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马坡-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妈的上千斤、万斤的。都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大着胆子想了三天三夜也不敢在水稻上放那个“卫星”,在粮食上空口打白牙,那是要饿死人的哟!可我们不能老让公社领导骂我们老落后不是?总得有个好姿态吧?总得有个表示不是?所以呢,我们还是得放他娘的一个大卫星!大家伙都给我开动、开动脑筋,什么好主意、馊主意都可以亮出来,然后集思广益,我们再决定看看放个什么样的“卫星”。要么不放,要放就放个爆炸性的,来他娘的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那天在祠堂开大会,龙巴对着全体社员又这样说了一通。食堂已萎缩到老祠堂,原先摆着的饭桌各家都搬回家了,新祠堂就成了大会堂。平时,里面显得空荡荡的,只有右厢房里还有些人气,因为有杨经文在里面做木工活,为队里修理农具。这会儿开大会,厅堂上坐满了人。社员们有的是自带凳子,有的坐在门槛上,有的干脆席地而坐。男人们吸着烟,女人们纳着鞋底,听了书记的动员,便都动起脑筋来,一时间,大厅里议论纷纷,不过都是些打趣的说笑而已——譬如:一只母鸡学着公鸡打鸣啦;一只狗追着猫跑,追呀追呀,猫上了树,狗脑袋却“咚”地一声撞在树杆上……如此等等。不过,还真有一人语出惊人,一语震四座。

  “你们不要扯淡呀!我给你们出个好主意啊……”说话的是人小鬼大的小学生茂田。茂田像个大人一样叉着腰说,“请念龙他外公制造一部永动水车呀!那可是,不用牛、也不用油,只要踩一下,就能不停地骨碌碌转动的水车啊!”

  人们一时竟没有转过弯来:谁?念龙的外公是谁呀……还有这样的水车呀?等醒过神来,这一下可就真的炸窝了:真的吗?地主杨经文会造这样的水车么?这是怎样的水车呀……

  龙书记像是捞到了救命稻草,兴奋得脸上的疤痕通红。他连忙制止喧闹的场面,问茂田怎么知道地主杨经文会造水车。他只晓得杨经文的确有些本事,有一己之长。自打农业社成立,地主杨经文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物,成了维修农具的能工巧匠。这家伙就是聪明,没听说他学过木匠,却无师自通地摆弄着斧头锯子,水车坏了叫他修,犁耙坏了找他修,水桶漏了也找他补,甚至换一根锄头把也找他……于是杨经文成了大队专门的修理工。但却没有听说过他能造水车,还是“永动”的!真要这样,那这个卫星放出去,可就真是爆炸性的了!不仅震动全县、全省,说不准还要震动全国、全世界呢!

  “茂田,快说说,你听谁说杨经文能造这种水车呀?”龙巴走到茂田身边,用手摸着他的头问道。

  茂田说:“你们不信呀?我是亲耳听念龙他外公自己说的,他又是听他儿子说的……他儿子是大学生呀!什么不懂?哼!”于是茂田便讲起了他在杨经文家听到的新鲜事……

  原来,前一阵子杨经文在省城上大学的二儿子回来度假,有一天茂田去他家找茬念龙玩,正赶上杨经文在听儿子讲“永动水车”的故事,说有人正在研究永动机,要是研究成了那可不得了。从永动机说到钟表,从钟表说到永动水车……杨经文有感而发:“我倒真想造一部‘永动水车’呢!你知道踩一天水车有多累?我的脚都踩肿了!”茂田听得很受感动,所以也就记住了。

  大家伙一听都觉着有门儿,嚷着叫着说干吧!试试吧!成了,这颗卫星放出去可就大放光彩了啊!

  龙巴当即决定去找地主杨经文下达任务。他真有些后悔没让地、富、反、坏、右来参加大会,说不准这些人中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真是“病痛乱投医”!龙巴书记决定“死马当做活马医”了。他当晚就带了几个干部去找杨经文,下达制造“永动水车”的政治任务。没有让更多的人跟去,当然更不让小孩子跟去。

  见到龙巴一群干部突然大驾光临,地主分子杨经文点头哈腰,惊恐万状,而得知要他制造“永动水车”时,更加魂不附体,吓出一身冷汗。他那麦杆子一样的身子弯成90度,嗫嚅着叫苦不迭:“我、我哪里会造什么‘永动水车’呢!别听细伢子乱说……我、我不是不做,我、我实在是……”

  龙巴见状,感到进退两难了。看来杨经文只是有过这方面的想法,但还没有把握能够制造出什么“永动水车”。他不想强人所难,但又不想就此放弃。有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何况,要是就这样退出去,别人还会说他同情地主。他想,既然你有过制造“永动水车”的想法,那你就不妨试呀!至少这个想法就不错,成与不成另说吧!于是,他对杨经文说:“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大胆去做,去试。这是党和人民给你立功赎罪的好机会哩!好啦,就这么说定了,要什么材料找杨副主任要……啊!给你两个月时间,拿出一部与众不同的水车来,名字就叫‘永动水车’。记住了……啊!”

二  还是要放“卫星”(2)
杨经文有口难言,他不做也得做,做不出来也得做。他只怨自己这张臭嘴,祸从口出啊!他希望龙书记打自己的嘴巴,就像孙大球队长在食堂打他的耳光一样,打过后就没事了。可龙书记不打他也不骂他,下过命令就领着一班人出去了。

  地主分子杨经文不得不接受了制造“永动水车”的任务,开始了废寝忘食、苦思苦想、艰苦卓绝的制造。

  杨经文把制造“永动水车”的工场设在自己家里。他苦思冥想了几天,终于画出了水车的图纸,然后向找杨副大队长要了一些木料,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制作。没有多少人关心他是否能造出永动水车,倒把自己的女儿诗芸急坏了。

  诗芸听说龙巴要父亲制造“永动水车”,立即找到龙巴说:“我真不懂,你是安的什么心?你要我爸做那个没影的东西,不是要把他往死路上逼么……他哪里会做什么‘永动水车’呀?做不出来怎么办?又要说他华众取宠、欺骗政府,挨批受斗么……”

  龙巴安慰她说:“这你放心!我也只是让他试一试,做不出来没关系,白马坡还是我说了算!不会让大伯受苦的,你放心好了。”

  诗芸说:“你说了算?去年你不也是书记么,父亲还不是照样挨耳光了……”

  龙巴叹息一声,说自己当时并不在现场,后来对孙大球也进行了批评。其实龙巴心里明白,有些事他也控制不了,就像诗芸当教师的事,他还能捂多久也很难说。不过,只要他一天在位,他就会庇护这个对他有情有义的女人,庇护他的家人。

  诗芸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她也理解龙巴的苦衷。

  最关心杨经文制造“永动水车”的,除了大队几个干部外,还有他外孙古念龙。小念龙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外公能造出这部水车哟!这个小家伙,一有空就往外公家跑,帮外公打下手,拿根木头、递个斧头什么的,有时还能帮着拉拉锯……

  杨经文的屋里堆满了长长短短的木板、木条。他几乎不分白天黑夜的忙活着,不是锯木头,就是刨木板……

  古念龙常常问:“外公,还有几天能造出‘永动车’呀?”

  杨经文咳嗽几声,喘着气说:“快了快了……”然而他心里清楚,他将制造出一部怎样的水车哟!这种抱着幻想的创造,使他既有几许兴奋,又有几许无奈。

  然而,杨经文毕竟是杨经文,杨经文毕竟是有些本事的。这一天,地主杨经文终于“宣布”制造出了他的“永动水车”。不,应该说,白马坡大队的“永动水车”诞生了!一颗空前绝后、震动全球的人造“卫星”即将发射升空了!

  全村空巷,人们呼朋唤友地涌向村前,翘首以待观赏“永动水车”的试车表演。

  李布清书记闻讯白马坡大队造出了“永动水车”,立即带着白云海等几个干部赶来观看。

  龙巴书记兴奋得满脸通红,他率领着五六个汉子,“吭唷、吭唷……”地把“永动水车”这颗“卫星”抬到了门前塘的码头。这时人们才发现,这部“永动水车”很像老式的织布机,全部构件都是木头做的,只是个头小些、短些。当然结构也是不同的,多了一些叶片和转轴什么的。人们看着这新鲜的怪物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池塘水满,池水溢上了码头最后一级石阶,浸了岸边绿草。

  “永动水车”被拖至码头有水处,龙巴书记吩咐杨经文开始试车。杨经文有些紧张,脸红红的,手也有些发抖,脱去鞋子,卷起裤脚,走到水车前,双手扶了拦板,一只脚踩在踏板上,然后用力踩了一下,水车还真的转动起来了,木质的叶片刮得水声“哗哗”响。看的人就“呼啦”一下欢叫起来。可脚一离开,水车却不动了。书记说,再移深一点,上来的水太小,冲不动的。于是又往深处移了移,再踩,却踩不动;再加一个人去踩,动了,却慢得很,而且人一离开,水车也就不动了……人们“唉”地一声,像泄气的皮球,散了。

  杨经文一脸煞白。

  龙巴书记说:“不成,还得改改!”

  于是就把“永动水车”抬回去,接着改进改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  引火烧身(1)

  龙巴以为放卫星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不久一条特大标题的新闻就出现在地区报纸上,题目是:《敢想敢干创奇迹,白马坡造出‘永动车’》。

  龙巴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 ,脸色和杨经文当天试车失败时一样煞白。他气急败坏地骂了一阵娘,说谁他娘的这么手快、嘴快,这不是要撕我们白马坡的脸么?然后把报纸重重地拍到桌子上,吓得在座的几个人都瞪大了眼睛。他抓起电话要通了李布清,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布清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地说,你着什么急呀?这是好事呀!有那么一个东西放在那里,你怕什么呀……他告诉龙巴要做好接待准备工作,说这篇报道肯定要引起轰动,一定会有不少人前来参观、访问。最后,李布清还情不自禁地表扬龙巴,说他“永动水车”这颗卫星放得好,这不仅是白马坡的光荣,也是经山公社光荣。

  龙巴叫苦不迭,对着电话里嚷:“还光荣啊,简直是*烧身!”

  龙巴没有料到事情会弄成这样,他的确是*烧身了。此刻,他的确像手里捧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永动车”上了报纸,肯定要惊动县里、地委,甚至省里,到时候怎么向上级交待啊?这不能不说是个大问题呀!

  龙巴不得不召开大队干部会议,研究对策。

  干部们也都喜忧参半。喜的是,白马坡从此名扬四海了!全县、全省乃至全国,都知道有一个叫“白马坡”的地方,都知道白马坡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忧的是,这“奇迹”毕竟是言过其实,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面,怎么面对观众呢?

  这种大队干部会行成了一种惯例,先是由龙巴讲一讲要讨论的事情,然后大家讨论;而第一个发言的又必定是吕桂花。

  别看吕桂花已四十好几了,可身板还是挺硬朗的,说话、做事还风风火火。她说:“怕什么?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种事躲是躲不过去的。我们不能还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