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很多人会问,微信用户会超过新浪微博用户吗?现在只能说,微信的前景十分可观,完全具备这样的基础和可能。你可以没有微博,但你肯定有QQ号。根据微信和微博的官方数据,截止到2012年6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3。68亿,而腾讯QQ账户数为7。84亿,同时,截止到2012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1亿,根据推测,最终将超过QQ的用户数。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这种说法有点夸大,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新浪微博中,僵尸粉和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在发展定位上,微博和微信也有一定的区别,微博更加注重社交平台的发展和建设,而微信似乎更加注重营销平台的定位。就在阿里巴巴注资新浪微博的事情上举棋不定的时候,2012年11月23日,新浪微博开放升级,所有未升级的用户在微博首页都可以看到一个显眼的升级提示。此次新版微博被称为“V5”,与上一版相比,首页及个人页面都进行了重大改版。分组功能被强化,发布微博可选择分组定向发布;增加了“密友”、“表态”功能等,这显然是应对微信的快速发展,以及微信的私密功能而特别定制的;同时,新版的微博在个人页面新增顶部封面大图,有类似于Facebook的效果。这种升级和改变在一方面提升了微博用户的使用感知,但同时也加大了降低客户粘度的风险,虽然微博用户可以选择暂时不升级的方式来应对功能和页面的改变,但是在对微博功能已经建立使用粘度的用户来说,需要重新改变使用习惯,对微博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
在升级为“V5”版本后,新浪微博列出了6大变化:全新个人主页、分组阅读、表态、定向发布、应用个性化管理以及微博隐私。一旦升级,则不可回归到之前的“V4”版本。然而,“V5”虽则改变颇多,但界面也显得臃肿。
有微博观察人士认为,升级后的新浪微博更加具有社交网站的雏形。有趣的是,与此同时,2012年11月21日,一度中断的微信公众号认证又重启,同时增加支付功能,只要是新浪或腾讯微博的认证用户,就可以自助完成认证。明星、机构、网站则可以向微信提交认证申请,由微信方面审核通过。认证通过后,用户每天有群发3条信息的权限。广州出云分析师张星认为,微信此举将消解新浪微博苦心经营的媒体优势。一方面,说明了微信的传播平台功能正在进一步地完善,另外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微信对于发展营销平台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节 微信是微博2。0版本吗(4)
“我正在开会,8点老地方见。”如此简单的信息,你是通过微博私信语音发送,还是通过微信的语音发送?对于很多微博和微信的双重用户来说,想必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微信,毕竟微博私信得找到好友昵称,而微信好友则互为信源,非常容易找到。这正是微信、微博具体PK的缩影。此前的语音微博,现在则完全被微信的语音功能所击溃。自认“微博控”的市民李小姐认为,目前新浪微博的功能越来越多,在电脑上使用还算方便,但一旦落到手机上应用,就似乎没有微信方便。“例如我要向朋友发私信,粉丝多了不好找,但我在微信上要把信息发给朋友就简单得多。”另外,除了即时通讯功能外,用户亦可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功能,看到朋友们发布的图片与信息。在这一点上微博更像是一个网页版的网络平台;而微信更像是APP的软件应用,非常简单明了。“微博与微信是不同性质的应用,升级版‘V5’就是要让强关系更强。”对此,新浪相关人士表示,新浪微博兼顾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腾讯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微博、微信出身不同,产品基因不同,后者不会颠覆前者。
但无可否认,在与财付通打通后,微信已成为微博的一大威胁。目前微信正在大踏步地形成自己的社交营销平台优势,直接威胁到微博。据《广州日报》报道,金山网络CEO傅盛称,新浪微博以媒体为切入点没问题,但往后不能延展就是问题。相反的是,微信以社区切入,很快就将延展到媒体了。与此同时,腾讯微信的营销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据了解,目前腾讯微信已与旗下拍拍网整合,拍拍网的商家能通过微信向用户“打广告”,而微信用户可通过自己的账号,在拍拍网的部分商家购物时获得相应的会员优惠。在微信,用户所转发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你的朋友,而微博,你所转发的信息,将影响到你的粉丝。两者的区别是,朋友是一种强关系,而粉丝是一种弱关系,微博追求的是“关注”,微信追求的是“关系”,这也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对比新浪微博和微信的两个母公司,腾讯的赢利支撑要强太多,腾讯微博已与腾讯内部超过16个产品实现打通,特别是与IM(如QQ)、SNS平台(如微信)融合,成为腾讯立体化社交平台的重要部分。事实上众多网络产品的用户,在腾讯微博、微信、米聊、QQ的夹击下,用户正在思考“多选一”的选择题。而新浪微博,则必须保证自己能成为最可能的答案。有专家认为,新浪微博既要抵挡腾讯微博的侵蚀,又要防范微信的中场拦截,必须做到以一敌二。新浪微博除了要防止用户迁徙,微博的商业运营也备受关注。新浪微博2012年4月才开始商业化,新浪财报披露,其微博2012年Q2营收1200万美元,Q3翻番,2012年全年营收6600万美元。新浪希望通过数据反击质疑。也许,微信重新启动公众号认证后,接入移动电商业务,将又是腾讯粘住用户的新打法。
业内人士认为,腾讯通过微信可算是与新浪在社交平台竞争中暂时扳回一城。但最终谁才是大赢家,现在定论为时尚早。作为腾讯和新浪公司战略竞争层面来说,微信和微博只是两个公司主要的战略性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微信与微博的发展更加具有多元化的色彩,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微博和微信暂时谁也取代不了谁,只是相互的有机补充。
第四节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趋势已经形成
∧米∧花∧书∧库∧ ;http://__
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处理和客户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方式。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论坛、微博、微信、博客、SNS社区、图片和视频分享等。网络营销中的社会化媒体主要是指具有网络性质的综合站点,其主要特点是网站内容大多由用户自愿提供,而用户与站点不存在直接的雇佣关系。由于强调个体属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社会化媒体更加容易被受众接受。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作为社会化的媒体必须有承载的平台,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使社会化媒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为营销传播开创了崭新的3。0时代,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逐渐形成,并带来一股强大的动力。社会化媒体更加注重媒体渠道的创新,用户的内容体验和互动,以及沟通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互动,这才是承载社会化媒体发展的真正源动力。
作为社会化媒体营销,其关键点在于其社会化、媒体和营销的三重属性,首先是强调如何让更多消费者与我们的品牌和产品产生必要的社会化关系;其次是发挥媒体的威力,让更多的用户有机会接触到产品的信息和感知产品的价值;最后是实现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作用,做好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营销的最终目标,达成交易。
考量一个社会化媒体是否符合营销价值,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本质,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
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曝光次数指总体发布量、阅读数量(点击数量)、转载数量、回复数量等常规内容数据。广告
当量 总结统计出每次营销活动中,加精华、加置顶这些内容的总量,可以折合成对应的传播网站对外报价的费用,可得出此次活动附加价值。
单人点击成本计算每次营销活动的平均CPC值,将其与IT行业常规平均4~5元的CPC值进行对比,即可评估此次营销活动效果。
转化率在一次营销活动中,对比前后用户的使用、关注、参与的数据,例如线上活动的注册人数,参与人数,网站PV/UV值,销售量等,即可得出转化率数据。
第三方数据在一次营销活动实施前后,对比Google趋势、百度指数等数据,或者委托第三方调研公司,调查品牌或者产品的知名度及美誉度的变化情况。
定性评估
网络舆论分析
网络舆论的评论比率,包含网络舆论的正面、负面、中性的评论比率,即可评估出舆论引导效果。
影响力分析有无名人博客/微博自发撰文讨论或引用相关内容,有无博客频道显著位置推荐、博客圈加精。有无其他非合作媒体进行话题的跟进及二次传播放大。
(来源:改编自百度百科)
社会化媒体区别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介质,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分享、传播,通过不断的交互和提炼,对观点或主题达成深度或者广度的传播,其影响力传统媒体往往无法达成,更遑论赶超。以SNS、微博、博客、微电影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为企业达成传统广告形式之外的低成本传播提供了可能。
移动社交作为社会化媒体将迎来井喷式发展,作为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变革性应用,社交网络一度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渠道。伴随着社交图谱快速建立,社交化与移动化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转化的必然趋势。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PC的地位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社交网站的用户数,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人类的社交行为正在跨过商业网站、垂直网站、社交网站,向移动社交演进。
从电脑到手机,微信、米聊、陌陌、飞聊等移动社交应用,已经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新宠。移动社交同传统社交网络不同,《人民日报》新媒体版的文章“2013关于新媒体的猜想”曾写道,手机天然的联系人属性、实名属性和位置属性,能够减少信任成本,加强沟通便捷性。步入新一年后的移动社交在移动互联网的刺激下将会深度影响网络社交方式,用户量、传播力将会持续井喷式发展。显然,在这一方面微信具有先天的优势,强相关性的个体之间的联络,必然会加强微信作为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效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纷繁复杂,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