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光复:华文漫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光复:华文漫史-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生理学方面,我们把它称之为高潮,即便我们离去这场初始的高潮再远,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它最难忘记。现在,我们所讨论的,便是文化史上最难忘记也不可能忘记的高潮时期。
  

光芒乍现(2)
在中国,这场高潮之中产生了诸多文化和思想的代表者,这个代表者都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中国文化延续至今的始作俑者。然而事实上,正如我所借喻的情爱高潮一样,高潮到来之前的酝酿是宝贵的。这场高潮来临前的1000年间,古中国的贤达君王对于国家的美德般的治理以及一系列高尚君子们的道德操守,使中华文化的种子获得了优良的培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看这些远古君王的事迹,并以此来对照我们今天的标准:
  曰若稽占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这里还可以注意到,文在这段摘自《尚书》的句子中,已经被赋予了一个很高雅的地位,用来表明这位远古贤君尧帝的外形与气质。而“化”的出现,则在这段历史之后。这表明,当时古中国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以及处理自身与世界的态度上,更多的还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依循,自然更没有像21世纪今天人类的敢想敢干敢创造。这从“允恭克让”和“克明俊德”中可以解读到这种敬畏之情,在这里,“克”是一种节制和自制,这种自我克制之中,除了对九族和百姓的贤明之外,更包含着对“四表”、“上下”这种自然大力量的诚惶诚恐和对大自然律的信仰(这种对自然律的信仰是如此质朴和重要,以致深远地影响到了中国许多朴素哲学观的产生并成为今天许多中国人所遵循的道家思想)。然而仅仅稍后数百年不久,随着人类的快速壮大,人类社会中最早的一批暴君也就诞生了,他们的到来破坏了这种先贤君王们对自然的谦卑美德。这是后话,在这里也必须讲一讲,因为这里面暗含着人类文化中过于自信的部分以及一经过度自信膨胀而带来的巨大文化负作用。人类在现代所发生的几次战争以及过度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还有紧随而至的全球范围内的大城市综合症,都不约而同地犯下了相同或类似的错误。
  不能不说,中国先贤的铺垫,为文化的大爆炸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日渐丰沛的社会物质繁荣,也为文化的进一步成熟提供了极佳的养份。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来相信,正是远古社会的原始共产主义以及祖先们共同的集体性勤劳,培养出文化大爆炸所需的种种元素,并为日后随之而来的思想者们所继续并大大发扬了。
  颇为奇妙的是,公元前700…500年间,古希腊文明的最早代表者荷马也来到人类的视野之中。尽管到现在仍然有人相信《荷马史诗》是后人的一次编纂,然而不能不承认,荷马诗歌中所流露出的最早宗教气息其本质上与中国《尚书》中所记载的古帝王们对于大自然律法的敬畏几乎同出一辙。在人类诞生之初的数十万年间,拥有着巨大能量并随时可干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冥冥世界,是有足够的理由为人类所共同敬畏和崇拜的,这种敬畏和崇拜之中产生出了祭祀、禁忌、礼节以及诗歌与音乐,以及饱含着对大自然慷慨赐予的感恩之情,并为最初形成的人类文化基因中注入了强大的想象力。在这一点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之源几乎完全一致(如果能够去除在地缘和人种方面区别的话)。这里,我可以介绍一下来自《诗经。小雅》中的一段:
  南有嘉鱼,悉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诸位看看,在那个时候,一顿鲜美的鱼宴,一杯与朋友相饮的好酒,就可以行君子之乐了。这之中,“悉然罩罩”指的是肥美之鱼网网不空,也可以窥见当时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赐予是如何的慷慨,比起今天比比皆是的污染河流来,远古的人们是过得怎样的安详而自得啊!
  

老子:先贤智者的自然感悟(1)
这场起于东西方共同的文化大爆炸中,世界看到了许多道耀目的光芒。这些光芒中,东方的古中国有一个老子,而稍后则出了另一个孔子(几乎与孔子同时,古印度诞生了佛陀)。“子”,是中国上古时代对君子的敬称,这就如同今天许多中国人都爱将对方称作老板或Boss一样。当苏格拉底在雅典的街头用他雄辩的思想引导青年的时候,在中国,孔子也开始靠收取十束腊肉的简朴交易方式在教授他的学生了。而稍早的时候,一位名称李名聃的男子也开始了对宇宙苍生的哲学思辩,后来他写了一篇著名的《道德经》,并由此而成为中国道家思想的始祖。他对于世界的看法,与古希腊哲学家的第一人泰勒斯所称的“万物是水构成的”有着相似性,而泰勒斯也是一个能够预测并精通天象的人,这一点,又与道家的周易与占卦术有着几乎完全的相通之处。而老子对于世界的看法中,与另一位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所认为的“万物流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如果当时他们所使用的是统一的文字和语境,我想,他们很可能会是同样的一个人。
  老子是一个在今天都令我们倍感神奇的人,以致于这种神秘感使他成为了传说中拥有了长生不老之术的神仙,而今天的道教,在许多方面都成为了养生之术的代名词。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产生的过程也十分故事化。据说是老子在中国春秋战乱之际的小国做了某个小官,后来觉得不得其志,于是决意不干了,骑了一条青牛出函谷关,守关的将军素知老子有奇道妙思之名,请老子留下文字以作纪念,于是才有了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是奇诡无比的,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中作为个人代表对宇宙自然与人的最早对话者,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老子首先是一个智者,一位朴素原理的哲学家。这种哲学的朴素性,使老子对于宇宙的审视更接近于自然本身的元质。这一点上,尽管老子是一个独处于公元前500多年前的思想者,然而他对于宇宙世界本质的观察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有何区别,说一句不恭维的话,那就是老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宇宙运行系统与有无相生原理的智者,这一智慧,远已超越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国界和民族。在这一点上,老子即世界。
  罗素在他所编写的《西方哲学史》中,对于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阿纳克西雷德有着一份油然的崇敬。因为阿纳克西雷德预言了宇宙万物均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而不是泰勒斯所称的“水”。这种“元质”,无限、无尽而且永恒,包围着一切世界。阿纳克西雷德是这样来描述这种元质以及宇宙构成特征的:“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湮灭之后将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相互偿补。”据罗素描述,这个阿纳克西雷德在公元前546年时,已经64岁了。这几乎与老子相仿。而老子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和哲学家,对于世界的认知与解析,则采用了他自己的方式: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接下来,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里,老子进一步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宇宙与人的恢宏大结构模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一直以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也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以及将来,人类对于最大的宇宙自然的认知将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老子对于这种万类归宗的一致性则作出了很生动的解释。如果说罗素推崇了一位阿纳克西雷德,而我则推崇出东方的老子,事实上,从包围着一切世界的元质,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道”,完全可以得到同一性的论断。在这个东西方人类共处的宇宙大自然之下,古希腊与中国,阿纳克西雷德和老子,早已在理念认知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与其说今天西方文化的源流中的重要一支是来自于古希腊文明的话,则不如说从一开始人类的文化就已经产生了同源性和共生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老子:先贤智者的自然感悟(2)
获得这个结论的理由太简单:我们都只有一个宇宙,而不是东方一个,西方另一个。
  在10月下旬所接受的一次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的汪建伟“异质现场”影像艺术展上,我与这位首位参加世界艺术风向标的默尔本国际双年展的中国先锋艺术实验家进行了一场颇有兴味的对谈沟通。汪建伟向我介绍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前沿思想,其中重要的一个实验思想就是有关艺术的“去魅”,从而将艺术再度还原于人与生活的元质。而对于他自己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他强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相对于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体验世界而言,所有单一维度的艺术表达方式正在面临挑战,从而促使他不断思考并探索将不同领域的多元元素和手法集合到一个表现空间之中(平面已远远不够表现以及视觉亦远远不足以体验),这种探索的结果,产生了“异质的空间与现场体验实现”。我则认为,这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恰恰也表明出这种“混成的自然态”。这一艺术模拟出的自然态,可以使我们假借它而到达宇宙创生或是人类文化创生的大爆炸时刻。从汪建伟的创作实践角度来看,人们对这种“混成的自然态”的异质现场,将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感应,其复杂、矛盾以及易变性和惘然,都是人类返回到自身生命原初时态的表现。事实上,他的艺术就是还原这样的一种真实,将宇宙的映像投射在每一个受众身上。
  于是,我从艺术的感悟中,再一次追溯到了中国文化与思想产生时刻的纷繁。粒子们的剧烈碰撞和相互扰动,眩目的光芒,以及产生并湮灭所有的那一个至伟的能量。而这一点,在2500多年前,老子早已经体验到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道德经》的唯心辩证法(1)
《道德经》这部书,可以视作为古中国最早诞生的一部智慧短语。之所以是短语,是因为它所有八十一章总共才有五千个文字,与今天一篇稍事详细的新闻报道差不多,所以它的每一章也就只有个60字左右了,如此之短,类似于我们的网络语言。之所以是智慧,是因为它的每一篇都涉及到了自然宇宙之道、事物客观演变的辩证法规、治国治家的人伦致理和个人品格情操修炼等等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宇宙天地到衣食住行的养性修身,从客观世界到人类自身,将所有能够发现的内在联系一一揭示。从老子的角度来看,《道德经》的所有作为均在于描述并解构一个周而复始的大宇宙和处于这个大宇宙之中的人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可分解为“道”的关系和“德”的关系两种。所谓“道”,其实就是老子对于宇宙自然从产生到发展以及变化的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