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健康长寿。济同的死,就是有功德的。凭借这一功德,回
向往生,他一定会脱离娑婆世界,往生极乐,成为阿弥陀佛的弟子,作海会众菩萨
的良友。
孟子说:“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
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身体健康的时侯尚且要节制性欲,何况是大病初愈之
人!十年前,有一位富商的儿子,留学日本学习西医,考试成绩第一。因为在乘坐
6
电车时,车还未停稳就着急跳下,以致跌断了一只胳膊。他自己就是医生,很快就
治好了。凡是骨伤之人,在百日之内一定不能近女色、行欲事。这人骨折好后不久,
因为母亲做寿而回国,与妻子同宿一夜,第二天就死了。这位年轻人颇为聪明,而
且自己还将要为人医病,怎么连这样应当忌讳的常识,都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呢? 只
因贪图片刻的欢乐,就葬送了宝贵的生命,还有什么样的悲哀可以与之相比呢? 前
年,有一位商人,当时运气颇好,头一天做生意刚赚了六七百元,十分得意。第二
天,他从小妾的住处,来到自己妻子的住处。他的妻子大喜过望,当时正是农历五
月,天气很热,就打开电扇,准备盆浴,并拿冰水冲蜂蜜给丈夫喝。她只知道这样
可以解暑降温,却不知道丈夫刚行房事,是不能受凉的。结果不到三个小时,商人
就患腹痛而死。由此可见,世间因不知忌讳,冒昧行事,以致死亡的人,实在不知
道有多少!从古至今,人间福报最大的莫过于皇帝。福报大则寿命也应当长久。但
如果认真查证,帝王之中,十有八九都是短寿。这难道不是因为色欲之事过多,又
加上不知忌讳,而自己缩短了应有的寿命吗?世间的聪明人也大多不长寿,大概也
是由于对这一方面不了解而造成的。我常常讲,世人十分之中,有四分是因色欲而
死;还有四分,虽然不是直接因色欲而死,也是由于贪爱色欲,以致身体亏损,遭
受其他疾病间接而死;能够尽寿而终的人,不过是十分之一二罢了!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十有八九,是因色欲而死,难道不令人痛心吗?这就
是我流通《寿康宝鉴》的原因。
希望世上疼爱儿女的人,以及为同胞修福止祸的人,都能发心印送本书,使其
辗转流传,让人人都对色欲的忌讳全面了解,这样就不致于误送性命,或因患病变
为废人,而一无所成了。那些纵情花柳的人,大多是因为自己缺少正确的见解,又
受到损友淫书的误导,以致陷身于欲海之中,不能自拔。如果愿意认真阅读本书,
就会深入了解到其中的利害关系。淫欲一事,和祖宗父母的荣宠羞辱、与自己身家
的生死成败、与后世子孙的贤愚昌亡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明了。如果还没有完全
泯灭天良,能够不感到触目惊心,而努力戒除邪淫吗?若能这样,则从此以后,人
人都能适度愉悦于夫妻之天伦,不至于因为贪图色欲而损伤身体。夫妻就会相敬如
宾,举案齐眉,白头偕老,长寿安康。而清心寡欲之人,常能健康生育,且其子女
7
必定体质强健、心志贞良,不但不会有自戕身体的过失,还肯定能成长为荣耀双亲、
贡献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也是我所衷心期盼,而祈祷祝愿的。
愿一切阅读《寿康宝鉴》的人,共表同心,随缘流通,则人民有幸!国家有幸!
民国十六年丁卯季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8
《不可录》重刻序
色欲带来的灾祸极其酷烈,从古至今,因此而亡国败家、丧身绝后的人,真是
数不胜数。即使后果尚未如此严重,因耽于色欲而颓废刚健的躯体,昏聩清明的志
向,以原本顶天立地、效法圣贤的资质,最后却成了碌碌无为、无所建树之辈,这
样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更何况那些违背天理、淫乱人伦,生前就是衣冠禽兽,
死后还要堕入三途恶道的下流之徒,其数量之多,我们又怎能全都知道、全都了解
呢!色欲之害,确实酷烈到了如此极端的程度!因此,诸位圣贤慈悯世人,或是正
面告诫,或是委婉规劝,就是想让世人都能明白为善得福、为淫得祸的道理;同时
又援引事例,以显示做事的准绳。期望自爱之人读后,应当会怵目惊心,幡然醒悟,
从而截断横流之爱欲,回复将灭之天良。从此一切同胞,都能享有富寿康宁的幸福,
永离贫病夭折的祸患。这就是编辑本书的原因。
张瑞曾居士想要重刻本书,印送广施,请我写序,阐明克制淫欲的要点。应该
知道,当美色现前、欲火炽盛时,无论是正面告诫、委婉相劝,还是思维因果报应
的道理,都难以斩断贪爱色欲之心。如果能于此时作“不净观”,则满心欲火,就
可以当下冰消了。
在我的家乡陕西长安,年轻人喜好逗玩蟋蟀。有一家兄弟三人,都已年过十五。
曾在一天夜晚,月光之下,在坟墓间捕捉蟋蟀。这时,忽然看到了一位少妇,容貌
美艳无比,三人就一起上前追逐。少妇却突然改变外貌,七窍流血,舌头拖出,长
达尺余,兄弟三人同时被吓死了。第二天,家人找到他们,救活了其中一个,才知
道事情的经过。被救活的人大病了几个月才好。这家从此就禁止子孙夜间捕捉蟋蟀。
这位少妇的脸孔还没有改变的时候,他们就爱入骨髓,非要满足色欲之心不可;等
到脸孔变化以后,他们却一经恐吓,即致死亡,贪爱之心,化为乌有。然而,当他
们三人群起追逐时,少妇也并非没有鲜血和舌头。为什么将血和舌头隐藏起来时,
人们就会生起贪爱之心,而鲜血流离、舌头脱出时,却会生起畏惧之心呢?明白了
这个道理,那么,凡是见到一切天姿国色,都应当看作是七窍流血、舌拖尺余的钓
9
颈鬼!若能如此,怎么还会被美色迷惑,以致生时不能尽享天年,死后又永堕恶道
呢?
所以,如来让贪欲重的人修习“不净观”。观想长久,尚且能断惑证真、超凡
入圣,又哪里只是不犯邪淫、节欲养生而已。女子面貌娇美,令人生起贪爱之心、
而行色欲之事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有外面一张光华艳丽的薄皮,从而起到了迷惑的
作用。如果揭去这层薄皮,不但皮里面的东西不堪爱恋,就是这张薄皮,也绝对没
有什么值得爱恋之处。再进而解剖其躯体观察,则仅会见到脓血淋漓、骨肉纵横、
脏腑屎尿、狼藉遍地,臭秽腥臊,令人难以忍受。这比起前面所说少妇所变化的吓
人相貌,可畏惧、可厌恶的程度又要超出百倍千倍了。纵然是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
薄皮里面的东西,又有哪个不是这样呢?人们为什么仅仅观察她们的外貌,而不详
察里面的内容,迷恋其极少部分的薄皮之美,却不去注意绝大部分的腥臭秽恶呢?
我希望世人能够透过表相,明察内在的实质,知其秽多而厌离,知其美少而放弃。
这样,就能一同出离欲海,登上觉悟的彼岸了。
此外,当欲火炽盛,难以自制时,就把女阴当作毒蛇之口,想着是将自身阳物
放进蛇口之中。这样一来,就会心神惊悸,毛骨悚然,而无边的烦热苦恼,当下清
凉!这也是熄灭贪欲之心最为简便的方法。(译者按:女性则可将男阴想做毒蛇,熄灭欲火。)
释印光撰
10
《不可录》敦伦理序
上天为父,大地为母。一切男子妇女,都是天地的子女,都是我们的同胞。既
然这样,我们就应当互尽友爱之心,彼此保护扶持,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吉祥
的生活。这样去做,就是天地的贤良子女,而无愧于世。如果能够保护扶持天地的
儿女,天地也必定会保护扶持我们自己,让我们福深寿长,万事如意。假如有人肆
意横行,欺凌天地的儿女,此人必定会折福减寿、灭门绝后,死后永远堕入三途恶
道,纵然经历百劫千劫那样长的时间,也难以再次得到人身。这都是自取其祸,并
非是天地没有慈爱之心。
暂且不谈其它方面,就拿妻子、女儿、姊妹来说,这都是世人所共有的。如果
他人紧盯自己的妻女姊妹,我们必然会心中气愤,怒气勃发,甚至要上前殴击。那
又为何看到他人的妻女姊妹稍有姿色时,心中就妄起淫念,企图污辱人家呢?既然
同是天地的子女,就都是我们的同胞。如果对自己的同胞生起邪念,就是污辱天地
的儿女,欺侮自己的同胞。这样的人,还配自立于天地之间,还能够称之为人吗?
况且,夫妻之道,合乎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男女婚配,则是社会重要的人伦关系。
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由于存在人伦道德。如果有人做出蔑视道德规范的乱伦
之事,就是以人身而行禽兽之事。身体虽然是人,实际上却连禽兽也不如!为什么
呢?因为禽兽不懂伦理道德,而人则知晓伦理道德。知晓伦理却又轻蔑伦理,明知
故犯,这就比禽兽更为低下了。
然而,一切众生,都是由淫欲而生,所以在这一方面有着浓厚的习气,必须要
严加提防。作亲人想、作怨仇想,作不净想,可以熄灭邪念,回复纯朴的正念。“怨
仇观”与“不净观”已经在前面的序言中加以说明,下面特地把“作亲人想”这一
方法加以阐发,希望能使本书读者,一同遵循人伦道德,摈弃恶念。
《四十二章经》中教导说,当我们见到妇女时,应当“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
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脱心,熄灭恶念。”《梵网经》中则说:“一切男
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当生孝顺心、慈悲心。”这样
11
一来,则保护扶持她们都还来不及,怎么还会生起恶劣的心念,而意图污辱呢?
明朝有一位青年,受贪淫之心所困,不能自制,为此向王龙溪请教。王龙溪说:
“如果有人对你说,这里有一位名妓,你可以撩起罗帐与之同寝。你就听从去做,
却发现那女子竟然是你的母亲、女儿或姊妹。这时,你的一片淫欲之心能否熄灭呢?”
青年回答说:“熄灭了!”王龙溪就说道:“由此可见,淫欲之心本来是空无自性
的,是你自己把它当做真实了!”如果世人能把一切女子都看作是自己的母亲、女
儿或姊妹,那么,不仅淫欲的恶念无从生起,就是生死轮回,也应当因此而顿时出
离了。
在《不可录》这本书中,对正面告诫与和婉劝导的训示,行福得善与贪淫遇祸
的案例,欲事应当戒忌的日期、场所,都进行了完备的说明。作者的觉世醒迷之心,
真可以说是诚恳真挚了!扬州的张瑞曾居士,利人心切,将要印行此书,让我阐述
遏制色欲的要领。因此,这里就以“怨”、“不净”讲述其中大意。又因为他的堂
兄张正勋去世,他准备把这一功德,超荐堂兄的灵识,使其罪障消灭,福智崇朗,
出离五浊之欲界,而往生西方极乐。感于张瑞曾居士的孝友之情,我又撰写了这篇
勉励伦常的序言。希望见闻本书的人,能够详细阅读、认真领会,则是我所殷切期
望的!
释印光谨撰
12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一种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灾祸,动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