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BOUDEVILLE J R。 Problems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66:2。
98 '美'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M'。 曹征海、潘照东,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65。
99 参见于建玮,等。经济发展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443。
100 '美'埃德加·M·胡佛。 区域经济学导论'M'。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73…274。
101 '美'Garrison。J。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简介'J',孙晓光,译,经济学译丛,1982(1)。
102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564…566。
103 李仁贵在1985…2005年间一直致力于国外增长极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先后完成、发表了一系列成果。代表性译文有:'法'弗朗索瓦·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J'。李仁贵,译。经济学译丛,1988(9):67…72;'英'哈里·理查森。增长点战略'J'。李仁贵,译。经济学译丛,1989(6);'英'查尔斯·哥尔。增长极概念及其初始意义'J'。李仁贵,译。经济译文,1990(3):1…4;'法'马克·佩努伊。增长点·增长极·增长轴'J'。李仁贵,译。开发研究,1997(1):28…29。期刊论文有:李仁贵。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1988(9):63…70;李仁贵。增长极思想在世界各地的实践透视'J'。甘肃社会科学,1995(4):56…58;李仁贵。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J'。经济评论,2005(6):57…62。学位论文有:李仁贵。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生产布局专业(西方生产布局导论方向)硕士学位论文,1988。 李仁贵。增长极理论与政策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发展经济学方向)博士学位论文,2005。
104 点轴系统理论最早见于陆大道在1984年10月全国经济地理和国土规划学术讨论会(乌鲁木齐)上所作的《二○○○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报告,该报告正式文本发表于《地理科学》1986年第2期。此后20余年间,陆大道对点轴系统理论作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魏后凯。在《区域开发理论研究》(载《地域开发与研究》1988年第1期)中,基于增长极理论、点轴系统理论,进一步提出了网络开发理论模式。
105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第二版)'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第三版)'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高汝熹,罗明义。 城市圈域经济论'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106 赵旭。 区域开发中的〃三角增长极〃初步探讨'J'。国土开发与整治,1994,4(3):30…36。
107 陆玉麒。 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8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9 杨开忠。 论我国地区发展战略的抉择…兼论地区增长极的选择'J'。开发研究,1987(6):15…19。
110 李小建,苗长虹。增长极理论分析及选择研究'J'。地理研究,1993(3):45…53。
111 代表性文献有:杜俊涛,陈迅,雷森,王亚娜。增长极理论的模型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4):103…106。 刘朝明,蹇明。区域增长极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创新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6(6):56…63。
112 WILLIAMSON J G。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5(13):3…45。
113 参见宋栋。对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几点思考'J'。经济评论,1998(3):66…69。
114 Alonso W。 Five Bell Shaped Curves'J'。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0(45):5…16。
115 参见武友德。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50。
116 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67。
117 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711…715;饶会林。区域发展差距走势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对倒U字型观点的评价与发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13…18;饶会林,陈福军,董藩。双S曲线模型:对倒U型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3…129。
118ALONSO W。Five Bell Shaped Curves。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0(45):5…16。
119 张可云是国内最早评介钟型理论的学者。参见:张可云。 三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介绍'J'。生产力研究,1990(4):70…72、52;张可云。 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333…335;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03…204;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6…77。
120 如果严格地按照〃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概念的科学内涵衡量,不少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家家倡导的〃区域经济增长(成长)阶段〃理论实质上应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基于此,本书折中地通称为〃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
121 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J·R·Friedman)在《区域发展政策》(1966)一书中将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以国家尺度为研究对象的〃中心…外围〃理论引入到一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分析领域,提出了区域经济学中的中心…外围理论模式,根据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不同,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前工业、过渡、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四个阶段,具体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第四节。
122 胡佛和费雪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Research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最早刊载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1949年出版的《经济增长问题探索》(〃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于宗先等(1986)、魏后凯(1990)、李仁贵(1990)最早将该理论引介到中国台湾、大陆知识界。参见:'台'于宗先,等。 空间经济学'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134;魏后凯。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西方区域经济学述评(下)'J'。开发研究;1990(5):54…59; 李仁贵。 区域开发中的成长阶段理论评介'J'。开发研究;1990(5):51…54。
123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0…36。
124 陈栋生,魏后凯,陈耀,刘楷。 西部经济崛起之路'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24…126。
125 魏后凯,等。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50。
126 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83…186。
127 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11…214。
128 参见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81…87。
129 李娟文,王启仿。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2000(4):6…9。
130 工业化系数 = (地区工业GDP / 地区GDP)×(地区工业就业人数 / 地区就业人数)
131 工业规模系数 = 各区域城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 各区域城市数占全国城市数的比重
132 胡文玮,吴传清。 国外区域生命周期理论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增刊:373…375。
133 THOMPSON J H。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Manufacturing Geography'J'。Economic Geography,1966(42):356…365。 张可云最早将汤普森的工业区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中国。参见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274…276。
134 本书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内容的总结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保继纲,楚义芳,等。旅游地理学( 修订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08;保继纲,等。 区域旅游开发…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4。
135 BUTLER R W。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保继纲、楚义芳、彭华的《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34)首次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中国。国内旅游学界在该理论的拓展及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果。
136 参见钟坚。 台湾经济性特区的发展与转型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236…239。
137 丛林。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J'。开发研究,2005(2):27…28。
138 闫国庆,仲鸿生,任建雄,孙琪。 我国开发区治理模式探索'J'。管理世界,2006(1):147…148;闫国庆,等。开发区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8…80。
139 郑静。 城市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兼论广州开发区现状及其持续发展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1999(1):25…30;郑静,薛德升,朱竑。 论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历史进程、理论背景及生命周期'J'。世界地理研究,2000(2):79…85。
140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1。
141 在1989…2007年国内已出版的50多种不同版本区域经济学教科书中,不少教科书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论述内容基本上是简单〃移植〃或沿袭以国民经济为论域的产业经济学中的相关内容,未能彰显区域经济学学科特色。本书认为,区域经济学视域中的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应重点阐述区域产业兴衰规律(如区域产业生命周期等);区域优势产业、潜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关联、培育及演替规律;区域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配置规律;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分析等等。
142 国内已出版的绝大多数区域经济学教科书都未论及区域产业组织理论。本书认为,区域产业组织理论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传统区域产业组织理论以〃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最具代表性。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前苏联学者对1920年代…1930年代前苏联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区划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地域生产综合体既是区域经济开发的空间组织理论模式,也是区域产业空间组织理论模式。1940年代…1980年代间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对前苏联、中国、美国等国的区域经济理论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关此论题的论述参见《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吴传清,等。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