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熟年革命-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的老观念根深蒂固:男人不看外表,看内在。内在战无不胜,才是真正男人。
  此话不假,内在太重要了。不过,外在也同样,甚至比内在还重要。
  因为,要改变内在,不那么容易,需要毅力、修炼,要花时间。相比之下,外在的改观容易多了。而且,内在会随外在的改变而改变。
  再怎么欢蹦乱跳的女孩,一旦和服套上身,立刻就收敛起来,显得文雅了。相反,再多么羞答文静的女孩,只要西装配西裤,马上显得活泼干练。
  因“衣”而异——职业装就是这样。
  画家,头顶贝雷帽,身披潇洒的风衣;旧时的日本文人,一袭和服打扮,坐在酒吧的柜台边,一副忧郁的神情,像模像样的。衣装如此,连讲话也好像有说服力了。医生白大褂,法官黑制服,女秘书黑色套装——因“衣”而异,那种感觉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唯有天才,可以“无为而治”地自由发挥。但是对于凡夫俗子,首先要在外表上下功夫。借助外在力,改变内在力。
  白金这一代人,生来就是不会玩,所以只有靠改变外表。
  年轻人,天性活泼,天然去雕饰。但是人老珠黄就不行了,有必要去“人老装潢”一下——外表“年轻”了,内心也会随之“年青”。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股可以引起“变心”的“变身”之力。欲速则不达,乍一看以为是绕远路了,其实,打扮是让内心走向年青的最短途径。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白金一代能够穿着潇洒又得体呢?
  最省事快捷的办法,就是学会恋爱。“男老八十,女老腿直”,爱能使人神气活现,变得年轻。
  如同雄性孔雀张开鲜艳的羽毛吸引雌孔雀一样,男人一想到要遇见喜爱的人,出于“要看上去年轻”“要被人夸奖”的私心,自然会去留意自己的外表,想打扮一番。
  哪怕不是谈恋爱,只要抱着“要看上去年轻”“要被人夸奖”的心态,白金一代也同样能打扮得潇洒。
  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意识地在意别人的视线。刚刚成名还略显土气的女演员,一旦成为明星后,变得越来越漂亮,这是因为在意周围的视线提起精神的缘故。白金一代,是不忘自我欣赏的,在意“被人注视”比任何“回春药”都更能使人年轻。

第五章 人靠衣裳马靠鞍(2)
要“被人注视”该怎么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穿着鲜艳。六十男人穿上鲜红衬衫,肯定引人目光。
  要改变外表又不知如何着手的人也没必要烦恼,开始时,试着买一件从没敢穿过的鲜艳服装。穿上它,带着爱妻下馆子,这样一来,朴实的一天就变成豪华的一天了。原先懒得不想去的旅行,现在也想去了。
  有意识地去选衣服,自然会对别人的穿着感兴趣。这样,话题多了,无关上下等级和社会地位,能建立更新的人际关系。
  说不定还有更令人心跳的艳遇。
  我家附近就住着一位出色的白金一代的女性。尽管是年过八十的她,仍然穿着艳丽,而且很配、很得体。
  记得有回在街上相遇,闲聊时她说:“我这老太,就是喜欢穿着艳丽,还真有些害羞……”的确是大白话,当时她穿的那条连衣裙色彩太过艳丽了,明显和那张脸阴阳不协调。
  但转而一想,向往年轻的心态是美丽的,我当即赞扬说:“很得体漂亮哦!”
  自那以后,只要在路上撞见,我都会赞美她的装束。于是,不可思议的是,原本与“年龄不符”的装束打扮越来越符合她了,整个人都换发着光彩和年轻的气息。
  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不可小觑。
  只是,像这样勇于改变外表,肯定会惹来麻烦。
  来自家人和世人。
  “都这把年纪了,还这身打扮出门,丢人现眼”——子女、子孙们说不定会皱起眉头。邻居们可能也会背后议论:“不想想年龄,还好意思打扮成那样。”
  不过,不必害怕成为别人眼里的另类。一下子改变了穿衣风格,没看习惯的人会感到“不配”和异样,这是理所当然的。
  无论是谁,一开始都不配新鲜玩艺儿的。只有不妥协地敢穿,服装就会自然而然地体贴你、配你——这就叫穿着得体。
  要是当真招人白眼了,那要恭喜你。因为你已经离白金一代要求的潇洒又靠近一步了。
  相反,要是穿着年龄相符的服装为的是让家人和左邻右舍都放心,那么没戏了,任何的新鲜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了。
  的确,安分守己适龄养老,可以无风无浪地过太平日子。但这样,人生没有光彩,白金一代,得不到讴歌。
  到了这把年纪了,就必须穿符合年纪的衣服——千万别框死自己。衣服配与不配,千万别去多想。只要自己喜欢,管它左邻右舍的什么“丢人现眼”“年龄不符”的废话。
  不畏缩不羞怯,我行我穿“年龄不符”的服装,以“年龄不符”为荣,彻底粉碎“适龄适事”的成旧框架,充分展现自我。
  据悉日本国内的个人金融总资产已达1400兆日元。特别是六十岁以上白金一代的平均资产超过了两千万日元。相比之下,三、四十岁左右的人,贷款负债很多,能自由支配的资金不是很多。
  包括退休金拥有可观资产的白金一代,问题在于基本上不会用钱。
  干什么呢?不是压床底,就是存进银行,死钱一堆。结果,货币流通缓慢,市场消费冷淡,成为导致日本经济萧条的一个要因。
  日本的中老年夫妇外出,基本上不光顾高消费场所。做丈夫的,想的是:反正老夫老妻了,去“家庭型餐厅”就足够了;做妻子的,要是去了稍稍高档的餐厅,看到蔬菜沙拉要价一千日元,立刻拉长脸:家里做便宜多了,还是回家吃吧。
  为什么白金一代的生活要如此节俭,穷储蓄呢?
  问其缘由——“为了养老啊!”——人人都这么回答。
  没错,养老是需要一定钱财的。
  但是,为了养老而养老地存钱,不是太空虚了吗?!忽然有一天发现:银子存款不少,身子动弹不了。
  日本超级百岁老人“金银”姐妹俩,也曾对于记者的——“上电视赚的演出费怎么花啊”——的问话,回答说:留作养老。
  人老呆家里,手捧存折数数字,岁月独飞逝。
  如此人生,无滋无味、无聊无情。仅仅剩下有钱有财,毫无意义。岂止如此,那钱财遗产极有可能引发子女们为继承争夺而反目为仇的种子。
  钱,本来就不是为了留给孩子的。真正应该留给的,是教育、教养和丰富的感性。
  想一想,身后留下的资产和财产,总有一天会被人拿走,还有可能成为子女间遗产分割相争的祸根。但是,留下教育教养的心灵遗产,就算家里小偷进门,也不会拿走。
  白金一代,应该从正面的积极意义去理解:享乐主义、玩乐主义。
  一过六十,外华内实。下决心,彻底打扮,彻底享受。自己挣来的钱自己去花费——这种思想上的革命才是白金一代所追求的。
  以前,有一位魅力十足的女子叫大屋政子。总是穿着大胆,“年龄不符”的时装令人大跌眼镜。说得难听点,就像大街上发疯买艺的。有意思的事,见怪不怪地看惯了,后来反而看得顺眼,甚至她一上电视我就爱看。
  后来不知何故,看见电视里的她比以前穿得朴素多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我还在纳闷呢,不久便听说,大屋去世了。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年龄不符”的时装打扮也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换句话说,要想坚持我行我穿、坚持引人注目,没有相应的体能和毅力是办不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年龄不符”之人总是活得有光彩。
  老是想着“一把年纪了”地把自己关在家里,就会很快老去。不如用“年龄不符”的服装好好地打扮一下自己,让身心都神气活现起来,让日子更光鲜美好起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恋爱实现自我革命(1)
一般来说,男人一到中老年,年龄越大,人越固执,不想改变自己。来自基层的好的建议不愿去听,总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并执意要把自己的想法和作法正当化。其实,这正说明了年龄增长会失去思考的弹性。
  所有的人际关系、企业模式,年复一年地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不能否定,也否定不了的。家庭主妇也好,熟练女工也好,有时都会自命不凡:我都一直干到现在了,这样没错的。
  但是年轻人、下属们可不这么想。
  年轻人的想法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是时代变了,前后左右的处境、到上下关系、人际交往、还有企业模式,企业环境等等,都时刻变化着。所以,不反省自己、不顺应变化、不与时俱进,是不行的。
  那么人到底怎么做,才会变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谈恋爱。恋爱体验是最能改变人的。
  假如有位男领导,不管下属怎么申述要求改进,可他就是不改——“就这么定了,按既定方针办”——你也拿他没办法,即使不改,眼下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但是一谈恋爱,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恋爱关系,可不同于企业单位间的,而是一对一的平等的个人关系。
  “哎哟,我不喜欢这样,你别……”,“我喜欢你这样……”等等,她的想法和希望再多,你也要听。恋爱,男女的意见是平等的。
  为了维护和她的关系,怎么妥协,妥协多少,如何反驳,如何被接受,男人少不了精心细致地呵护。这种场合,要是拿出单位里的臭癖气像对下属发号施令般地对待她,那你肯定被甩了。
  为了留住她,他会改变一点自己,迎合一下对方。她也一样,为了钟情的他,她会有求必应。恋爱中的男女,换位思维,彼此改进。
  人,通过恋爱改变自己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服帖的。
  年轻时候,恋爱中的男女,较之恋爱前,都会发现自己变化很大。
  由此可见,改变决不是做减法。在单位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勤于思考,慢慢地就会懂得倾听的喜悦和乐趣了。
  单位里,人们的注意力老是集中在上下等级,官衔大小的人际关系。但是,一旦谈了情说了爱,明白了为了爱而要去谅解和宽容,其结果,自己也改变了。
  如此看来,这与年龄无关,只要谁还能恋爱,谁就具备了有变革之可能。
  因为喜欢一个人、爱上一个人,自己也改变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因为追求自己的所爱,使自己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还能实现自我变革,这难道不是一石二鸟的美事嘛!
  直说吧,董事长也好,总经理也好,管理干部也好,更应该好好地去恋爱。有了钟情的人,自然会去听取对方的想法,丰富自己看问题的视点,开阔自己想办法的视野——因为,有她的也有自己的,看问题是复眼视线。
  常在婚礼上听到这样的讲话:“至今为止,是以一个人的眼光看世界的,从今往后,因为要以夫妇两人的眼光去看世界,所以,人生的前景看得更清楚了”。很有道理。不过,好像现实生活中,一旦结了婚,不是两人的“视线复合”,而是各看各的“视线组合”也不少。
  无论如何,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