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下这个群体,同时探讨一下现代人情感和心灵的出路。
二、“剩女”二字背后(1)
站着一群活色生香的优秀女子
——拿“3S女人”做个例子
关于3S女人:她们中有高知、海归、外企白领、销售代表、会计师、律师、记者……她们有思想,有个性,有原则,有品味……她们也不乏美丽、幽默与性感……但她们找不到男朋友
30岁,是一个人生命阶段的关键路口,谁经过这里都将面临一场考验,结婚与否、成家还是立业,这些都是必考的考题。面对这样一个生命的关口,你选择如何面对它?尤其是,假如你仍是单身,面对30岁这个恼人的关口,你又会采取何种方式去度过?
若琳是我们在一年前就采访过的。她一个人孤独地在京城过完2005年春节后,曾对我们说:“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当时,若琳即将迎来的,就是自己的30周岁生日。
若琳是一个长相秀丽的女孩,虽然家在外地,但已在北京拥有了一套两居室住房,月收入上万元。但此刻的她,丝毫没有惬意的感觉。独自一人的生活让这个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养成一个习惯:睡觉时,要在头部周围放三个枕头。只有在如此温暖的环抱中,那种没有依靠的漂泊感才会略为缓解。
“生计不愁了,却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感情的归宿。”若琳说:“除了没有遇到非常好的另一半,基本上,我是快乐的。”可她也承认,这种快乐是不完整的。她甚至有时会怅然地想:爱情可能是同一个苹果的两半,这个苹果被切成两半后,分别被生命的无常抛到不同的方向,一半遇到另一半的机会便小了很多。
我和这位靓丽的采访对象开玩笑:“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但今天见到你后还是有点紧张,感觉有一种被压迫感。如果我对你有一些想法的话,肯定也不敢表达。你或者你们这一类的人,是不是对男人的要求特别高?”
若琳笑了,她沉思着说:“我觉得,首先是我对自己要求高。当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没法不高。我从小就好强——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因为必须让自己优秀,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湮没,才能独立生存下去,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格和理由。现在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不是对男人的要求高,而是对情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我要跟一个男人建立一个家庭的话,那我肯定要对他有信心。我跟他生活在一起以后,有一点是最起码的,就是我的精神生活和我的物质生活水准都不能往下降,至少也要保持我现在的状态。还有如果我不爱他,那么肯定就不能进入家庭角色。如果这个人的能力太低了,需要我养活他,我也会觉得压力特别大。可能我把话说得比较直接了一点,可是很多3S女人遇到的,都是我这样的问题。”
若琳所说的“3S女人”,是一个现代都市里的独特群体,3S即Single(单身)、Stuck(被卡住了)、Se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在3S女人中,有高知、海归、外企白领、销售代表、会计师、律师、记者……她们有思想,有个性,有原则,有品味;她们冷静,理智,清高,孤傲……她们找不到男朋友。她们有的忙于事业,没时间恋爱;有的太挑剔,择偶要求过高;有的学历太高,让男人有压力;有的喜欢自由,不想进入固定轨道。她们没有在适当的时间内找到适当的人,当岁月已经一天天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了印记,她们还未完成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结婚。
正在来临的第三次单身潮中,3S女人的存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不由得让我们纳闷。有媒体发出了如是天问:究竟会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女人在千万单身汉的宏大背景前婷婷独立,置活活逼出五百万座断臂山的危险于不顾而保持着单身?
这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按常理来说,美貌和年龄是女人的最大资源。这种资源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达到最高点后,慢慢减少的。在坐标轴上,是一条不标准的抛物线。一般而言,聪明的女人总会在抛物线下行之前结婚,而女人从来就是最聪明的——所以,女人结婚要比男人早。各国的婚姻法明确地反映了这一点:男人结婚的法定年龄都比女人大些。然而,经过生活的磨砺,3S女人越发美丽与聪明,她们亮丽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每每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那些没她们优秀的女伴们接二连三地嫁人。
我问若琳:“人们都说‘剩女’是两种状态。一种是那种自认为看透了婚姻与家庭的本来面目和实质内容,从而愿意主动选择单身生活;还有一种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男性,不得不单身。你是属于哪种呢?”
二、“剩女”二字背后(2)
若琳说:“我想我肯定是属于后一种。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找一个如意郎君肯定是她的理想。那么剩男剩女为什么越来越多呢,我想这可能跟女人越来越优秀有关。我并不是说我本人有多优秀,只是从总体上指出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社会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那么女人的进步和独立,让她在经济上不再依靠一个男人或依靠一个家族才能生存,这就给她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同时,她的思维和胸怀,也开始往独立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她就变得比较自信甚至是任性了——这一点合情合理,她一定要选择她喜欢的一种生存方式,没有人可以约束她。这样一来,就给她造成了一种进入个人理想生活状态的可能性。像这样的单身女子,在很多年以前,可能很难做到,她即使想被剩下,恐怕也没有可能。所以,说到底这也是社会变迁所造成的一种状态。”
我说:“是啊,过去女人要是20多岁不谈朋友,或者到了30岁还不结婚,人们就会觉得这个女人有问题。反正在邻居眼里看来,或者同事看来,都觉得有问题。”若琳说:“现在好多了,人们会说,可能她是事业型的;或者说这个女子运气不大好,没有遇上合适的。”
像若琳这样的3S女人,她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专业方面表现出色,有一份体面而又报酬优厚的工作。她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很高,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就宁愿不结婚。她们拒绝平庸男人的进入,因为到了这样的年龄,寻找男友更现实了,不但要考虑性格相投,还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她们想找知识与情趣、经济与人品皆有的成功男人,适合做丈夫的“白马王子”,即浪漫又可靠。知识水平在其下者,她会瞧不起。这种理想使她们总是在爱情与婚姻之间徘徊。
现在又有人说,女人的理想对象,当然是BMW男人。B即Business(泛指事业),M即Money(金钱),W即Woman(女人),要成为一个标准的BMW男人,必须三者皆备。有人曾说,男人如果有了B和M,何愁后面的W不来?可是换了女人,有了B和M,只怕另一个M(Man,男人)要吓得逃之夭夭,除非他想吃软饭。
对于3S女人们来说,婚姻就是一场赌注,她们再也输不起了,因为留给她们的时间不多。随着时间的流逝,3S女人们的确会面临一些困境。她们对于婚姻这样一个虽无比向往却仍无法拥有的东西似乎已不再羡慕,而是漠然、麻木。没有男人照样过得很好,这样的话语常常出自她们之口。至于语言背后的寂寥,她们习惯了用微笑去掩盖。
在美国;3S女人也是类似的一种景观。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每到周末,希拉瑞赫斯克维茨都会从她的鞋架前挑选出一双鞋,换上华丽的外套,经过一番梳妆后,跑到曼哈顿的一家酒吧,与一群境况类似的朋友边喝酒边聊天。希拉瑞今年35岁,是纽约一家电信公司的销售经理。然而,她至今还没有男朋友,更别说结婚了。希拉瑞有三个好朋友:一个是儿科专家,一个是康复中心主任,一个是职业经理人。她们像希拉瑞一样都没结婚。平时她们一起出席曼哈顿富人的私人宴会,一起去俱乐部参加户外社交聚会,一起泡吧,一起跳舞。她们也看肥皂剧《欲望都市》,而且生活方式与电视剧惊人的相似。
但这种状况持续了若干年后,希拉瑞和她的朋友逐渐发现她们急需实现一个梦想:找个男人成立家庭。“出现这个念头后,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以前我从来没有这样想法,但是最近我的生物钟一直在提醒我:‘你该结婚了。’”希拉瑞说。然而结婚对希拉瑞和她的朋友们来说太晚了,她们身边很多男性朋友都已经结婚多年了。
三十年前,像希拉瑞这样到了结婚年龄还单身的女性往往会被认为脑子有病,而现在希拉瑞则代表了当代美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部分人拥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拥有结婚的资本,但往往选择不结婚。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怀特说:“这部分人本身素质很高,择偶标准也很高,特别是女性错过结婚年龄时,再想找到合适的人就很不容易。”
据报道,单身不仅存在于高知识人群,它也正扩散到整个美国社会。美国统计署最新公布的数字表明,传统型结婚家庭占整个社会比重,从20世纪50年代的80%下降到现在的50。7%,这就意味着美国有8600万人是单身。如果这个势头得不到遏制,用不了多久,单身将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人群。而现在单身人口已占美国劳动人口的42%,消费人口的40%,投票率的百分之35%。现在,美国人结婚年龄普遍向后推迟,很多人往往选择同居而不结婚,很少人离婚后再结婚。
回过头来再说若琳。给若琳介绍朋友的人不计其数。也许相亲这件事功利性太强,一般的人相处久了还可以做个朋友,相亲却是一眼就知道这个人也许和自己毫不搭界,因此,被淘汰的也真是不计其数。
二、“剩女”二字背后(3)
有一次,朋友给若琳介绍了一个成功人士,据说还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商界大鳄。若琳抱着好奇的心态,见了那个人,一见面就知道不会再有下次了。人的确是很优秀,但年龄的鸿沟若琳说什么也没有勇气跨越。若琳回来以后怅然若失,一个人寻思了很多天。她对我们说:“单身是一个零度状态,美好的婚姻是个正数,不幸的婚姻是个负数。如果把婚姻比做是开公司,如果没有多少把握,我情愿我的婚姻不开张,保持在零度状态,也不要轻易让爱情破产,一蹶不振。”
这大概就是理智的都市女子对自己的保护吧。要不就不嫁,维持在零度状态,要不就嫁个中意的人。如果看不见生命的能量与情感的喜悦在增值,那就宁愿不结婚,也不能突然“发疯”,找个自己压根就不怎么喜欢的男人把自己拖累。因为生命太可贵,实在是输不起。如果把女人比作一株植物,那么她们的花期真是很短。恰如女人爱玫瑰,只因为那映射出她们自己的人生。花开花落,容颜老去,这是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就代表了没有道理可讲,这一点的确是很残酷。
若琳说得对,3S女人的感伤和戒惧也是来自时代的急剧变迁。传统的古典的女人,如同这个古老大地上许多观念一样,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连道德底线,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