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剩男剩女-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准备着下一次赴约!在父母眼中,如若相亲无果,必将哀伤终老……以致于不少人都说出这样的“激愤之言”:真想回到古代啊,干脆“媒妁之言”得了,不需要思想,只知揭开盖头时见到的就是自己三餐一宿,与之终老的伴侣……     
六、是玫瑰色的春梦(2)     
  不过就我们采访的情况来说,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认为,相亲应该成功率比较高;因为相亲是大家在基本情况都知道或者符合的情况下见面的;反正是相亲;大家都可以谈条件的;符合要求就去看看;不行就不去。而自己认识的就不一样了,哪怕和心中原先设想的要求不符合,也不会那么苛求,因为有感情了,但这样往往难以一直维系下去。 
  方艺和徐坤是我们在最近约见到的两位受访者,两个人都是北京女孩、大学学历,家里的独生女,分别是31岁和29岁。她俩一个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一个在一家公司做销售主管。两个人的身高都在1米65以上,月收入也都很可观。 
  方艺在向记者讲述她的择偶经历时说,前几年还好一些,这两年她的婚姻几乎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父母差不多动员了所有的亲属、同事为她找对象。有时候一个星期内不断被家长拉着去“相亲”。见过面的男士在外人看有的条件也确实不错,像什么名牌大学的博士、律师等等,每次一谈不成,父母就会怨她眼高、傲气。 
  方艺为此感到很委屈。她说,其实每次我都是特别认真地去见面。对男方的要求也就是学历相当、外貌差不多,双方见面能有好感,但是就是这样的要求也很难达到。有的学历很高但是性格特别内向,见面时从不会主动和你说些什么,害怕冷场我就得不断挑起话头儿,嘴里跟他说着这个,心里还得想着下面该说什么,与其说是约会,还不如说是受罪,心里特别累。还有的见面时晚半个小时,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要不,就是身高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当然我也不是特在乎外貌,如果是在自然交往中男方的哪一方面特别吸引我,我可能就会不顾其他了,但是这种被别人介绍见面,第一印象就不好,如果对方再显得很矜持,您说还怎么继续交往? 
  说到择偶的条件,二人都很明确地表示对方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她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关键是看双方能否“谈得来”。方艺说,一提到介绍,很多人自然会提到收入、外貌、房子、车子……婚姻决非条件与利益的交换。两个人大多数条件相差无几,只是某女年龄大了点儿,某男有点儿结巴。两者一抵消,就完全般配了——这叫什么事?“我对这种把婚姻作为条件交换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婚姻不是菜市场,可以依据产品的优劣任意讨价还价。” 
  徐坤的想法和境况与方艺差不多。她说其实我们要是实际一点,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并不难。比如,她现在身边就有一个男孩,人很优秀,就是个子比她矮半头。徐坤还在犹豫。 
  方艺和徐坤看上去还是比较从容豁达,但她们的父母却已经焦虑不已。方艺说前些日子北京有个公园搞相亲活动,两个人的家长均倾巢出动,这让她们感到很不快。“我们的适应能力比老年人想像的强得多,和父母在认识上的差距也非常大。找与不找,找什么样的都有很大分歧。因此两代之间的跨度相当大,通常自己喜欢的父母不喜欢,父母喜欢的自己又无法忍受。而且父母代替我们去相亲,很多情况是看条件又不是看人。很多子女被耽误掉,父母是很大的不利因素,他们老是鼓吹门当户对或者荣华富贵。国外的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没有这么亲密,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对子女的配偶不会干涉太多。在中国这不是两个人的问题,基本是两家人的问题。” 
  我们聊着聊着,彼此熟悉了,话题也就越扯越远。方艺忽然很感慨,她说像我们这样大的女性,是生活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代人。我们对爱情和婚姻不像上一代人那样嫁个丈夫就为了穿衣吃饭,而是对爱情赋予了更多的理想因素,更注重双方感情的交融,能“谈得来”。我们也不像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比较开放和随意,只管“曾经拥有”不管是不是天长地久。我们比较在意家庭的稳定,所以看到社会上离婚率这样高,不少男性择偶者要求女性“在外进得了厅堂,在家进得了厨房”,总觉得好过份。社会竞争对男女一样残酷,所以有时对婚姻还真有一种恐惧感。 
  我们也对集体相亲的各种形式进行了简单考察。 
  的确,把两个不认识的人为了结婚的目的放在一起,总是会有一点小小的尴尬。但是如果搞一次聚会,趁机介绍两个人认识,那就自然多了。不知从哪一天起,相亲遽然演变成了一项集体运动。现在,北京的公园里有晨练的父母带着自己儿女的照片,替忙碌的孩子们物色合适的对象;上海一些高级写字楼的物业开始替朝九晚五的业主们在黄浦江的游轮上举办了一期期的“玫瑰之约”;广州一些对外服务公司也在定期地组织这之类的联谊活动。为相亲而举办的各类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时间也越拉越长。 
  在这种情况下,SpeedDating(快速约会)的出现,按照某媒体的评价——简直是“犹如天赐”。这种新相亲方式源于加拿大,如今也正在欧美方兴未艾。在美国最热门的电视剧《欲望都市》中,人们观摩过原汁原味的SpeedDating,一般以10男10女、20男20女的形式出现,喝下午茶或吃晚餐,最终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最多的异性。     
六、是玫瑰色的春梦(3)     
  这的确是全世界的剩男剩女们积极向上、奋起自救的一种表现。没过多久,这股风潮也旋即侵袭了北京、上海等这些剩男剩女集中的中国大城市。SpeedDating中文的翻译千姿百态:“8分钟交友”、“快速约会”、“集体约会”……但核心词汇只有两个:“约会”和“快速”——帮助人们“约会得聪明些,而非更久些”。同时这项现代人的新发明,据说集中了自由恋爱、“包办”婚姻和离婚自由这三种模式的所有好处,既创造了机会,还掌握着自己的决定权,又有抽身而去的自由。难怪,在美国的“8分钟约会”网站上,会打出这样的广告语:“快速、有趣、没有压力,8分钟之内,一切都可以发生!”而中国的某位知名专栏作家也特别赞同这种新生事物,认为“更自然,更有品味,更幽默,更符合人性。” 
  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有一个有趣的观点:自由恋爱,一切靠自己,但事实上很多人的最大困难,不是决定跟谁不跟谁,而是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候选人如果你没有能力展示自己、交换信息、吸引注意,你也就不可能“猎取”足够的候选人。不管是从社会性还是动物性来说,性竞争的本性,都决定了总是少数人占有性优势,而多数人不拥有这种优势,所以自由状态下的恋爱,实际上等于在感情上重新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有的人总是有性伙伴过剩的倾向,另一些人则肯定是失缺。在这个意义上,他也高度认同“8分钟约会”的民主化平等化的色彩。 
  2003年底,在一个叫做“浓情巧克力”的俱乐部的组织下,一批剩男剩女们勇敢地开始了自己的速配约会。李莎从朋友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经过了短暂的迟疑,在一个周四的晚上,她走进了“8分钟约会”活动的现场。 
  李莎后来给朋友们描述,现场是一个气氛雅致的酒吧。8位女士分别坐在8张桌子的后面,8位男士按抽签序号坐在每位女士的对面。约会的主持人摇响了开始的铃声,大家就开始了随意而散漫的交谈。随着每隔8分钟一次的铃响,男士就得彬彬有礼地向对面的女士道别,和另一位还完全陌生的“她”开始新一轮交流。一个小时后,每个他(她)与其他8个她(他)都相识了。 
  李莎的运气看来不错。她第一个面对的,是一位热情开朗的男士,工作是软件工程师。不过他27岁的年龄让李莎有些遗憾。“8分钟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对于那些没有感觉的人,8分钟会很快过去,不至于令人觉得难堪。”看来组织者确实是煞费苦心的。 
  第二位男士走到李莎的对面坐下。这是一位新鲜出炉的新加坡“海归”,他对李莎的职业表示了好奇。交友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也许只是一种体验,一种简单愉悦的交友体验。8分钟约会把交友的主导权交给了参加活动的每个人,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恰恰是整个活动最激动人心的地方。约会主持人不时提醒李莎们,“你想再见到他(她)吗?如果想见到他(她)的话,就在表上划个钩。”如果约会者感觉良好,那么组织者自会告诉约会者怎样联络。 
  李莎拿着手中的表格,忽然有一种福至心灵的感觉。当她抬起头时,一个气质沉稳的男人正在向她走来。这个8分钟过得非常快,以至于约会主持人不得不再三催促,对方才依依不舍地走开,到另一张桌子那边去。 
  一个小时很快就结束了,李莎在表格上划了三个人的钩,当然包括刚才那位谈得很投缘的人。李莎心情不错:“这是一场灵犀相通的相亲游戏。”第三天,她接到了那人的电话。20天后,两人确定了情侣关系。后来,他们已经相约去见双方的父母,结婚进入了倒计时。 
  这是个“8分钟约会”的真实故事。这个看似游戏般的“相亲工厂”,让爱情在精心设计、毫无防范的晚上降临。 
  不过,像李莎这样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在这条快速约会的流水线上,相亲工厂的主办方坦然承认,他们这里的爱情出产率尚不到1%。但北京“8分钟约会”的组织者、该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据她们统计,彼此都表示有兴趣交往的男女占到参加人数的40%(他们业内称之为“配对率”)。只是由于他们尚在交往阶段,没有明确情侣关系,所以就不没有统计在成功之列。 
  另一个俱乐部也组织了类似的快速约会活动。据组织者说,自从他们组织了第一场快速约会后,每天平均有数十人次通过他们的网站报名要求参加活动,到目前,他们已经为500多人安排了12次派对。参加者大多数是企业白领,甚至不乏金领。由于外埠报名者甚多,他们还计划在年中将该活动的分场推广到大连、长春、成都、深圳等地。 
  相亲还是那个相亲,只不过在经历了上世纪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闭“小农经济”后,今天已发展成相亲工厂,这个过程也像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工业革命”。在时下,相亲成为了一种针对剩男剩女的工业,它批量制造爱情机遇,并成为将婚恋过程瞬间提速的流水线。因为是流水线作业,快速相亲的人均价格也远低于传统婚介,在北京,参加一次“8分钟约会”花费120元,可以与8个人相亲,而在厦门参加一次只需要50元,省钱、省精力且省时间。     
六、是玫瑰色的春梦(4)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剩男剩女经济学的眼光看,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有需求就必然有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