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不知如何收场
当面试结束时,连句客气话也不说,慌里慌张、逃也似的夺门而去,到走廊的尽头扶墙大喘,对自己说:总算是完了。你可以想象,这样收场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如果你能礼貌而简短向对方表示感谢并再次简短地重申你的愿望:我希望能等来您的好消息!谢谢您!再见!然后从容地离开面试的场所,这样收场又会是什么效果呢?
实例扫描
自信心与充分准备
对于我来说,参加的招聘会并不多,报纸买的也不是很多。因而面试的单位也为数不多。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公司都对我很满意,只不过因为许多客观原因,我选择了最后一家单位。
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谈的话,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坚定的自信心,二是充分的准备。
我是一名俄语专业的毕业生,而且我的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十分突出。在我的应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首先是专业不对口,许多单位都以此为由,拒绝了我。有一度,我失望极了。选择了俄语专业并不是我的错。但是,我是有能力的,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我坚信,我的综合素质不比别人差,我的母校在培育我学习外语的同时,也从其它各个方面培养了我。我有扎实的英文功底,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流利的口才,以及母校赋予我的高雅的校园气质。我以我的风趣的谈吐,独到的见解,灵敏的思维和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应聘单位。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是一个外省学生,有的单位无法为我解决户口问题,有了困难,不一定要低头的,我又开展了新的一轮求职活动。
终于,找到了一家可以为我解决户口问题的单位。就要去面试了,我该做些什么呢?去参加一个面试之前,我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我上网,买报纸,向同学打听,甚至到图书馆去查资料。我为了准备面试,翻遍了七楼阅览室里所有的报纸。我的同学们也伸出友谊之手,只要是看到有相关的材料都收集来送给我,我觉得幸福极了,许多事情都是在其发生过程中才出现许多你意料不到的妙处。每件事不都是只从其结果才能得益的。然而,正是在不知不觉中,事物才逐渐成熟的。所有的结果都是由行动造成的,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你要想获取什么样的成果,你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精心的准备,热诚的付出,让我有了一个如意的工作。
(小江2004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求职者应该避免以下话题:
先前雇主机密资料。(这样做会让用人单位的面试人员认为你不值得信任。)
最近关于自己个人隐私的细节。(即使一切属实,提到这个话题则会显示你不够谨慎。)
性别或种族偏见。(你或许以为用人单位的面试人员与你志同道合因而大书特书,其实这样是很不合适,职场里不容许性别和种族歧视存在。)
政治话题。(如果你的工作与政治研究没有什么联系,请不要过多的谈论政治话题,这样的话题并不能帮助你在对方心目中塑造出任何光辉形象,当然,应聘公务员除外。即使谈到了,也要注意主观感情色彩不要太浓,言辞也不宜太激烈。)
宗教话题。(宗教话题过于敏感,用人单位不会在工作以外需要一个宗教问题专家或者评论员。)
研究生求职不可太高傲
很多研究生都有不能自已的优越感,觉得学历高就很了不起,在应聘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和提醒自己的研究生身份。
事实上,除了技术研发类的岗位,其他销售、市场、营销、公关等职位研究生的表现并不一定优于本科生。口若悬河,指点江山,仿佛孔明再世,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学生在听课,在显现对对方不够尊重的同时,也显露出自己的浅薄。
有的研究生开口就问:〃你们这里可以给我多少发展空间?〃不少应届毕业生都知道,不能把薪水作为找工作考虑的第一位因素。他们都知道要把未来的发展作为首要选择,连这个单位的门都没有进,对方都还没决定是否要你,你凭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在要求高薪前要想清楚,你要单位给你这么多钱,你能提供给这家单位的又是什么;哪怕你已经进入一家单位,在要求单位给你发展空间的时候,也得想想单位提供的舞台上,你又能上演什么。
用人单位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印象:研究生不好用,眼高手低、自视甚高是通病。某家出版社一气进了十几名研究生,没过半年,这些研究生就都被扫地出门,最后出版社的社长感慨地说:〃比起专科生、本科生来,他们的适应能力、工作热情、踏实程度差了一大截。最不能让人忍受的是他们的自以为是。〃
如何向用人单位提问
通常情况下,对方会给求职者一些时间来提问,比如问求职者:〃对于我们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很多求职者爱说没有,这就是浪费了机会。当然,也不要以为在这里提出的要求就一定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因为用人单位设计这个环节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考察你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你的关注点可以放在用人单位的〃发展〃上。一般企业都比较愿意谈起自己产品的种类和性能、产品的销售和更新,以及今后单位的拓展空间等等。你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引导企业的招聘人员把他们最想表达的信息介绍出来,在轻松和谐的交流中,把你自己关心的一些敏感问题穿插在其中。这样,既展现了自己的应变能力,也能从企业的介绍中找到一些不好单独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第二篇 实战第31节 面试(13)
还可以把关注点放在个人在单位的〃发展〃上。你可以谈一些自己在应聘单位的发展理想,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发展理想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并对企业给予实现自己这种理想的可能性表示关心。用人单位基于自身的发展,常会把应聘人员的理想高低和他在企业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例考虑,也就是应聘人员在企业中的职业理想越高,对企业做出的贡献也越大。因此,用人单位一般都乐于对此类问题给予比较充分的回答。这种交流无疑会给你的面试增加几分。
只要你善于搜集和分析用人单位的信息,就能通过交流技巧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把握住和用人单位见面的良好机会,得到你所关心的信息,打动用人单位,迈出成功就业的第一步。
问题没答好怎么办
很多人会在面试中遇到自己没有将问题听清楚的情况,有时候虽然听清了问题,但是由于紧张等原因没能答得圆满,总是想着找机会弥补,以证明自己水平不差,因此一直想找机会补答一下,并解释刚才为什么没答好。由于下面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时一方面要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想着前面问题的回答缺憾,闹得新问题也没答好。在这方面,需要你明白:面试不是论文答辩,某个问题没搞清楚并不能完全说明你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过关。
很多难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考查你的逻辑分析能力。你只要有充分的自信,诚实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就算是好的回答了。既然没有对错之分,你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考做出回答,并且做到不怯场。
应聘者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时感到紧张在所难免,一旦没有听清楚提问,很容易头脑发蒙,这时千万要放松。你不妨重复一下刚才问题,或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样既可搞清问题,也可争取到思考的时间;如果不准确,还能得到招聘者的补充说明,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有效应对面试中的〃冷场〃
有这么一个负责面试工作的人,在单位里的资格很老,他有个外号叫〃杀手〃,原因是每次面试的时候,他会找个时机忽然沉默下来,然后带着微笑看着面试对象,很多面试者因此方寸大乱。他现在的同事中很多人当初进单位时都险些中招。
实际上,许多主试人都像这个人一样,喜欢用这样〃毒招〃,因为这能有效检验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一位人事主管说,在与求职者面谈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沉默,以此来看看对方的应变能力,只有那些沉着冷静,处乱不惊的人才是他们想要的人才。
一位求职者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遭到了淘汰。在面试之前,他做了认真的准备,自以为能够应付自如。可是没想到,面试正进行时,主试人却忽然沉默不语。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他一下子不知所措。该说的已经说完,一时又想不到新的话题,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双方在沉默中度过,这位求职者因此非常尴尬。最后还是主试人主动打破了沉默,面试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主试人沉默时,他是在等着看你接下来的表现,看你怎样应付这被动的局面。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静下心来,从下述招数中挑选出一项沉着应对。
遇到这样的场面,你可以这样做:
对以上所说作个补充。如果你刚刚谈了自己以前所取得的工作业绩,你可以接着谈一谈自己有哪些不足,或者有什么让自己感到遗憾的地方。可以从正面补充,也可以从反面,这样会让主试人觉得你思考问题很全面。
适当地总结。适当地总结一下,也是不错的处理办法。当主试人沉默时,你可以大胆地说〃总之……〃,为你的言论作了简短的结尾。事实证明,这往往能够行之有效。
另起一个新话题。最好能在面试之前,就准备这样几个新话题,以备不时之需。一旦遇到冷场,马上刀锋一转,与主试人进行新的讨论。
把球回传。如果以上方法还不奏效,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球〃踢给对方。例如,你可以适当地反问道,〃以上是我个人的基本情况,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您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这样,往往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当然,要处理好〃冷场〃的不利局面,关键还是要看个人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上面所说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努力增强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面试中注意的其他要点
面试时,求职者常常是被动地回答对方的提问。若能抓住机会,打乱对方的既定思路,就可变被动为主动。
要琢磨主试人在想什么,他们所提的每个问题背后,都有隐藏的意念。
面试的时间有限,切忌滔滔不绝,一定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要学会陈述,主试人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约有20%的时间是在提问,其余的时间是求职者陈述。
面试的氛围很严肃,你不要试图用幽默营造良好的面谈气氛,因为用得不好,对方会认为你浮躁。
即使是你的老乡或认识的人做招聘经理,也不该总说〃请您帮忙〃这类话,直接询问面试结果的话更不适合在面试结束时说,这会让对方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