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配合讲师的课程实现。
3、培训讲师/顾问
(1)配合学员了解培训需求;
(2)开发培训课程;
(3)开发实现课程的技术;
(4)配合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课程;
(5)对学员的学习和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6)检讨并改进培训内容、方法和技术;
(7)提供在线培训咨询。
【培训信息库】
培训信息库是指与培训相关的各类信息的集合,它对于培训管理决策、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策略的制定、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手段与技术的运用具有重在的参考价值。
1、外部培训信息
(1)客户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2)竞争对手的培训信息;
(3)专业培训顾问公司的培训信息;
(4)专业培训顾问的信息;
(5)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信息;
(6)与培训工作紧密相关的学科信息(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演讲艺术等);
(7)国家有关培训发展方面的政策变化。
2、内部培训信息
(1)企业目标、战略与发展计划;
(2)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3)培训资源;
(4)培训实施全程记录;
(5)培训评估信息;
(6)各部门工作目标与计划;
(7)各部门培训计划;
(8)管理制度的变化;
(9)培训心得;
(10)个人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
当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培训才能解决或者才能更好地解决时,培训需求就产生了。可以用公式表示:培训需求=要求具备的素质-已经具备的素质。针对需求进行培训,才能取得培训效益和效果。
1、需求源
需求源就是产生培训需求的因素,包括常规性因素和事件性因素。
(1)常规性因素: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发展环境、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绩效考评结果、员工行为评估结果、企业资源状况等;
(2)事件性因素:引入新项目、新员工加入、职位调整、顾客抱怨、发生生产事故、产品质量下降、销售下滑、成本升高、员工工作绩效下降、某些事件导致士气低落等。
2、培训需求的管理
(1)需求信息收集:利用问卷调查、面谈、观察、资料收集、工作任务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分别从企业、职位、个人的角度,全面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
(2)需求信息分析:辨别真正的需求与假象的需求、普遍需求与个别需求、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并明确培训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费用等;
(3)需求信息确认:一般是通过召开有学员代表、部门经理、培训工作者、培训顾问参加的会议,对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并进行会签;
(4)培训需求较正:一般是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由于需求变动而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对新产生的需求进行补充,对已经实现的需求进行淘汰,以保证培训需求的动态有效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包括了整体培训计划、培训管理计划和培训实施计划三个层次。确定计划的常用方法是会议讨论、部门经理沟通和领导决策。
(1)整体培训计划:计划时间一般为1~3年,根据从培训信息系统得到的信息,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和预测,明确企业的培训目标、战略、资源和策略,对培训工作起着全局性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2)培训管理计划:计划时间一般1~3年,对整体培训计划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培训目标的细化、培训战术层面的规定、培训工作规范、费用预算等,对制定实施计划起着指导作用;
(3)培训实施计划:一般为1~3个月,需要明确培训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对象、培训形式、课程编排、讲师或顾问、工作分工和标准、具体日程、资源使用、培训支援的落实和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培训目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优势、价值和质量的过程。在培训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员和培训本身两方面的全程评估,构成了培训评估系统。
1、评估的层次(由低到高)
(1)观察学员的反应;
(2)检查学员的学习效果;
(3)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绩效;
(4)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
2、评估的流程
(1)确定是否开展评估。需要评估的情况是,培训项目经费超过一定警戒线,培训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培训项目的效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一部门的培训对其它部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企业某重大决策需要以评估结论为依据;不需要评估的情况是,培训目标不明确或目标上缺乏共识,评估的结果不能得到利用,评估时间有限导致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评估资源不足导致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项目缺乏外在价值。
(2)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的目的,特别是评估听取人的意图;确定评估者;选择评估形式的评估工具;安排评估进度;
(3)实施评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资料收集、观察收集、面谈收集、问卷调查;评估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判断、讨论、观察、检查、客户调查等定性方法,以及成本—收益分析、假设检验等定量方法;
(4)评估结果反馈。编制评估报告,并递交评估听取人。评估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培训背景说明、培训概况说明、评估实施说明、评估信息说明和分析、评估结果与培训目标的比较,以及培训项目计划调整或是否实施的建议。
3、评估的内容
(1)培训前的评估:培训需求,学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学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行为,培训计划;
(2)培训中的评估:培训组织准备工作,学员参与培训情况,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讲师和培训工作者的工作情况,培训进度和中间效果,培训环境和培训设施;
(3)培训后的评估: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培训效果和效益,培训工作者的工作绩效,企业经营业绩变化。
【系统型模式】
这一模式源于美国陆军教学训练,流程为:
(1)培训需求分析;
(2)培训课程设计;
(3)培训日程安排;
(4)培训实施;
(5)培训效果评估。
英国的培训专家对美国的系统型模式进行了发展:
(1)确定学习需求;
(2)确定学习目标;
(3)决定培训战略;
(4)设计和计划培训;
(5)执行培训;
(6)评价学习。
系统型模式有两个共性的特点,一是培训应被看作一系列连贯的步骤,二是培训需求的确定可以在一个适当的阶段引入到培训循环中。这些模式或是以对个人或组织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为依据,或是以对组织既定的整体目标的理解为依据。当然,也包括以二者的结合为依据。
系统型模式的价值在于,它确实使培训者认识到有结构、有规则地从事培训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对培训活动实行有效评价的地位,以及它可以带给培训过程其他环节的益处。然而,它显然还没有达到能够解决实施最佳培训的实际问题的程度,具体地讲,它并未表明培训智能在“开发供应领先能力”方面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没有考虑到将现代培训职能深植于组织的必要性,没有阐明它与培训实施中相关各方之间的关系。
【过渡型模式】
哈莉&;#8226;泰勒对系统型模式提出了批评,提出了一个修正后的过渡型模式,他将其描述为公司战略和学习的双环路。内环仍然是系统型模式,外环则是战略和学习:
(1)远景(期望设想);
(2)使命(组织存在的意义);
(3)价值(对前两者的易理解的解释);
(4)非系统性探索;
(5)实现。
泰勒的过渡型模式具有一定的探索型,但却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他保留了系统型模式作为培训指南的诱人之处,同时又将培训放在了一个更广泛的企业背景之中,揭示出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应与其战略发展相适应。
这一模式的弱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泰勒提出的双环在严密程度上不足;内环是充实、清晰的,而外环则尚待完善,远不够理想。这表现在实际适用性差,在组织中很难界定它的存在。其二,这一模式没有为实践者提供一个操作性的指导。
【持续发展型模式】
持续发展型模式为组织发展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将有助于组织资源的开发。它着力于培训职能的长期强化和提高问题,因而更能满足组织者方面的需要。这一模式提出了七个活动领域,都是实现组织学习和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1)政策:要形成文件,但其表述不应只停留在良好愿望上,要有充实的内容;
(2)责任与角色要求:主要对象包括高层管理者、经理人员、人事职能人员以及所有的学员;
(3)培训机会及需求的辨识和确定:对需求要有相应的计划、任务说明,并进行专项评审;
(4)学习活动的参与:应通过激励和协商来达到,而不是强迫的;
(5)培训计划:组织要确定从培训工作的预算开始的一系列问题的政策和具体内容;
(6)培训收益:对此应分项管理;
(7)培训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满足组织持续发展的要求,或以此为特征。
上述各个项目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分类。它是对组织持续发展目标的说明,而不是如何达成目标的勾画。尤其需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它将有效培训置于更广泛的组织背景中,并探索与其他发展活动的联系;二是它提出了通向持续发展终极之路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内容,而这些活动又可以加以区分,并可分别完成。
对这一模式提出的质疑是,关于持续发展的标准过于绝对,完全超出了培训经理的控制。 。。
【咨询型模式】
咨询型模式的流程是,以“全程评估”贯穿以下各个步骤(以外部顾问为例):
(1)咨询方与企业进行意向洽谈;
(2)制订培训项目方案;
(3)项目签约;
(4)课程设计;
(5)培训动员;
(6)培训实施;
(7)后期跟进;
(8)就新的培训项目进行意向洽谈。
咨询型模式既可以用于企业外部顾问,也适用于企业内部顾问。内部顾问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通常是外部顾问所获得和利用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仍然留在组织中,这样组织会从中受益。问题的解决是由经营运作和培训服务相结合来完成的。
咨询型模式对于培训工作者提高技能极为有益,但对于企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