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正是从比尔·盖茨意识到这点起,世界上少了一位数学家或律师,却多了一位软件天才、商业巨子和一家叫“微软”的公司。当时的微软公司聚集了一帮为软件而疯狂的年轻人,在盖茨的带领下,这家公司渐渐崭露头角,至1980年微软公司获得了与“蓝色巨人”IBM的合作机会,迎来了微软发展的辉煌转折点,微软一跃成为软件行业内的佼佼者。随后,盖茨以其极佳的商业嗅觉与技术敏锐感判断出Windows将成为日后的主流,开始着力开发Windows系统,于1985年推出操作系统 ,并不断升级换代,又相继推出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至今雄踞软件行业霸主地位。
比尔·盖茨曾对自己的大学老师说,他要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而事实上,当他31岁时他已成为亿万富翁,并在39岁时成了世界首富,此后连续13年稳稳地坐在世界首富的宝座上。
2008年6月,比尔·盖茨辞去在微软的一切职务,全身心地投入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将自己几乎所有的个人财产都投入了这一基金会,股神沃伦·巴菲特亦将个人财产的85%捐赠给了基金会,交给盖茨夫妇打理。自此,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
有人说盖茨是神话和奇迹,但也有人说盖茨是撒旦和希特勒,打着深深盖茨烙印的微软,在商界里似乎无往而不胜,但创业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守业永远不可能风平浪静,创业前期的艰辛,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风险,由于桀骜、霸道、强势惹来的非议进而转化为一场场严峻的生死危机……世人就像看惊险大片一样看着微软在惊涛骇浪的商海里翻滚,但盖茨凭借着其魔鬼般的心智,心无旁骛,永不畏惧,带领着微软一次次化险为夷,疾驰前进。
比尔·盖茨: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使你倒下(2)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使你倒下
【观点】
“当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你要悄悄地振作起来,重新奋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
【核心提示】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微软的商业帝国也曾经历风雨无数。Windows开发的一再失败曾经是微软历史上最大的伤痛,当比尔·盖茨满怀激情想要争夺Windows市场时,迎来的是一次接一次的失败。伟大的企业家从不会在危难时怨天尤人,而是默默地振作。此时的盖茨冷静地抵抗住内外压力,带着自己的信念,带领微软走出危机,走向进一步的辉煌。
【进阶阅读】之危机背景
“在微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让人伤心和沮丧的经历。”说这话的是当时微软Windows研究小组的主要负责人麦克·乔治。
1981年,苹果抢先一步开发出了被称作麦金塔的电脑软件,这种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图形用户界面。让别人拔了头筹,这是比尔·盖茨无法容忍的,于是开发“Windows”更为紧迫,盖茨希望凭借这一软件夺回一城。盖茨对此软件的开发无比重视,从外寻求了麦克·乔治等技术人才,并划出微软最优秀的20名程序设计员组成团队,全力以赴地进行研发。而且,微软对外许诺这将是个颠覆性的新产品,由此给外界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与期待。
然而,由于当时的个人电脑内存容量太小,其8088微处理器的速度很慢,无法满足Windows所需,同时比起以往的MS—DOS等系统,Windows本身的复杂程度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因此Windows软件开发了两年多,却一直身陷泥潭,并未见任何实质性的突破,Windows的面世似乎遥遥无期。无奈之下,微软只得无可奈何地宣布将原定于1983年底的交货时间推迟至来年的第一季度,这让号称“我们出售的是承诺”的微软公司,特别是盖茨个人觉得非常有失体面,然而,真正让人沮丧的事情随后一件接着一件发生,后果完全出乎了盖茨的预料。
1984年2月,当300多家硬、软件公司满怀期待地赶往西雅图希望可以拿到微软关于Windows的产品时,微软再次宣布将Windows的供货时间推迟至5月,众人失望而回;待到5月,微软的销售经理一一拜访各家用户公司,向他们道歉说Windows软件的供货将再次推迟至8月。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让用户们逐渐失去耐心,转而开始探寻“可视”公司的VisiOn软件的可能性。这对微软来说是个极度危险的信号,如果“可视”公司抢先一步实现了技术的突破,那么这块市场微软就将失之交臂。所幸的是VisiOn软件以及其后IBM亲自出马推出的“顶视”软件皆由于技术上并未有彻底突破而遭遇市场的冷淡反应,人们转而继续期望Windows的诞生。这对微软来说是一次喘气的好机会,但无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Windows依然无法达到人们的期望,就意味着微软也将黯然退出这场角逐。8月旋即而来,然而微软依然交了白卷,这次,在失望之余大家再也没有多少耐心,新闻界开始极尽挖苦之能事:“如果你想成为像比尔一样的亿万富翁,你必须先学会当众吹出直径一寸以上的大泡泡。”舆论的冷嘲热讽,市场的失望情绪,让微软陷入两难境地,Windows的开发进退维谷。
比尔·盖茨: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使你倒下(3)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