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不聋
声不哑
视不昏
味不苦
但
心
盲了
(五)
活着的人
都在活着
都在活着
心与心
会越走越远
走向自己的角落
走向自己的家
那时
希望你能安息
希望你能知足
希望你能幸福
(六)
明净的心
不愿过糊涂的生活
透彻的心
愿意看到圣洁和美丽
此刻
安静……
时间无声
流逝的有我的心
岁月无痕
存在的是我心的印迹
(七)
这一生
只为了那一场
飞蛾扑火
这一生
愿为那次
凤凰涅磐
(八)
我心归一
2010年6月3日 16:30
把握机会 改变生活
把握机会 改变生活
——我给求职者指点一二
找工作,不难;找一份称心的工作,才难!
2005年7月大学毕业,几年来,我都在寻觅机会,等待跳槽。
我做了四年多的人事工作,面试过别人,也被别人面试过。下面我谈一些对跳槽的认识和体会,供广大求职“爱好者”评阅。
一、不建议批量发送简历
我在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三个网站注册会员,上传简历,经常批量发送简历。搜索职位时符合基本条件的常有几十页乃至上百页,根本没时间详细查看企业介绍及岗位要求,通常鼠标直接勾上“全选”,点击“发送”。一天能投递上千份简历,所以能接到很多面试电话,都忙得赶不上趟。每天都能去面试,心里就不会太发慌。
这样做不太好。
其一:招聘单位对求职者批量发送简历的行为会很生气。求职者在性别、年龄、专业、工作经验等基本条件上不符合招聘要求的情况下仍盲目投递简历,会加大用人单位删选简历的工作量,给他们增添很多麻烦。
其二:批量投递简历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印象。求职者自我定位不清楚,发展方向不明确,对待工作不慎重,这样的求职者显然不是用人单位中意的人选。
其三:进了用人单位的“黑名单”,以后的工作机会可能越来越少。大量投递简历,大量的用人单位就“认识”了你,用人单位不会给求职者第二次机会的。所以,求职者在自身条件不符合要求,面试准备不充分时,还是少去撞运气为好。好公司还是少的,每次面试都要珍惜机会!
二、面试注意事项
(一)面试着正装。原因有三点:一能反映出对用人单位的重视;二能体现出做事严谨、行为规矩的态度;三能表现出“蓄势待发,准备好了”的状态。
(二)所带资料要齐全。主动出示证件,并对简历上未体现的情况主动加以说明。比如,曾任职过公司的规模和业务,所在部门的情况。这样会缓和气氛、延长沟通时间、增加信任,多一份把握。
(三)在指定时间内到达。体现求职者的诚意。
(四)准备好面谈内容。每次面试大多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自我介绍、离职原因、职业规划、原单位情况、如何做好该项工作等,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同时,说话要谦和,态度要积极、诚恳,一言以蔽之——素养。
三、其他方面
(一)简历上不要体现频繁跳槽的经历。工作过的单位不能太多,以两三个为宜;在每个单位的任职期限不能太短,以两三年换一次工作为宜。所在行业、所任职务要有关联性和匹配性,工作经验要有代表性,个人的优势要明显。
(二)关于跳槽原因。在问及频繁跳槽的原因时,当然会涉及工资待遇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原因,但也不妨说是合同到期、用人单位没有履约,或被解聘,这比“另谋发展”要更靠谱一些。
四、跳槽感悟
跳槽,凭得是本事。跳槽不是权宜之计,增强本领才是根本。求职者在工作稳定后,就要抓紧腾出手来多方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好个人的专长和优势,形成“品牌”,这才是对未来发展的正确定位。
跳槽是苦差使,先辞职,再就业,更是前途未卜撞运气!没做好最坏的打算还是要老实点。但想搏一把,那就跳槽吧。
对于我来说,每次跳槽后,自己的心态会有些改变,自己的生活会有些改观:唤醒忧患意识,增强应变能力,肯定自己,发现缺陷,弥补不足,亡羊补牢。总之,有进步,有收获,感慨多多。况且,多去几家公司,能多接触些人,能多了解各行业和各公司情况,能逢上红颜知己,能交上好朋友,能多一次机会。让生活丰富和精彩起来,其价值已超过了求职本身。
跳槽,更是对自我的提升……
从应聘者角度谈用人单位在招聘环节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面试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由人事经理或人事专员负责,而且有不少是女的。复试一般由老总或相关负责人面谈。
一、关于面试官的选择
女人往往坏事,特别是年轻的女性。
面试官反映的是单位的“脸面”和“档次”。 不少应聘者的资历和年龄要比面试官高,年轻女人往往无经验,无头脑,不识货,而且感性和随意,她们若做面试官,能当好“伯乐”吗?
二、招聘的流程还是要有些规格,成点体统,不可太随意
(一)面试前进行一次简短的笔试很有必要,这有助于对应聘者有真实的了解。人有所有必有所不能,有“讷于言而敏于行”者,亦有“言之凿凿,行而不远”者。
(二)初试中,安排两名以上的面试官比较合适;复试中,安排多名领导比较合适。这一方面有助于应聘者的发挥,另一方面有助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定位和评价更加准确。
(三)关于面试的问题。一般来说,让应聘者自我介绍比较低级。谈两点,一是简历上写得已比较全面,没必要赘述。虽然好多单位都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我不赞同。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可避免的要重复一些简历上的内容,但会增加一些背景介绍和简历上未体现出来的东西。
(四)招聘程序里常忽略的两点。一是在开场白里,面试官首先应对求职者表示欢迎;二是在面试结束前要向应聘者介绍单位情况和岗位要求。应聘者能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礼遇和重视,对面试官的素质和态度能够接受,对单位有好感很重要。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在一定层面上对单位也是一种宣传,这会比媒体广告的效果还要好。
做好招聘工作不容易,招聘工作做得好的也不多。初试和复试后能让应聘者心服口服留下良好印象的,更少。
三、其他方面
(一)电话通知面试后,最好再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将公司介绍、岗位要求、面试时间和地点都书面告知,以方便应聘者选择和准备。这样的招聘工作才严谨、周密、合适。
(二)电话沟通很有必要,即使看了简历认为应聘者比较合适,也需在电话里做充分的沟通,若感觉不符合就果断的pass掉,这样能节约双方的时间,提高面试的成功率,于人于己都是“善”事。
(三)一些单位将面试安排在周末,这样会吸引更多的求职者前来,特别是给在职的求职者带来了方便。这对紧缺和重要岗位的人员招聘最为适合。
(四)优秀的人才是众多单位青睐的对象。招聘中一经发现优秀的人才就该立即录用,否则就有可能要失掉他。有些人找一份工作都难,有些人一两周内就能找到几份工作。
四、勉言
是招聘听任你使唤的员工,还是合作的精英?
若抱着“大度”给人施舍口饭吃的态度,被录用的往往是听话的、能够忍气吞声的任劳任怨者,或只是求职者的一个驿站而已。若想邀精英人士加盟,用人单位还是该放下架子,礼贤下士。不然,庙小留不住大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些单位有可能尽是平庸之人,一些单位有可能招不到理想的人选,一些单位常有员工辞职。若有单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该好好反省自身。工资只是应聘者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关键还是单位的“德行”。
我是HR,看我如何删选简历
简历上能反映出来的求职者的信息有限。一般来说,招聘单位会根据自己想要支付的薪水,综合考虑应聘者期望的薪资,所学的专业,所受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年龄来挑选最合适的求职者。
开门见山的说,我作为一名HR,在删选简历时不愿花太多时间看应聘者的自述。我首先看的是求职者的薪资要求和照片,其次是他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最后会关注一下他的籍贯、年龄等其他信息。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的依据。
一、工资。一般来说,应聘者期望的薪资水平在招聘单位承受的范围里时,双方更利于达成合作。否则招聘单位对薪资要求偏高的应聘人员就不予考虑了。有些HR为完成招聘任务,谎称能给予应聘者要求的薪水,但当不能兑现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有些应聘者会勉强的工作一段时间,而另外一些应聘者就决然辞职。这些都是对双方不利的事情,但仍然时有发生。这也是一些HR素质低下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一些招聘单位想留住人才,却不肯花点代价。
二、简历上的照片。照片给人的印象最直接、最真实,招聘公司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求职者,照片是重要的参考。首先,从照片上能大致看出应聘者的性格和精神状态,有助于HR分析应聘者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相吻合。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招来的员工不好好干工作或干不长久。越是优秀的应聘者,越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再谈照片本身。一般来说,简历上应该附上标准的免冠照,少数的求职者用手机或视频截取的头像,不仅不清晰而且粗糙。这能反映出求职者的两种态度,一是不认真,二是不负责。这样的应聘者,其工作态度,以及能力和水平都值得怀疑。一些资深的应聘者将自己在工作场所拍摄的照片附在简历上,其效果就更好,HR会认为他自信沉稳,出类拔萃。
其实“貌”的重要,不在于英俊或漂亮,而在于“貌”上透露出来的素质、气质和能力。毕竟公司的目的是要招聘胜任工作的员工。“华而不实”者也常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
三、专业。很多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理工科性质的工作。即使一些销售岗位,也因需要求职者对产品有了解,还必须要招聘医药、化学、机械等相关专业的人员,销售医药化工器械类产品。但对于行政人员来说,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显得更重要,一般要求他们对工作抱有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对人要有亲和力,做事要勤快、肯干、不推诿。应聘秘书和助理类的职务,更是如此。而对于人力资源职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只是一方面,其纪律性如何,大局观念如何,在处人和处事上是否“老练”,都是招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